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 江苏卫视,你最喜欢的全国十大旅行目的地
《中国茶道》 江苏卫视,你最喜欢的全国十大旅行目的地?
作为一名旅行达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大美中国,我觉得十大旅行目的地根部不足以描述他的美,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撩人心弦的美丽风光吧!
1、大理古城——风花雪月城
2、香格里拉——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3、拉萨——日光之城
4、西藏林芝——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5、稻城亚丁——水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6、江西婺源——江南曲阜,山里书乡
7、乌镇——小桥流水人家
8、安徽宏村——一生绝痴处,无梦到徽州
9、嘉善西塘——沉睡千年的古镇
10、凤凰——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11、杭州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12、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甲江南
13、甘南——九色香巴拉
14、北京——举世无双的皇家建筑
15、西安——千年古都
16、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17、峨眉山——秀甲天下
18、九寨沟——美丽的童话世界
19、桂林山水甲天下
20、呼伦贝尔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
21、澳门——东方的“拉斯维加斯”
22、香港——东方明珠
23、三亚——天涯海角
24、鼓浪屿——让时间停下来
25、青海湖——地球上的一滴眼泪
26、北海银滩——南珠之乡
27、大连海滨——东北之窗
28、三峡——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29、张家界大峡谷
30、张掖七彩丹霞——上帝的画作
31、莫高窟——人类文化瑰宝
32、祁连卓尔山——处处美景,宛如仙境
33、新疆喀纳斯——神仙居住的地方
34、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35、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人类最后的秘境
36、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
37、钱塘江——天下第一潮
38、都江堰——“天府”富庶之源
39、长白山——关东第一山
40、泸沽湖——神秘的女儿国
41、洱海——风花雪月
42、泰山——岱宗夫如何
43、四姑娘山——东方的阿尔卑斯山
44、鸣沙山月牙泉——沙漠奇观
45、西江千户苗寨
46、伊犁薰衣草花海——东方普罗旺斯
47、海螺沟——户外天堂
48、色达——雪域佛国
49、阿里——震撼心灵
50、茶卡盐湖——天空之镜
更多有趣旅行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刘先生的旅行!如何成功打造茶文化田园综合体?
茶叶田园综合体是茶产业发展的新鲜事物, 但未来有可能成为茶产业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茶叶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将为茶文化发掘、保护、整理提供基地支撑, 所提出的几点具体措施将有利于茶文化弘扬与传承。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2017年6月, 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 (财办[2017]29号) , 确定河北、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其中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湖南、四川、云南等都是传统的产茶省份, 田园综合体的文化旅游功能对于传统产茶省份发掘、保护、整理茶文化相关遗存, 弘扬与传承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对相关省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振作用
浙江、福建、江西、河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湖南、四川、云南等这些传统产茶省份, 无论其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城市经济发展对于乡村的“虹吸效应”都是客观存在的, 在绝大多数省份都可能会出现“乡村空心化”的状况。传统的茶产地一般都是老少边穷地区, 除茶产业之外的替代产业发展不足, 茶产品的精深加工一般都不在这些地区进行, 茶产业链中具有较高附加价值的中高端领域被其他地区占领。过去就有一个通俗的说法, 全国几万家茶厂, 年产值赶不上一个立顿红茶。茶叶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恰恰可以解决这些乡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以茶产业的发展为源动力带动涉茶旅游的快速发展, 发挥旅游业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为来自于城市的旅游者建立一个追寻心中“乡村梦”的组织载体。