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不同的茶叶可以混在一起喝吗
茶,不同的茶叶可以混在一起喝吗?
欢迎关注【懂茶帝】
可以的~很多名人也喜欢混着喝茶。
以下分享一些以茶拼茶的小配方~
1、滇红+湖红+祁红当年钱钟书先生非常喜欢喝立顿,但是国内又买不到,所以杨绛先生就用“滇红的香、湖红的苦、祁红的色”为他混搭出了近似立顿口味的调配茶。
这混搭风真是太厉害了,但是没有具体的比例,想尝试的童靴只能用这三款茶多试几次啦!
2、滇红+白毫银针在1986年,英国女皇伊莉莎白到云南访问,当时的省长把凤庆滇红作为珍品赠予女王。深得女王的喜爱,并将凤庆滇红带回去储存于玻璃器皿中珍藏。
据说伊丽莎白女王曾在滇红里面放几根上好的白毫银针,进行调配。为了感受女王的同款,小懂也进行了尝试。
小懂个人感觉滇红香气比较高,很容易盖过银针的味道,就将银针的数量多放了一些。调配后,汤色呈暖调,滋味也很柔和,应该与女王同款相差无几了,哈哈。
3、老单丛+鸭屎香单丛凤凰单丛资深研究人士叶丛嘉曾推荐过,将老单丛和鸭屎香单丛进行混搭。
加入一点点鸭屎香单丛,会使老单丛的香气更加“妖艳”,并且口感和香气都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由于小懂没有老单丛,不能进行尝试,只能默默的泡一杯鸭屎香单丛了……
4、龙井+茉莉花茶这个配方是梁实秋在自己的著作《喝茶》里面提过的,即用一半香片混合一半龙井茶沏水饮用。这里的香片指的是茉莉花茶。
小懂认识的一位茶友“leen琳”,曾经照这个配方试过,茉莉花茶的花香碰上龙井茶的豆香,的确别有一番滋味。茶友们可以试一下哦!
5、生普+熟普所谓的生熟配,大家应该并不陌生,生熟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干茶+干茶,另一种是茶汤+茶汤。
①干茶+干茶
最传统的生熟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人尝试,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比较难配。
一般以熟普三分之一的量作为生普的投茶量,但是滋味的好坏和茶有很大关系,其中一款不好,很容易影响整体调配后的味道。
小懂也简单进行了尝试,滋味中和了,很容易让人接受。
②茶汤+茶汤
生普和熟普分别冲泡后,将茶汤进行混合,这样很容易选取最适合的比例。
6、 绿茶+滇红这个搭配是小懂一直想要尝试的,今天终于有机会了!
放在一起冲泡,绿茶的香比滇红还要明显,汤色淡黄中有橙色调,更柔和一些,滋味比单喝绿茶多一丝甜,比单喝红茶多一点清香。
7、格雷伯爵+祁红格雷伯爵茶是调和茶的通称,以红茶为茶基,用芳香柑橘类水果意大利香柠檬外皮中提取的油加以调味而成的,具有特殊香气和口味。
但格雷伯爵的香气比较张扬。如果适应不好,不妨试一试1g格雷伯爵+3g祁红,香气口味也许正合心意。
这些“鸡尾茶”的拼配,多为饮茶者的小游戏,看个人的喜好,感兴趣的童靴可以尝试一下哦,但最好不要盲目尝试,怕毁掉你味蕾的“三观”。
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欢迎关注我们哦!
茶叶如何种植如何管理?
