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功夫茶,你对潮汕功夫茶有什么看法或感受

2023-02-15 219阅读 0评论

潮汕功夫茶,你对潮汕功夫茶有什么看法或感受?

潮汕的功夫茶确实闻名海外,也是茶道、茶艺的活化石!很古典,懂得人喝潮汕茶要花很多功夫。

潮汕功夫茶,你对潮汕功夫茶有什么看法或感受

功夫茶起源于什么时候?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配啥檀香?

我是潮汕人,功夫茶的发源地,从未听说泡功夫茶时要点一支香 。只不过是古代文人雅士在品功夫茶时候喜欢点上一鼎檀香,听听潮州派系的古筝乐,细细品味品功夫茶的茶韵。但现在潮汕地区一般家庭、茶荘、社交场所都不可能搞这么繁琐的事情。

潮州人喝功夫茶有什么讲究?

潮州人饮工夫茶的历史悠久,所谓的“工夫”,要在茶、水、火、沏泡中求得,而所讲究的空杯认为恰恰是在于“工夫”。非题主讲的“功夫茶”,估计要给潮州的茶友们拍了,潮州只有工夫茶。

工夫茶发源于潮州,主要是指乌龙茶的独特泡饮方式,对茶叶、茶具、用水、火候极为讲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技法极为精湛,程序繁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茶叶的选择上,必须是乌龙茶,潮州地区多以本地茶区的单丛为主,还有就是岩茶和其它乌龙茶。

传统工夫茶茶具方面用的是比较多的,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记·工夫茶》记载比较详细,具体用到的有十八个器皿工具,后来随着演进,简化到孟臣壶、若深杯、玉书碨和潮汕烘炉四件。再到现如今,我们常见的冲泡工夫茶比较简单,随手泡配上一盅一碗三茶杯,但在挑选方面依然有所讲究。有兴趣的朋友可关注空杯以便交流。

据《潮州茶经·工夫茶》、陆续《茶经》的记载,泉水是冲泡工夫茶的最佳用水,在泉水不具备的情况下,雪水、进水、自来水也是可取的,这里讲的是活水。但尽量是没有污染的水,所用的水放上几个小时沉淀平静再用。

“活水还须活火烹”,煮水冲泡工夫茶是,须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还有在烧火用的材料上,也是颇有讲究。不过空杯认为,我们此时就不需多言了,有兴趣的朋友关注空杯交流即可,因为现代我们冲泡工夫茶基本用电炉了,快捷、方便又卫生,传统的那一套工夫茶泡法交给专业的茶人们去讲究好了。

接着就是冲泡工夫茶的九个步骤了,不急不缓,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来,每个环节都有细节讲究。如何治器、如何纳茶、如何候汤,还有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洒茶、敬茶。工夫茶是比较消耗时间的,整套流程下来始终贯穿的是潮州工夫茶的茶俗茶事礼仪,这个空杯也在早前的文章和问答讲过,请关注翻看。

其实都说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换句话讲意思就是玄乎,工夫茶精湛讲究,其实空杯认为讲究也不讲究。懂的自然就懂,不懂的稍微了解一下也能知晓一二。一套工夫茶具,几个人轮流泡饮单丛茶,带点闲情花些时间,这就是工夫茶了。但是你要深究来个刨根问底,那自然也是大有话讲、大有文章,问题是有些东西我们花了时间去了解了对我们实际意义不大,那何不来个简单的。

学些茶知识,多点茶谈资,泡得一手好茶,品得一杯岁月。关注空杯,我们称为茶友!感谢点赞、评论、关注!

潮汕工夫茶投茶量约占盖碗的多少?

使用盖碗冲泡的时候,和绿茶一样刚好覆盖满盖碗底白茶的投茶量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只是鲜叶采摘后经干燥制作而成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四分之三或者是二而且冲泡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乌龙茶的投茶量乌龙茶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状派和包揉派,条状派乌龙茶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碗盖容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1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