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道历史,禅宗思想与茶道风俗对日本陶瓷艺术设计有何影响
日本的茶道历史,禅宗思想与茶道风俗对日本陶瓷艺术设计有何影响?
禅宗思想与茶道风俗对日本陶瓷艺术设计影响
日本“禅宗”与“茶道”是宗教文化史上很好的结合。由中国传去的佛教禅理同茶道有机形成“茶禅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
说到茶道,不得不叹服于日本本土审美改造意识,他们将“和、静、清、寂”的禅学神髓以近乎于刻板的形式倾注在各种流派的茶会中,禁锢了享茶本身的乐趣,但却因此更符合宗教和贵族阶层对于理性禅意味的追求和交流需要。
从庭院到画卷到主客间对话,都有严格限制,对茶具的欣赏也是一个程序化了的、强调宁静与古朴的必要。在这种近乎于苛求和挑剔的环境中,被做为欣赏对象的“茶道具”制作必然会受到空前的重视。就如同插花要符合茶会的主题一样,使用的茶具更要符合禅意精神,体现出茶的简约和高雅清幽。
对意境的追求,尤其是古朴的追求,使得日本陶瓷的整体艺术造型呈现出特有的“古拙与简朴”,远离了繁复的色彩,把禅的枯寂和宁静演义得淋漓尽致,对细节则究至极致。
“纯粹的模仿到和本土文化结合,走出一条日本式的道路。”看看现今在中国早已经失传的天目碗,在日本却得以保留。据说天目山本是宋代参佛圣地,扶桑使者学佛,见此茶碗,甚为喜爱,大量东携,故而今日仍有收藏。
按照现今人的观点,恐怕很难理解看上去一个普通的碗居然价值连城。当然这也是贵族阶层参与的一个非正常的结果所导致。
(以上原创,以下摘抄参考)
备注:
瓷器制造是在13世纪开始的。13世纪20年代,日本人加藤四郎右卫门到中国福建学习制瓷技术,5年后归国,在濑户设厂制造黑釉瓷器。后濑户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陶瓷业的中心。16世纪的江户时代,日本人吴祥瑞前往中国景德镇,后带回瓷器的制造秘术,并在有田郡设厂生产青花瓷。初期的青花瓷简洁精致,很快由荷兰船商运销欧洲。有田郡厂后来由酒井田继续经营,并开发了釉上装饰技艺,称为柿右卫门瓷,真正烧制陶器是在镰仓时代,濑户一个叫藤四郎的人从中国引入了技术,制造水壶、香炉、佛具等。以后直到室町时代,除了濑户以外,信乐、常滑、丹波、备前、越前等地也能制造陶器了,被称作 日本的六大古窑。再后来1616年,朝鲜的李参平在肥前有田成功地烧制了瓷器,日本的陶瓷制作就此开始了。接着有各种烧器产生,其中伊万里瓷器在欧洲也享有盛誉。
京烧:在京都制造的陶瓷器总称为京烧,又叫清水烧。京烧质地细腻,色彩和谐。盘子、花瓶、茶具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工艺瓷器都是很好的旅游纪念品。
中国茶如何传入日本的?
欢迎关注【懂茶帝】
有茶友来问:“知道这日本茶是从咱们这传过去的,可是怎么传的啊……小懂给简单介绍下呗!”
