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工夫茶,红茶鼻祖是什么茶
政和工夫茶,红茶鼻祖是什么茶?
红茶,最早出现于明末的1567~1610年,而世界上最早的一杯红茶,则是源于武夷山桐木村的正山小种。
1640年前后,正山小种由荷兰人传入英国,《清代通史》记载,“明末崇祯十三年红茶(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始由荷兰转至英伦。”
英国王室品尝正山小种红茶之后,想破头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好喝的茶,简直是天赐的琼浆玉液。
在英国王室的带动下,掀起了英国范围内的饮茶狂热。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他们将红茶带到了世界各地,使其成为世界第一大茶类,至今仍占国际茶叶贸易量的80% 。
到了19世纪中后期,印度红茶逐渐占据了上风,但没有正山小种,西方世界根本喝不到红茶,而且正山小种那种高贵、优雅的韵味,仍然在英国人心中占据崇高的地位。
直到现在,很多茶友每年都期待小种红茶的上市。
其实,真正的正山小种红茶,主产地位于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一带,以桐木村为中心,方圆600km以内,按照正山小种工艺制作的红茶,才能称作“正山小种”红茶。
所谓正山,即是正宗,而小种,说的是其茶树品种为小叶种,也就是武夷菜茶。
而该产区以外按照小种红茶工艺仿制的红茶,只能被称作外山小种。
根据茶叶专家对正山小种所做的理化成分分析可看出,正山小种发酵充分,茶多酚以及儿茶素转化明显,所以正山小种不苦不色、滋味醇厚而甘滑。
而通过对正山小种红茶无机成分的分析发现,正山小种红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叶子很长的红茶是什么茶?
茶叶长度为10cm以上,叶片面积≥40-60cm2即可称为大叶种茶,再经由红茶制作工艺而成,因此大叶子的红茶也是属于红茶类的一种,本质上是没有改变的,那么,大叶红茶有哪些品种呢?下面带大家来认识一下。
大叶子的红茶是什么茶 大叶红茶有哪些
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是属于我国传统的工夫红茶,更加是属于工夫红茶中的珍品茶类,具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主产地是集中在安徽祁门县,运用安徽祁门山上特有的大叶子红茶茶叶制作而成,制作完成的这款大叶红茶——祁门红茶,更拥有于锋苗好、条索紧致秀丽、色泽乌黑亮丽,散发着犹如宝石一样光泽的特点。
滇红茶
云南特有的大叶种茶叶,除了可以制成普洱茶之外,更成为了滇红茶的制作原料,而滇红茶也是属于大叶种类型的工夫茶,主要产地集中在云南的沧江、保山等地方,作为我国功夫红茶的后起之秀,因为这款大叶子红茶具有的外形肥硕紧实、金毫尽显、香高味浓等特点,深受国人们的钟爱。
大叶子的红茶是什么茶 大叶红茶有哪些
闽红工夫茶
闽红工夫茶系中就包含了政和工夫、坦洋工夫以及白琳工夫茶,是选自福建原始森林中的大叶子红茶茶叶精制而成的,制成的一款闽红工夫茶,除了拥有条索肥壮多毫的特点之外,色泽感更加是乌黑明润,泡后的闽红工夫茶,更具有汤色红浓、口感鲜甜、味道醇厚等特点,即使是经过多次冲泡后的闽红工夫茶,叶底也可以看肥壮的润红色泽感。
全国红茶产量排名?
