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礼仪的培训,端茶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2023-03-21 154阅读 0评论

茶道礼仪的培训,端茶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中国的传统习俗是只要两手健全,端茶给宾客都必须用双手给。此外,双手端茶也有一定的讲究。如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待客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宾客的茶杯,需要添茶时,要义不容辞及时去添茶。添茶时,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在茶道礼仪中,忌讳添茶不及时,有不尊重宾客之意。

茶道礼仪的培训,端茶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茶具介绍及茶道流程?

常见茶具通常有: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等十三种

茶道操作流程如下: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呵呵,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等十三种常见茶具

壶嘴对着人是不礼貌的?

楼上的朋友你真是聪明,人家问的是典故,你回答是茶道礼节,有没有搞错啊?

告诉你吧,这个典故是出自《老子》,相当出,孔子拜师于老子,于老子敬茶行拜师礼,老子接茶后孔子将茶壶放在搁几上.但是,壶咀正冲老子,老子将茶扔掉,遂闭门不见,

中国茶道礼法有哪些特点?

茶道礼仪规矩

1、茶具要清洁

家里宾客来访,先让坐,后备茶。冲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净。清洗干净后最好再用开水烫一下茶壶、茶杯。这是礼诚待客最基本的礼仪规矩。

2、茶水浓度要恰当

泡茶,茶叶用量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茶叶过多,茶味过浓;茶叶太少,泡出的茶没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问问宾客的饮茶习惯,再根据客人的口味浓淡习惯冲泡。

3、茶满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语有说:七分茶三分情,茶满欺客。倒茶给宾客,无论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满,以倒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人情给客人是礼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国的传统习惯是只要两手健全,都必须用双手给客人端茶。此外,双手端茶也要有讲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5、添茶要及时

要时刻关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时,要义不容辞及时去添茶。添茶时,必须先给客人添茶,最后再给自己添。

中国茶道礼仪表现形式

中国茶道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分别为煎茶、斗茶和工夫茶。

1、煎茶

煎茶,顾名思义就是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中国茶道礼仪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就是唐代的煎茶。

2、斗茶

斗茶又称茗战,起源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中国古代茶道礼仪的最高表现形式。最终目的在于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能获得斗茶的最后胜利。

3、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中国茶道礼仪的表现形式。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盛行于安徽、祁门等地区。工夫茶讲究品饮的工夫,饮工夫茶,分为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更为讲究待客。

中国茶道礼仪法则

1、古人茶道礼仪讲究六境,分别为: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饮者的修养,其一招一式都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

2、宋代茶道礼仪的法则,叫三点,一点是新茶、甘泉、洁器;二点为天气景色宜人;三点为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

茶艺礼仪之茶人的礼仪

1、鞠躬礼

鞠躬礼通常用在茶艺人员迎宾、茶艺表演及送客的时候,鞠躬礼分为站式、坐式和跪式。行礼的时候,站式双手要自然下垂,微弯,坐式和跪式需将双手放在双膝前面。

2、伸手礼

伸手礼是茶事活动中常见的礼节,主要用于介绍茶具、茶叶、赏茶和请客人传递茶杯等。行伸手礼的时候,手指要织染并拢,大拇指往内靠,右手由胸前自然向右前伸,手心向上,同时讲:请、请观赏、谢谢等。

3、寓意礼

放置茶壶的时候,壶嘴不能整对着客人,否则表示请客人离开。泡茶最常用的方法为:凤凰三点头,即手提水壶高冲低斟反复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表示欢迎。

4、叩手礼

叩手礼意指手指轻轻叩击茶桌来行礼,单指叩击茶桌两三下,表示谢谢你的寓意。有的地方,前辈给晚辈倒茶时,晚辈必须双手指叩击茶桌以示谢谢。

茶冲泡的正确方法?

1/13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2/13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3/13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4/13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5/13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6/13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7/13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8/13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9/13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10/13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11/13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12/13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13/13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就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