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手势礼仪,在米其林餐厅用餐有什么感受
茶道手势礼仪,在米其林餐厅用餐有什么感受?
刚刚吃过三星米其林并且和主厨交朋友的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体验,视频和照片。
首先,很多人觉得吃米其林是一种有钱,土豪,炫富,装B的体现。然而,真正的极品米其林,眼睛不是向上看的,即便你没有钱,只要怀着一颗虔诚的吃货的心还有满满的尊重,也一定能得到属于自己的惊喜,因为真正最牛的餐厅和大厨是不会按照常理出牌的。
半个月前,我的家人从加拿大来,为了让他们更好体验欧洲的文化,我预订了西班牙第一,世界第八的米其林餐厅——圣·塞巴斯蒂安ARZAK。
圣塞巴斯蒂安位于西班牙北部,比斯开湾,靠近法国,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也相对西班牙其它省区更为富裕。每年9月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就在这里举办。很多明星会来这里出席影展,走红毯,领奖,社交,购物。
ARZAK餐厅,历经了两代人的建设,爸爸Juan María Arzak Arratibel,现在是女儿Elena Arzak,他们都是米其林三星厨师,世界顶级厨师。
Juan Maria Arzak,自WIKIPEDIA, 侵删
Juan Maria Arzak出生于1942年,小时候,他的母亲很善于烹饪,而母亲教育他要热爱厨艺,热爱生活。
在Arzak 9岁那年,也就是1951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倾尽全力把他送到Colegio Alfonso XII de San Lorenzo de El Escorial学习。送走孩子以后,母亲在家门前自杀。在那个年代,西班牙还处在高压,动荡的环境中,妇女非常没有地位。
失去了双亲的Juan Maria Arzak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开始在全世界流浪, 当他体验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开阔了眼界以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巴斯克地区,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1966年,Juan Maria Arzak开始在祖父的餐厅里工作。
Paul Bocuse,自WIKIPEDIA, 侵删
由于勤奋工作,从70年代开始,就获得了各种奖项,1976年,他在一个交流活动上邂逅了法国名厨,新潮烹调的创始人保罗·博古斯(Paul Bocuse),这算是除了母亲之外的第二次启蒙,在人们习惯了民族注意,冷战思维,二元对立的七八十年代,新潮烹调主张的是开放与融和,在厨艺上的体现是不去强调传统的刻板印象,不去强调法国菜,西班牙菜,而是包容并举,海纳百川,让一道美食,一个地区,走向世界。1989年,作为新派美食运动的改革者,Juan Maria Arzak被授予米其林指南三星大厨的荣誉。