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报告提出, 新时期的主要矛盾已经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里的美好生活需求一部分是物质产品的需求, 另一部分包含着精神、文化、服务产品的需求, 都是更高层次、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 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增长的旅游休闲娱乐需求, 成为乡村需要承担的部分功能。同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也需要在乡村建立能够与城市经济发展起桥梁纽带作用的组织形式。而茶叶田园综合体能够很好地发挥这一功能, 真正实现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对相关省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振作用。
二、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对茶文化发掘、保护、整理的支撑作用
《意见》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是一种主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 整合各级政府投入、农户投入、社会资本投入, 以生态为依托、以旅游为引擎、以文化为支撑、以富民为根本、以创新为理念、以市场为导向的特色鲜明、宜居宜业、惠及各方的组织形式。但这种田园综合体还只是初级意义上的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应该是一种能够演化升级的组织形式, 同时田园综合体也意味着多种业态的有机整合。目前, 我国对于包括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这些新型经济增长点的追捧力度高涨, 大有房地产业大举进军的趋势。但田园综合体建设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 具体到涉及茶种植的田园综合体而言, 只有坚持以茶农合作社为主体, 社会资本投入为辅的原则, 才有可能为消费者打造出具备原汁原味茶文化特色, 能够从源头上开展发掘、保护、整理茶文化历史遗存, 致力于弘扬与传承茶文化的组织形式。而这是以商业地产为代表的社会资本难以实现的, 资本具有极强的逐利性, 对于弘扬与传承茶文化这种具有外向性特点的行为没有参与的动力。
三、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涉茶业态发展
(一) 建立“1+1+N”的多元业态整合规范
以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为起点, 建立以茶叶种植为基础, 以茶园观光旅游为龙头, 以涉茶多元业态为骨干的“1+1+N”多元业态整合规范。各个地方的茶叶田园综合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来调整多元业态范畴。多元业态可以在茶产品精深加工、餐饮、酒店、物流、文化创意、展览、节庆活动、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进行选择。通过茶叶田园综合体的建设, 实现“1+1+N”多元业态整合, 促进茶叶产业提升增效, 实现茶农全面增收。
(二) 实现涉茶业态的跨界整合
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 有必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产业壁垒, 促进所有茶叶田园综合体所能涉及到的多种业态跨界整合发展。比如, 茶产品的精深加工可以与餐饮业跨界整合, 开发茶食品;可以与医疗保健跨界整合, 开发茶保健品;可以与与体育健身跨界整合, 开发运动功能性茶饮品。围绕茶叶种植这一主业, 实现多元业态的有机跨界整合, 创造更高水平的附加价值。
(三) 涉茶业态的PPP模式发展
茶叶田园综合体是一个需要较大体量资金的投资项目, 仅靠财政部、省市级政府扶持资金及茶农专业合作社的原始股金投入很难满足需求, 因此有必要在茶叶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通过PPP模式来引入社会资本。总所周至, 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的建设, 已经引动了无数投资者的兴趣, 但茶叶田园综合体在确保茶农专业合作社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只有通过PPP模式才有可能实现各方利益的共赢。引导涉茶业态的PPP模式发展, 将不仅有利于强农富农, 也将为社会资本获得较高利润回报。
四、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茶文化弘扬与传承具体措施
(一) 茶叶种植、采摘、加工体验功能塑造
茶叶的种植、采摘与加工是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 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传统茶文化特色的一种具有体验功能的活动。对于久居城市当中的茶叶田园综合体观光者而言, 能够亲身体验茶农早已习以为常的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的全过程, 特别是能够品尝到亲手炒制的茶青的时候, 所能带来的满足感觉是其他旅游项目难以给予的。相对于其他旅游项目而言, 茶叶田园综合体可以带来更多心灵上的宁静, 使旅游观光者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茶文化心生向往, 为后续的茶文化传播、弘扬、传承提供群众基础。茶叶田园综合体相对于其他旅游景点而言, 更加具有重复参与性, 旅游观光者可以无限次亲临, 这是其他旅游景点无法比拟的, 这也是我们将茶叶田园综合体打造成茶文化弘扬与传承基地的根本所在。能否很好发挥茶叶田园综合体的弘扬与传承功能, 关键还在于茶叶种植、采摘、加工体验功能的有效塑造。
