宝塔诗茶,有关茶具的诗词和对联欣赏
宝塔诗茶,有关茶具的诗词和对联欣赏?
有一首元稹写的一至七字诗,也叫宝塔诗,是写茶的。虽不符婉约,但我觉得经典,意境高雅,用词也很雅。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知醉后岂堪夸。
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慧山前。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新茗月同煎。洛阳空说曾驰传,未必缄来味尚全。
寒灯新茗月同煎,写得真美,意境也美。
《复履约同作》-文徵明
推脱尘缘意绪佳,冲泥先到故人家。
春来未负樽前笑,雨后犹余叶底花。
矮纸凝霜供小草,浅瓯吹雪试新茶。
凭君莫话蹉跎事,绿树黄鹂有岁华。
《对茶》-孙淑
小阁烹香茗,疏帘下玉沟。
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亲尝散暮愁。
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你要的婉约。。。。。
《满庭芳 咏茶》-秦少游雅燕飞觞,清谈挥座,使君高会群贤。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似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淘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娇鬟。宜美盼,双擎翠袖,稳步红莲。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点上纱笼画烛,花骢弄、月影当轩。频相顾,馀欢未尽,欲去且流连。
《茶》秦观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芳不愧杜蘅,清堪掩椒菊。上客集堂葵,圆月探奁盝。玉鼎注漫流,金碾响丈竹。侵寻发美鬯,猗狔生乳粟。经时不销歇,衣袂带纷郁。幸蒙巾笥藏,苦厌龙兰续。愿君斥异类,使我全芬馥。秦观这两首都不错《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苏轼这首诗是被贬海南岛时所作,在古代,海南绝对的南蛮荒凉之地,依照北宋的疆域,离当时的都城开封是最远的了吧?可想而知苏轼内心的落寞和孤独。这首也属婉约,当然我不清楚题主明不明白什么是婉约。《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关于自己的青春诗?
青春之诗, 青春是一首, 永不言败的歌 青春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 青春是一本读不厌的书, 青春是一杯 品不尽的茶 青春是一座屹立在民族之林的高峰, 刻印千千万万青年的足迹, 青春是一座知识的宝塔, 洒下千千万万青年的汗水 ,青春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 备受风吹雨淋的考验, 青春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 欲向世界展现独自的风姿, 我用一颗热情奔放的青春之心 ,送给自己一份青春礼物, 那就是青春之诗。
坚果塔怎么做?
焦糖坚果麦片塔
用料
塔皮低筋面粉130克黄油80克水15克细砂糖30克盐4克焦糖坚果麦片坚果麦片200克细砂糖40克蜂蜜20克淡奶油160克焦糖坚果麦片塔的做法
塔皮:黄油室温软化,加入白砂糖和盐,搅打到蓬松发白。
加入水和低筋面粉。
用刮刀搅拌至没有干粉。
不停的按压成一个光滑的面团。
擀成一个0.5cm厚的薄片,铺到塔磨具中。
用擀面杖去掉多余的塔皮。
用叉子在塔皮上戳一些小洞(防止烘烤过程中塔皮起鼓),放入冰箱冷藏一个小时(冷藏是为了防止烘烤的时候塔皮回缩)。
烤箱中层175度15-20分钟。
焦糖坚果麦片:细砂糖和蜂蜜一起放入锅中,开中小火加热(期间不要搅动),坚果麦片我用的是可以直接食用的,如果是生的坚果可以放烤箱180度烤7分钟,这样更香脆。
加热到糖浆变成琥珀焦糖色,关火。
用另一个小锅加热淡奶油到即将沸腾的状态,分两次加入到焦糖酱里。
倒淡奶油的时候会沸腾或喷溅,一定要动作缓慢小心哦!
用叉子搅拌均匀即可。
倒入坚果麦片,搅拌均匀。
待焦糖坚果麦片冷却后,放入烤到半熟的塔皮里。
放入预热175度的烤箱里,烤25分钟即可。
取出晾凉脱模具。
有没有关于茶的诗词呢?
词人李清照曾说:“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是啊,煮一壶好茶,捧一本好书,在明媚的春光里享受美好,多么怡然自得。古人爱茶,不仅体现在精细的茶具之中,制作精致的茶叶之中,更被古人们记载在了书页之间。以下是几首关于茶的古诗词,与君分享茶趣茶品茶乐。
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 〔元代〕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山泉煎茶有怀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幽居初夏陆游 〔宋代〕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
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李清照 〔宋代〕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一字至七字诗·茶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七碗茶歌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残年书事魏时敏
林泉深处足烟霞,流水寒云八九家。
江客帆樯悬网罟,野人篱落带桑麻。
案头墨迹儿临帖,灯下车声妇络纱。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垆敲火试新茶。
汲江煎茶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晚禁三碗,生听荒城长短更。
夏昼偶作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尝茶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茶诗郑愚(唐代)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即目唐·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煮茶唐·皮日休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减字木兰花辛弃疾 宋
僧窗夜雨。茶鼎熏炉宜小住。却恨春风。勾引诗来恼杀翁。
狂歌未可。且把一尊料理我。我到亡何。却听侬家陌上歌。
有关古代喝茶器具的古诗?
《一字至七字诗·茶》是诗人元稹所创作。
作品原文
茶,
赵玄荒院士刻石拓片《一字至七字诗·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作品注释
⑴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⑵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⑶铫:煎茶器具。
⑷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作品鉴赏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