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六君子图片及名称,中国茶道的理念
茶道六君子图片及名称,中国茶道的理念?
1、天人合一,物我玄会。
中国茶艺美学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是源自《周易》的一个哲学命题,庄子最早做了论述,后来发展成为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据此,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树立了“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茶人心灵的搏动就能与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浑然一体,茶人和茶就会产生富有人情味的情感交流,体验无比亲切美妙的感受。
“物我玄会”则是强调在品茶时从思想上泯灭物我界限,用全身心去与客体进行情感交流,通过物我融通,达到“思与境偕,情与景冥”的境界,这时我即茶,茶即我,人与自然融合,一滴万川,有限无限,都在顿悟中消融,个体思想课达到绝对自由的“天乐”境界。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即智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孔子创立的“君子比德”审美论。朱熹解释说:“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即儒家认为审美必须符合他们推崇的道德。据此,茶艺美学发展处了茶人爱石、爱玉、爱松、爱竹、爱梅、爱兰,以及追求真善美的艺术风格。
3、涤除玄鉴,澄怀味象。
“涤除玄鉴”出自《道德经》,洗净污垢为涤,扫去尘埃为除,古人把镜子称为“鉴”。茶艺美学强调涤除玄鉴,要求茶人像大扫除一样把主观成见和一切教条迷信清除干净,让心一尘不染,一妄不存,一相不着,在茶事活动中用虚静空灵之心去观照万物,去感受自然真切之美。
“澄怀味象”是南朝山水画家宗炳提出的审美理论,在茶艺美学中是对“涤除玄鉴”这一哲学命题的补充,澄是指水清澈平静之意,“澄怀”,即使自己的心怀像澄清的水一样平静明澈,“味象”是指茶人用澄明如水之心去品味茶,去妙悟审美对象。
4、道法自然,保合太和。
在中国茶艺美学中,“道法自然”表现为追求自然美。自然的本性是朴素的,自然美表现在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花之自落,水之自流,它们都是自然无为,淡然无极。
在茶事活动中,“道法自然”具体表现为力求朴素简约,返璞归真,纯任心性,一切都毫不取巧,毫不矫揉造作。因为只有自然的东西才是真物,只有自然地流露才见真情,只有自然无我才见真性,只有自然之美才淡然无极,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因此茶人强调美到极致是自然。在自然表露中间真情,在自然忘我中见真性,在追求道法自然中去除自私,摆脱桎梏,返璞归真,得到审美享受,获得心灵自由。
为什么总有人把文化艺术分为高雅和低俗?
所谓的文化艺术高雅,就是在一般标准或平均质量中为上,不俗优雅而大气。
而低俗的文化艺术一般的标准所说,应为庸俗而俗不可耐,使人接受不了。
在旧时代里,往往会把“达人官僚”的文或艺称为高雅艺术,而把劳动人民的文或艺之创称之俗人低级化。
而在新世代中,无论说法上称谓高人还是称谓低人之艺、文,只要够得上文精艺佳,都能登得上高雅大气之巅。
优秀好的文化和艺术,能使人们在现实中得到最有益处的享受。
所谓分歧说法,高雅文化艺术有知识性和素养成份而含而论,只要是人们能热爱传统而载的古今文化艺术,跟上时代前进中的潮流,古典和时尚相结合,高雅文化艺术久久都不会逊色的。
称之为低级庸俗的所谓“文”和“艺”,是难以登上大雅之堂,就是短暂的风光一时,总会被人们很快所抛弃的。
象上述这种问题,我们就“无庸赘述”了,谁都会明白。就谈到这里,谢邀答,欢迎评论,谢谢。
谢网图,老头哥儿文。
泡茶工具有哪些?
