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礼仪视频教程,想系统的学习茶道
茶道礼仪视频教程,想系统的学习茶道?
涉及到茶艺师的考试科目?茶艺师怎么考试?
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理论知识包括以下知识点: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礼仪、接待、茶艺准备、茶事服务、茶艺馆布置、茶饮服务、茶艺馆设计要求、差异编创、茶会创新
茶艺表演
技能操作知识点如下:礼仪、接待、茶艺准备、茶艺演示、茶事服务、销售、茶艺馆布置、茶饮服务、
茶叶
保健服务、茶艺表演、差异编创、茶会创新等。怎么考试:茶艺师考试一般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封闭式理论知识考试;技能的考核是采用现场操作、现场问答等模式,由考评小组考核,按照考核规定,各自分别打分取平均分作为考核所得的分数。
理论知识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都是实行百分制,60分合格。茶艺师各等级理论知识考试时间限定在120分钟以内,技能操作考核时间限定在50分钟以内。
考茶艺师证分为3个步骤,分别是笔试,口试,实操。笔试和口试主要是对茶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实操即是指泡茶技术,考你冲泡茶的顺序是否正确,同时是否懂得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只要顺利冲泡完成问题也不大。
同时进行考取泡茶时,最好是可以穿上旗袍,把头发要盘起来,指甲不能留长,不能化深妆等,这些细节的地方也会关系考证是否顺利。
表面看来,考茶艺师证确实不简单,但笔者保证也不是那么难,如果只是想单纯的拿证书的话,只要你肯踏踏实实认真学,毕竟是考试,对我们天朝教育出来的,考试反而是最简单的。
如果真的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先自己平时看看相关方面的书籍,看看相关视频。看看自己是喜欢哪一方面的,在深入。
泡茶的步骤是什么?
经常有朋友反映,同一泡茶,在店里喝跟回家喝味道口感大相庭径,这里面因素有很多,冲泡的方法,冲泡用水,品茶时间等。今天我先展示下正确的冲泡方式,以便茶友用正确的方式,品味岩茶的岩骨花香。
先上一张冲泡全家福,后面一一介绍各个方式注意点
岩茶冲泡,首选白瓷盖碗,以150cc容量最佳(3.5寸盖碗)。选白瓷盖碗主要有几个优点:盖碗冲茶,方便洗茶去泡沫,盖碗便于观察茶叶条索,白瓷盖碗不会受串味影响;还有一个就是白瓷盖碗会给人一种干净卫生的感觉。
公道杯建议用玻璃公道杯,便于观察感受岩茶汤色及清澈度。
茶漏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一个好的茶漏可以更好得过滤茶汤,使得泡茶过程更完整,更清洁,更文雅;光明鼎茶业建议大家一定要选用纱网过滤茶漏(200目纱网)。
接下来要隆重介绍岩茶冲泡必备神器,专业茶剪。相信喝岩茶的朋友都可以被岩茶泡袋的打开方法困扰过,岩茶的铝箔袋不好撕,要么挤碎了茶叶,要么茶叶乱飞,这时你就可以备一把专用茶剪,轻松优雅,有逼格。
工具介绍完后就是正式开泡了。用专用茶剪剪开泡袋,倒入盖碗中,观察干茶条索。干茶条索应完整紧致、色泽匀润。
备好刚烧开的纯净水,沿盖碗内侧,稍加倾斜注水,目的是使茶叶在水柱作用下滚动,全方位地醒茶,并将茶叶里的残渣杂物冲到茶汤表面。用盖碗杯盖轻轻刮去茶汤表面泡沫后用开水冲干净。
将茶汤经过茶漏注入玻璃公道杯,这时茶的香气便扑鼻而来。接下来观察茶汤颜色,及清澈度,岩茶茶汤第一要素,一定要清澈透亮,轻火茶一般汤色呈淡黄色,中足火茶一般呈琥珀色(演示冲泡的为中足火纯种肉桂)。
首泡茶汤第一要素,快速出水,开水注入公道杯后,需以最快速度刮去泡沫,倒入公道杯。这个步骤主要作用是洗茶醒茶,坐杯太久会损失茶的韵味。
关于武夷岩茶首冲茶汤,其实岩茶的制作工艺已是干净卫生,是可以喝的。去茶叶店品茶,茶艺师一般会将首冲茶汤留下,到最后再次品味,谓之初韵。以我个人而言,一般将首泡茶汤注入紫砂壶中,好茶初韵来养壶。建议茶友可以用首泡茶汤冲洗茶杯,达到温杯效果。如果好的岩茶,首冲茶汤倒掉可惜,可以在注水时让茶汤自然溢出盖碗,利用水的张力自动除去泡沫。
