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铁观音,送人茶叶有什么讲究

2023-03-21 128阅读 0评论

陈年铁观音,送人茶叶有什么讲究?

1、普洱茶、铁观音适合送长辈

很多喝茶的老人都是行家了,所以千万不能乱送。给老人送茶叶,适合送普洱茶、铁观音,老人都喜欢这类陈年老茶,特别是老普洱熟茶,具有暖胃消除油腻的效果,还能提神抗疲劳,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老人来说十分合适。而铁观音对老人家的肠胃没有很大的刺激性,在抗衰老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喜欢铁观音的老人也偏多,所以这两种茶叶送老年人非常适合。

陈年铁观音,送人茶叶有什么讲究

2、花茶、红茶适合送女士

喜欢品茶的女士也不少,所以送茶叶也一定要送正确。女性一般都爱喝红茶、花茶,花茶、红茶可以润肺养人,养胃暖身,还能排毒养颜,对女人身体很好,很多女性一年四季都在喝。不建议送一些绿茶、普洱茶之类的,会闹笑话。

3、成功人士适合送名茶

一些事业有成的人也都堪称茶叶行家,而且是老手,有名的好茶他们都品尝过,所以不能乱送,如果送得太低档了,反而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成功人士适合送名茶,包括一些专家、大师或名人签名的茶,或者大师手工制作的茶,要么价格贵一些,要么珍稀一些。

4、送茶要考虑对方茶龄

送茶叶还有一点极为重要,那就是要考虑对方的喝茶年龄,也就是喝了多少年的茶了,是刚开始喝还是喝了很多年。因为不同茶龄的人对茶的口感要求完全不一样,如果是新茶友,适合送味道偏淡的茶叶,如绿茶;如果是老茶友,最好考虑口感较浓较香的茶叶,如普洱茶、武夷岩茶、陈年铁观音等,老茶友大多都比较喜欢。

5、送茶要考虑对方体质

绿茶是不发酵茶,性偏寒,具有清热解毒、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降血压、预防癌症、抗辐射等主要功效,适合经常吸烟者、常用电脑者、体质偏热者、上火者、“三脂高”者、胃火旺的人饮用,但肠胃不好以及胃虚寒的人不适宜喝。

红茶是全发酵茶,性温,主要功效有提高抵抗力,预防流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脏病风险;驱寒保暖,暖胃养胃。适合体寒体弱者,特别是冬天手脚容易变凉、变冷的人;有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人饮用。而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不宜饮用红茶。

白茶是轻微发酵茶,新茶性寒凉,老茶性温和。含氟量较高,可预防龋齿、肺炎感染以及保护脑神经,增强记忆力;缓解情绪;促进血糖平衡;防暑、解毒、治牙痛等。适合情绪波动大、精神紧张、压力大的人;牙疼者以及上火的人饮用。

黄茶是轻发酵茶,性凉微寒。具有促进消化,预防食道癌的功效。老少皆宜,特别适合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适合饮用。但注意胃不好的人以及孕妇不适宜喝黄茶。

青茶是半发酵茶,性平,不热不寒,可抵抗细菌,改善皮肤过敏;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减肥瘦身;抗肿瘤、预防老化。适合人群有舌苔厚、肚子涨、消化不好的的人;肥胖者;容易皮肤过敏的人。但注意体弱营养不良、贫血患者、尿结石患者不宜喝此茶。

黑茶是后发酵茶,性温。常喝可去油腻,助消化,助减肥;降血脂、降血糖;补充补充膳食营养。适合减肥者,“三脂高”者,吃东西以肉制品为主的人以及肠胃不佳者饮用。而肝脏病人、营养不良者最好不要喝黑茶。

另外,买茶叶一次送一盒还是两盒也是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其实这个没有准确的答案。因为茶叶有多种规格,普通茶叶包装分50g、100g、200g、500g、1000g、2000g等规格,散茶包装分半两、一两、三两等规格,还有120g的烟条包装,350g的茶饼棉质包装。一般的话,建议茶叶送双不送单。

家里老人总是说越老的茶越香是为什么?

