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四年,杭州在唐时叫什么名
武德四年,杭州在唐时叫什么名?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年)改“钱唐”为“钱塘”。
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安、于潜、唐山八县。
剑三天策府的原型是历史上哪支部队?
天策府在唐朝初期的确存在,但不属于中央部门,李渊令李世民开府,任天策上将。如果按照现在的话来说,是属于李世民的幕僚集团,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登基后,天策没多久就废除了。
当时唐王朝的精锐部队是黑色铠甲重骑兵玄甲军。如果你说前身的话,那么天策府的兵种原型也是取自玄甲军。
以下是具体的:
自太原起兵后,李建成和李世民都统率大军,身任元帅,他们各自收罗人才,广树羽翼.在进军关中,平定陇地,统一中原的战争中,李世民放手罗致人才.在历次战争中,他先后罗致了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刘师立等杰出将领.同时他又广泛结交地主阶级中的知名人士,借以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公元621年,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位在王公之上;天策府内可以置官属,设精兵八百,四方归顺之士日益增多.同年,李世民以"海内渐平",开设文学馆,招纳八方文人贤士,著名的有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
公元617年, 攻下大兴且坚守两月的李元吉被封为齐公,手下傅冲西河一役中立下首功,且所率之部在攻取关中北面地区时立下赫赫战功,在李元吉的倡议下被封被镇北将军,李元吉也被许自开一府,是为隆武府;而几乎寸功未立的李建成,也由于唐王李渊长子的身份,被封为殷公。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以右领军大都督的身份,带领大军攻下洛阳,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李世民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府——天策府。雄心勃勃的李世民立即组成了一个大约五十人的随从集团,其中许多人是来自于被他消灭的敌人营垒中的杰出人物。
成员有杜如晦、候君集、柴绍、罗士信、史万宝、刘德威、庞玉、李靖、红拂女、李世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
府内官员划分:,长史、司马各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军咨祭酒二人,典签四人,主簿二人
当然在天策俯的问题上,李世民有所夸张,比将作监再次一等的是国子学(次五等),国子学相当于教育局,是局级单位,但是由于重视教育,所以国子学在所有的局中地位最高,在这儿得以列入,国子学的最高长官叫做国子祭酒也是从三品的官。而天策府比这个教育局地位还低,只是和十四卫府比起来地位要高一点,更最高的三公和王次了五等。所以天策上将不过是个次而又次的副局级干部。可李世民居然把它吹为自古以来从来没有过的高官,来表彰他这个功劳大得不得了的人而特设的。
刺杀杜伏威的人?
也有一些历史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就比如十八路反王当中的李子通。隋末时天下大乱,各地豪杰揭竿而起,一时间隋朝大地烽火四起。李子通虽然出身贫贱,但由于他为人很讲义气,待人宽厚仁慈,所以很快就有一批人愿意在他手下效力。
但无奈当时的李子通并不是起义军的首领,他的首领左才相疑心很重,他担心李子通成长起来会对自己不利,于是李子通选择主动离开他,他率领部下渡过了淮河和另一支兵马杜伏威汇合。让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看起来宽厚的李子通居然谋划刺杀杜伏威,他派兵袭击了杜伏威。但是杜伏威却并没有死,他受了重伤落马而逃,他的手下王雄诞背着杜伏威逃到了一片芦苇丛中,他们又收集溃散的部下继续重振军威。
