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礼仪叩手礼,福建人的茶文化

2023-03-20 144阅读 0评论

茶道礼仪叩手礼,福建人的茶文化?

福建茶文化:“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

通过这句话,大概就能了解茶对福建人的重要性,来过福建,尤其是闽南地区的人来说,每到一家串门、做客或者谈业务,首先进门煮水泡茶,是必须的一个经过。在福建很多地方形成了早上和晚上都饮茶的习惯,这个是福建人的茶道。

茶道礼仪叩手礼,福建人的茶文化

福建人喝茶讲究什么?

福建人喝茶最讲究的是“水”,做为一个福建人,在我的印象中,泡茶水跟自来水有很大区别,首先泡茶的水一定要是山泉,天然的那种。

茶桌上,闽南人喜欢用小杯,闽北人则喜欢大碗茶。

闽南人茶礼:

叩手礼,当别人给你倒茶时,为了表示敬意,用手指轻叩桌面数下。

主人倒茶给客人,主人不能先端杯,要等客人端杯后自己方能端杯。这个跟喝酒的“先干为敬”恰恰相反。第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第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年龄大小。

为什么会有酒满茶半之说?

“酒满茶半”是民间传出的俗语,其中是大有深意的,并且蕴含着几代人得出一种大智慧。

酒是中华为数不多的“饮料”传承之一,一般出现在老友相聚,喜事宴席之上,老祖宗传下来一句“酒不醉人人自醉”成语。

酒在宴席之中,起的是让客人多吃菜的意愿。也是留客的意思,假如酒没有满,很大程度上是会被人称作诚意不够的。

在酒桌之上,给客人倒满酒是一种待客真诚的意味,对于客人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尊重,所以酒一定不可以给半杯或者是八分,只有满上这一说法。

民间素有“酒到一半,诚心不满”的说法,据记载,“鸿门宴”中倒酒就只给了八分不到,并且有摔杯为信号的说法。

酒倒满不代表是溢出的意思,是杯口剩下肉眼可见的一丝,这就意味着酒倒满了,并且不会被洒出来,这也是待客最大的诚心。

茶是一个好东西,吸天地精华,占尽了五行八卦,其实金木水火土,没有一个是它不占据的,并且受尽了人间的所有煎熬,风吹日晒雨淋,最后才能够成长出来。

茶在得出之后,还需要经过铁锅的烹炒,在烹炒之后经过晾晒之后收藏起来,收藏之后还需要经过开水的浸泡,才会出现它的本身香味,其中复杂可见一般。

中国有一句俗语,那就是:“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为什么这么说呢,酒满是最大的诚心,但是茶满了后,那就是看不起人的意思了。

茶素来需要热喝,用沸腾的开水进行浸泡,才可以得到茶本身的香味,这么烫的水,你将其倒满,那不是故意让客人难堪吗?

溢满的茶一旦倾斜出一点,都不是普通人肉体可以承受的,很大的情况就是杯摔手伤,所以茶一旦倒满,那就是待客之人礼数不周了。

喝茶很多人有一种习惯,那就是喝茶前先用嘴试探一下温度,看温度是否合适,假如茶倒满,则没办法去感知其中的温度,还有可能烫伤嘴。

扩展:

倒茶接茶皆为艺术

“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这个说法,在民间素有流传,这个七分满其实跟酒满是一样的道理,代表你的尊敬,七分是一个绝佳的位置,有手的空余,也有喝茶的浅尝辄止。

茶不可以太浅,低于五分也是不礼貌的行为,五分的茶,有轻视的意味,显现出不够诚意,所以茶水的把控大有学问。

广东素有“叩手礼”的说法,即斟茶之时,客人需要用食指以及中指轻点桌面,表示自己的感谢,现在成为了全国较为流行的做法。

敬酒倒酒及接酒,皆为涵养

敬酒以及倒酒都有其中的门道,敬酒之时,敬酒之人需要将自己的杯低于客人的杯子,以示你的尊敬,也代表了你的素养,不可杯子高举过客人,

倒酒之时,不可将瓶口正面对着客人,这是不礼貌的举动,应该左手拿酒,右手那杯,倾斜后缓缓将其倒入杯中;拿起来之时将瓶口旋转半圈,谨防酒水外漏,市民百姓之中素有“酒比油贵”的说法,漏酒不是一个好的习惯。

接酒的时候,一定记得站起来或者半站立的姿态,并且双手握着杯子去接酒,这能够让帮忙倒酒之人感受到你的教养。

农村老人说别人给自己倒茶时候?

