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的泡法,讲一讲你知道的茶故事吗
碧螺春的泡法,讲一讲你知道的茶故事吗?
与茶结缘,始于铁观音,被她的兰香味吸引,被茶艺师的表演吸引,那个时候是2004年,不懂茶,却为了喝茶的仪式感,攒零花钱置办了一整套的茶具,那会儿才上初二,结果买的茶具一直放在柜子里落灰。后来到高中,偶尔喝点云南碧螺,大叶种的茶,苦涩味超级重,一直到现在,云南碧螺春没有喝了一两。到了大学,因为云南产茶,而且据传云南茶是世界上茶树的祖先,似乎每所大学都有茶艺选修课,修完后知道了有六大茶类。正式的爱上茶,是参加工作以后的2014年,单位有一位同事是茶人,有一次因为工作去找他(不在一个办公室),刚刚泡好茶,给我倒了一杯,喝了一口,感觉挺不错,就问他这个是什么茶,说是冰岛,当时都不知道茶讲山头,一脸懵逼的以为是北欧那个国家进口的,就没问下去了。慢慢的和这位同事越来越熟,才知道那天喝的茶叫冰岛。后来就慢慢的入坑了,从勐库喝到忙麓山,从易武喝到勐海,从景迈山喝到困鹿山,短短五年,渐渐成了半个老饕。因为起点太高(之前同事一直泡冰岛给我喝,他以为我懂茶),后来遇到了一个很恐怖的事情:工资不够喝茶!可是已经入坑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自己喝的起的最好的茶叶,所以养成了到现在都戒不了的习惯:没事儿就跑茶城。现在嘛,偶尔也喝点龙井、洞庭碧螺、桐木关小种等等,但是囤下的普洱,够喝三十年了。现在茶喝多了,倒喝出一个问题来了,全国人民堵在谈的茶道,究竟是什么?难道就仅仅是茶艺师那一套娴熟而又刻意的仪式吗?
绿茶青茶红茶黑茶白茶等的特性是什么?
谢谢邀请!
茶叶的冲泡是根据茶性特点来进行的,中国的茶种类繁多,不同的茶类应选择合适的冲泡方法,才能得到想要的滋味口感,总体而言有六大类:绿茶、青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我们要泡好茶,必须先了解茶性,虽然黄茶的特性和绿茶差不多,只是有了些轻微发酵,为了更全面了解,这里也一并列出:
绿茶、青茶、红茶、黑茶、白茶等的特性绿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清汤绿叶,讲究一个“鲜”字。每年清明和雨水,是绿茶上市的时节,沉寂了一个冬天之后,那种欣欣然的鲜活和灵动,都凝聚在了叶子里。绿茶对保存的要求很高,一般来说,原料越嫩的绿茶需用冰箱保存,若保存不当的话可能2、3个月就开始发黄变味了。也有一些原料稍老的绿茶可放于常温下,如果想喝绿茶的鲜爽和特有的豆香、板栗香,还是需尽快喝掉!
黄茶
黄茶的制作工艺与绿茶类似,只是多了一道焖黄工序。因为焖黄操作繁琐,耗时长,加上产区小,受众少,所以黄茶身价偏高,在市面上最低调最没有存在感。
黄茶和绿茶类似,当年喝最能体现它的品质特点。其保质期并没有因为闷黄而有什么大的长进。1年半左右,也就差不多了,当然,紧压黄茶除外。
白茶
白茶是轻微发酵茶,不炒不揉,只经过日晒或文火干燥,质朴如稚子。
当年的新白茶,性偏寒凉,夏天里是透心凉一股清泉,若放到一定年份以后,性质转温,口感醇厚,药性也更明显。“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可不是浪得虚名,像茶叶旦的体质,上火口腔溃疡的时候多喝点老白茶好得特别快。冬天和好友煮上一壶老白茶,想想也是极为惬意的。
乌龙茶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以丰富的香气见长。
乌龙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焙火,新茶不能急着喝,最少也要放置2个月,待火气褪去以后,口感更佳,而且也更能凸显茶的本质香气。
没有经过烘焙或者轻焙火的乌龙茶(比如清香型铁观音)的保质期相对较短,放在冰箱里冷藏的话也就18个月左右。而经过中、高烘培的,放2年还是能喝。耐存放的乌龙茶以武夷岩茶为代表。要注意的是,因为存放不当,或是焙火偏轻,岩茶在存放过程中有可能“返青”,影响到品饮感受。
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茶叶中的活性物质全部氧化,已经没有转化的余地。
