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提,历史上有姓鱼的人物吗
蒲提,历史上有姓鱼的人物吗?
姓鱼的当然有,别说三个,史上留名的十个都不止。
最出名的鱼姓人物是个女性,就是唐朝的鱼玄机,她也历来被列入史上最淫荡女子。鱼玄机是个神童,五岁便能诵诗数百首,七岁开始作诗,十一、二岁时,她的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大才子温庭筠就为她神魂颠倒,“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首名作就是温庭筠为鱼玄机而作,需要说明的是,温庭筠和鱼玄机是师徒关系,鱼玄机当时只有十二岁左右,温庭筠比她要大足足三十多岁。
但温庭筠为了仕途,几年后将她与当时的状元李亿撮合到一起,这算是一笔政治投资吧,也就是事实上抛弃了鱼玄机。不过李亿虽爱鱼玄机,家里妻子却容不下她,最后李亿只得将鱼玄机送到道观出家,成为了一名女道士。
接连被抛弃,鱼玄机性情大变,从此变得淫荡,艳名四播,这样既有貌,又有才,还是出家人的奇女子,打着灯笼也找不到,长安城内的男人为他轰动了,来道观的男人络绎不绝,她也是来者不拒。
鱼玄机最后的结局是悲惨的,由于怀疑侍女偷了她的男人,鱼玄机气愤难忍,失手打死了侍女,又将尸体埋在花园中,最后东窗事发,被处斩,死时年仅26岁。鱼玄机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沦落始于被男人的始乱终弃,历来都有许多人替她赶到惋惜。
另外一个著名的姓鱼之人是个宦官,就是唐玄宗朝的著名宦官鱼朝恩,鱼朝恩在唐玄宗时入宫当太监。安史之乱发生后,随唐玄宗出逃,侍奉太子李亨,颇得信用,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等职,负责监领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大军。唐代宦官掌握兵权就从鱼朝恩开始。鱼朝恩不知进退,有恃无恐,最后被唐代宗乘宫中宴会后召见之机捕杀。
鱼俱罗,是隋朝名将,突厥克星。跟随晋王杨广平定南陈,因功拜开府。随杨素平定江南高智慧。每战有功,加开府,高唐县公,为叠州总管。后来,随从杨素征讨突厥,因功加封为丰州总管,后转为安州刺史、赵郡太守。
613年,随隋炀帝征高句丽。征讨还师,刘元进反叛,命鱼俱罗平定。鱼俱罗连克朱燮、管崇,后来为自谋财物,在东都卖谷米,因杨玄感之乱,东都物价奇贵,鱼俱罗获得暴利。隋炀帝怀疑他有异志,事泄被杀。
这只是鱼姓其中三人,鱼姓是个古老的姓氏,历史上还有许多名人,现代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事实上,以动物为姓的氏族都很古老,不常见的还有熊姓、鹿姓、鲍姓等。
过海关遇到最尴尬的事是什么?
尴尬两次,小黑屋进过一回。一次从英国回国想顺便去首尔玩一圈,首尔经停免签,就大胆的没有签证上了飞机,和姐妹俩人。结果我们飞机是经停阿联酋,不是英国直飞,海关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说伦敦,她问了是阿联酋转机么我正常的说是,根本没想到她指了一下后面的小黑屋让我自己过去,我就带着姐妹儿进去了,都不知道是为什么。结果一个叔叔过来,英文不太会讲,反正我是听懂了转机不可以,要英国直飞,让我买机票直接回中国。姐也不是吃素的,通行姐妹儿机场小黑屋也进过,就想先硬后软。用我傲娇的英语说你们使馆网站只写了经停,没写不能转机,blabla一堆,结果发现哥们真的没听懂。。。后来绞尽脑汁想韩语,毕生韩语都用上了,他还是不放我们。后来也不沟通了,就坐着等着。过了一俩小时,阿联酋航空的一个管行李的人拿着我俩的行李问是哪位的,我们看到他讲英语就说了情况。然后姐姐就开始演戏,说我们是学生,打了好久工攒了钱,机票酒店都订好了,没有钱买回去机票,还抹眼泪,哈哈哈哈,入戏的我自己都相信了,然后那个人很认真的帮我们跟海关叔叔讲了。然后他们问我们身上有韩元么,我俩超幸运,因为在欧洲每次玩都是到当地换钱,结果那天机场没事干就换了韩元。海关叔叔最后让我们一个人交了一个什么钱其实我也不知道,感觉是一个临时签证之类的,就进去了。没有签证闯关居然成功了,哈哈哈。和通行姐妹我俩还有一个没有护照从希腊回英国的故事,失败了,她自己回国重新办了护照又回去的,太长了,不讲了。不过都是几年前的事了,这几年工作,真的好久不出去玩了。
这六世各自主要功绩如何?