关于武夷岩茶冲泡时间,老手靠经验,新手跟套路。这边介绍一个简单套路:以常见8g包装,盖碗用150cc,95度以上水,第一冲控制在10秒左右出汤,往后每冲递增10秒,三冲过后,水温也下降了,得再次沸腾。
醒茶过后,可以观察茶叶条索,闻茶香。好的岩茶,条索紧致,颜色均匀,茶香扑鼻且纯粹。如果茶叶颜色不一,有可能是黄片太多,或者拼配茶。
茶叶醒好,温好杯子,就可以静静地品味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了。更多岩茶资讯知识欢迎关注中国岩茶教主——光明鼎茶业!
茶叶冲泡后是叶子向上好还是叶柄向上好?
中国的茶叶主要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茶叶在冲泡过程中,叶子向上和叶柄向上主要是受到叶面大小所决定的,力学上来讲也就是叶面和叶柄谁重的问题,那我们接下来对每个品种的鲜叶进行了解。
绿茶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步骤,清明前的茶叶大多是单芽的,品质比较好,冲泡起来也比较好看,明后的分为一芽一叶、一芽两叶和三叶。主要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
红茶
红茶基本工艺流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发酵的过程主要是将多酚类物质氧化成红茶色素,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显现于茶叶上。主要有祁红、滇红、川红、金骏眉、坦洋工夫、汪洋工夫。
乌龙茶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茶,叶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色,主要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常选用芽叶上白绒毛多的品种,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
黄茶
黄茶的基本工艺是杀青、揉捻、闷黄、干燥,特点是“黄汤黄叶”,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主要有蒙顶黄芽、黄山黄芽、君山银针。
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也就是做成茶饼,主要有茯茶、湖北青砖茶、边茶、安茶、普洱熟茶。
通过上面的了解,茶叶主要分成无发酵、半发酵、发酵和后发酵,所以不同的制作工艺对茶叶本身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茶文化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茶道中描述,喝茶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所以茶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喝茶的过程。
在厦门,大街小巷,房前屋后,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喝茶,这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待客之道,喝茶间隙,聊聊生活趣事、分享工作心得、谈谈国家大事,这就是茶文化博大精深之处,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什么是生活型茶艺?
生活型茶艺包括茶的日常泡法和待客型茶艺。前者是根据茶性,选配最恰当的茶具组合,用最简捷的手法泡出。茶的最佳风味,或推广饮茶新方法。后者是按科学系统的 程序和礼仪以茶待客。这类茶艺是茶艺发展的重中之重, 研习时贵在专心泡好茶,妆饰不宜浓艳,动作切忌夸张,表情应亲切自然。
用茶具泡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茶具泡茶步骤:第一步准备干茶、茶具,第二步烫杯温壶,清洁茶具,第三步投茶、注水,第四步清洗茶叶并倒掉 洗茶水,第五步再次高冲注水,并盖上盖子闷泡少许时间,第六步出汤,将茶汤滤入公道杯,第七步分汤,将茶汤分倒至品茗杯,第八步饮茶即品饮茶汤。
茶具泡茶的全部步骤: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