茶道组(即茶道六君子)其中包括茶筒、茶则、茶夹、茶拨、茶针、茶漏。
茶筒:用来盛放茶道子。
茶则:用来量取茶叶。
茶夹:用来夹洗品饮对杯。
茶拨:用来拨取茶叶。
茶针:用来疏通壶嘴。
茶漏:用来防止茶叶外漏。
最主要的几样:茶荷、茶道组、主泡器、壶承、盖置、随手泡、公道杯、茶滤、品茗杯、建水、花器、香器(一般来说,日常化的泡茶会用到我加黑字体的几样器具、)
壶承、茶滤、盖置、建水这几样也比较常用,如果是办公室泡茶这几样可以不用
茶和茶仓是必备,就不再赘述。
茶荷:暂时盛放从茶罐里取出的茶叶,在茶艺表演中还用来展示干茶,供人欣赏茶叶的外观条索、色泽等,之后才将茶叶倒入壶中。
主泡器:即泡茶的器物,一般为紫砂壶或盖碗,也有用陶制或玻璃材质的器皿
壶承:主泡器的专用宝座,有点彰显地位,突出的意思,同时也为了避免泡茶器和茶席直接接触,造成污染,通常为了主泡器舒服,还会在上面垫上护垫,以减少摩擦
盖置:顾名思义,就是放盖碗盖子的,避免泡茶器和茶席直接接触,主要是看起来干净。
随手泡:用来烹煮活水。随手泡就是电水壶,现代人大多没条件在家里实现什么“竹炉汤沸火初红”,随手泡方便又干净。
公道杯:名如其用,司职将茶汤均匀地分到茶杯中。
茶滤:置于公道杯之上,以防盖碗倒入公道杯之内漏下茶叶
品茗杯 :顾名思义,品茶的杯子
建水:用来承接洗杯的水,废弃的茶汤,泡完的叶底等。
花器和香器:茶席上的点睛之笔,功能上倒不是非有不可,却最体现主人的审美取向。
茶艺文案高级感?
1、年轻时不会喝茶,老了也学不会豁达。
2、愿有一方小院,三五好友,一壶茶!
3、以茶会友,是礼,是交道,更是一面镜子。
4、冬去又春来,愿为一茶守年华。
5、茶花簇拥的栅栏下,是你我渐老的年华。
6、一言一语一心境,一茶一酒一人生;一个人的茶道。
7、茶与阳光,是生活不可辜负的浪漫。
8、一杯茶,如你如我,岁月流转,却依旧芬芳。
9、爱茶之人,坐在茶席上,便是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10、一人,一茶,一杯,一心境。
11、茶道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文化。
12、茶的好,茶的善良,就是激活遗憾,启示珍惜。
13、朋友如茶,需品,相交如水,需淡。
14、茶,随意喝就好,平常人以平常心喝平常茶。
15、茶中遇知己,无声却也多情。
16、世间风情千千万,唯你品茶最好看。
17、茶这个东西,使人清心、沉静、安详、通悟。
18、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
19、浮生若茶,初品无味,再尝则苦,苦极回甘。
20、烟伤肺,酒伤肝,唯茶,是与自己的对话。
21、茶是水中的君子,总爱喝独茶的人不多。
22、喝茶,练的是心境,品的是人生,学的是做人。
23、月升中天,兴阑人散,斑驳茶影,夜色幽绝。
24、祁门红茶,是60岁的老人,滋味浓重醇厚。
25、冷冷的日子里,更需要一杯暖暖的茶。
26、如果人生如茶,煎熬就是一种成全。
27、人生如茶,总会有淡淡的愁苦。
28、闲时,饮一杯茶。无关风月,不争名利。
29、喝茶,是为了让心有一个休息的空间。
30、一个人,一壶清茶,独坐独饮。
31、恰一盏茶,曾经相遇种种,我只是一个过客。
32、茶如隐逸,酒如豪士;酒以结友,茶当静品。