《过秦论》里面有这么一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华夏,除了自身的雄才伟略之外,更离不开他祖祖辈辈的不懈努力。所谓的“奋六世之余烈”,通常是指从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这六个秦国国君。但是说实话,这六个国君里面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这三位君主实在是担当不起这句“奋六世之余烈”的。在我认为的真正担当得起这句话的是秦襄公、秦穆公、秦献公这三位君主。
零的开始,秦国受封诸侯最初山东六国说起秦国,最先想到的就是他那出身养马的先祖。相比就其他诸侯国,秦国的出身并不算好。先祖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但是此时的秦国还不算是诸侯国。真正让秦国成为诸侯国的还是秦襄公。西周末年,周幽王宠爱褒姒,为了红颜一笑烽火戏诸侯。结果被西戎给灭国了,自己也在战乱中死去。新王周平王,因为国都被毁,且国都附近战乱纷纷决议东迁洛邑。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零是一切的开始,秦襄公则是秦国的开始,没有秦襄公,秦国都还只是周王的养马官。
秦穆公,霸业的开始说起秦穆公,大家都知道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在他争霸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晋国。几番大战之后,秦国依旧不敌晋国。眼看争霸之路即将无果而终,幸好秦穆公调转方向,既然东边不好打,那就打西边吧。于是调转枪口向西发展,经过秦穆公君臣的不懈奋斗,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北至朐衍戎,东到黄河,史称「秦穆公霸西戎」。正是秦穆公的开疆拓土才有了秦国争霸崛起的根基。
秦献公,结束内乱首创改革说起秦献公嬴师隰也是一个如同晋文公重耳一样的传奇人物。在他父亲逝世的时候,他没有顺利的登上秦国国君之位,而是被其叔祖父秦简公抢去,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在他流亡的这二十九年里,秦国国君之位更替频繁、后宫干预朝政,把秦国搞得乌烟瘴气,秦国也不断的衰弱。
公元前385年,年幼的秦出子即位,出子即位时才两岁,由他的母亲主持朝政。由于出子母亲任用外戚和宦官,笼络人心,胡乱赏赐。一系列做法得罪了秦国的公室成员,引起了地主和自耕农的强烈不满。秦献公抓住机会,回国铲除了秦出子及其母亲,顺利的登上秦国国君之位。并且通过在流亡魏国期间的所见所闻,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正是因为秦献公的出现,才结束了秦国的内乱,挽回了秦国衰落的颓势。并且在秦国首开变法改革,也为后来的商鞅变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扫清了部分障碍。