Elena Arzak,自WIKIPEDIA, 侵删
今天担任主厨的是Juan Maria Arzak的女儿,Elena Arzak,出生于1969年,作为一个有灵气和才华的女子,带领着更加专业的团队,继承了父亲的家业。Elena喜欢四处旅游,体验,吸收灵感,这一部分是灵动的。同时,在新时期ARZAK餐厅也建立了自己的味觉实验室,以精确控制口味,这一部分是固定的。当灵动的和固定的结合起来,便成就了一家可以向大众稳定提供高品质美食的餐厅。
大概在四月初,我从马德里打电话去餐厅,希望预定作为。对方告诉我必须登陆网站预订。于是我打开了ARZAK的官网,填写了个人信息,留下了账户信息,几个小时以后,得到了回复——
意思是,需要等待4-6天。
在旺季,有钱也约不到米其林,但是在淡季,提前预约是有座位的。并不是像一些人传说的那样,米其林越好,架子越大。
两天过后,收到了回复,27号这天的晚餐可能没有位子了,午餐还是有位置的。
我还是想争取一下晚餐,因为担心中午过于仓促,于是说明了一下情况——
1. 我的家人从加拿大过来,我想把西班牙最好的美食介绍给他们,因此我们的旅途的最后一站就是这里。
2. 我写过很多关于美食的文章,其中提到过圣塞的食物和美食文化。我把链接和杂志照片发了过去。
3.我希望拜访这个主厨,因为我对ARZAK家族的故事很感兴趣,我们也专门为他们准备了礼物。
过了两三天,工作人员给我回复说,主厨Elena出差刚刚回来,看了我的邮件,决定专门为我们安排一餐——
预订的价位是,如果吃推荐菜单,就是每人210欧元含百分之十的税,如果当天退订,还是要缴纳这么多钱,如果要退订,需要提前三天通知。
去之前,我决定送给Elena一个礼物,是我亲手做的中国剪纸——
Elena 1969年生,属鸡,所以我就按照传统剪纸的范式剪了一只鸡,后来又逐步调整,加上了一堆具有美好寓意的符号——
鸡的下方是米其林三星的标志,就是三个六瓣花。
中国字福,祝福ARZAK家族
两个鸡冠花,代表冠上加冠
鸡的身上有一个寿字,代表祝愿老ARZAK先生长寿。
贝壳,代表圣塞巴斯蒂安的贝壳湾。
鸡头上的皇冠代表,名厨的桂冠。
鸡头旁边的心,代表创造力。
接下来,我又仔细看了一下ARZAK餐厅的LOGO, 于是仿造他们的字,剪了餐厅标志,标志之前一个空心的心,代表虚怀若谷。
最后又经过了几层处理,大概做了个一米见方的剪纸。
26号这天,我们开车跨越半个西班牙,背着剪纸,到达了圣塞。
之前在网上查,发现以前国王住的酒店正在搞特价,一个晚上两个人才60欧,折合人民币四五百。于是果断预定。
酒店建在山顶上,俯瞰着圣塞的贝壳湾,有一百多年历史。这里有极好的视野——27日,我们接到了餐厅的确认电话。
到这个时候,我其实是又喜又忧的,喜的是终于订上了,忧的是,四个人一顿饭肯定要花一万多,是否值得。
中午一点半,我们如约到达了店上。
餐厅在一栋小楼里,很低调很低调。
进门后,侍者查阅了订单号,然后把我们带到桌前坐下。
我们周围全都坐着外国人,尤其是隔桌有个英国来的老太太,带着闪亮的珍珠项链,全身衣衫一看就是没有牌子但是定做的限量版,头发已经白了,但是梳得很整齐,他的脸型很像布莱尔。她背已经有点驼了,吃饭很慢很慢,但是一口一口吃得很优雅,一看就知道,从小就是钟鸣鼎食的Old money。
