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道知识谈茶,古代人生茶道茶艺顺序
关于茶道知识谈茶,古代人生茶道茶艺顺序?
净手,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
“烫杯温壶”是将沸水倾入茶具中,洁具提温。
“马龙入宫”:将乌龙茶放入茶壶。
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冲泡:沸水再次入壶,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即所谓“凤凰三 点头”,向客人示敬. “春风拂面”: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
封壶:盖上壶盖,用沸水遍浇壶身。
分杯: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壶”:将壶中茶汤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分壶:将茶汤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
奉茶:以茶奉客。
闻香: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
中华茶道五方面?
中华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茶道有什么讲究?
1、我们先明确什么是茶道?
提到“茶道”,我不得不联想到另一个茶文化的词”茶艺”。两个都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艺“是制、烹、品茶等艺茶术。”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是无形的。
2、茶道有什么讲究?
茶道是有讲究的,在读《红楼梦》时,就对曹雪芹笔下的妙玉的品茶之道印象较深,自己对茶道的认识也起于此。现摘抄有关段落如下,供大家分享:
a、嫌刘姥姥喝过的茶杯脏,吩咐人搁在外面,不要了。
b、请喝茶时,给宝钗用的是“弧爬箪”。
c、绘黛玉用的是”点犀盏“,笑斥黛玉是俗人,将梅花雪水误识为”旧年雨水“。
d、给贾宝玉自己平时常用的茶杯绿玉斗,笑骂宝玉海饮的行为,讲品茶之道。
e、品茶之道为:”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这些是妙玉高洁脱俗的品行特征。可让我们认识到古代人喝茶有多讲究。
茶道最基础知识有
一、茶煎道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煮,有时加入盐等调料,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所以叫”吃茶“,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二、斗茶道
斗茶道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形式。通过将茶面汤与花进行比较,品尝、鉴赏茶汤,来确定品茶艺术的品质。斗茶又称茶战。茶的色、香、味俱佳者是斗茶者的最后胜利。
三、工夫茶道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一般在南方)流行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四、茶道的重要理念
1、天人合一。道家哲学注入“茶道”中,确立了”茶道“的灵魂。
2、尊人。其思想表现形式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
“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身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三者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子手法叫”三才合一“。
3、贵生。是道教注入茶道的功利主义思想。受道教崇尚健康、养生、享受健康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的功徳“,即:茶的养生作用和茶的快感和营养作用。
以上回答,不足之处,请指正。
90后年轻人对茶文化?
感谢邀请!本人是从事茶文化培训宣传的传承者,所以对90后学习茶文化接触的比较多,首先现在的90后已经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不要怀疑他们,其次90后非常爱学,她们的学习更多的通过新媒体,第三她们很少会迷信一个人,除非你很有学识,当然现在的很多90后也很喜欢茶道,茶文化,她们很喜欢中国唐代,宋代的茶文化,但希望学会以后再加以改造,最后变成自己的,当然她们比较喜欢创新,现在有很多花式茶点都是90后开的,你会发现茶文化和创新不在是80后的事情,更符合90后的生活方式。
对于销售来说,80后就更需要向90后学习,60后销售靠的是嘴,70后销售靠的是腿,80后销售靠的是人气加科技的,90后销售全靠新媒体,她们可以一夜销售上万饼普洱茶,也可以一夜让大街小巷都知道她,所以没有90后加入的茶道是没有希望的,本人现在接触的已经是00后开始卖茶,10后开始学茶,所以茶道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朝阳产业!