孝公变法,秦国崛起的关键如果说没有商鞅的变法,那么秦国早就在战国的兼并浪潮里被六国瓜分了,更谈何统一华夏呢?说起商鞅变法,就不得不提他的老搭档秦孝公嬴渠梁。虽然经过了秦献公的变法革新,但是秦国还是不敌此时的天下霸主魏国,在几次河西之战中,秦国败多胜少。即使有胜利也是惨胜,而且秦孝公也是在父亲战死河西之际,继承国君之位。所以新上位的秦孝公明白秦国的不足,也深知变法的必要性。向山东诸国的士子发布了求贤令,商鞅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拿着求贤令来到了秦国。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在秦国展开了,经过了秦孝公和商鞅两个人的努力,秦国终于走上了正轨,走上了它的崛起之路。
秦惠文王,秦国的第一个王在诛杀了商鞅、甘龙等改革派和守旧派的主要人物之后,新君嬴驷终于不在受制于老臣、功臣的牵制,掌握了秦国的大权。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纵观秦惠文王的一生,破三晋、灭巴蜀、平义渠。在得到纵横家张仪的帮助下,通过手段精妙的外交,攻破了山东诸国特别是三晋的合纵之计。在外交跟弓弩的配合之下,东出函谷把三晋打得朝秦暮楚,玩弄于手掌之间。此外任用司马错,入巴平蜀,把古老的巴蜀两国纳入了秦国的统治之下,为秦国赢得了一块“天府之国”的好地。平定义渠,则是稳定了秦国的大后方,扫除了秦国东出的后患。如果说秦孝公的变法是为秦国制造了一艘大船,那么秦惠文王则是为秦国这艘大船扬起了风帆,调整好船舵的方向,开始了这艘大船的乘风破浪之路。
秦昭襄王,削三强,扫障碍秦昭襄王,估计是秦国在位最长的国君了。一场举鼎的意外,让他幸运的成为了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在位期间,愣是把山东最强的三个国家给打了个遍,以致于齐、楚、赵三国再无抗秦之力。
任用白起,水淹楚国别都鄢城,然后沿长江东下深入楚境,攻陷楚国国都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取得最后的胜利,史称鄢郢之战。鄢郢之战后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五国伐齐,秦国自愿不分一丝战果,在联军主帅乐毅的率领之下攻城略地,曾经与秦国东西称帝的齐国,只剩莒和即墨二城。后面还是在齐将田单的反间计和火牛阵的帮助下,齐国才勉强复国,但是自此以后齐国国力大衰,无心参与诸国之战。
说起战国最惨烈的战争非长平之战莫属,在战国后期阻碍秦国统一的只剩下赵国了。因为韩国本该割让给秦国的上党郡,突然被赵国接管。秦昭襄王大怒,派兵攻打赵国。两国在长平耗了三年,无力再耗下去的赵王派上了纸上谈兵的赵括。而秦国也偷偷换上了一代名将白起,年轻的赵括终究敌不过老谋深算的白起。赵军战败投降,白起坑死四十万赵军。赵国失去了年轻的一代,从此一蹶不振。
正是有了秦昭襄王时期这三场大战,削弱了山东最强的三个大国,为秦始皇兼并六国减轻了压力。如果没有长平之战,起码在秦始皇在位期间肯定还没办法统一中国。
当然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除了这六位先祖之外,也离不了他其他先祖的努力。正是有了秦国历任国君的不懈奋斗,才有了秦始皇的扫六合的豪情气概。
郑成功将自己母亲开膛破肚所为何事?