这个问题,应该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日本茶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茶礼的东传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自中唐时期中国寺院茶礼逐步形成之后,每一位来华留学的日本僧人和每一位东渡弘法的中国僧侣都是其不同程度的传播者。
只不过有的留下了记载,有的没有留下,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熟悉的径山茶。
▲径山茶
现在就和小懂一起捋一捋,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之间的渊源吧。
中、日茶文化的历史在历史上,日本和我国可说是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日本在大化(645年)改新后,全面吸收唐朝文化体制的同时,茶和饮茶习惯就此传入日本。
唐宋时期,中国国力强盛,文化绚烂,是周边临国朝圣的对象,尤其是日本,对中华文明极为向往,日本朝廷或组建文化使团前来学习,或派僧人进修佛法,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方法伴随着佛教文化东输而传入日本。
中国高僧鉴真和尚在唐代东渡日本,当时他除了带去大量药品,还把茶带到了日本。
到了宋代,中日僧侣往来增多,日本僧人荣西在宁波天台山学习,回国时带走了天台茶种,以及当地的制茶技术和相关茶书,并撰写了《吃茶养生记》,成为日本第一本茶书。
荣西和尚的倡导,促进了日本茶的饮用和普及,荣西被日本人尊奉为“茶祖”。
后来,荣西的徒弟道元也来到了中国,先后在宁波阿育王寺、杭州径山寺、宁波天童寺学习,径山茶宴令他印象深刻,他回国后撰写了《永平清规》,是最早记载日本禅茶茶礼的典籍,这本书对日本茶道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由于道元所学佛法与径山寺所倡导的不同,他对径山茶宴中的行茶礼仪和室内布置重视程度不够。真正将径山茶宴传入日本,并使日本禅茶茶礼规范化的是日本僧人圆尔辨圆和南浦昭明。
圆尔辨圆在南宋时期来到径山寺习禅三年,回日本时带回了《禅苑清规》一卷、径山茶种以及径山点茶法,并将茶种栽种到了故乡。
在所开创的东福寺,圆尔辨圆以《禅苑清规》为基础,制定了《东福寺清规》,将茶礼列入僧人日常必须遵行的仪规。
与此同时,圆尔辨圆的同门师兄弟兰溪道隆、无学祖元在径山寺学成回国,与圆尔辨圆互为呼应,使径山茶礼的影响更为广泛。
宋理宗开庆元年,兰溪道隆的门下弟子南浦昭明来到大宋学习佛法,在径山寺认真学习茶树栽种及制茶技术,学成回国后传播点茶艺和“茶宴”礼仪,使日本茶道更为规范。
径山茶宴径山位于杭州西北50公里处的天目山脉,径山寺兴于唐、盛于宋。
诞生于这里的径山茶宴,并非随意的饮茶论道,而是有一套颇为严格的程序,在庄严郑重的仪式中,以茶为媒介,进入禅的意境,实现交流佛理和哲思的目的。
▲径山寺
茶宴所用的茶具是专备的,放置在精致的茶台上,有茶盏、茶罐、砂壶等器具。而且,茶具并非为日常准备,而是有重要事项或重要客人方才举行。举行茶宴时,用的茶末是级别很高的茶粉,日常则用较普通的茶末。
径山寺的茶宴通常在由大慧宗所建的明月堂举行,堂内陈设洁净,挂画插画焚香。
宾主在各自的位置坐定后,主人亲自点茶分茶,先客后己,以示敬意。
然后宾主互相致意,举茶盏闻香观色,捧盏品饮,为表达对主人的赞美,饮茶时会发出啧啧之声,一盏茶一般分四次饮完,此一过程称为“行茶”。
行茶完毕后,客人要致谢,主人则谦卑答礼。之后,再次点茶,宾主双方品评佛理茶道、诵读佛经,或联句作诗。
▲径山茶宴
日本茶道的基本要素和程式是由中国禅茶,特别是径山茶宴衍生而来。后来,日本茶道经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创建、发扬,以及千利休集大成,形成了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理念的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在形式上有严格的仪轨,它从茶出发,却又超越了茶本身,是日本人生活规范化的体现。可以说,茶道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径山茶宴虽已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还是处于长期失传的濒危状态,而日本茶道却很好的保留了径山茶的精髓,在遍布日本全国各地的茶室、茶庭中,举办的茶会、茶事象征着日本的美学追求,一次次上演。
对于日本茶道,小懂认为,我们不要带有排斥的想法去看待,因为它将古时的中国茶文化保留和传承下来,或许会带一些感谢,在21世纪的今天,还可以体验到唐宋时的中国茶文化。
参考文章:
1、《探访中日茶文化的渊源》,鲍丽丽 文。
以上内容由懂茶帝(公众号:hcyd321)提供,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欢迎关注我们哦!
如何评价日本动漫文化?