农村老人说被人给自己倒茶时候,要用手指敲桌子,这是为啥呢?我国素来是礼仪之邦,对于礼节是断然不能缺少的,不然的话会被认为是没有素质之人,对于不懂规矩没有素质的人,自然也是会被嫌弃的,在不同的场合都要切记自己的形象,和一些必须要懂得的礼节,像这句话说的就是一种规矩,而且很多地区都非常讲究。

当别人给自己倒茶时,是要用手指在自己茶杯旁边敲上两下的,如果是自己熟悉之人,也可以点点头微笑代过,如果是比自己年长之人,这个礼节更是不能缺少,而且有的地方还讲究颇多,单身的使用一个手指,使用食指,成家之后的则使用食指和中指,当然还有的使用三根手指的,对于这种礼节来历也是说法颇多,有的认为之隔着桌子行大礼不方便,使用手指则能轻松的代表叩首礼,也有的则认为这是历史传统里面还有很多典故由来。

流传最广的当然是乾隆微服私访到得了南方,观看美景之后,乾隆高高兴兴坐在茶楼和陪同大臣一起喝茶,乾隆兴致颇高,一时兴起,喝茶时候居然给陪同的人员斟起了茶来,这大臣也是受宠若惊,赶紧准备要行大礼叩谢乾隆皇上,这些大臣都是人精里面的人精,随机一想,不对啊,这皇上是微服私访,我这一叩首岂不是漏出了马脚?也是脑光极为灵活,变用食指和中指作为弯曲之状,在桌上叩了几下,也算是作为行了大礼,这一做法颇受乾隆赞赏,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为了喝茶的标配礼节之一。

对于喝茶的讲究确实不少,要论辈分、年龄,都有颇多讲究,而且在民间还有斟茶要七分满,且不可斟茶过满,在民间有俗语:“七分茶,八分酒”,所谓茶水倒七分满,留得三分人情在。也有茶满逐客的说法,对于客人是很不尊敬的行为,所以一定要记住酒满为敬人,茶满则是欺人的做法,切不可行。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各地都有不同的礼节流行,一定要做到入乡随俗,才能做到知礼而行,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中国古代茶文化敬茶手势?

茶道礼仪中我们常见的叩指就是一种对他人敬茶的叩谢之礼,此种叩茶敬礼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五只叩桌,另外一种是双指叩桌,最后一种是单指叩桌。

不同的用指,代表着不同的涵义。 “手”与“首”同音,“叩手”代表“叩首”,三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

茶台上的敲手礼?

一、叩手礼的来源

叩手礼相传于清代。传说,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带了两个太监,到一间茶馆喝茶。乾隆皇帝因想学学茶馆掌柜“凤凰三点头”倒茶法,就给太监杯里倒茶。此时太监本是要跪下来三呼万岁谢恩,但又不能暴露皇帝的身份,急中生智,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连叩桌面,代替了下跪叩首。于是,叩手礼便一直流传至今。

以“手”代“首”,二者同音,这样,“叩首”为“叩手”所代,食指和中指就好比跪着的人的双腿,三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

二、叩手礼有三种

1、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行的礼

行礼者,将五个手指并拢成拳,拳心向下,五个手指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五体投地跪拜礼。一般情况下,敲三下就可以了,相当于三拜,但是,如果遇到特别尊敬的人,可以敲九下,相当于三拜九叩。

2、平辈之间行的礼

行礼者,将食指和中指并拢,同时敲击桌面,相当于双手抱拳作揖。敲三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3、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行的礼

行礼者,将食指或中指敲击桌面,相当于点头。一般只需敲一下,表示点一下头,如果特别欣赏、喜欢对方,可以敲三下。

如今的喝茶场所中早已没有谁尊谁卑的划分,不过从“叩手礼”确实可以看出客人的茶道功力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