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廉者不食嗟来之食是谁说的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廉者不食嗟来之食是谁说的?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乐羊子妻说的,意思是廉洁方正的人不吃别人丢弃的食物。《乐羊子妻》,是一篇人物传记。它通过两个小故事,赞扬了乐羊子的妻子的高尚的品德和过人才识。原文: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乐羊之妻古诗原文?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 盗泉 ’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姑怪问其故。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妻闻,操刀而出。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盗亦不杀其姑。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不要别人不要的东西成语?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1、盗泉之水注音 daò quán zhī shuǐ释义 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或不义之财。[ 典故]据先秦著作《尸子》记载,“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2、嗟来之食【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典故】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礼记·檀弓下》【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典故】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礼记·檀弓下》来之食意思?
不是“来之食”,是“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汉语成语,拼音jiē lái zhī shí
成语释义
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嗟:不客气的招呼声,相当于“喂”。
成语出处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成语故事
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
贫者不吃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意思:再贫穷的人也不吃乞讨来的食物。
相关故事: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