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漫画慢慢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很多学生都看过很多日本动漫。为什么日本漫画会那么流行呢?日本漫画是按照读者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的 其次,日本漫画的画风非常丰富和漂亮而中国动画从”三字经〃开始的中国传统启蒙文化,向来是一种”前谕文化〃、一种满堂灌式的教化,用孩子的激进眼光看甚至是一种弱智文化。国产动画片就是这种启蒙文化忠实继承和发扬光大的新载体.企业制作的多数作品观众定位还是像《蓝猫淘气3000问》那样——14岁以下!生产者和消费者面临一个如此尴尬的年龄错位:14 岁以下产品的生产者,如何去满足22岁左右的消费者? 网友最大的苦恼是媒体对日本动漫的报道不够全面,而且带有某种”刻板印象〃,总认为日本的动漫作品”有很多暴力、-_-#内容〃,属于”精神鸦片〃、”文化侵略〃。这样的结论并不是空穴来风,日本动漫中绝对存在”文化垃圾〃。媒体的缺陷只是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有网友对媒体抨击《灌篮高手》”宣扬不良少年早恋〃不敢苟同,反问”怎么看不到不良少年被体育精神感动,真正爱上体育的整体故事呢?〃媒体批评《机器猫》”全是漫无边际的瞎想〃,网友也质疑:”失去想象力的民族是要灭亡的民族!〃 日本卡通中有不少思想深刻的作品,比如从1979年开始放映的《高达》系列,每一部都是在探讨战争中的人性,反思战争的错误。1995年的《新世纪福音战士》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性的价值与意义,直到今天关于它的讨论在日本还没有结束。国产动画,经过上世纪50年代前的辉煌,八九十年代前的蹉跎,能不能在网络卡通和移动通讯增值服务这两大新兴载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世人正拭目以待,闪客们也憋足了劲头。 年轻的动漫迷对国产卡通倾注了太多的希望和太多的失望,至今也依然寄托着太多的期待。中国卡通业也是备受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经济话题和文化话题,因为卡通产业和卡通文化的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现在的关键是决策者、资本市场和企管阶层需要更宏大的视野、更宽厚的胸怀和更务实的努力
日本有什么茶?
日本最常见的应该就是煎茶吧!还有玄米茶、大麦茶和乌龙茶。当然了,还有茶道中常见的抹茶。 煎茶、深蒸煎茶 从古时候开始老百姓就很爱喝的、具有代表性的日本茶之一。根据产地的气候和土壤的品种不同别具特色。新鲜清香,甘涩适宜,清凉爽口。其特点是颜色金黄清澄,几乎没有混浊,沉淀。 效果: 除了含有维生素B、C、E、蛋白质、叶绿素等以外,还含有使茶变得苦涩的儿茶酸(catechin),这可以抑制血中的胆固醇过高,预防癌症。 粗茶 8月以后摘取“三粗茶”制作煎茶时,会除去茶叶中的大叶和老叶,粗茶就是用这些大叶和老叶制造而成的。粗茶回味不及煎茶甘甜,但口感更为清爽。粗茶种类繁多,茶汤的颜色从黄色变化到褐色,但不浑浊。 效果: 粗茶中含易被吸收的矿物质,如钙、磷、锰、钾、碘等,与煎茶相比,粗茶的钙和钾含量更高。 糙米茶 煎茶和粗茶中混入了炒过的糙米,因而更具香味。糙米茶只含有少量的咖啡碱和组成涩味的成分的丹宁,是老少咸宜的饮品。 效果: 糙米茶含有的维生素B1,可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也有预防癌病的效果。 焙茶 在160到180度的高温下焙煎而成的茶。通过加热使得谷氨酸和含糖分的物质作出化学反应,成为味道很香的茶。焙茶又香又甜,冷热皆宜,适合大量饮用。 效果: 预防癌和抑制胆固醇。 玉露 日本茶的最高等级品。采摘茶叶的前二十天,茶树刚刚开始出芽的时候,茶农就在整个茶园里铺上苇帘子等遮挡直射的阳光以培育嫩叶,采摘蒸茶之后,就大功告成了。用人体温度的开水泡上少量芳香浓郁的玉露享受一番吧。 效果: 因含有大量茶丹宁,所有杀菌、止血、抑制癌症的作用。 抹茶 用绿茶的粉末制作而成。与玉露一样,是遮挡直射阳光而培育出来的茶叶。蒸过茶叶后,去除叶脉,不搓揉直接使之干燥的茶。
一个好茶艺的关键是什么?