我们做好以后,首先是点喝的,大家都喝水。
接下来来了一个银发大妈,一看就是雷厉风行很有威信的那种,她拿着一个笔记本,一边问我们对什么过敏,口味偏好是什么,一边仔细地记录,然后给了正常菜单和点菜菜单。
主厨推荐菜单是210欧一个人。点菜菜单每道菜大概50-70欧一个人,一个人按照头盘,主菜,餐后甜点吃下来怎么也要两三百欧。严格的说,推荐菜单还是比较量化,做好了的,而自点菜单,需要厨师专门做,所以贵一些。一般那些一生只壕一次,体验一次的人会多点推荐菜单,而那些很有钱,把这里当成自家食堂的Old money,可能就是根据自己的偏好,吃点菜。而厨师也会记得他们的习惯,口味,好恶。
接下来,酒保过来推荐酒。酒单上分为进口的和西班牙本土产的红酒和白酒,也有卡瓦,香槟等,一般在50-100欧一瓶,贵的900欧一瓶。我们让酒保推荐一款偏甜的白酒,他最后推荐了一款西班牙本土产的三十多欧的,不宰客。
大家最后都选了当日推荐菜单,然后大概从两点左右,依次开始吃。
首先是头盘。
1. “Maseca” corn马赛卡玉米, 菜单上前菜第五道菜,但是是第一个上上来的,下图中坐上角。
2. Citrus and mussel sphere 柑橘和贻贝球,菜单上前菜第一道菜,第二个上上来的,下图中右下角。
马赛卡玉米这道菜是在最底部撒上很脆的花生粉,然后中间是一小块口感像起司,又像肉的基底,然后上面是一块马赛卡玉米饼,玉米饼很脆,口味就是玉米的原味,和基底混合以后,散发出的是比较香的气味充斥在口腔里,而花生粉是淡淡的甜味。
贻贝球很像灌汤包,外面裹着咖啡色的粉末,上面放着花瓣,花瓣是贝克形状。口感上,囊很有弹性,而酱汁有点像可乐饼里面的白色填充物,浓郁芳香,只不过可乐饼里面是火腿和奶酪,而贻贝球里面是自制酱汁和贻贝肉。
3. Marinated anchovy and strawberry 腌凤尾鱼和草莓(左上角),前菜菜单第二个,但是第三个上上来。
凤尾鱼是圣塞巴斯蒂安的特产,而草莓是西班牙春季常见蔬果。圣塞巴斯蒂安有一种美食叫做PINTXO,就是用一个面包做底座,然后在上面放上酱汁,再放上鱼或者肉,最后插上牙签。这是一种小吃,一般一口酒,一种小吃,很多人可以在酒吧里呆一下午。
而这道菜就选择了当地的物产,和圣塞的PINTXO造型。口味上,主打酸和鲜咸,打开人的味觉。
4. Urban seafood “talo”,城市海鲜 “talo” ,前菜菜单第三个,第四个上上来。树叶叶做的碗,里面是一种类似于胎贝,橄榄大小,富有弹性的圆球,中间被切开,洒进了很酥脆的,像是炸的碎末。吃这道菜的时候我还没进入状态,所以没品出来食材,但是可以感觉到黑色那部分很Q弹,有一点点粘牙,但是一口咬下去,混合了酥脆的内瓤,就碰撞出了非常奇特的感受。
4. Fortunate fish, yolk and peas 多宝鱼
这是用多宝鱼皮烤制的底座,口感像虾饼,上面撒上了花瓣和一些鱼皮碎屑,口感像菊花花瓣,口味温和。
接下来是海鲜。
1. Oysters pinned to the grill 烤生蚝
将生蚝放置于碳上烤,用自制天然果汁煮熟,加入发酵大蒜,洋葱,香草和可可。口感上,和蒜蓉生蚝很像,只不过用的不是生蒜蓉,而是发酵过的蒜制作蒜蓉,另外由于是用果汁煮过,所以尾味是偏酸的。