33、茶,从不高深晦涩,但足够宽广博大。
34、茶的自我世界,亦是忘我境界。
35、突然让我为之感慨,小小的一杯茶竟让我心存敬意。
36、茶,喝的人多,懂的人少。
37、寒雪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
38、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
39、每种茶都有自己的个性,就像不同朋友间的性格。
40、五色土陶千年神韵,紫砂壶品百味人生。
41、心有念,不多言,尽在一盏茶中。
42、禅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
43、茶与佛,其道不同,其理相通也。
44、左手执杯,右手托本。书海里徜徉,墨香中品饮。
45、偷得浮生半日闲,一缕茶香染流年。
46、茶改变着水的味道,而水的形状,也将因茶被塑造。
47、品一泡茶,如同解读一个人。
48、用心喝一杯热茶,用情交一生好友。
49、一壶茶,轻煮心事,淡品余味无尽。
50、年有四季,天有四时,喝茶有益,喝茶有异。
51、一盏茶,浓了略显苦涩,淡了便是无味。
52、苦中有甘是暗味,苦尽甘来是真味。
53、品一杯醇香的茶,叫甜;摆两把藤椅在身边,叫闲。
54、草木之间,回归自然,以茶会友,品味人生。
55、你我共饮一杯茶,深交知己到天涯。
56、一壶茶,一知音,一辈子。
57、高手品茶,一气韵就八九不离十。
58、在半盏清茶中,与茶对话,让自己静下来观想。
59、泡一杯温茶,与君同饮。
60、人生,不过一杯茶水,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
61、是你的物,终究会到来,是你的茶,终究会遇见。
62、茶,有人生的滋味;酒,有心情的体会。
63、哪怕只有一人相伴,也是一大乐事。
64、我收藏一夜的茶香,只为等你,来闻。
65、禅在茶的余味里得道,茶在禅意里衍生。
66、陈年普洱,认清自己,做独特个性的女人最美。
67、人生是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
68、人与茶,一场缘,人生中有朋友是幸福。
69、茶,是一味菩提,如你,静静地幽居在心底。
70、茶道即人道,品茶如品人生。
71、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不亦乐乎。
72、秋天来了,岁月因饮茶而真挚永恒。
73、一个人静静的泡一壶茶,慢慢的品味人生。
74、品茶可以让人饶恕过错,从而在杯盏中得到平和。
75、客观品茶,一定是全面解读,慢慢细品。
76、人生如茶,越品越香、后味醇香。
77、以茶会友,茶香悠悠,共话百味人生。
78、龙井茶,是40岁的男人,睿智优雅,成熟稳重。
79、茶,一杯涤昏寐,两杯清我神,三杯除烦恼。
80、多么悠闲的一天,有茶的人生就是不一样。
81、茶味绵软柔和,酒味刚烈刺激。
82、心中有光亮,人生聚光芒,待花开春暖,品茶言欢。
茶是什么?
茶是什么?
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如果你去搜索一下“茶”你会发现,后面的括号里跟了一行小字——“中国传统饮品”。茶的确是一种饮品,那么,茶只是一种饮品吗?