1、小种红茶
小种红茶,分为正山小种跟外山小种。正山小种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橙黄透亮,香气自然,类花果香,滋味醇厚;烟熏小种带松烟香,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
2、滇红工夫
滇红工夫茶和滇红红碎茶主销俄罗斯、波兰等东欧各国和西欧、北美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全国各大城市。滇红的品饮多以加糖加奶调和饮用为主,加奶后的香气滋味依然浓烈。冲泡后的滇红茶汤红艳明亮,高档滇红,茶汤与茶杯接触处常显金圈,冷却后立即出现乳凝状的冷后浑现象,冷后浑早出现者是质优的表现。
3、祁门工夫
祁门工夫红茶,是我国传统工夫茶的珍品,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主产安徽省祁门县,常年产量5万担左右,祁门工夫以外形苗秀,色有'宝光'和青气浓郁而著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4、宁红工夫
修水古称宁州,所产红茶取名宁红工夫茶。远在唐代时,修水县就已盛产茶叶,生产红茶则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到十九世纪中叶,宁州工夫红茶已成为当时著名红茶之一。宁红主产地修水县(占宁红总产量80%)。
5、川红工夫
川红工夫,产于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高县等地,是上世纪50年代产生的工夫红茶。50多年来,川红红贵人、醒世黄金白露、叙府金芽、早白尖贵妃红等川红工夫茶品牌享誉省内外。
6、闽红工夫
闽红工夫茶系政和工夫、坦洋工夫和白琳工夫的统称,均系福建特产。三种工夫茶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质风格不同,但各自拥有自己的消费爱好者,盛兴百年而不衰。
7、越红工夫
越红工夫茶系浙江省出产的工夫红茶,产于绍兴,诸暨嵊县等县。越红工夫以条索紧结挺直,得实匀齐,锋、苗、显,净度高的优美外形称著。
8、湖红功夫
湖红工夫茶,主产湖南省安化、桃源、涟源、邵阳、平江、浏阳、长沙等县市,湘西石门、慈利、桑植、大庸等县市所产的工夫茶谓之“湘红”,归入“宜红工夫”范畴
9、宜红功夫
宜红工夫茶是一道饮品,制作原料有宜红茶条等。宜红茶条索紧细有毫,色泽乌润,香气甜纯,汤色红艳,滋味鲜醇,叶底红亮。高档茶的茶汤还会出现“冷后浑”现象。
10、九曲红梅
九曲红梅,又称“九曲乌龙”,简称“九曲红”,是西湖区另一大传统拳头产品,是红茶中的珍品。九曲红梅茶产于西湖区双浦镇的湖埠、双灵、张余、冯家、灵山、社井、仁桥、上阳、下阳一带,尤以湖埠大坞山所产品质最佳。
名茶之乡除了福建安溪?
浙江磐安县
磐安县地处江中部,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水质、大气环境质量常年保持一级标准,是首批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生态县。
磐安茶园平均海域500多米,主要茶品:磐安云峰茶。
浙江临安市
临安市有机资源开发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有机茶、自然食品类开发的专业研究机构,建有专门的有机茶园基地供研究开发发,中国第一例出口到西欧的有机茶就是在此地生产的。其中天目山位于临安城北,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
天目山属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上终年云雾环绕,雾日多,年平均有250天以上。茶树多分布在海拔600-1200米自然环境良好的山坞中。主要茶品:中国有机第一茶——天目青顶。
浙江嵊州
嵊州市山水秀美,是著名的“中国茶叶之乡、茶文化之乡”,为“中国十大重点产茶县”、“中国出口茶生产基地”、“中国无公害茶叶出口示范基地”。2013年嵊州市拥有茶园55万亩(约3.7万公顷),茶叶产量占浙江省的1/3,产值占全国的1/10。
嵊州茶园多分布于有天然氧吧之称的丘陵山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嵊州茶叶香高、味醇、耐泡的特有品质。主要茶品:越乡龙井、辉白茶、珠茶。
浙江缙云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南部腹地,全县森林盖率高,气候条件优越,且土壞有机质含量丰富,具有孕有名茶的优越生态条件。
缙云县有建成壶销伽塘、溶江黄西弄、三溪厚仁等茶叶基地。 主要茶品有:仙都笋峰茶、缙云黄茶。
四川蒲江
蒲江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已被评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2013年蒲江县回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约1.3万公顷),良种优质率达99%。
浦江县气候温暖、日照少、降水丰富,是全国闻名的“早市名茶”最适宜产区,所产茶叶采用茶树媺芽加工,其新发的嫩芽形状如鸟雀的舌头, 很细小,称为雀舌,香高味爽。 主要茶品:浦江雀舌。
四川蒙顶山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素有“仙茶故乡”、“天然氧吧”之称。早在西汉时期,吴理真就开始在名山区境内的蒙顶山栽种茶树。唐宋时期是蒙顶山茶的极盛时期,唐玄宗时期蒙顶山茶被列为贡茶。