(二) 加大茶保健功能的开发与宣传力度
加大茶保健功能的开发与宣传力度, 顺应健康中国发展趋势, 将茶保健与我国传统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针对我国人群特有的慢性疾病有针对性地开发茶保健品。为消费者讲解有机茶叶、绿色茶叶、无公害茶叶的区别, 帮助消费者提高对于茶叶产品的鉴别能力。培养专门人员在茶叶田园综合体讲解不同产品品种对应的适应人群, 有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一对一的饮茶客体质鉴定, 有针对性提出饮茶建议及可做茶饮的中药材, 因此来吸引广大消费者对于茶文化、茶保健的关注, 使中式饮茶养生保健的理念深入人心,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在旅游客源的选择上, 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境外游客, 通过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讲解, 实现茶文化传播功能, 体现我国的文化自信, 加强以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输出, 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设计, 奠定我国文化大国的地位。
(三) 加快茶文化展示馆建设
建立专属于茶叶田园综合体的茶文化展示馆, 不仅有利于提升茶叶田园综合体的整体文化艺术氛围, 同时也有利于将产茶、制茶、饮茶全过程的历史遗存、珍贵文物、诗词歌赋等进行集中展示, 有利于为旅游观光者提供一站式的茶文化体验基地。茶文化展示馆的落成, 同样有利于以此为依托申请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此, 无论从那个角度来看, 都有必要加快茶文化展示馆的建设。
(四) 将茶文化节事活动的举办提上日程
茶叶田园综合体的发展, 有必要通过举办茶文化节事活动来达到积聚人气的目的。将茶神祭祀、制茶比赛、茶农民俗表演、茶歌、茶舞、品茶比赛等具有原汁原味茶山特色的传统涉茶节事活动的举办提上日程, 不仅有利于丰富茶叶田园综合体的旅游观光项目, 同时有利于通过这些传统茶文化节事活动来吸引观光旅游者, 从而实现弘扬与传承茶文化的作用。
为什么广东人那么喜欢饮早茶?
!!为什么广东人爱吃早茶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谢谢大家阅读😄😄
据记载,广东人喝早茶,是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开始流行的,那时候叫作茶寮,虽然环境简陋,就是一个木棚加几张桌子板凳,但是它便宜啊,喝一盅茶只要一厘钱(1元=1000厘),所以茶寮也被称为“一厘馆”。
那时候吃早茶也只是一盅两件,就是一盅劣茶和两件粗制点心,后来经过广东人民的创新和改进,才慢慢发展壮大,成为现在100多种的丰盛茶点。
吃早茶比较养生
由于广东地处亚热带,夏季长,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容易积聚湿气,早晨起来,喝早茶,可以提振精神,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一天的事务中去
广东人爱吃早茶也是一种社交活动,说到这里,我也挺羡慕这种早茶,有机会咱也去吃一下😍😍
哪些地方的茶文化比较浓?
茶文化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
我国茶文化浓郁的地方是苏杭,苏州的碧螺春喝着还不错!碧螺春代表着我国茶文化。也是苏州文化的代表。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苏州茶文化发端于西汉,发展于东晋南朝,极盛于唐宋,明清独领风骚。茶文化涵盖了选茶、蓄水、煮茶、茶具、环境、情趣等饮茶的全过程。茶道则是体现在茶事实践中情趣、意境和精神。苏州历代茶书专着非常丰富,今存28种。有唐陆羽《茶经》、宋叶涛臣《述煮茶泉品》、南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明顾元庆《茶谱》、张谦德《茶经》、清陈鉴《虎丘茶经刻注》等。 苏州名茶: 苏州虎丘产于江苏苏州;虎丘茶又名白云茶,产于江苏苏州虎丘山;洞庭山茶产于江苏苏州;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苏州太湖洞庭山,属炒青细嫩绿茶。
信阳毛尖俗称毛尖,是中国河南省信阳县山区生产的一种优质绿茶。它通常被认为是“绿茶之王”。它以细嫩芽叶手工精心炒制而成:其特点是:外形细、圆、光、直,白毫显露、锋苗挺秀、内质汤色碧绿、香高馥郁持久、滋味醇厚、回甘生津。具有清心明目、散热解渴、去腻提神、助消化、健脾胃、利尿解毒、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信阳茶叶历史悠久,从唐代起就成为贡品,宋代文学大师苏东坡对其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美誉。这种茶采摘精细,制作过程十分复杂,而且质量要求很高,以形美耐浸泡而深受饮茶者喜爱: 信阳毛尖以车云、集云、天云、云雾、双碑、何家寨和黑龙潭、百龙潭等山区的茶叶最为有名:特别是车云山的“本山毛尖”更具代表性。隋唐前该茶就是我国八大名茶之一。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了优质奖章和奖状。1959年被定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再次评为全国特种优质茶:该茶内含营养成份500多种。长期畅销国内外: 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将毛尖茶与其他绿茶区别开来,它的长而薄的深绿色叶子带有直尖。高品质的信阳毛尖生产出充满活力的黄绿色茶,带来清爽,余味和浓郁的香气。另一方面,质量差的毛尖生产深绿色的茶。在炎热的夏季,这种精致的绿茶最受欢迎。 信阳毛尖的历史 信阳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1987年,考古学家在信阳古墓中发现了茶叶,表明信阳在2300年前开始生产茶叶。