首先,茶是一种植物。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野生种遍布生长于长江以南各省山区,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山茶属的一种常绿木本植物。
茶学和植物学研究者们从树种及地质变迁、气候变化等不同角度出发,对茶树原产地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许多属的起源中心在某一个地区集中则表明该地区是这一植物系的发源地。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属380余种,而中国有15属260余种,大部分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一带,这也证明了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也因此,普遍的认知是茶起源于中国,饮茶是中国人的首创,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中国人喜欢喝茶,不仅是因为它丰富的口感,更因为它作为一种有益的植物能给我们带来健康。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茶多酚、茶氨酸、蛋白质、叶绿素、胡萝卜素、芳香油、各种维生素以及无机盐、微量元素等600多种成分。我们喝茶之所以能喝到苦味、涩味、甜味、回甘各种细腻的层次,闻到花香、果香、蜜香等各种香气,就是因为茶叶这一植物中包含的物质太丰富,尤其是茶叶中的茶多酚(人体保鲜剂)、咖啡碱(提神抗疲劳)、茶氨酸(天然镇静剂),更是茶叶中的“特性成分”,可以说是茶中三宝。
茶是一种饮品其次,茶是一种饮品,茶叶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是除了水以外消耗最大、普及很广的一种饮品,尤其在东方。
今天我们来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可谓历史悠久:有的认为起源于神农,也有的认为起源于周,起于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说法也都有。但是,真正有茶的完整记录的,是唐朝陆羽所写的专著《茶经》,他使有关茶的一切完整清晰起来。这部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专著,将茶叶生产的历史、渊源、生产技术、饮茶技艺、茶道原理都做了精辟的阐述。也正是因为这部《茶经》,奠定了茶作为饮品,也不止于饮品的定位。茶,还是一种文化传承,这部专著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而且早在初唐时期,就已经有了近四十种茶具的记录
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和唐代、宋代、明清三个高峰期的发展,中国茶的种类始终是世界最多的,比较熟知的有:绿茶、红茶、白茶、青茶(乌龙茶)、黑茶六大门类。
从茶的功能起源来讲,我们还会发现有关茶的说法也是一个不断更迭的过程,有人认为茶最初是一种祭品;有人发现茶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转而菜食;还有人把茶作为一种日常保健品和药物——《神农本草经》中就写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儿毒,得茶而解之。”历代本草类医书中,在提及茶叶时都说到它有止渴、清神、利尿、治咳、明目、消炎解毒等功效。古书记载:“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 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唐诗宋词中,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范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这也一直是中国茶,乃至在整个东方世界茶文化的一种普遍存在。
茶是文化 是艺术 是生活方式茶不仅是饮品。茶的品格是洁净、清雅,历来为清修和品性高洁的雅士所钟爱,在品茶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明心见性”的意境。日本茶道的精神也是从中国传入,由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里休提出了“和、敬、清、寂”的内涵,他们的茶艺、茶道、茶席布置都是因着这样的精神和风格一脉相传。
中国人品茶,讲究的是用心去品味,去认真地感受茶。听冲茶的水声,闻泡茶的香气,品味茶的甘苦,在茶道的仪式感中净化心灵,在返璞归真中品出一份淡泊、一份平静。
茶文化里蕴含着美,所以茶艺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艺术。中国茶艺的六要素是人、茶、水、器、境、艺。要达到茶艺美,就要深入地了解每种茶的特性,认真学习茶道的讲究。沏茶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可以敷衍了事的,只有规范对待沏茶的每一个步骤,才能体现出茶道的精神和艺术,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这都是茶文化的独特体验和魅力。
品茶不仅是感官得到的物质性的味,更是一种精神体验、艺术表现。
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品茶还不仅是一种文化和艺术,更是自身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闲来无事,当窗外飘雪、落雨垂帘、日和暖阳,我们在檐下斟茶,享受茶带来的惬意和悠然。
很多人喜欢茶,是因为这是一种静怡的生活方式。茶的“静”,包括了饮茶的环境安静,还有茶人的心灵平静。只有静下来,才能体会一杯茶的细腻。而“怡”是一种自洽的能力,在怡然自得中享受一段茶时光,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茶,是一种对话的生活方式。既可以沉醉在自己的茶里,也可以与他人对话,与环境对话。茶,更是一种生活媒介,链接人与人、人与心、人与自然,让原本远隔千里的人们因“茶”相遇、相知、相聚。
茶,还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茶近自然,茶字,人在草木间。茶与自然的联系之处在于,茶源于自然,品茶于自然。“阳光、空气、水”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而健康的核心就是顺应自然。一杯茶里,春秋四季二十四节气,满满的都是大自然的味道,什么季节适宜品什么茶?什么体质适合喝什么茶,这里面的讲究我们日后一一道来。
当我们在匆忙的现代生活中手捧温茶,找回的就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是一种人文生活,一种宁静淡泊的心态,优雅静愉的姿态……
愿你我都能手捧一杯茶,爱上这杯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