当年的红茶香气比较好,但是口感没有那么醇滑,若存放一年后再喝,香气更幽雅,茶汤会更柔和、醇滑。
红茶的保质期比较长,可以保存2年以上。年限久的红茶已经没有了清香,闻之寡淡,口感上倒是更加醇和顺滑。
黑茶、普洱
黑茶和普洱都是后发酵茶,在清洁、防潮、无异味的环境下,可以长期保存,而且越陈越香,有无限潜力。
能越存越值钱的茶,本身茶叶品质就过得硬,耐得住岁月打磨。是金子,总会熠熠生辉;是垃圾,转化再久也是烂叶子。
年代久远的普洱在拍卖市场上创下过千万元天价一提的记录。这样古董级别的老普洱,更重要的是历史和文化上的意义。至于品饮上的感受呢,就不得而知了。
不同茶类的冲泡方法说明:黑茶和普洱熟茶特性相似,冲泡方法并在一块何用,普洱生茶和老茶分开讲解
—绿茶—
绿茶的香气属于清香、花香、嫩香型,同时滋味上是鲜爽的口感。但如果没有掌握好冲泡要领,便会破坏鲜香鲜味,取而代之的是闷熟气、苦涩味。
绿茶的茶量一般比其他茶类要少,常规的盖碗冲泡3g左右即可。水微沸后,耐心等2-3分钟,水温降至90℃以下即可冲泡,约10s左右出汤,口感鲜爽醇和。
在绿茶中,具有鲜甜味的氨基酸浸出速度快,因此绿茶的最佳饮用泡数是前三泡。
—红茶—
注意时长和水温
红茶,冲泡时茶量一般控制在5克左右。
普通的红茶,使用80-90℃冲泡为宜,如水温太高容易发酸。品优的红茶,要用100度的沸水,才能把内含的丰厚物质给冲泡出来,但注意出汤手速一定要快。
首泡的浸泡时间约为3-5秒,然后快速出汤,将茶汤沥干,避免影响下一泡的口感。第二泡浸出速度也很快,同首泡一样快速出汤。从第三泡起,浸泡的时间可根据前一泡适当地延长3-5秒。
如果客人较多,可以把两泡的茶汤一起倒入公道杯中,再依次给客人斟茶,避免前后两泡让客人喝到的茶汤不一样。
—乌龙茶—
乌龙茶以高香著称,重在泡出其高扬的香气。
因此冲泡乌龙茶的水一定要是沸水,使用盖碗或者紫砂壶,用滚烫的热水悬壶高冲,激发茶香。
条形的单丛茶、武夷岩茶等容易浸出,所以出汤要快一些,而颗粒形的铁观音等冲泡时间可以稍微延长,等茶叶完全舒展开来再加快时间。
品乌龙茶用薄胎的白瓷杯效果最好,不仅能品尝其甜爽的滋味,喝完之后可以闻闻杯底,致密的瓷杯底部最容易凝聚香气。
—黑茶、普洱茶—
重点在醒茶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黑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黑茶独特的渥堆工艺,让黑茶在后发酵的过程中产生了与其他茶类大不相同的内含物质。
但又正是由于长期的后发酵,也让黑茶闻起来有一股像老房子一般的陈旧气息,如果不经醒茶直接冲泡不会好喝。
冲泡黑茶最重要的步骤是醒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把水倒掉不喝。这样,一些异杂的气味便散去,紧压的茶缓缓舒展,第二泡开始更容易将黑茶的醇香泡出来。
如果是比较紧的砖茶饼茶,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醒两次茶,即弃去头两道茶汤不饮。注意醒茶浸泡时间不可太久,避免丧失太多茶味。
—普洱生茶—
这里指普洱生茶的新茶阶段,或者没有明显转化的阶段
普洱生茶的特性和绿茶类似,本质上是晒青绿茶,但又因为原料为大叶种和具有越陈越香的缘故,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绿茶的泡法。
首先,水温可以很高,大叶种的普洱茶选料一般也较为粗老,因此100摄氏度的水温也不会吧新茶烫坏,反而可以提香。
其次头茶量可以多一点,一般6—8克,盖碗和紫砂都可以,高温和重投可以更真实地反应茶汤滋味。
最后不要怕苦涩,苦于涩是普洱茶的正常滋味,关键是消退的速度!
品鉴时香气不要过分强调,泡出茶汤厚度和生津回甘的感觉更加重要!
—老茶—
是否干燥,安全第一
不管是自己存放的还是购买的老茶,都不应该盲目追求,应以安全为第一。
如果发现茶有霉斑或是有霉味,那是一定不能喝的了。如果是仅有一丝丝潮气或陈气,可将茶取出置于通风处透几天气,也属于醒茶,名曰“干醒”。
通常冲泡老茶需要高温,一定要将水煮至沸腾。头一泡茶也是醒茶,名曰“湿醒”,方法同黑茶。
冲泡七八泡以后,如果茶味淡下来,可以用茶壶煮茶。至于煮的时间,需要依据茶汤的浓淡而定。煮茶,你会尝到不一样的茶味。
碧螺春怎么泡?