后来隋朝将领带领官军前来攻打杜伏威,并将他击败,随后李子通也被他击败,之后李子通又带领着残余的部众逃往海陵,不久李子通凭借自己的本事招募了士卒二万人,他自称将军。大业十一年,李子通自称为楚王。到了义宁二年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又任命了右御卫将军陈棱担任江都太守,但不久陈棱便投降了李渊,此后李渊继续委任陈棱为总管,并让他负责守卫江都。
武德二年八月,杜伏威占据着历阳,陈棱占据着江都,而李子通占据海陵,他们三人都有夺取江南的意图。而李子通却率先带兵包围了陈棱,当时陈棱处境危急,他送去人质到沈法兴和杜伏威那里希望他们能够出兵援助。沈法兴让儿子沈纶率领着几万大军和杜伏威一同前去救援陈棱,杜伏威驻扎在清流地区,而沈纶驻扎在扬子,他们之间相隔数十里。李子通手下谋士毛文深献上计策,暗地里他们召募江南之人伪装成沈纶的士兵,并让他们趁着夜色偷袭了杜伏威的军营,这件事令杜伏威感到很气愤,于是他也派兵袭击沈纶。
二人因为这些事相互猜疑,于是谁都不敢先进军。利用这个间隙李子通得以动用全部兵马攻打江都,并成功夺下城池,望风而动的陈棱随即又投奔了杜伏威,于是李子通又乘势继续进攻沈纶,打败了沈纶之后,杜伏威望风而逃。于是李子通正式登基称帝,他定国号为“吴”,建年号为明政。丹阳地区贼寇首领乐伯通,之前曾为宇文化及防守丹阳,在看到李子通称帝后他立即率领一万多人马投降了他,李子通便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
谁能想到出身贫贱的李子通,被隋朝将领杀得落荒而逃的李子通,居然在这短短的数年里壮大了自己的实力,甚至还夺下了江南这块肥沃之地,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的才干。但好景不长,李子通虽然占据了江南的地盘,但是李渊的实力早已超过了他,武德四年,李子通被彻底击败,兵败后的李子通选择了投降。好在李渊宅心仁厚,对李子通采取了宽容大度的态度,不仅没有杀他还赐给他府邸和土地,让他安居乐业。
贼心不死的李子通却不肯善罢甘休,他对自己以前部下乐伯通说:“杜伏威如今回到长安,江东尚未安定,不如我们回去收拾旧部,可以立一次大功。”于是他们二人一同逃跑,在蓝田关时,他们被官吏抓获,二人均被处死。
如果李子通不选择逃跑继续谋反的话,那么他也能拥有一个不错的晚年生活,毕竟他作为诸多起义军的一支,在江南地区也有一定的声望,李渊也不会轻易动他,但贪婪的李子通并没有选择安定,而他也为自己的贪心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唐朝的使用货币是什么?
历朝历代所使用的金银,铜,珠宝等贵重物品作为货币形式在唐朝也不例外。但中国的货币一词是唐代才开始的,货币二字合在一起是在唐玄宗时期,据说是始于杜佑的《通典》,有此之说。
除了金银以外,唐代的流通货币是铜钱,初期官方所铸钱币叫开元通宝钱,制作精良,含铜量高,是唐高祖李渊为整治混乱的币制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在废除“五铢”和其他杂钱后开铸。它的发行是我国钱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结束了钱币以重量为钱文的历史,更具有抽象化、符号化的设计意味。也是继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后又一次重大货币改革,它与秦半两、汉五铢钱并称为我国货币史上三大钱系,对我国币制的革新有深远的影响。它是整个唐代的主要流通货币。
据钱穆的《中国经济史》中提及,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铜也是比较稀缺的,远远赶不上经济社会生活发展所需。在铜不够用的情况下,还发行了大额货币,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朝廷开铸乾元重宝,每枚相当于50个开元通宝使用。
不过,在唐代私铸也很严重,由于真正的铜材料价值较高,许多民间私铸的劣钱也充斥市场,好的官铸铜钱反而被偷铸做铜器使用,价值远超钱币本身,虽然官方严禁此类行为,并出台各种律令,但民间仍屡禁不止。
武德包含哪些内容?
武德是中国传统武术中要求的,习武之人应该遵循和修炼的道德准则。盖概应该有如下内容:1尊师重道,爱护同门。
2勤学苦练,强身健体。
3不许恃强凌弱,惹事生非。
4扶危济困,除暴安良。
5行侠仗义,不畏权恶。
6切磋友善,点到为止。
7谦虚好学,与人为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