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茶道,谁能来给讲解一番吗
喝茶的茶道,谁能来给讲解一番吗?
感谢茶友的邀请。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略读一下茶文化以及茶历史。
20世纪以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集生产加工于一身的国家。
中国茶从神农氏开始被发现,闻名于鲁周公,而后在唐朝被兴期,宋朝达到喝茶的鼎盛时期,一直发展到我们现在的泡茶、煮茶、点茶、十八道茶艺。
经过数千年时间的洗礼,中国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类和工艺,同时兴起了一条延绵半个地球的茶路——万里茶路
万里茶路是继丝绸之路后兴起的一条亚欧国际商业道路。茶叶是常年以肉类为主食的游牧民族不可或缺的茶饮,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随着游牧民族的迁移,他们也将饮茶的习惯逐渐扩散开来,由着亚欧大陆慢慢延伸到欧洲大陆上去。
随着贸易交流往来的频繁中国茶也在慢慢步入欧洲国家人民的家庭中,自此万里茶路也逐渐形成雏形,从18世纪开始成为一条成熟的贸易路线。
从他的发源地中国武夷山(崇安县)——经江西九江——至湖北汉口——穿越蒙古国——抵达中俄通商口岸恰克图——最后抵达俄罗斯的圣彼得堡
再由俄罗斯商人的贸易往来传入欧洲国家,至此中国茶成为了欧洲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成为近代商贸重要的桥梁,为东西方文化融合交流做出了贡献。
为后续的中国茶走向北半球做出铺垫,自此中国茶走向世界舞台。
成为全世界人民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品,也成为了世界前三的饮料之一。
中国茶品类中国地大物博,五千年文化不仅造就了四大发明,淡然处世的中国先民用他们伟大的劳动智慧成就了中国不同茶类的产生和特殊的工艺,从神农尝百草时发现了神奇的树叶,到现在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六大茶类以及第七种茶再加工茶。
六大茶类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
以及第七种茶再加工茶:茉莉茶茶等
绿茶是中国茶类里历史最为悠久的茶品,被大家所熟悉的名优茶代表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安吉白茶、碧螺春等。
白茶因其成品茶中多带有白毫的芽头所得名白茶,其中被大家所熟悉的名优茶代表有:福鼎白茶、政和白茶等。
黄茶是绿茶制作稍出现偏差后“意外”产生的茶品,因其黄汤黄底的特征得名黄茶,其中被大家所熟悉的名优茶代表有: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
青茶在六大茶类中属于最多变的茶品,其复杂的工艺和多样化的品种也使得青茶成为六大茶类里的“百变星君”其中被大家所熟悉的名优茶代表有:大红袍、肉桂、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等。
红茶在六大茶类里属初制阶段发酵度最高的一款茶品,其拥有其他茶类没有的茶红素,其中被大家所熟悉的名优茶代表有:正山小种、金骏眉、祁门红茶等。
黑茶在六大茶类中和其他茶类不一样的是他需要经过一定的后发酵,在旧时黑茶是一款需要一定时间等待的茶品,而现代茶叶科学的进步也替黑茶解决了长时间后发酵的问题,其中被大家所熟悉的名优茶代表有:普洱、六堡茶、茯茶等。
茉莉花茶是再加工茶的代表,其特殊的窨制工艺使得茶品吸香拥有特殊的花香,其发源地福州茉莉更是响彻中外。
茶为何物茶树喜温喜湿,集中分布在南纬16至北纬30度之间的城市,而中国茶区也主要分布在其中,被分为四大茶区,分别是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和西南茶区。
茶叶是一种神奇的树叶,其叶片主脉明显,背部有白毫,叶肉突出,与普通树叶光滑的边缘不一同。如果说树叶是一片叶子,那茶叶就是一片身披毫毛的叶片,落入丛中也是与众不同的。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物质和化和物质,包括人体所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茶多酚、维生素等物质。(在一定程度上长期饮茶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优化能力,当然每个人的体质不一也建议茶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喜好以及体质来选择不同的茶品)
而茶叶的多样化口感同样来自于茶叶本身的内含物质。
例如:茶多酚给口感带来了苦涩味、氨基酸给茶叶提供了鲜爽度、芳香物质给茶叶带来了香气、茶叶中的色素给茶汤和干茶带来了颜色的来源
中国茶品类众多,其特有的茶文化也是耐人寻味,希望爱茶的你经过茶人陈馨的文章可以让你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由茶人陈馨原创撰写,欢迎各位朋友点赞关注,提出不同建议在评论区里进行讨论。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茶叶知识,快来关注茶人陈馨。感谢阅读。