2. Lobster with bees pollen 龙虾与蜂蜜花粉
这道菜是给我们中间有一位孕妇吃的,所以我没吃到.....具体做法是新鲜花粉,蜂蜜裹嫩龙虾,味道是甜酸。
3. Fish of the day with “Patxaran” and purple corn.
当地新鲜的海鱼,配 “Patxaran” 研制,最后沾紫玉米酱。
4. Scarlet prawn with krill 龙虾与磷虾虾饼
盘子最底部是用甜菜做的酱汁,然后上面是加入了柠檬草和薄荷腌制的虾,顶上是用磷虾制作的虾饼,然后加入春天的时令蔬菜,就是盘子下方的两片鱼尾状的菌菇。
接下来是蔬菜——
Seasonal vegetables
有白芦笋,豌豆,西兰花,圆萝卜,还有各种花瓣。
接下来是鸡蛋:
Egg with corn and tomato candy 鸡蛋玉米番茄糖
这道菜用一个蛋壳状的碗装乘,里面有一只煎蛋,应该是下面煎,上面蒸,最后出锅的时候翻过来,这样下面部分吃起来口感像是蒸蛋,多汁嫩滑,上半部分像是煎蛋,焦香酥脆。鸡蛋下面是烤蘑菇,然后一些蛋白被制成了泡沫,上面撒着像爆米花一样的催玉米,和一些炸番茄。
接下来是主菜
1. Monkfish Cleopatra 艳后鮟鱇
这道菜盘子右边是用山核桃坚果酱做成的象形文字,中间使用鹰嘴豆,南瓜榨汁做成的尼罗河,最后是吃的时候用勺子加入。左边是烤鮟鱇,切法是滚刀,露出三角截面,象征金字塔。最后上面放一块格子状的烤海苔。
2. Sole in the reeds 孑身芦丛
把甘蔗掏空,放入鱼,然后把胡萝卜和可可汁灌入甘蔗,烤鱼,盘子的右边淋上酱汁,放上甘蔗。鱼肉非常鲜嫩,雨皮筋道,而甘蔗微甜多汁。
3. Symbolic pigeon 象征之鸽
中间是烤鹌鹑,鹌鹑,旁边是用蓝色土豆烤的线条造型,代表五种元素,分别象征灵感,思想,力量,智慧,返璞归真.......(听译可能有误)酱汁上绿色的是苹果,酱汁用橘子,香草和泡防风草调制。
最后是餐后甜点
1. Spring frost 融雪之春
这是用石头碗盛放的西红柿冰淇淋加柠檬冰沙,上面撒着很多很多的花瓣,番茄冰激凌很鲜但是不酸,但是柠檬冰沙比较酸。
2. Square moon 方月
盘子上是红色和黑色两种焦糖,还有一些橙花,而巧克力方块里面包裹着猕猴桃,薄荷。吃的时候要浇热的柠檬汁,黄色的柠檬汁流满盘子表面,最后就变成一个金色的月亮,而那些黑色的,红色的焦糖融化,像是月亮上面的瘢痕,最后巧克力本身也会融化,仿佛如环形山,或者外星人的基地。
3. The Bitruffle 比特流
一个巨大的松露糖做的蛋,外面裹满了拉格可可粉,里面是奶油巧克力和碳水化合物填充物,吃的时候也要浇汁,热的汁液上去以后,整个蛋会迅速坍塌融化四散开去。我觉得这道菜特别具有哲学意味,搞计算机的应该懂。
最后喝咖啡的时候上了太妃糖。是咖喱、肉桂、牛油果、巧克力味,造型取自圣塞的青蛙。
有人一直吐槽米其林是否吃得饱,其实事实上从两点开始到五点,吃了三小时,每份菜都很少,但是,种类多,中途配海鲜需要白酒,配肉类需要红酒,一个人大概需要喝一杯到两杯。橄榄油和面包一直在上。
其实我们在点菜和吃菜的时候有无数员工看着我们,时刻关注我们的动作和表情,却又远远站在旁边,不轻易打搅。
餐厅虽然看到我们各种吃法不专业,甚至举起了相机,他们很快知道我们既不是Old money 也不是专业食评家,不过也没说什么,而是更加详细地给我们介绍每一道菜的做法,食材,特点。
用餐到一半,主厨Elena从后厨出来,给每一位食客打招呼。这时候,我把我的剪纸给了它。她非常开心,告诉我稍后带我们去后厨。下午四点过,到了甜点时,客人也走的差不多了。这时候Elena过来,带我们到了后厨。这个时候没想到的是,Jose先生也来了。
Elena很高兴地向父亲介这个剪纸,并且很有耐心的和我们一一合影。令我惊讶的是,她早就记住了我的名字,并且看了我在预订时发给她的文章,还专门找人翻译了内容,了解了大概。那是我去年写给《旅行家》的稿件,里面提到了这个家传三代的传奇餐厅。