郑成功的母亲的确是日本人,但是他并母亲开膛破肚,其实是为母亲洗雪耻辱。
明朝末年,郑氏海商集团在东亚崛起,从东海、黄海、南海以及日本海甚至是太平洋,东亚最繁忙的航线,基本都在郑氏集团的控制之下。当时郑芝龙的海商集团,足以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相媲美,远超过英国东印度公司,旗下包含着贸易公司、军队、以及情报部门天地会等,正因如此,创建郑氏集团的郑芝龙,四分五裂而又闭关锁国的日本有相当高的地位。
当时的日本九州岛上有个势力很大的肥前国平户藩,为了拉近与郑芝龙的关系,就把田川家的女子嫁给了郑芝龙当二房。田川家的姑娘叫田川松,有一日她在海边捡贝壳,忽然胎动,直接在海滩一块石头上生下了一个孩子,就是后来的郑成功。所以,至今日本还有一个景点是“郑成功儿诞石”。
当然,也有人说,田川家虽然是平虎藩的家臣,祖籍却是中国的,中国姓氏是“翁”,所以田川松也被叫做翁老夫人。
田川松还生了一个儿子,叫田川左七卫门。郑成功跟着父亲郑芝龙回国,受了招安成了朝廷官员。而田川左七卫门则是跟着母亲作为郑氏集团代表常驻日本。1945年,郑芝龙把田川松接到了福建安平,不久后,郑芝龙就投靠了清廷。
郑芝龙离开时,郑成功对他说:“若父亲一去不回,孩儿将来自当为父报仇。”没想到一语成谶,郑芝龙果然一去不复返。郑芝龙降清,造成了南明隆武帝政权的大分裂,福州和安平先后被清军攻克。郑成功母亲田川松在安平之战中没有逃走,被清军俘虏。
清军在江南地区已经犯下了扬州七日嘉定三屠的罪行,在福建,他们毫不介意多来几次大屠杀。田川松被俘虏后被清军士兵轮奸,事后不堪凌辱,自缢而死。
母亲之死,让郑成功小宇宙爆发了。在郑芝龙不断诱降下,郑成功集团很多骨干都投降了清朝。这个变化,反而让郑成功冲锋整合了力量,郑氏海商集团在郑成功的经营下反而更加发展壮大。没多久,郑成功发动反攻,收复福建,母亲的尸体被抢回来。
郑成功母亲被清军强奸,这已经成了公开的事实,郑成功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于是才有了对母亲“开膛破肚”的行为。据黄宗羲《赐姓始末》记载:“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意思就是,郑成功用日本剖腹的方法,取出了母亲的肠子,洗掉了清军的污秽之物,重新装殓。
按照我们现在的看法,郑成功当时的行为不仅无法让母亲细雪耻辱,反而有“侮辱尸体”的嫌疑。但是在当时人看来,尤其是黄宗羲这样的反清志士和道学家看来,这是对母亲爱的表现。
不仅如此,郑成功还用黄金为母亲铸造了一尊塑像,沉香做床,五色珠宝做帘,郑重供奉。只可惜,后来清军又把这个黄金塑像给融化掉了。
不过,也有另外的记载否定了黄宗羲的说法。
韩岱奉贝勒世子命,统满汉骑步突至安平,郑芝豹、芝鹏等惧兵威,不敢战,敛其众,挈家资、子女于巨舰,弃城出泊外海。唯成功生母翁氏手持剑,不肯去,强之再四,亦不行。大兵至,满将固山爱之,欲携回。母肃然改容曰:‘妾安南伯飞虹将军妻,何为北虏豚狗之耦(偶)乎?贼将勿淫话!’出怀中匕首将刺之。固山大怒,拔剑直贯其腹。母不少动,骂固山至血尽气竭而亡。”
这段记载中,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豹、郑芝鹏不敢和清军作战,直接逃跑了,田川松则是孤军奋战抵御敌人。面对满清将领固山想要强娶为妾的态度,田川松直接语言回击后与他拼命,被杀死。固山,不是人名,其实就是满洲的“旗”。而韩岱,则是满洲宗室,隶属于镶白旗,当时担任清朝兵部尚书。
这段记载没头没尾的,可信度还不如黄宗羲的说法呢!主要原因有这样几个:
1, 韩岱已经是兵部尚书了,还要听那个劳什子贝勒世子的命令吗?贝勒在清朝官爵中低于亲王、郡王,高于贝子,这个贝勒世子,估计连个贝子都不是,还管得着兵部尚书吗?