中国古代的文献对饮茶的说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最早利用茶的,便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传说中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上古传说的真实性有待商榷,但是透过这些传说和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在上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茶的药理作用。
当然,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日常生活中时常饮茶的习惯,应该来源于巴蜀人。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巴蜀人后来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做一种日常饮料。《竺国游记》当中就曾记载:“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
秦人入蜀以后,茶逐渐被带向全国,人们对于茶越来越重视,“茶”(cha)音正式诞生。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饮茶是茶文化诞生的基础,没有日常饮茶的实践活动,茶文化也不可能诞生。不过,关于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一直没有定论,各种说法莫衷一是。古籍记载,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茶,西汉已有饮茶之事的记载,东汉华佗《食经》就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记。
可以看出,连名医华佗也已经注意到茶的“意思”,人们不再拘泥于茶的药理作用,有一部分人平时也喜欢饮茶。这正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
宋代人烹茶饮茶与现在的日本茶道有何不同?
宋代点茶道分为:寺院、文人和宫廷,不同圈子其点茶操作方法也不同,其中寺院的点茶道传入了日本。宋代点茶主要用汤瓶点注,其比较注重技法,注重品茶和点茶的自身感觉和审美。其并不太注重栽之以道,顶多是修禅养性、格物致知的凭借。
日本抹茶道在宋代寺院的基础上经过简化,在珠光、绍鸥、利休的完善下最终形成了目前的草庵茶道,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讲禅引入了茶道,在茶道过程中修禅养性,这也正是日本茶道礼节严谨,规矩众多的原因,所以日本的抹茶道更像是一个宗教,所不同的是寺院里修禅的僧人变成了茶室里的茶人,这也正是日本茶道至今存在的原因。
如何介绍中国传统的茶道文化?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圣陆羽用简洁、诚恳而又饱含自负的八个字给予了茶最清新,最深刻的概括与赞赏。中国是茶之古国,是茶及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
古人常将“茶”字暗示分解为人在草木中,即合情理,又寓意境。中国茶道所讲求的清,静,和,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完美契合,无处不流露出浓郁的东方文化神韵。
“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者本源。茶道指的就是以茶为载体,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等要素。据考证,茶道始于中国唐代,《封氏闻见记》中提到“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中国茶道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呢?我国近代学者吴觉农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庄晚芳将中国的茶道精神归纳为“廉,美,和,敬”,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陈香白先生则认为:中国茶道含茶艺,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华茶道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有“饮茶有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重含义。大体而言,茶道是由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方面组成。由于分类方法的不同,茶道的划分也不尽相同。如以茶为主体可分为乌龙茶道,绿茶茶道等。从功能上可分为修行类茶道,茶艺类茶道等。还可分为表演型茶道,非表演型茶道。从茶人身份上可分为宫廷茶道,文士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等等。
以上内容参考李叶编著的茶经。
中国的茶艺表演分哪几种?
根据器具分类,有盖碗,紫砂壶,玻璃杯等茶艺表演;
根据茶类分,有花茶茶艺,铁观音茶艺,红茶茶艺,绿茶茶艺等茶艺表演;
长嘴壶茶艺表演,禅茶茶艺表演,其他茶艺表演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