丰富的降雨量,昼夜温差大,高海拔,使信阳成为种植茶树的理想场所。 现代信阳毛尖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3年,当地政府从安徽省引进茶叶大师,帮助发展当地的茶业。多年来,通过不断的实验,茶农显着改善了种植和生产技术,来自该地区的茶叶开始在中国获得更多的认可。 信阳毛尖的泡法 要冲泡,只需将水加热至185华氏度。然后,将水倒在散茶上,浸泡3-5分钟。用3-4汤匙(8克)茶水加500毫升水。 信阳毛尖茶可以酿造3-5次。 喝信阳毛尖的好处 这种特殊绿茶中的酚含量非常高,特别是儿茶素,已被证明可有效降低体脂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降低胆固醇的类型可提高心脏病风险。 此外,绿茶消费可以预防多种类型的癌症。其他研究还表明,信阳毛尖消耗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具有预防作用。与其他绿茶一样,信阳毛尖茶含有高水平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衰老的影响。
茶的发源地源自于中国,我们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自古就有品茶,品味人生,茶在热水冲泡的时候有的是浮在上面有的是沉在杯底,这茶叶就如同每个人,经过社会的冲刷最终都会沉入进去,沉入进去后这个味道就出来了,一杯茶入口清苦,品韵之后则是甘甜,而甘甜过后则是带一点干涩和平淡,这既是人生的过程。 这也是古人和一些书籍上常说的,品茶如同品味人生,人生都是先苦后甜最后就是干涩的平淡,每个茶都有不同的味道,有的是先苦后甜有的是先甜后苦,各有滋味各有其味,只是顺序不同,但是其道理确实殊途同归,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中国十大茶叶应该如何排名?
现在人们对中国名茶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说法,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一样的结论,不同的人群也有自己的说法,于是,是否真实可靠也就只能是众说纷纭的了。所以,在这里就不去讨论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下面,我主要是想说一说自己对茶以及茶文化的认知和感受,供大家分享,有不对的地方,请有关专家、学者和茶友们批评指正。
中国茶叶的品种很多,有记录的就多达三百多种。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制作方法,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六大基本茶类,这种分类法是由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首先提出的(1989年5月陈椽教授主编的《制茶学》),后来又得到了夏涛教授主编的新版《制茶学》(第三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的肯定,一直沿用至今。
一、茶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以推论,神农氏时代就已经知道饮茶,并把茶当作药用了,而神农氏则是中华民族之祖、农业之祖、医药之祖、商贸之祖、音乐之祖,对中华文明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被后世尊称为“三皇”之一 ,距今已经有六千余年了。
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买一僮,写了《僮约》,规定僮儿的任务中有“烹茶尽具”和“武都买茶”两句,是中国古代茶叶种植和饮茶文化的最早文字记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茶经》、《七之事》所引多古书,如司马相如《凡将篇》和杨雄作的《方言》,都有关于茶的记载。西汉诗人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六种饮料),溢味播九区”之句;东晋常璩于347年编写《华阳国志》,书中也有“国有芳蒻(竹)、香(草头名)”的记载,还专门说到了汉代犍为、武阳(均在四川省内)皆出名茶,这本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从以上的作品藐视和记载足可以说明中国茶的历史悠久,源流不断,茶早已成为了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唐朝顺宗年代,日本最澄禅师来我国留学,带回我国茶籽去日本种植,这是汉族茶叶东传的明证。明神宗万历年间(1610年),荷兰商人首次将中国茶叶运销欧洲,深受欢迎,从此以后茶叶走出国门,成为了中国出口西洋的主要商品之一。现在英语称茶为“Tea”,东南亚及南洋群岛各国则直接称为茶,这是闽、粤语的音译,从这些实事可知道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中国的产茶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其中以四川最早发现。大诗人白居易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诗句,这个蒙山地跨四川省雅安和名山二县, 海拔1500米。雨多雾重,气候湿润,是很适合茶叶生长的好地方。西汉时代就开始种茶了,到唐朝最盛,成为专供朝廷饮用的贡品,一直到清朝。后来,蒙顶茶和阳羡(今天的江苏省宜兴市)茶都列为贡茶,才结束了蒙顶茶专供的历史。