我告诉Elena,我是一个热爱美食和新闻的新人,刚刚还出了一本书,虽然我也不出名,甚至因为没有给某些书还没上市就找我要钱的人塞广告费,于是就被造谣,被毁谤,遭受风评的骚扰和毒害。但是我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热爱创作,这次旅行是我对大师的朝圣。于是Elena给我一支笔对我说,那就麻烦你就给我们餐厅提个字吧。受宠若惊。一个被业内评为世界第八,西班牙第一的大师这么没架子,对后生这么谦恭和鼓励。我回到桌前开始写扉页的时候,我们同时也准备拿大衣取钱包付账,还在讨论,加上酒,大概一千二百多欧,那么该给多少小费,这时候服务员递过来一个东西——我们看到不是账单,而是一个卡片,背面写着谢谢你的到访。当我们起身准备付钱的时候,服务员微笑着给我们比了个手势让我们坐下,这时候Elena从后厨出来,站到我旁边,对我说,以后欢迎你常来,然后坐下来很有耐心的给我们每个人签字——
我们问她做菜的灵感从何而来,她说,来源于生活,比如几天前他去加拿大看到一种黑色的花生觉得很有意思,回来以后立刻将它融入到自己的菜式中。
换个说法,至少这一家的米其林的菜单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根据你去的时节或者厨师的灵感,一切都在演化。
最后,她给我们所有人的签字都不一样,给我的签字是——
——烹饪就像是你这个人一样。
最后,你猜猜这顿饭吃了多少钱?
文化是可以交流的,不是所有的米其林餐厅都只邀请土豪和明星,不是所有的分子料理都是钱的味道,而是在于看你有没有一颗真正吃货的虔诚心和礼貌尊重的态度。当然,走的时候我们也好奇地询问工作人员,万一有人知道了这段经历,去套路吃霸王餐,去骚扰餐厅和主厨怎么办?结果他们告诉我服务员中间有人从头到尾整个流程里都是懂中文的,而且几乎每一个服务人员除了懂多门外语,还了解很多专业知识,比如大堂经理凯撒,他看到我跨的相机,马上知道了版本,然后我给他指了一下我16-35的镜头,他马上说这个是广角。而专管预约的工作人员会筛选预约,不是谁抱着钱就能进到餐厅,也不是谁联系餐厅餐厅就要马上回。
其实从穿着打扮还有吃饭习惯,点酒习惯他们就知道我们并不是专业的评论家,甚至不是专业的食客,更不是土豪,但是Elena作为一个搞创作的大师,看到那个剪纸的时候立刻会心地懂了我们的心,得到了灵感,产生了共鸣,对于我们而言,这顿饭给多少钱的决定权在她,以及当时的瞬间对我这个人的印象,这更像是在交朋友,而不是奉承或买卖。
被真正的大师宴请的感觉令人终生难忘,好的餐厅的精髓大概不在于地段,菜品,还有那么多吹到天上去的风评以及各种装逼的繁琐的程序,而是主厨的灵感、激情、魅力和人文关怀。Elena就像一个大姐姐,对爱慕美食但是并不懂美食的我给予了最大的启蒙和鼓励。
这让我想起了《食神》里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没有食神,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我不是有钱人,但是,我热爱美食热爱生活。辛苦工作攒钱一年,做好了被“宰”,“装逼”的准备,准备让自己放肆一把,然而这充满意外惊喜的经历让我真的体验到了人的善良,生活的美好。原来用心可以换心,用尊重可以换尊重。
祖国越来越强大,其实今天任何懂事点的国家都对中国在外的人尊敬有加,因为知道他们巨大的消费潜力,而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一顿饭几千上万元对于能出得起国的人或许不算什么。如果当我们钱包鼓起来的时候,在消费的时候多一份相互的尊重以及对文化的了解,我想,结果必然是惊喜不断的。
亲爱的读者,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虔诚寻求美食和美好生活的经历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朝圣!
怎么自学吉他?
谢谢猴哥的邀请,这是一个超级好的问题。
先说一点建议,也是唯一的一点。
就是当你有幸碰到一个好老师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去跟他学习。
虽然要交学费,但是比你自学要省钱的多。再说关于如何自学吉他?