“满身毫,铜丝条,螺旋形。”一一这是中国名茶“碧螺春”的真实写照,也是从外观特征来辨别真假碧螺春茶叶的基本方法。
很多人不懂泡茶方法,以为只要是好茶,自己随便泡茶就好喝,实际上很多时候事与愿违。要泡好碧螺春茶,还是要根据茶叶的老嫩优劣,方法得当才行的。
(一),玻璃杯泡法。
上品碧螺春,看似白毫显露,柔美可爱,鲜嫩匀齐,实则内质刚健,紧实沉重。要泡好这种上品好碧螺春茶,一定要选择低于85度的开水。先把玻璃杯倒满水(八分满即可),然后把需要的量(3克一5克)从杯口迅速放入玻璃杯中,立即可看到茶迅速收水下沉,纷纷扬扬,落英缤纷,美之美矣。静候片刻,闻香静气,轻启朱唇,轻啜含香,润泽喉舌,回味无穷………。
由于碧螺春毫多,第一泡还好,第二泡茶由于开水的激荡,茶叶上面的毫脱落,显得茶水浑浊,这是正常现象,是上品碧螺春的典型特征,千万不要误解!第三泡以后浑浊现象会慢慢减少。
(二),壶泡法。
紫砂壶,瓷壶,陶壶,玻璃壶等壶泡上点碧螺春茶,也要选择先放低于85度的开水入壶,然后再把壶泡茶量(8克为宜)倒入茶壶,盖上壶盖,迅速倒入公道杯,这个泡茶过程前后不要超过10秒钟,泡出来的茶水看似无色,实则吓煞人香,回味绵长。这样每次壶泡入水出水尽量不要超过10秒,好茶用壶泡法,可以泡八泡以上,并且还有很香的茶味。
注:一般情况下,泡上品碧螺春茶的杯子或者是茶壶,水面上不可能有浮面的碧螺春茶叶。如果有浮面茶叶,泡后开叶轻薄,外观粗老,老嫩参差,那么,就可以肯定是质量较差的碧螺春茶叶。
一一喜茗堂龙新久
生活中有茶,茶中有健康!
各自的起源是什么?
对于茶本身来说,往往会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六大类:绿茶(不发酵)、白茶(轻微发酵)、黄茶(轻发酵)、青茶(乌龙茶、半发酵)、黑茶(后发酵)、红茶(全发酵)。
它们的外观由绿向黄绿、黄、青褐、黑色渐变,茶汤也由绿向黄绿、黄、青褐、红褐色渐变。因而根据茶叶的品种不同,冲泡时方法也略有不同。
绿茶:不能破坏它的鲜
绿茶,重在保持鲜美的口感和鲜嫩的颜色,而这两者,最怕的就是高温。维生素C和多酚类等物质被破坏,鲜爽感下降,色泽也会变暗。
用80℃~85℃水冲泡,让其自然舒展,内含物质缓慢释放,而不是用开水猛烈冲击,破坏它的鲜美。一般现泡现饮,否则闷久了会发黄,影响茶汤颜色。
冲泡绿茶最好用玻璃杯,可以观其形态。冲泡时先用1/4水把茶叶润一润,过20秒或半分钟再冲水饮用,泡绿茶一般不盖盖子,否则茶汤也会发黄。
黄茶:同样不能破坏它的鲜
黄茶是一种具有很高品茶价值的茶种,具有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等特点。
由于黄茶的采摘较嫩,水温太高会把茶烫熟,所以会和绿茶的泡茶工艺相同,一般建议水温75—80℃。投茶量也要注意,建议茶水比例1:50,也可根据个人口感进行适度调整。
黄茶可选用奶白瓷、黄釉瓷器和以黄、橙为主色的五彩瓷壶、杯具、盖碗、盖杯等,这能够使茶的颜色被衬托得更艳丽。
红茶:小心闷出酸涩味
红茶不宜闷泡,注水后尽快出汤,会获得一杯清甜爽口的红茶。同时,置茶量可以少一些,让茶叶有充分的透气空间,而不至于闷坏。
出汤要滴干净,不要留有水与茶叶接触过久,出完汤把盖子打开散热。
红茶是全发酵茶,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能够促进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高档工夫红条茶可冲泡3~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2次。
泡红茶要盖上盖子,这样茶香会更浓郁。不过建议盖口要大一点,这样散热透气更好。
黑茶:醒茶醒得好成功一半
黑茶在后发酵和储存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仓储、陈旧的气味。当然如果是发霉变质的茶就另当别论,肯定不能喝了。
黑茶要提前醒茶,可以散发一些异杂气味,提升香气。
黑茶作为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普洱茶就是很好的代表。
但是基本上冲泡前,要先把第一泡倒掉,之后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使泡出的茶汤更香醇。
乌龙茶:讲究功夫茶泡法
乌龙茶重在品其高香和悠长的韵味,功夫茶泡法正是为乌龙茶而生的。功夫泡法没有绝对的定义,基本要求是要用小茶壶或小盖碗搭配薄胎小杯。
乌龙茶的主要产区是:福建、广东、台湾,而这几个地方盛行的功夫茶泡法就是乌龙茶最优的泡法。
乌龙茶作为半发酵茶,一定要用100℃的沸水,它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盖。它可冲泡多次,品质好的可冲泡7~8次,每次冲泡的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白茶:注意区分老嫩
白茶的原料等级一般按照采摘的嫩度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和寿眉。
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由于白茶较细嫩,叶子较薄,所以冲泡时水温不宜太高,一般掌握在80-85℃为宜。
冲泡白茶一般选用透明玻璃杯或透明玻璃盖碗,通过玻璃杯可以尽情地欣赏白茶在水中的千姿百态。
-END-
六大茶类的特性不同,因此冲泡方法的侧重点也不同。哪怕都是隶属白茶,不同的品类都会有差异。
品茶喝茶怎么入门?