恺易物联网是做现代农业服务的,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茶叶的水肥一体化管理方式。
我国茶园大部分位于丘陵山地,局部干旱和季节干旱是制约茶叶品质和产量的重量因素。适宜山地茶园的最佳灌溉形式为压力补偿滴灌。可采用自压或加压滴灌。
根据茶树的畦宽可用1条或2条滴灌管。畦宽小于50cm时铺设1条滴灌管,畦宽在50-150cm间距时铺设2条滴灌管,铺在畦两边。滴头间距40-50cm,流量1.5-3.0L/h。平地茶园可以用全圆式微喷灌,安装在两畦间,用25mmPVC管作竖管顶端。托管淋灌也是投资更省的方法,但需要更多劳力。
施肥方法可采用自重力施肥法或泵注肥法。小面积还可使用文丘里施肥器。
水分管理
茶树为丛生小灌木,根系发达,吸收根主要分布于10-40cm的土层。横向分布范围相当于树冠的1.5-2倍。根系在全年中有3-4次生长高峰。分别在春季芽前、春茶停采后、夏茶停采后和秋茶停采后。茶园水分的管理主要在春季芽前至秋茶停采后保持根层土壤处于水分湿润状态。在干旱季节,每次滴灌的时间2-3小时。微喷灌20-30分钟。具体滴灌的间隔时期要看土壤和降雨情况。土壤的湿润状况可采用手测法。(茶园滴灌试验表明,单丛茶树旱季需水约为每天3升,茶园每亩每天需水4方)。
养分管理
茶叶的收获部分为幼嫩叶片,每年在春夏秋采收3-5次。在营养管理上以氮为主,配合磷钾肥。一般成龄茶园氮磷钾比例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4:2:1。根据目标产量不同,施肥量不同。每亩产干茶50-100kg,施氮7.5-10kg;每亩产干茶150-200kg,施氮15-20kg.茶园施肥要求基肥和磷肥为主,施用量占全年施肥量的40%。每亩施用有机肥约1吨、尿素10千克、过磷酸钙7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将上述的几种肥料混匀后,结合冬季翻土,沟施或穴施到根系密集区。追肥用灌溉系统,要求用水溶性肥料。主要有尿素、硝酸铵钙、工业级磷酸二铵或磷酸一铵、硫酸镁、硝酸钾等。追肥主要安排在每次抽芽前后。每次茶追肥2-3次肥。具体追肥计划如下:
1、春茶
在2-3月追肥,在萌芽前后追3次,每10天1次,每次施尿素5千克、磷酸一铵2千克,硫酸镁2千克,硝酸钾2千克。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2-3次。
2、夏茶
在5月上中旬追肥,追2次,每10天1次,每次施尿素3千克,磷酸一铵2千克,硝酸钾2千克。
3、秋茶
在7月上中旬追肥。追2次,每10天1次,每次施尿素6千克,磷酸一铵2千克,硝酸钾2千克。
采用微喷灌施肥时,可以将这几种肥料混在一起溶解,但要注意喷施浓度不能高于0.3%。
恺易物联网是专注现代农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在农业物联网应用,尤其是水肥一体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全国各地的农业客户开发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获客户一致好评,欢迎新老客户垂询。
价格几十一斤和几万一斤的龙井有差别吗?