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高山云雾出佳茗,这里有着优越的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是有史以来世界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现属于国家蒙山茶原产地域保护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主要茶品:蒙顶山茶形成了蒙顶山黄芽、甘露、石花、万春银叶、玉叶长春、 毛峰、雀舌等名茶体系,其中蒙顶黄芽、蒙顶甘露、蒙顶石花被列入国家礼品茶。
四川旺苍
旺苍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气候温暖湿润,土壤富含硒、锌,当地种 茶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如今,旺苍已被国家认定为四川省首个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 准化生产基地。
旺苍县内共有35个乡镇盛产绿茶,2013年茶园面积达25万亩(约1.7万 公顷)以上,是川东北优质富硒、富锌茶的核心区域。 主要茶品:米仓山茶。
湖北恩施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位于恩施市西南部,地处清江流域中上游,清江干流沿该乡北侧通过,被誉为“湖北省无性系种茶第一乡”、"中国西部茶叶第一乡”。恩施市“以晒为贵”的茶叶中,以芭蕉侗族乡出产的富晒茶最为出名。
2013年芭蕉侗族乡已建成高产茶园基地8.6万亩(约0.6万公顷) 形成高桥、灯笼坝等12个茶叶生产专业村。 主要茶品:恩施玉露、恩施富晒茶。
湖北毛坝
川利市毛坝乡地处有“华中第一天然植物园”之称的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带,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小区域气候,给星斗山河谷带来80.42%的多种系原生态植被覆盖率,而多样原生态植被为河谷表面沉淀了丰富的有机质,微酸性富硒黄土壤成为高品质茶树生长的温床,润养毛坝百年核心茶区。
据2012年统计,毛坝乡拥有无公害茶园、绿色食品茶园、有机茶园、名优茶生产园达10.2万亩(约0.7万公顷)。主要茶品:宜红工夫茶、富硒红茶。
湖北鹤峰
鹤峰县地处鄂西南边陲、恩施自治州东南部,境内山清水秀,植被覆盖率高,独特的自然条件很适宜茶树生长。所产茶叶自然品质极佳,具有香高味醇、耐冲泡、无污染、天然含晒的品质特征。
鹤峰县建成以中营、部阳等乡为核心的名优茶生产基地和以走马等乡镇为核心的出口茶生产基地。走马镇木耳山有湖北最大的连片茶园,是无公害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主要茶品:珍稀白茶、 富硒茶。
福建蕉城
宁德市蕉城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山势雄伟、溪河纵横、坡谷延绵,属微域小气候,极利于茶树吸收营养成分,茶叶 “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色而久负盛名。
2013年蕉城区茶园面积达13.1万亩(约0.9万公顷),有白马山茶叶基地。主要茶品 :天山绿茶、天山红、天山金观音。
福建寿宁
寿宁具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山区、闽浙两省交界处,境内峰峦叠嶂,常年云雾缭绕,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独特的高山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宜茶叶生长。
茶园多分布在海技400-1000米的山地上,多建高山生态茶基地。 主要茶品:寿宁高山乌龙茶、高山红茶、高山绿茶。
陕西西乡
西乡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于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无酷暑;秋季多阴雨,降温早;冬季无严寒,少雨雪,植被茂盛、覆盖面广,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截至2012年,西乡茶园面积达到27万亩(约1.8万公顷),有桃沟、午子山、枣园万亩生态观光茶园。 主要茶品:汉中仙毫。
广西苍梧
苍梧县盛产品性优异的青苗茶、紫芽茶、大白叶茶、米碎茶等,这些地方良种生长于绿水青山、终日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的特定自然环境中,使茶叶品质更加优良。
截至2011年,茶园种植面积已达5.23万亩(约0.3万公顷),有黑石顶茶园等。主要产品:六堡茶。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有着“高山出好茶”的有利自然生态环境。其三江茶叶品牌名气大,有“上市早、品质高”的特点。
广西侗族自治县生态茶园地处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麓上,层峦叠嶂,常年云雾缭绕。 主产茶品:三江天池绿茶、三江碧舫绿茶。广西乐业