2, 清朝发动福建战役的主将是博洛,部下有阿济格、尼堪、杜尔德等,这些人都是清朝宗室王子,都有王爵,如果他们真的和田川松交手,实在没有理由不留名字的。
3, 故事发生地在福建晋江市的安平古镇,郑芝豹和郑芝鹏分别是郑成功的五叔和三叔。郑芝豹在安平之战中不战而逃,郑芝鹏则是在厦门之战中当了逃兵。郑芝鹏作为哥哥,实在没理由在五弟手下干活,并且随他一起不战而逃。郑芝鹏后来被郑成功处决,并且暴尸三日以儆效尤。
4, 郑芝豹抗清生涯中,有个重要的将领施琅,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里面没有说,但我觉得施琅不可能是随大流一起逃跑的人。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最终也没有什么好,因为长期无法招安郑成功,被流放到宁古塔,不久后又被罗织了于郑成功通信的罪名,判处死刑。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五个月,郑芝龙一家老小在北京被杀。
郑成功驻军在台湾,听到北方的父亲被杀的消息,又听到郑家的祖坟全部被挖,急火攻心,随后又听到了儿子在澎湖于弟弟的乳母私通生子,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
郑成功死后的20年,是中国东南沿海最为可怕的二十年。郑氏集团投降清朝的叛将黄梧,提出了“平贼五策”,:
1, 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
2, 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
3, 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
4, 挖郑氏祖坟;
5, 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
可笑的是,《康熙王朝》居然把迁界令这种大屠杀大破坏为基本特征的暴政,描写的含情脉脉,清朝的这些舔狗们,真是让人愤怒!
请问有谁睡过稻草铺的床没有?
《稻草堆里提旧事》
稻草床好睡。我们家乡是水稻产区,小時候村里家家床铺都少不了铺稻草,我一直睡到十五岁。
稻草分两类。一类是糯米草,比较硬,一般留着用棒槌反复捶打,打软了,用着打草绳,编草鞋。
另一类,饭谷草,比较软,一作耕牛过冬的饲料,二作人的床铺草,三作家圈牲口的垫窝的材料。
讲究点的人家,稻谷草作床铺用時,会用剪刀剪去谷草的稍,省得绒毛呵人。随便的人,晒干铺上就将就睡了。
国家进入了工业化,人民相对的都普遍富裕起来了,当年乡村盖不上被窝,垫不起棉絮的穷困情形,基本上见不到了。
但是在记忆里,那些旧時艰辛的岁月,仍是不愿忘怀。基本上家家户户,床铺都像草窝,怎么理都理不顺。
我少年時最怕做的几件家务,一是推磨,二是冲碓,三是捶草。推磨是磨麦粉,冲碓是把谷子冲(舂)成米。
捶草是用棒槌把硬生生的糯谷草捶软,直到可以放在手心里搓成绳子了,才可收工。我最怕父亲叫我跟他干这几件事。
可躲,是躲不开的。父亲修理农具,我要给他拉锯子,他要搓草绳,我就得跟他打铁式的你一锤我一锤,砸那些草。
好几年,编了多少尺寸的草绳,他就给我讲了多长的楚汉相争,三国故事。所以后来爱上文学,多半受父亲故事的影响。
因家里后山上有片李子园,有些男女同学常到家里玩,我怕床铺乱,被同学瞧不起,就总是把稻草捶一下,编成草席,家里就显得不乱。
所以我一直会编草席。有些村里的小姑娘看着好,就求我帮她们家也编一卷。通常都是在村外各家的草堆下就地取材。
想象一下看,农业社会里,秋后的原野,明净的天空,几百几十个干草垛下,两个少男少女在一个寂寞的环境,会发生些什过家家的事?
有時相处热络了,小姑娘们会让我抱她们一下或亲一下。然后会像犯了天条一样,激动或害怕得满身筛糠。其实谁也不曾看见。
现在想起那些遥远的往事,有没有文学创作里最稀缺的乡土生话原素?可惜旧時的乡村,巳经很少广植水稻了!
现在发展乡村旅游跟改变种植模式,我曾经的故乡田园,可见下图,巳经大片栽植莲藕。最近我回了家一趟。
年轻的张村长带我参观了六百亩的藕田,让我给家乡撰写一个城中村的大型休闲山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惜莲花还未开,仅见望不尽的一片绿色。真好!真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