我相信大家都公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基本功最重要。
但是,基本功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觉得是爬格子或者说半音阶。
这里千叮铃万嘱咐再加上苦口婆心的哔哔:爬格子只能拿来当热身练习,不要当做是基本功。
我收藏了两千多个G的教材
当然了肯定是没有都练的。
但是至少大致的翻阅了一下,没有哪一本教材是把爬格子当做基本功的。
再说到真正的基本功,无非就是:节奏、音阶、和弦、琶音与乐句。这里还是给你推荐一套音乐学院系统的吉他教材。
先看目录:
1、音程与和弦系统(包含:三和弦、七和弦、加九和弦、挂留和弦、六和弦、六九和弦、延伸音和弦、分数和弦等等)
2、音阶系统(21条调式音阶、大小调五声音阶blues音阶等等)
3、和弦素材练习(只要针对251去讲解每个和弦常用的按法、常用的音阶与常用的琶音)
4、经典乐句的学习(现在我们就讲到这里啦,这个就相当于名人名言)
5、常见风格曲子的分析
前面两点,我已经说的我自己都讨厌了。
接下来直接说第三点和弦素材的练习。
在现代音乐系统里,和弦被简单粗暴的分成三大类:大、小、属。
其他的都是往里面硬塞。
很多人不明白251是什么?
其实简单的说,就是2级5级与1级和弦。
现代音乐是建立在五度圈的基础上的,五度圈就是一个251的圈圈,哈哈哈哈哈:
你顺时针看的话,全部是251.
或者是这样来看:
Dm7和弦就是指的2级,G7就是指的五级,Cmaj7指的就是一级。
正好一个调的251就是三个属性的和弦。
我们就以Dm7为例说说要练习哪些素材。
首先,当然是音阶:
这是最常用的两条,还可以用到D旋律小调音阶与D和声小调音阶。
再来看看琶音:
第一个就是Dm7本身,这个不用多解释,还可以用Fmaj7,因为Dm9和弦省掉根音实际上就是Fmaj7。
这是相当好用的两种,当然还有很多可以用的。
比方说还可以用一个大三和弦琶音:
等等等等,第一步不用搞太多,不然你会崩溃的。
这只是一个和弦要练习的东西,记住还有两个和弦:属七和弦与大七和弦。而属七和弦又分为:属七与变化属七。
慢慢来吧。
接下来是乐句,之前也有朋友问我,乐句是什么东西,通俗点来说就是名人名言,而且你可以把名人名言稍微重组变成新的不错的话,就像很多马云说一样:
这个网络上面一大把,尤其是马云最多,哦哈哈哈哈。
这些研究完了,就可以开始试着去学习曲子了。
在曲子里面也还是这么个研究方法,每次你都可以玩不一样的东西。
最后,还是说一句最有用的建议。
当你碰到一个好老师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去跟他学习。
相信我,这比你自学省钱多了。
祝好运。
功夫茶的泡茶步骤典故?
茶,水中君子本为极简之物,茶汤流动,恰似茶席中一主一客心性情感的涤荡。掌席者奉上一杯茶汤,茶香流动间,参悟茶道意蕴,感受人生闹中取静的智慧之美。
十八道功夫茶,其烹茶之法源于陆羽的《茶经》,历来讲究冲泡的程序礼仪和品饮的工夫。每一道程序都体现着茶人的恭敬之心以及对生活的认真与热爱。于泡茶饮茶中修心养性,享受慢下来的生活。
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一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时说:“活水还须活火烹。”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
乌龙入宫,用茶匙从茶叶罐中取茶放入茶则中,赏茶完毕后用茶匙将茶拨入紫砂壶中。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功夫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
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师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捧杯敬茶,即茶艺师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师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师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师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品茗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功夫茶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闻香杯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是功夫茶品茶中的头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没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叶的美称。“二品云腴”即请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来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
“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品啜功夫茶,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从鼻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称这种闻香的方法为“荡气回肠”。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饮功夫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含英咀华即在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无此美妙的岩韵。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饮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到含不住时再吞下去。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您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好的功夫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请客人自己动手泡茶。看一看壶中的茶泡到第几泡还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龙戏水”,是把泡好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泡后的茶叶,行话称为“看叶底”。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叶底三分红,七分绿。叶片的周边呈暗红色,叶片的内部呈绿色,称之为“绿叶红镶边。”在茶艺表演时,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戏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在茶艺表演结束时,请宾主起立,同饮杯中茶,以相互祝福来结束这次茶会。
泉州人为什么这么爱喝茶?
