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雅句,你有没有写过鹧鸪天这个词牌
茶文化雅句,你有没有写过鹧鸪天这个词牌?
写过鹧鸪天这个词牌。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 定格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正体词牌平仄格式为:
⊙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句)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仄平(韵)
本人闲时也写了几首,与君分享一下。
鹧鸪天.春游
蝶舞蜂飞戏菜花,游人好色忘归家。
应知四月春将尽,不见田园日已斜。
开暮景,梦天涯,幽深小径竹篱笆。
不如共饮尊前酒,莫负青春看落霞。
鹧鸪天.习习家鱼头
一个鱼头两碗汤,左邻右舍诱人香。
儿童应是难回首,巧妇端来馋断肠。
添佐料,品琼浆。放歌一曲对轩窗。
今朝有酒今朝醉,纵马扬鞭赴远方。
鹧鸪天.旧曲新词点绛唇
旧曲新词《点绛唇》,几年不见《玉楼人》。 东风又绿《章台柳》,晴日馀红《万里春》。《河满子》,《望仙门》,桃花飞舞《忆王孙》 。
难逢洛水《西江月》,莫负《巫山一段云》。
鹧鸪天.秋思
落叶萧萧夜渐凉,橙黄橘绿着秋装。
一轮明月疏疏影,几缕清风淡淡香。
花已谢,草微霜,离人怎挽梦还乡。
凭栏远望来时路,鸿雁低鸣愁入肠。
鹧鸪天.秋思
暖日秋光一片愁,残荷独立忆晴柔。
梦中菡萏空留恨,身外芙蓉不见留。
情已断,爱难收,徘徊辗转上红楼。
相思可被山遮断,酒入愁肠不自由。
茶者南方之嘉木是谁的诗句?
“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出自:
这首诗没有题目,出自乐小米的《天已微凉》,全诗是: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催,相思不可断。
“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风可摧,相思不可断。”的故事及作者:
1.
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来,佳木代指他的意中人,大概说:我的心上人在南方,我在北方思念他。我知道纵然他也想我,可是南方的树木也是会被风吹倒的,你对我的感情也许会改变,可是我对你的相思却不会断绝。
2.
乐小米,原名纪伟娜,原名纪伟娜,水瓶座女子,作家,生于山东省青岛,情感丰富,泪腺发达。生于青岛,侍奉文字,信奉温暖。喜欢睡觉和做白日梦,喜欢玫瑰和漂亮衣服,喜欢漂亮男孩子和流氓兔子,喜欢编制着忧伤的故事,过着明亮的生活。2004年开始创作,发表数本小说作品,迅速攀上多家杂志一姐宝座,数百万“米饭”疯狂云集。其作品扎根社会,以强悍震惊的真实感席卷整个青春校园文坛。她的文字,清新俏皮;她的故事,直指人心。主要作品有《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青城》、《苍耳》、《天已微凉》、《美人如玉剑如虹》、《谁教白马踏梦船》等。
君子爱茶因其无邪是谁说的?
刘贞亮提出“以茶可雅志”,通过饮茶达到修身养性之目的,表现出人的精神气度和文化修养,以及清高廉洁与节俭朴素的思想品格。
茶道寄寓着儒家企求廉俭、高雅、淡洁的君子人格。正如北宋晁补之《次韵苏翰林五日扬州古塔寺烹茶》诗曰:“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赞美苏轼具有中和的品格和气节,如同珍贵名茶,即使身处恶劣的环境之中,也不会改变节操。

儒家的人格思想也是中国茶道的思想基础。吴觉农说:“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林语堂也说:“茶是象征着尘世的纯洁。”茶是文明的饮料,是“饮中君子”,具有“君子性”,其形貌风范为人景仰。
苏轼《和钱安道寄惠建茶》称赞建茶,“建溪所产虽不同一一天与君子性。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苏轼又在《叶嘉传》中赞美茶叶“风味恬淡,清白可爱。”
司马光把茶与墨相比,“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如君子小人之不同。”
周履靖的《茶德颂》盛赞茶有馨香之德,可令人“一吸怀畅,再吸思陶。心烦顷舒,神昏顿醒。喉能清爽而发高声,秘传煎烹瀹啜真形。始悟玉川之妙法,追鲁望之幽情”。文人将茶品与人品相联,说茶德似人德,将茶的高洁比作人的高洁。
喝茶礼仪有哪些?