新手如何了解茶?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茶叶冲泡的讲究却少有人了解,在茶叶冲泡上其实大有章法。其中在使用冲泡茶叶的水上面,则有不同的讲究。作为新手,要如何选择茶叶,如何掌握泡茶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茶叶主要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新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适合自己的茶。
在茶叶的选择上,我们可以根据茶叶的外形、色泽、净度、香气等方面来挑选。
外形上一般好的茶叶嫩度高,主要表现为锋苗好、白毫显。此外,好茶叶条索紧、身骨重而挺直。
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茶叶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淡无光,说明品质劣。
品质好的茶叶净度好,不含茶片、茶梗、茶末、茶籽、木片、石灰、泥沙等杂物。挑选茶叶时,仔细查看,便会分辨出来。
任何茶类,好茶叶都没有异味。且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挑选时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选购时,最好先查找一些该好茶叶的资料,准确了解其香味特点,就容易挑选了。
选好茶叶,接下来如何泡一壶好茶呢?
首先要讲究泡茶用水。古人对泡茶用水的选择,一是甘而洁,二是活而鲜,三是贮水得法。泡茶用水,一般都用天然水,天然水按来源可分为泉水(山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等。自来水是通过净化后的天然水。自来水有时用过量氯化物消毒,气味很重,可先将水贮存在罐中,放置24小时后再用火煮沸泡茶。
水的硬度和茶品质关系密切。水的PH值大于5时,汤色很深,PH值达到7时,茶黄素倾向于自动氧化而消失。软水易溶解茶叶有效成份,故茶味较浓。另外,水中的含铅量达到0.2mg/kg时,茶叶变苦;镁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淡;钙含量大于2mg/kg时,茶味变涩;若达到4 mg/kg时,茶味变苦。因此泡茶宜选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好。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溪水、泉水、江水(河水)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为硬水,蒸馏水为人工软水。
其次是泡茶器皿。古代茶之器皿很多,陆羽《茶经》里列举了煮茶和饮茶的29种器皿,如今的茶具已无取水用具、煮水用具等,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盅、茶托等饮茶用具。东北、华北一带,大多数人喜喝花茶,一般常用较大的瓷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江南一带,普遍爱好喝绿茶,多用有盖瓷壶泡茶。福建、广东、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特别喜爱乌龙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地区流行喝盖碗茶,盖碗由碗盖、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组成。喝西湖龙井等名绿茶,则选用无色透明玻璃杯最理想。品饮名绿茶和细嫩绿茶,无论使用何种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否则,大热量容易使茶叶烫熟。
三是要注意泡茶用量。茶叶用量为泡茶三要素(用量、水温、冲泡时间和次数)之首。茶叶种类繁多,泡茶时茶叶用量各异,还要考虑泡茶用具大小和饮茶者的习惯。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或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茶叶,加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乌龙茶,每杯放茶量5—10克,如用茶壶冲泡,则按茶壶容量大小适当掌握比例,投入量为茶壶容积的一半,或更多。
四是注意泡茶水温。泡茶水温的掌握因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一般用80度左右的沸水冲泡。水温太高容易破坏茶中维生素C,咖啡碱容易析出,致使茶汤变黄,滋味较苦。饮泡各种花茶、红茶、中低档绿茶,则要用90—100度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茶叶中有效成份析出少,茶叶味淡。冲泡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因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粗老,必须用100度的沸滚开水冲泡。少数民族饮用的紧压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熬煮。通常茶叶中的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跟水温相关,60度温水浸出的有效物质只相当于100度沸水浸出量的45—65%。
五是注意冲泡时间。冲泡茶叶的时间和次数相关。茶叶冲泡时间与茶叶种类、用茶量、水温和饮茶习惯都有关系。冲泡时间以茶汤浓度适合饮用者的口味为标准,一般讲,用茶量多,水温高。细嫩红绿碎茶,冲泡时间宜短,3—5分钟即可。冲泡次数1—3次为宜,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冲泡时间应适当延长。冲泡时最好先倒少量开水,浸没茶叶,再加满至七八成,便可趁热饮用,当喝至杯中剩1/3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二次冲泡,继续喝至1/3茶汤时,再冲泡第三次,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冲泡乌龙茶的次数可达5—7次,又由于其多用小型紫砂壶,冲泡时间较短,一般约2分钟左右,第一泡1分钟就要倒出来,从第二泡开始渐渐增加15—30秒的冲泡时间,这样前后茶汤浓度才比较均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