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茶的礼仪和注意事项,茶桌茶具的使用方法
倒茶的礼仪和注意事项,茶桌茶具的使用方法?
茶桌是用于品尝茶叶、点心等的一种装置,而茶具则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以下是茶桌和茶具常见的使用方法:
1. 准备茶具:将需要使用的茶具准备好,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叶罐、茶匙等。
2. 烧水:用电热水壶或其他加热设备烧开水,如果没有温度控制,则可以等待水温降至80-90°C左右再用。
3. 洗茶具:将茶具冲洗干净,用热水仔细冲洗茶壶、茶杯和茶匙等,保持干净卫生。
4. 泡茶:将适量的茶叶放入茶壶中,倒入适量的热水,浸泡30秒左右后倒掉,这个步骤被称为“清洗茶叶”,能够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和杂质,也有助于茶叶逐渐展开释放香味。之后再进行2-3次冲泡即可。
5. 享用茶:将泡好的茶倒入茶杯中,品尝茶叶的香味和口感。在享用茶叶的同时,还可以搭配甜点或小食等,增添品茗的乐趣。
6. 清理茶具:享用完毕后,将茶壶、茶杯等茶具用清水仔细清洗干净,以确保下一次使用时保持干净卫生。
总之,制作一杯好茶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从准备茶具、烧水到泡茶和品尝,都需要精心呵护。此外,在使用茶具时,也应遵循礼仪,尊重茶文化,以示尊重和谦虚。
用碗盖品茶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
礼仪:
1、受茶,主人以茶相敬,客人一定要报以谦恭、礼貌。特别是女主人或尊长者为自己上茶、斟茶时,作为客人、晚辈,应当起身、以双手状捧接茶杯。即使是服务人员为自己斟茶,也应表示适当谢意,如说声“谢谢”,或点头致意。
2、品茶,喝茶虽说不像喝酒、喝咖啡那样小口、少量,但也不能像喝水那样牛饮。喝茶称品茗,讲究的是品尝,这不仅是指味觉享受,而且也是礼貌要求。
注意事项:
端茶杯时,右手持杯耳,无杯耳者,则以右手握杯之中部。注意饮茶时不要双手捧杯,或托杯底部,或手握杯口。有茶托者,只以右手端杯,不动茶托;也可以左手将茶托与茶杯一同端起,再以右手端杯饮用。
饮盖碗茶,可用盖儿将飘在表面上的茶叶轻轻荡去,不可当众将茶叶吃进口中;茶热,不可用嘴吹气,使其降温,只能待其自然降温后饮用;饮茶不出声;需要续茶时,把盖儿取下、靠在到茶托边上,注意不要把盖儿翻过来放。温文尔雅品茶时,应适量,不可一杯一杯没完没了。
老板倒茶敲几根手指?
我觉得敲两个较为适宜,不知诸位看官看法如何?因为这里有个典故,相传乾隆下江南游玩时,与下人一起同行,为了人身安全不暴露身份,下人扮作主子,皇帝扮作下人,一日来到茶馆喝茶,皇帝扮下人就要给主人倒茶,下人看皇帝给他倒茶有点害怕,弄不好要掉脑袋的,本来是要下跪谢恩的,但现在有大庭广众之下,下跪就暴露身份了。于是急中生智就用两个手指弯曲在桌上敲了几下,代表下跪意思,又不暴露身份。故事后来流传到民间,于是变成感谢、客气,对主人礼貌的意思。
倒茶礼仪手势女生?
家里来客人,倒茶要双手递送给客
喝茶要注意什么礼节?
在品茶的过程中,确实是有一些礼节,但是并非是“必须”的。以下说说几个,希望能抛砖引玉。1.作为茶客,在主人分茶的时候食指与中指稍微弯曲轻叩桌面,表示对主人的感谢。 由来:乾隆皇帝微服私下羊城,和周日清来到泮溏村口“享顺楼”的小茶楼,一个伙计右手提着一只大铜水煲,先到乾隆面前,右手往上一提,顿时滚水从高处泻下,势如青龙吐水,由铜煲嘴直注茶盅中,非常好看。乾隆立刻自己取过铜壶来,站起来,学着伙计的模样,向周日清的茶盅冲起茶来。周日清受宠若惊,欲行大礼,又恐暴露天子行藏,情急之下,以双指弯曲叩桌,聊代屈膝。民间由此效仿,遂成茶俗。有闲诗云:“一盅两件上茶楼,茶礼笃台扣指头,传说乾隆周日清,臣谢君恩当首”。作家曾鹏在《功夫茶话》中写道:广东兴起的以指叩桌表示为自己倒茶者的谢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别人为你倒茶时,曲指轻敲桌面,既表示注意到了热茶正倾入茶杯,“但倒无妨”,又含有致谢之意,相当于说“这厢有礼了”。而与此同时,宾主尽可以谈笑自若,话该说什么就继续说什么,不会因倒茶的客套而打断话题。以指叩桌,后来细化到叩单指和叩双指,有人解释说长辈对晚辈叩单指,反之叩双指,也有谓叩双指代表已婚,叩单指代表未婚云云。2.主人为茶友分茶时,宜倒七分满即可。由来:有语云,茶斟七分满,三分是情意。另从实际意义,滚热的茶水如果填满了杯子,不便于茶友喝茶,杯子太烫。故也有语云:茶满欺客,茶满逐客等说法。3.烧水之壶若是同在茶案之上,壶嘴不宜对着客人。由来:这应该是基本的礼貌吧,好像没听说过有啥典故。4.客人品茶之时(注意:非审评茶),杯子的茶水不宜喝光。客人即将辞行之时,杯子里面的茶水要喝光或者倒光。由来:有语云,茶留杯底是福根。也有人说留着一点茶水,意在“续杯”。而辞行之际,喝尽茶水或者是倒尽,是不希望出现“人走茶凉”的情况。其实茶礼也是从我中华礼仪里面分出来的一个分支,茶友们不必担心不熟悉茶礼而不好意思等等,只要遵守基本的礼仪,都能宾主皆欢。感谢阅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