感谢官方邀请,我是赫赫有茗,一个科学茶知分享家。
我们都参加过各种饭局、酒局,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等一些不正式的场合,我们当然可以不用太在意礼仪,但如果出席的是重要场合呢?你肯定会想:我应该穿什么显得不失礼貌,做什么显得更有涵养,说什么让对方更满意?所以才会出现各种酒桌礼、饭桌礼,那茶桌上也是一样。
随着茶越来越成为继酒之后的重要社交媒介,茶桌礼仪也是我们应该学会的基本技能之一。今天我就带大家来盘点一下茶桌上的基本礼仪。
不管是主人还是客人,参加茶社交前首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妆容
男:干净,无香水;
女:干净,淡妆,无香水。
2、服饰
干净,得体,整洁;
如果是茶会活动以中国传统服装为佳。
3、举手投足
缓而不急,端正,放松;
指引时伸掌,掌心向上,勿手指指点。
下面我从主人和客人两方面给大家详细讲讲参加茶社交的禁忌和礼仪:
主人篇1、轻声细语,泡茶过程止语
轻声细语可以营造静谧的泡茶氛围,主人泡茶时不讲话可以更加专注于泡茶。
2、泡茶勿飞溅
注水低、慢就不会飞溅,飞溅容易弄湿茶席还会烫手,对客人来说非常不礼貌。
3、壶嘴和尖利部位勿对客人
像水壶、紫砂壶壶嘴都比较尖锐,直接对人会给人不礼貌的感觉。
4、行茶时左手顺时针,右手逆时针
旋转注水时左手顺时针和右手逆时针都代表向内画圆,向内就代表欢迎客人。而如果你的动作相反就代表向外,就有赶客人之意。
5、倒茶七分满
茶添七分满,留下三分情谊在宾主之间,中国有句古话叫“茶七饭八酒十分”。
倒茶七分满6、奉茶
遵照茶席顺序。茶席不像饭局、酒局,需要分客人尊卑,茶席上人人平等,没有长幼尊卑之分,奉茶时只要遵循前后顺序一致就行。
勿手触杯口,手触杯口不卫生。
宜使用伸掌礼。泡茶人伸掌礼体现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和优雅。
伸掌礼客人篇1、主人泡茶时不去攀谈
2、接茶宜使用扣手礼
双指代表双膝并拢叩击桌面,是古已有之的一种客人回敬方式。体现客人对主人的敬意和优雅。
扣手礼3、拿杯
女士和男士握杯的不同方式体现出不同的优雅。
女士宜“三龙护鼎”,即大拇指食指捏住茶杯,中指托住底部,其余两指内扣手心。
女士“三龙护鼎”男士宜“大权在握”,即大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握住茶杯。
男士“大权在握”4、品茶
勿一饮而尽,宜小口细品。一口为啜,啜茶香;二口为回,回甘甜;三口为品,品真味。
注意啜茶时发出“嘶嘶”声响是品饮茶汤专业的方法,不是失礼的表现。
茶桌上和茶社交中还有很多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如果有兴趣,可以关注赫赫有茗,每天都会分享茶知识哦!
茶文化妙语?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爱茶的都很多,他们爱茶至深,还把茶写进了诗里,被人传诵。
在诗中,他们写出了品茶的体会、对茶的赞美,甚至对生命的感悟。作为现代的爱茶人,读茶诗,仿佛带我们穿越千年,与他们共饮一壶茶。
一言至七言诗·茶唐·元稹(zhěn)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一至七言诗”是隋唐时期的一种诗体,也就是我们常说“宝塔诗”。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
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第二句写了茶味香和形美。第三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饮。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僧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唐代著名诗人、茶僧。
九月九日重阳节,从唐时起就有在重阳节登高赋诗、插茱萸或饮酒之风俗。皎然在重阳节同陆羽品茗、赏菊、赋诗,开创以茶代酒,移风易俗之新风。
两碗茶唐·白居易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这首诗大致的意思是,吃完睡一觉,起来喝两碗茶。抬头看看日头,夕阳西下。快乐的人可惜日子过得太快,忧愁的人厌恶日子怎么就那么慢呢。那些无喜无怒的人,也不在乎时间长短了,一切顺应自然吧!
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把茶与人生作比较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不受喜怒哀乐的困恼,坦然面对人生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胸襟。后两句说的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全诗句句写佳人, 同时又句句写佳茗。在飘渺的仙山上,洁白的流云悠然飘过,山上灵草幻化的仙子用白云洗遍每一寸香肌,不加粉黛,丽质天成,茶芽为流动着的云雾所湿润。
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
观采茶作歌清·乾隆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乾隆下江南,自然是奔着苏杭去的,到了杭州,自然要游西湖。既游西湖,品龙井茶那是免不了的事儿。公元1751年,即乾隆十六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去天竺观看了茶叶的采制。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
七碗茶诗唐·卢仝(tóng)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茶诗》也叫《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
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不敢喝第七碗,只怕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
茶对卢仝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