有句话说得好,一入茶门深似海。
想当年,粗糙软萌的我一心想学茶的初衷,仅仅是想将一枚女汉子变成女神而已。
经过在茶乡之地的多年洗礼,终于彻头彻尾变成了一枚——安静的女汉子……是的,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你没看错,是安静的……女汉子。
茶艺师啊,绝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
起初想要学茶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打扮端庄古典、举止优雅的美女茶艺师,在茶台前的一颦一笑都牵动人心,举手投足皆是风景。茶是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泡茶时的举止不能浮夸和太女汉子,所以首先要练习站、坐、行。
站军姿大家应该有印象,练习站姿还是简单的,像空姐那样头顶书嘴咬筷子倒是不用的,但是!手势要练习千百遍,依照古人的礼仪,双手交叠、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腹前、掌心放空,手和小腹的位置要一拳为距,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从肩膀到手腕的胳膊的幅度也要有曲线有轮廓,要优美。这只是站姿要求的手势摆放。
泡茶前要先站直,鞠躬(正常是颔首礼,日常一般不用),茶艺动作里只有10秒钟不到的站姿,练习手势时我都要怀疑人生了。结果坐姿时,我更泪流满面……坐下后,上体应自然挺直、挺胸,双膝并拢,双腿弯曲,双肩平整放松,双手自然放在茶桌桌沿,一坐基本半天,耳听八方眼观四方……
姿势到位了之后就开始练习泡茶了。
对于任何一名茶艺师来说,学茶艺最大的一个槛,就是烫!以前烫多了经常会露出狰狞的模样,现在一般都是烫在手里,选择在心底默默流泪……学习茶艺初期最开始练手法的时候都是用冷水操练的,然后用开水不放茶叶,最后来就开始练习茶叶。我刚开始学用凉水练了多少遍啊,真正用开水开始泡茶的时候还是砸了好多个盖碗、好多个公道杯……还好黎叔这里的茶具够多。
具体说到泡茶的姿势那就很多了,茶艺表演什么的,我至今只在考试的时候表演过一次,平时喝茶那么个泡法,实在太虐心了,正常我泡大红袍,重点是泡出来好喝就行。
茶艺师从很早的时候就被贴上了表演者的身份,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茶艺师的形象气质都不能差,也就是所谓的颜值即战斗力。从16年的全国茶艺大赛开始,茶汤质量在茶艺中的比重急速上升。于是真正的茶艺师,除了在动作方面要优美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泡出一泡好茶。
而要泡好一杯茶,要学习的东西绝对不会少,水为茶之父,器为茶之母,而茶艺师则为承接者。
与其被称为茶艺师,自身其实更喜欢“泡茶师”这个名称,总觉得“艺”在茶这个字里多了份花俏,而泡茶师更像是专注于泡好茶的一类人,所做的一切只为事茶。
当然,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龙门镖局》中有一集大家抢夺一棵茶树,茶树主人视若珍宝的原因:"当我品尝时,好像看到了那茶树的一生,从生长到消亡……"那一刻我好像懂得了,为何几千年来,茶,深深埋藏在人们心中,源远流长……
茶,从古至今,一直呈现出不同文化传承的心绪。用来煎煮的茶饼、用来拂击的茶末、用来淹泡的茶叶,分别鲜明地代表了唐代、宋代,以及明代的感情悸动。
虽然日本的茶道我一直都很不喜欢,但是他们对于茶道的精神是我们作为泡茶人应该要去学习的,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在全世界备受推崇,里面的浮躁文字写的很是浮夸,但是有些话我是承认的,他说:”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我对事茶的含义是:莫负好时光,款款待四季,日日是好日。
行走一世,记录生命的办法很多,但是事茶,是其中最美的一种。这是财富、地位、权力等等世俗功名都无法妨碍你的地方,是自己心田的一片世界。
森下典子在《日日是好日》里说:“学茶是一条没有终点、不追求答案的修行之路。”
苏东坡说“从来佳茗似佳人”,而我觉得是“从来佳人泡佳茗”,从来,一杯最好的茶,都是要有事茶心的泡茶师来泡的。
做一个茶艺师,是学无止境的。
也很庆幸,学茶的日子以茶为师,通过茶认识这个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