大家好,我是茶文化爱好者小詹,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茶叶放的越久越好吗?家里老人总是说越老的茶越香是为什么?

每个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喝淡茶,而有的人喜欢喝浓茶。有的人喜欢喝新茶,而有的人喜欢喝老茶。新茶鲜爽,老茶有陈香,各有千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过这里要注意一下,并非所有的茶都能经过时间的历练而变成老茶,只有某一部分茶叶才能变成适合饮用的老茶,有不错的感官享受和药理作用,比如说白茶、黑茶、重度发酵的乌龙茶,而其他茶类不适合存成老茶。

比如绿茶、黄茶、红茶、轻或中发酵的乌龙茶没有老茶的说法,绿茶的保质期一般只有一两年,而且大家喝绿茶都是以新来主,没人喜欢喝陈年绿茶,并且陈年绿茶的香气与滋味皆不好,价格也很低。黄茶工艺与绿茶相似,保质期大致相同,陈年不好喝。红茶的保质期大概有两三年,一般红茶放上一年后再喝,滋味会比较好。此外像发酵程度较轻的乌龙茶也是如此,大概有两三年保质期。

如果是发酵程度很重的乌龙茶或者说是经过高温烘焙的乌龙茶,它的保质期会比较长些,但只不过相对绿茶、黄茶来讲比较长。市场上常见的老茶一般是老白茶、黑茶、普洱茶。因为它们的保质期通常有十几年,当然前期要在良好的存茶环境与正确的存茶方式之下,把茶叶存好是前期,如果随手一扔,不管不顾,那么即使本身有很长的保质期也不经折腾,可能没多久就发霉变质了。对于白茶、普洱茶、黑茶来讲,是能存越久越好,越久越香,后期会产生很多香气,比如陈香、枣香、药香等。而对于绿茶、黄茶、发酵程度轻的乌龙茶、红茶来讲,不能久存,而且陈茶状态下风味会变差。

那么问题来了,白茶、普洱茶等这些茶为何有较长的保质期,能久存?我们都知道,白茶的加工工艺为萎凋与干燥,它是不炒不揉的,没有杀青也没有揉捻。因为杀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停止茶叶中酵类酶的继续作用,通过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所以绿茶也因此保留了很多鲜叶中的天然物质,但是因为破坏酶的特性,失去了后期转化的可能。

白茶不炒不揉,保留了很多酶的特性,有了后期转化的能力与空间,白茶保留了较多的茶多酚,能在后期发酵,比如茶多酚在后期会转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物质。此外白茶的黄酮类物质含量比其他茶类高,并且高出很多,这也是很多人觉得白茶越存越好的原因所在。

而普洱茶也能在后期的存放中发生酶促氧化等反应,风味更好。并且像普洱茶这样的紧压茶(很多黑茶也压成紧压茶),容易存放,也便于后期转化。因为紧压的关系,茶叶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很小,不宜氧化变质,比较好储存。

从白茶、普洱茶身上可以看出,它们有后期转化的能力与空间,能在后期存放过程中继续发酵、陈化,让风味更好,所以才有越存越好的说法。总之,老茶的说法只适合特定的茶,其他茶叶的陈茶就相反。

文|小詹茶肆(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更多精彩茶知识,欢迎关注【小詹茶肆】

以上就是小詹的浅见,欢迎大家指正。

究竟是武夷岩茶比较好喝?

其实两者虽然都属于青茶类,但是却比较不了,除非限定一个条件,那这个条件就是对于个人而言了,虽然它俩都属于一个科目但是确实是截然不同的口感,从茶叶干茶的颜色就能看出来了。

先说一下武夷岩茶,这款茶是福建省产区的茶叶,历史也比较悠久,从汉代就有了,那时候已经是成熟的工艺品了,到了唐朝人们生活里面的就有了这个茶叶的身影,这要归功于唐朝佛家崛起,宋代时以团茶为主,龙凤团茶,也是受文武百官的喜爱,到了明朝变团为散茶,到了现代岩茶产量突破千万斤级别。