唐代陆羽(729——804年,玄宗至德宗年间)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人称茶神、茶圣。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经》三卷七千多字,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有比较详细的论述,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茶经》品茗茶中也说到“蒙顶第一,顾渚第二”的观点。而其他唐代诗人也写了很多与茶有关的诗,比如茶痴卢仝的《七碗茶》“......天子须尝阳羡茶, 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 先春抽出黄金芽。......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把茶文化推到了极致。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宋朝茶叶则以福建的建安(建瓯)茶为贡茶了。宋真宗时,福建转运使丁谓督造的龙团、凤团和宋仁宗庆历年间福建转运使蔡襄督制的小团茶是千古著名的,欧阳修写了这样的诗句:“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试新茶。”明清时代,福建武夷山等地的茶相继而起,成了奉献给皇帝饮用的贡茶,这些曾经专为皇家提供的茶自然就是天下名茶了。
其实中国的茶区是在不断发展的,因而名茶也在不断增加,被世人认可、推崇。现在茶区已扩展到以区域为主体的茶文化商圈了,比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西南地区,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东南沿海地区;山东、河南、湖南、湖北中原地区,陕西、甘肃、宁夏西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岭南地区等近20个省的上千个县。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告诉我们,对于茶的理解不能停留在仅仅是口渴而喝茶的原始概念上,更多的应该是提升到茶道的概念,达到对茶以及茶文化的理解和思考,茶道发源于中国,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
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在异国他乡获得了新的发展,于是,他们的国人就说茶道是他们的专有文化了,还多次想要申遗。这样一来就给人产生了错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些不明真相的人只知道有日本茶道、韩国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实在让人寒心。这也难怪,“道”字,在汉语中有多种意思,如道路、行道,道义、道德,道理、真理,方法、技艺、规律,本质、本体、本源等。
因为“道”字的多义,所以对“茶道”的理解也是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的。而现在就不一样了,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中国茶道有了更多、更好地理解,茶道已经走进了普通民众生活中,成为了常态,不再是奢侈。在我的理解,现在中国的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目的就是借助饮茶艺术来修炼身心、体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
把“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的过程由浅入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对中国茶文化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饮茶之道”是指饮茶的艺术,这个“道”仅仅是一个方法、一种技艺;“饮茶修道”是指通过饮茶艺术来修身养性,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弘扬“谦恭礼让、正心修身、尊道立德”的传统美德,这个“道”就提升到了道德、真理、本源的层面;“饮茶即道”是指道走进了日常生活之中,成了一种自然,就像吃饭穿衣一样,所以,饮茶即是修道,即茶即道。这个“道”字就变成了实在、本体、自然了。
二、中国茶的分类及其功效中国茶叶的品种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和制作方法,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六大基本茶类,这种分类法是由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首先提出的(1989年5月陈椽教授主编的《制茶学》),后来又得到了夏涛教授主编的新版《制茶学》(第三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的肯定,一直沿用至今。
我们在这里将几大茶的分类及其功效简单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
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20个产茶省(区)都有生产。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具有高香、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名贵品种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蒙顶、太平猴魁、君山银针、顾渚紫笋、信阳毛尖、平水珠、 西山、雁荡毛峰、华顶云雾、涌溪火青、敬亭绿雪、峨眉峨蕊、峨眉竹叶青、都匀毛尖、恩施玉露、婺源茗眉、雨花、莫干黄芽、五山盖米、普陀佛等。
绿茶制作方法的基本工序为杀青、做形(包括揉捻)和干燥,它的关键工序是杀青,这也是分类的最基本依据。杀青主要包括炒热杀青和蒸热杀青两种,干燥主要包括炒干和烘干。