这个问题是我可以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从实际情况来回答了,也许有些话会很大胆。价格几十一斤和几万一斤的龙井差别在哪里:第一是购买的地方不同,几十一斤大多是在批发市场上,统货低档的价格,即使出现陈茶掺杂,这样的茶商在素质上仍旧是商业行为,而不是道德行为;报价几万的龙井是那些高上大的企业品牌,有太高太高的附加值,毕竟西湖龙井每年的收购价最高也就三四千块,至于是外地产的利润就更高了;第二是买的人不同,几十块是中国茶叶的平均价格,属于大众消费价格 而在茶叶里面龙井和其他炒青红茶比起来档次还算高点,所以在龙井里面是低档龙井了;几万块钱的顾客自然是有钱要面子要派头的人了,可以不懂茶,不懂市场信息,因为有钱可以任性,大家都这样说的;第三,产地不同,几十块钱的肯定不是西湖龙井了,就是挂着西湖龙井名头也是假冒的,因为西湖龙井的成本做不了这样的低档茶叶;几万一斤的,至少是光明正大的挂着西湖龙井狮峰龙井的名头,牌子大名声大,至少可以让你不会怀疑;第四,采摘时间不同,几十块一斤的茶叶,即使是贵州四川产的也是春茶的尾茶,夏秋茶陈茶之类的,反正早春茶是成本都不够的;几万块一斤的恰恰相反,不会拿春尾茶,夏秋茶来搪塞,而且还是春茶的头二采顶级茶叶;第五,具体在茶叶上的区别,几十和几万决定不是一个等级,再会忽悠的也不例外,首先是包装不同,几万的茶叶包装水平差不了,然后是等级,颜色,匀度,完整性,大小,长度,都会不同,再仔细的话,茶汤的口味,香味,浓度,茶釉,沉浮,倒立,等等都会不同。茶叶没有天价,很多时候天价是顾客自己造成的,但是茶叶有等级,茶商可以不诚实,茶叶比人诚实,茶叶用他自有的色香味形会说自己的茶语,关键是你会不会听,愿不愿听。
一斤茶有多少泡?
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一斤茶可以泡多少泡,一斤茶是500克,能泡多少泡要看情况而定的,容器杯子的大小,喝茶人口感分量,然后是等级不同茶叶的浓度滋味不同也影响泡数 在一个是茶种的不同,浸泡的出来的滋味不同也影响泡数等等,泡茶的条件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喝茶二十年,因为自己是茶商,所以在挑自己喝的茶会浓度合适的,是做绿茶龙井的芽级茶叶用的多,一般情况最常见的高山头二采的群体,一杯2-3克,这样一斤茶的话是两百杯左右,我用的是一百毫升左右的杯子吧,假如是乌牛早白茶等早茶种的话就3-4克,那样的话一斤茶叶泡一百五十杯左右。
第二个问题,怎么样挑茶叶,也不是很复杂,我是茶商经营十几年了,也算是有些经验了,其实我就是用很平常的生活常识去挑选茶叶的,首先是健康卫生,茶叶嘛作为食品副食品,食品安全那一套肯定会遵循的,保质期和储存条件也是必须的,这是最起码的条件,那样的话现在吹嘘炒作上天越陈越好的神茶基本是排除了,其次是茶叶的色香味形,色润,香浓,味甘,形美,汤透。色润是不管是干茶还是开汤 颜色要自然 匀润,没有艳丽的色彩;香浓是茶叶有真香真味,无掺杂的异味以及工艺不合格的青臭味等等,且好茶茶香沁人心脾;味甘是茶叶不能过苦过涩,以甘润微苦鲜香为主;形美就简单了,除了一些特有工艺需要切碎加工以外,茶叶需要成片成朵,保存叶芽的完整,碎片杂物越少越好;汤透是我自己经验中加上的,茶汤不管绿黄红,均要清透 无杂质,像酱油汤那样浑浊的基本没有胃口了。最后说一句,茶叶的好坏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点,需要在实践中学习摸索,然后找到合适自己甄别的方法,找到合适感觉的茶叶。
和茶一样的字是什么?
荼tú 荼茶二字之转变 《九经》无茶字,或疑古时无茶,不知《九经》亦无灯字,古用烛以为灯。
于是无茶字,非真无茶,乃用荼以为茶也。不独《九经》无茶字,《班马字类》中根本无茶字。至唐始妄减荼字一画,以为茶字,而荼之读音亦变。荼,初音同都切,读若徒,诗所谓“谁谓荼苦”是也。东汉以下,音宅加(音歇)切,读若磋;六朝梁以下,始变读音。唐陆羽著《茶经》,虽用茶字,然唐岱岳观王圆题名碑,犹两见荼字,足见唐人尚未全用茶字。(清席世昌《席氏读说文记》卷一)只可谓荼之音读,至梁始变,茶之体制,至唐始改而已。(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