真正的是家喻户晓茶叶,因为其烘焙程度高,火气味道浓烈,有焦糖香气,汤色发红透亮,不苦不涩,入口柔一线喉等特点,被国家列为地理标识产物,都说岩茶有岩韵,岩韵我说就是火石之气,喜欢这款茶的人口感略重,因其独特的味道,造就了喜爱的特别喜爱,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喝这个茶,会发汗,这也是它独到的地方,别的茶会这样吗?有的茶也会但是没有它这么明显。

这款茶制作过程很复杂,需要焙火,需要反复焙火,揉捻,从而使茶叶呈现微微蜷曲状,似龙像凤,这款茶就是泡到没味了叶子都不会完全舒展,这是它的特点。

铁观音茶是福建众多名茶里面出现比较晚的一款茶,也是独有的一款茶,是清朝时期发明的茶叶,之前是没有这个茶叶的,名字是乾隆皇帝御赐的,这也是他们卖茶的口口相传留下的,是不是那就是别人要考究的了,色如铁形似观音,因而得名铁观音。

我们要清楚一点,清香型的铁观音是近代才有的,四五十年差不多,之前的都是陈香或者是浓香型的铁观音,陈香的与岩茶味道相近,但是缺少岩韵,对比着喝一下就能分辨出,清香型的铁观音味道就与岩茶味道截然不同,它的颜色发青,味道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形状是一个球体,并且是一个叶子,清茶基本上全是叶子,很少有芽头,这也是它的特性。

泡茶时候还会有兰花香,这是它独有的特色,汤色发青发黄,透亮,这款茶如果泡不好会发苦发涩,这个是考究泡茶功夫的,泡好了会发甜,两腮生津,口齿留香,铁观音曾经风靡全国,深受人们喜爱,后来跌落神坛是因为人们过于追求青绿色,导致茶叶发酵程度很低,茶叶里面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比较多,人喝了会胃不舒服,所以好多人就不再喝它了。

这样一比较它俩的特点就出来了,选择一种茶是跟个人喜好有很大关系的,它俩的特点除了都是福建省的茶叶,相同的地方真的不多。从外形干茶颜色,到味道,汤色,杯底味道,都是不同的,这个就很难比较了。如果非要我选择我会选岩茶,原因是我喜欢喝。就这么简单。我是相魄一个喜爱茶叶的人,欢迎留言交流加关注。

适合茶杯久泡的茶叶?

1、适宜久泡的茶叶有乌龙茶、老白茶、老铁(陈年铁观音)、小青柑等茶品,此类茶品内质丰富,质地厚实,外形紧结肥厚,且香气、滋味馥郁,适宜使用100℃水温久泡,且耐泡较佳,其次,对于老白茶、老铁等茶品,冲泡之后还可以煮饮。

2、久泡之茶,大多数为质地厚实,或有陈化价值的茶品,此类茶叶经久耐泡,且风味不减。久泡之差,风味、香气每一泡都是一种独特的感受。

有哪些卖茶叶的天猫旗舰店值得推荐?

谢谢邀请,对于网上买茶,我一直都说过,人几乎不太可能通过图片判断茶叶的好坏。那些教人通过图片看茶叶好坏的,跟神棍算命者无他。

那么,根据我专注多年黄山茶的部分经验,可以告诉你一些网上宣传的套路,来帮助你判断真假。如果看到以下的宣传套路,各位请留心。虽然不敢说100%是假的,但在网络上大概率是忽悠的套路。

一、纯手工

讲真,所谓制作茶叶上纯手工这个概念来说,我敢说99.99%都有夸大或者忽悠的成分。在我熟悉的红茶或者绿茶领域中,纯手工几乎属于无稽之谈。

首先,红茶揉捻这一道工序,机器的效率和出品的质量,早已经被证实远远大于手工制作。而且一台红茶55型揉捻机,在不考虑人工耐力衰减的情况下,至少是一个人工揉捻的20倍。在如今这个年代人工成本巨高的时候,一小时20个工人,对比1小时只需要几度电的机器设备。哪个成本低?哪个效果高?如果还用纯手工来揉捻,无异于喝汤用筷子。(当然我不否认,极少数的老师傅,由于手感拿捏很好,这一步工序制作出来的条形比机器好看,但是破碎率基本上要大于机器)。所以红茶纯手工,不可能成为常规销售的产品,往往这么宣传的基本上为假。