绿茶的功效与作用:抗衰老、降血脂、防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绿茶本身含有茶甘宁,茶甘宁是提高血管韧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瘦身减脂、防龋齿、清口臭、防癌;还具有抗菌、整肠的功能,可改善消化不良情况,比如由细菌引起的急性腹泻,可喝一点绿茶减轻病况,更被人们推崇的是具有美白及防紫外线的作用,将喝剩下的茶水用来洗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尤其是高原和沿海紫外线较强的地区。
黄茶黄茶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制作的基本工序为杀青、做形(包括揉捻)、闷黄和干燥,其关键工序是闷黄。根据闷黄先后和时间长短,可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其中湿坯闷黄又分为杀青后和揉捻后闷黄,干坯闷黄又分为堆积闷黄和纸包闷黄。
黄茶的功效与作用:黄茶是沤茶,在沤制过程中产生的消化酶,可保护脾胃,提高食欲,帮助消化;消化酶能恢复脂肪细胞代谢功能,清除多余的脂肪;黄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防治食道癌保健功效;黄茶可保留85%以上鲜叶中天然物质,这些物质能杀菌、消炎。
黑茶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种。它的原材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顾名思义就叫“黑茶”了,是藏、蒙、回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著名的品种有“湖南安化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黑茶加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初制后,再经筛分和蒸压;另一种是以毛茶为原料进行干坯渥堆做色,再经筛分和蒸压。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是渥堆。
黑茶的功效与作用:补充膳食营养、助消化、解油腻、顺肠胃;降脂、减肥、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抗癌、抗突变、降血压、降血糖;杀菌、消炎,利尿解毒、降低烟酒毒害。而普洱茶更是被广大女性同胞们所喜爱,一是性温和,暖胃;二是可以降血脂;三是具有减肥的功效;中医还认为普洱茶具有清热、消暑、解毒、消食、去腻、利水、通便、祛痰、祛风、解表、止咳、生津、益气等功效。
白茶白茶是一种轻微发酵茶,是我国的特产,它的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著名品种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白茶的制作方法看似简单,其实是很难把握的,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制法的基本工序为萎凋与干燥,其关键工序是萎凋,萎凋可分为全萎凋和半萎凋。主要是以散装茶为主,可细分为芽茶、芽叶茶和叶茶。不过目前制茶工艺已经多样化了,没有了明显的地域差异区分。近年来,在散状白茶的基础上,紧压茶也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了与散茶并列的一个形态在市面上通行。
白茶的功效与作用:白茶功效具有三抗(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和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之保健功效,同时还有养心、养肝、养目、养神、养气、养颜的养身功效。对糖尿病、脑血管病、降血压、抗病毒都有很高的成效。
青茶(乌龙茶)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又有“绿叶红镶边”之称。名贵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台湾乌龙茶。
青茶制作方法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是最复杂的,泡法方法也最讲究的,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这在广东沿海一带最常见,尤其是潮汕一带,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喝功夫茶。基本工序为萎凋、做青、炒青与揉捻、干燥,其关键工序是做青。做青的技艺分跳动、摇动和手动三类,是茶艺师的功夫所在,把握不好技巧是很难做出好茶的。
乌龙茶功效与作用主要是美肤,抵抗衰老:饮用乌龙茶可以使血中维生素C含量持较高水平,尿中维生素C排出量减少。其次还有瘦身、防蛀牙、改善皮肤过敏的功效。饭后一杯乌龙茶,茶中含有的多酚类具有能够抑制齿垢酵素产生的功效,是功夫茶爱好者最常用的方法,其它地方的人很少知道这一点。
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是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关键工序是发酵。
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所以就叫它红茶了。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名贵品种有:祁红、滇红、英红。
红茶的功效与作用:红茶品性温和、香味醇厚,可以帮助胃肠消化、去油腻、开胃口、助养生,促进食欲、利尿、消肿。有强壮心肌功能,降低血糖、血压的功效。而且抗菌力十分强,用红茶漱口可防止病毒引起的感冒,预防蛀牙与食物中毒。红茶的功效不逊于绿茶,而且更有益于心脏,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喝红茶时加一些奶制品,更能起到温胃的作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