文化历史悠久,泉州安溪县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泉州地处我国的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温高,太阳辐射大,这也是泉州人喜欢之茶的原因一.茶叶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防辐射、益寿延年、抗衰老、抗癌等功效,这更是泉州人爱茶的理由,泉州有句俗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可见茶对泉州百姓有多重要,几乎人人对茶情有独钟.家家户户都喝茶,茶也成了待客之道,每当客人来了,必先泡杯上一壶好茶以表对客人的欢迎。三五好友庭前闲聚也必泡上一壶好茶,边品边侃大山,单位里大家工作累了,也会停下来泡泡茶以解工作的疲劳。总之,无茶不欢。
泉州人对泡茶也很讲究,从茶具、环境、到泡茶用的水质、温度、投茶量等都有讲究。说到这里,我才想起来前段时间也有人邀请我回答过有关泡茶的问题,而且这个回答还被推荐到头条的首页。现在我重新复制一下,也让你做个参考,请多提宝贵意见,本人不胜感激!
(真正把一杯茶叶的质量泡得更好更适合饮用,的确有些讲究,也与好多因素有关,根据我平时的学习和实践的经验,懂得泡茶主要受水质、水温、浸泡的时间、投茶量、茶水比例等方面的影响,其次与天气、喝茶人的情绪也有关。
1.水质:水是茶的魂,有自来水、纯净水、矿泉水,水质越好泡也来的茶越好喝。
2.水温:茶叶中各种成份的溶解和速度随水温的不同而改变,芳香物挥发的速度与水温成正比,滋味物质的溶解也随水温的高低而不同,水温低时溶出的成分主要是安基酸、水溶性糖等,咖啡碱、茶多酚等要水温高的时间才能溶出,所以水温低容易造成香气不足,水温过高会使茶汤苦涩或浓涩。一般泡绿茶、红茶、白茶等水温在80-90度为宜,乌龙茶、黑茶等要用100度的沸滚开水。
3.时间:浸泡时间不同,茶叶的呈味物质的浸出量也不同,红茶一次浸泡时间5min;绿茶分三次,每次2min;乌龙茶一般分为三次,分别是2min、3min、5min为最适宜。浸泡时间适宜,呈味物质的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糖类互相之间的协调性最好,即有浓度又不苦不涩。时间过长滋味苦涩会加重,时间不足汤色浅淡,滋味淡薄。
4.投茶量:红茶、绿茶、白茶、黄茶等每次3克,乌龙茶、黑茶每泡5克为宜。
5.茶水比例:红茶、绿茶、白茶、黄茶的茶水比例是1:50;乌龙茶1:20;黑茶采用冲泡法时茶水比例时1:50;用煮渍法时,茶水比例1:80.比例小,茶多水少既难于充分浸泡出茶汁,又会使滋味浓涩;比例过大,茶少水多,又会更滋味淡薄。)
中国古代茶文化敬茶手势?
茶道礼仪中我们常见的叩指就是一种对他人敬茶的叩谢之礼,此种叩茶敬礼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五只叩桌,另外一种是双指叩桌,最后一种是单指叩桌。
不同的用指,代表着不同的涵义。 “手”与“首”同音,“叩手”代表“叩首”,三个指头弯曲即表示“三跪”,指头轻叩九下,表示“九叩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