乐业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麓,海拔970米,是广西海拔最高的县城。该县地势高峻,峰峦起伏,常年云雾缭绕,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含量高,适宜茶树生长。
茶树多生长在800-1800米的高山上,地势高,雾大、露重,茶树长年饱受雾露的滋润,因而茶树芽叶肥杜、叶质媺软、白毫品露。主要产品:白毫茶、毛尖。
贵州石阡
石阡县高海拔、低纬度和寡日照,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达57%。
茶园分布在云雾缭绕的高山中,母树属古茶树系列,气候温润、污染少,保留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主要产品:石阡苔茶。
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武陵山脉主峰东麓,境内重峦叠嶂,飞瀑流泉,气候温和,土地资源丰富(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建成普觉镇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基地、正大乡万亩茶园等示范茶区。主要产品:翠芽、春毫、佛光茶。
河南凉亭
光山县凉亭乡森林覆盖率达62.5%,山地和丘陵土壤肥沃,宜茶面积大,且无任何污染排放,达到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环境要求。
目前,凉事乡茶园面积达3.1万多亩(约0.2万公顷),境 内“三山 (赛山、梁山、马山岭)、“一寺”(香龙寺)形成四条茶叶经济带。主要产品:赛山玉莲、赛山翠芽、信阳毛尖。江苏仪征
仪征市半山学圩,南部一马平川,北部丘陵纵横,是江苏苏中、苏北地区最大的茶叶产区。因其属亚热李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润,土壤条件特殊,区位环境优异,适宜茶树生长的面积就有44万亩(约2.9万公顷)。
茶区大多分布在依山傍水的丘陵地带。目前仪征拥有优质茶叶生产基地4万多亩(约0.27万公顷),如月塘茶场等。主要茶品:绿杨春、旗枪、翠芽、银钩。
安徽休宁
休宁县地处皖南边陲,这里群山叠翠,林木茂盛,土层深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中国有机茶之乡”。
休宁县流口地区地处新安江源头,境内群山环抱,植被茂盛,水质清纯,土壞肥沃,具有独特的天然生态环境,目前有机茶园颁证面积达3.1万亩 (约0.2万公顷) 。
主要茶品:休宁松萝、齐云道茶、新安源银毫。
广东大埔
大埔县地处粤东之边陲,历史上就有“山中山”之称誉。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溪河遍布,山青水秀,境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茶区分布在山地中、大埔西岩山脉,空气清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已建成西若山茶场。 主要茶品:苦丁茶、西岩单丛、西岩乌龙茶、黄枝香。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茶知识,可关注我的头条号。
看到最后的朋友点个赞,支持一下。欢迎评论留言相互探讨
哪个省份的人最爱喝茶?
对于说哪个省份的人最爱喝茶,每个地方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意见,不能一概而论。
本人福建闽南人,对茶的研究还真不多,就简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欢迎大家谈论。
福建,茶之王国,福建人对茶自然也是情有独钟。闽南民间自古就有“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闽北山民也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谚语。据我了解,在我们闽南这一带人们均有早晚饮茶的习惯,每家每户都有茶具,对茶的依恋几乎到了迷醉的地步。
闽南人嗜乌龙茶,铁观音,福州人好花茶,闽北人喝乌龙茶和绿茶,闽东人则饮绿茶。因此,八闽形成富于地方特色的茶文化。福建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唐、宋时兴的“斗茶”遗风在各地仍历历可寻。其中以闽南人的“茶道”和客家人的“擂茶”最见功夫。
福建人种茶、饮茶已有千余年历史。宋代始,武夷山茶即已蜚声域内。《闽小记》中有记载:建州贡茶,自宋蔡忠惠始。”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称喝武夷茶后有“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之感。范仲淹更以“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载”的诗句赞誉武夷茶为仙品。因而古人有“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之说。宋代,武夷山建立御茶园。从明代开始,泉州府所产乌龙茶也成为贡茶。明正德年间,仅南靖一地,年贡茶叶76斤。清代以来,随着茶叶转输入欧,福建茶叶更名扬海外,英国人尤嗜闽茶,在英国诗人拜伦和爱德华扬的诗行中均出现“武夷茶”的名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