其次,绿茶杀青(不谈蒸汽杀青的情况),以及绿茶炒青干燥这一道工序,如果一个人一次制作半斤干茶,整套流程手工制作的话,至少需要4-5个小时(还不考虑炒青干燥的时候,回潮水分均匀分布的摊放时间)。那么一台连续杀青理条机,加上一台链式干燥机,是手工制茶的上千倍。而手工制茶,杀青师傅水平不够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焦边等情况,让茶叶出现糊味。大部分普通茶师手工制作绿茶也不如机器稳定。所以绿茶纯手工基本上也是噱头为主。

(上图为黄山产区的太平猴魁,捏尖,确实是手工制作的绿茶,但在烘干干燥那一步,依然是用机器烘干。所以不必太迷恋所谓的手工茶,机器和手工合理的结合并非真的让茶叶没有“灵魂”)

但对于绿茶纯手工,我是倾向于承认手工制作水平到位的时候,绿茶的口感、香气、滋味远远胜于机器。但请各位清楚,网络上一年手工茶买个几千斤上万斤的,几乎是不可能的。纯手工的绿茶,如果是不错的茶师制作的大部分不会在普通市面流通,价格也并非常人能够承受。

二、古法制茶

回答这个观点前,希望读者了解古法是啥时候的古法?是茶叶有记载起源时候的鲜叶干嚼?还是晒干了就吃?还是烘干后加糖加盐混饮?还是宋朝的点茶?那亦或是明清时期的散茶制法?

哈哈哈,你深入去了解一下,你会发现那时候的喝法基本上跟今天没半毛钱关系?你去问问商家这个古法是古到啥时候?

其实近当代的制茶工艺,无论从量化标准,工艺的严谨度都要比明清以及以前要好很多。当然我也承认,如今一些工业化生产上的工艺的改变和精简,是让茶叶品质有所下降。但再怎么也比所谓的“古法”好太多了。

三、茶无好坏,适口而珍

乍一看,这个理论讲的好有道理,甚至让我感觉有一点诗意和禅意。我一直是反对商家把“适口而珍”挂嘴上的。虽然我不否认消费者因为个体体验度差异的关系,确实是需要根据自己喜爱度来选择茶叶的。但是作为商家,需要明确的告诉消费者茶叶不同等级之间的口感差距。否则,世界这么大,万一有人就喜欢喝陈年的绿茶那股味道,就有人喜欢红茶发酵过度的酸味。你也去告诉他适口而珍,这是害人还是教人?

四、茶农、爷爷套路

这个其实是前几年最流行的忽悠套路了,来听我展开套路详解:

我出身于风景如画却一贫如洗的大山村,现在家里还有爷爷亲手种植的茶园,无农药,无残留,手工除草。这样你会就会想:“恩,茶农的茶一般不会追求利润,而且还无农药残留,应该品质不错”

接下来,就会说自己是良心茶人,晒身份证,晒自己和茶园的合影。让你充分相信当地是当地农户,更加证实了他们的茶叶品质。

最后,让你不得不买的理由来了:自己对品质的一贯要求,全程爷爷手工制作。真赞,这样良心的农户,手工制作,99元还包邮,太感动了!至少买个十斤八斤的支持一下。

那么问题来了:忽然间发现每个月卖出去几百份,甚至几千份,一个月几千斤销量,一年几万斤的茶叶,爷爷一个朴朴实实的茶农,通过自己的手工制作,没日没夜,是怎么做到几万斤的?这将成为历史谜题可以登上CCT10的探秘节目。

本人专注黄山茶十余年,也是一开始从一个二道贩子慢慢开始介入生产,这两年刚刚开始介入生产制作。但一直不希望茶叶这个行业被玄学充斥,希望各位从业者将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消费者。共同给消费者提供好茶。

恋山堂——专注黄山好茶!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