如何品茶?应该先了解这些:
中国是礼仪之邦,茶道中也蕴含了许多的“待客之礼”。作为茶爱好者,品味佳茗的同时,应该从茶文化开始入门。
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只有懂得喝茶礼节,就能营造彼此愉悦的喝茶氛围。
以下的一些喝茶礼仪,对于准备入门品茶的人尤为重要,茶人都应该了解并以身作则,往往越是做得细节之处,越能彰显茶人的风采。
01
茶席布置
简单无需奢华,但需洁净,不使用的器具尽量在桌面以外。
花器等装饰品,应符合主题,颜色、材质应细细选择,尽量与主要茶具、茶席融为一体,避免喧宾夺主。
02
茶具清洁
所有茶具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
许多人喜欢使用老物品,因为上面残留着岁月的痕迹,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不包括残留的令人不悦的水渍或茶渣。
品茗杯使用前可以拿开水烫一遍,做好消毒工作,并及时清理留下的茶渍。
03
避免接触
他人的杯子, 都应该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如果有条件,在奉茶时尽量使用茶托。
04
请客选茶、赏茶
主人在泡茶前,应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05
取茶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取茶,不要用手抓。
若没有茶匙,可将茶筒倾斜对准壶或杯轻轻抖动,使适量的茶叶落入壶或杯中。
06
逆时针的讲究
在进行回转注水、温杯、烫壶等动作时用双手回旋。
一般使用右手,按逆时针方向,类似于招呼手势,寓意“来、来、来”表示欢迎。反之则变成暗示挥斥“去,去、去”了,若为左手则为顺时针。
07
顺时针的讲究
一般茶主人都以右手持壶或公道为宾客倒茶,应自左到右顺时针倒茶,这样壶口或公道口是倒退着为宾客分茶。因为如自右到左逆时针则口向前冲着为宾客倒茶,壶嘴不断行向前如一把利刃,变成一种含侵略性的动作。当然,如习惯左手持壶,则可逆时针。
08
分茶
分茶时要求的就是要注意不得溅出茶水,做到每位客人茶水水量一致,以示茶道公正平等,无厚此薄彼之义。分茶时,茶杯多放于客人右手的前方。
09
茶满欺客
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10
最后为自己添茶
习惯上,最右方的茶是尾席,斟茶适量,每一泡茶,都应由茶主人进行扫尾。
茶主人应随时关切每一道茶汤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泡茶要素,以更好的发挥茶汤的品质。
11
续茶
客人喝完杯中茶,并且到了尾头,应尽快续杯。
如果发现客人的杯子有茶渣,应该替客人重新洗杯,或者换杯。主人应熟悉茶品状况,若茶汤已现水味,应及时换茶。
晚上品茶不宜太晚,适当注意观察,在喝的尽兴时候,也应该掌握茶局结束的时间。
12
茶点
正规场合,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视为对茶的不尊重。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食用的茶点,并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
13
安排座位
为了配合长幼有序的礼节,尽量安排长辈或首席客人坐在泡茶人的最左方。
这样一来,斟茶将会按照顺序,自左向右,最后到自己,如果将主宾安排的位置不对,则斟茶过程中如先给主客斟茶,则顺序将被打乱,从而变得无序。
14
续水
如遇宾客多需要助泡协助烧水壶续水时,可以在需要续水时适当打开壶盖示意,避免高声要水,那样会使宾客感到尴尬。
15
放置茶壶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