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茶道礼仪,其中隐藏怎样的文化密码
福建人茶道礼仪,其中隐藏怎样的文化密码?
茶文化,几乎就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既有大量文献记载,又有各地茶品代代相传作为实物例证。虽然在不同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存在,但基本和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就是自然地理位置适合茶叶的生长制作,那这个地区就会有比较成熟和完整的体系,没有特殊情况下,这类茶品会不间断的延续下来,比如大概的产区有云南贵州,福建湖南,江南浙北皖南。茶品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南方地区大多以乔木大叶茶种为主,而江浙皖一带以灌木小叶茶种为主。
制茶工艺也是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南方地区,由于古时候交通不便,茶叶制成后不能很快流通到各消费区域,所以制品以压紧茶为主。而江浙一带由于交通便利,消费能力较强,大多制成散茶。这种方式也就延续下来,变化不大。
所以说茶叶的历史,基本上就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关联,其中还有更多更细致的内容,就不一一展开说了,遵循的规律大体如此。
茶品各式,各有所好。我喜欢喝一点生普,滇红,也可以尝一点宜红。别的地方的茶品,可以一尝,但不会当口粮茶。
喝茶拿杯的正确手法是怎样的?
喝的时候左手端碗托,右手拿起茶盖把茶叶往一边拔一拔,这是喝绿茶用的福建的铁观音、大红袍等功夫茶茶艺表演中,有讲究"三龙护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顶杯,此法即稳当又雅观。而且女生的小指可以翘"兰花指"很优雅.
福建第一大城市?
就是南平,其知名度不高,与泉州、厦门和福州没有办法相提并论。南平的地理位置特殊,主要位于福建省的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之处。南平的总面积高达2.63万平方千米,占福建省总面积的1/5,想想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要是厦门有南平的面积经济总量恐怕早就全省第一了,哪里还会有泉州和福州什么事?
南平虽然面积很大,但是人口却不多,常住人口仅为269万人,比起厦门,1700.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429万人,南平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广人稀了,生活在南平一点都不会觉得拥挤。南平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城市,有着“闽邦邹鲁”、“道南理窟”的美誉,这里诞生了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以及太极文化。南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曾涌现出大量的人才,据统计南平出过2000多位进士和17为宰相,令人赞叹不已。
日本的茶道是什么茶?
日本茶道一般用绿茶、乌龙茶、红茶。
日本茶道分类:1、抹茶道,亦叫做茶之汤,使用的是末茶。其饮法是由宋代点茶道演化而来。只是宋代采用团茶,还需罗碾烹炙,而日本采用末茶,直接以茶末加以煎煮。
2、煎茶道,是明朝福建的隐元禅师带到日本的,流派众多,和目前国内的泡茶方法差不多,就是用铁壶或茶壶冲泡茶叶,分给茶客喝。茶文化属于哪个垂直领域?
茶文化领域,姓名:陆羽(733-804)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工于诗词,善于书法,因著述了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流芳千古。
(一)著述《茶经》创立了中国茶道。陆羽对中国茶学的贡献之大莫过于他的三卷《茶经》。凝聚了陆羽大半生的心血。《茶经》的著述历时近30年。不同年代,茶的功能也不相同,唐人饮茶谈艺术,宋人饮茶重意境,元代饮茶粗犷豪迈,明清讲求修身养性。自古“琴、棋、书、画、诗、酒、茶”则是文人雅士的七件雅事,俗事文化和雅事文化都包含“茶”,由此可见在这雅、俗两个文化层面,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茶经》中,陆羽在广泛深入考察,认真博览群书的基础上,不但系统地总结了种茶、制茶、饮茶的经验,而且将儒、释、道三教思想的精华和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理念融入茶事活动之中,突破了饮茶解渴,饮茶保健的生理功能,把茶事活动升华为富有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的高雅文化--茶道,从而为饮茶开创了的新境界。早在唐代的《封氏闻见记》中就对陆羽的贡献做了充分的肯定。
(二)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陆羽在钻研茶学,撰写《茶经》时,直接或间接地对茶叶生产历史、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制茶工艺、饮茶习俗、茶叶功效等方面进行了潜心研究,并作出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陆羽的《茶经》问世后至少从两个方面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一是陆羽的《茶经》使饮茶在中国普及成俗,极大地拓展了茶叶消费。二是陆羽在《茶经》中总结了种茶、制茶的科学技术,美国学者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说:"《茶经》是中国学者陆羽著述的第一部完全关于茶叶之书籍,于是在当时中国农家以及世界各有关者俱受其惠。"也就是说《茶经》普及了种茶、制茶的科学技术,指导了茶叶生产实践,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
(三)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由于陆羽《茶经》的问世,以及陆羽和他的一大批文坛茶友的共同努力,唐代中期茶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旷古0,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茶诗的创造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在唐代286年历史中,在陆羽成名之前(以结庐苕溪为分界)的142年中,收入《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篇》的茶诗仅十多首。而从陆羽成名到唐朝灭亡的144年里,收入《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篇》的茶诗多达378首。陆羽对唐代茶文化的发展的推动作用,由茶诗的激增也可见一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