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即人道,八国联军侵华都干了什么
茶道即人道,八国联军侵华都干了什么?
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不过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不该忘记它们,而是要铭记这段耻辱。我记得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是这样教育我们的:身为中国人如果连自己国家受过的苦难一无所知那就枉为中华儿女,你们不仅身负振兴中华的任务,也有铭记历史的职责。
说起这段历史,就不得不从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说起,早在这之前,日本就对我国虎视眈眈,当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已经有所察觉,对于日军的意图进行了部署。1894年初,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当时的朝鲜政府向清朝政府求援,希望大清朝能派兵帮忙镇压。6月8日,清军入朝,本以为只是简单地帮扶作战,未曾想掉进了日本人设计的圈套。
日本早在6月2日就已经决定要与朝鲜和清军开战,便以清军入朝为由派兵占领了仁川与汉城一带的战略要地。7月23日,日军攻入朝鲜皇宫,彻底占领了朝鲜,之后又下令驱赶清军。7月25日,日军在丰岛附近对清朝的运兵船和护航舰发动了突然袭击,造成清军大量伤亡,这就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索,又称丰岛海战。之后日军又不断攻击驻守朝鲜的清军,直到8月1日,清朝政府被迫宣布对日作战。所以,这一天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建军节,同时也是清朝政府对日宣战的一天。
随后就发生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的甲午中日战争,此次战争经历了9个月,李鸿章耗费巨资建立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为此还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不仅占领了台湾,还从清朝政府获得了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
甲午战争的赔款数额是前无古人,而除了日本之外的殖民国家见日本得到如此巨大的好处,蠢蠢欲动,都想在美丽的东方国土上分一杯羹。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之后,在清朝政府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的反帝国主义的情绪越发高涨,终于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慈禧太后本打算来个借力打力,借义和团之手对抗洋人,在授权义和团反洋之后,义和团便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攻入了租界,砸商铺,毁铁路,大肆破坏。洋人正愁找不对借口对清朝出兵,刚好有人送上了门,英美法德意日奥匈八国多次照会清朝政府,让其取缔义和团,奈何此时的义和团的发展迅速,已经不受清朝政府控制,于是八国商议以保护租界的名义共同对清朝出兵,入驻北京,这才有了八国联军侵华事件。
事件一:大沽炮台失守
1900年6月11日,八国联军强占天津驶往北京的火车,激起了义和团的强烈抵抗。在双方交战之中,义和团成员奋勇杀敌,打死打伤联军近300人,粉碎了联军进攻北京的意图。不过联军怎么可能善罢甘休,6月中旬,八国联军在沙俄海军将领的指挥下对大沽口炮台发动了攻势,当时的守将罗荣光将军坚守在最前线奋勇杀敌,最后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乱作一团,最后大沽炮台失守。此战清军虽丢了大沽炮台,但是也让我们看到了清军抗击的决心,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
大沽炮台失守之后,慈禧太后慌乱无主,召集群臣商议,当日就发出解散义和团的命令。不过守旧派大臣却伪造八国出兵的实际目的,告诉慈禧太后,八国联军出兵是为了让她退位,拥立光绪皇帝,愤怒之下的慈禧太后又改政令,让守旧派再次统领义和团对抗联军。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各国联军"宣战"。并且在北京贴出悬赏杀洋人的赏文,朝廷和八国联军之间矛盾终于被彻底激化。
事件二:天津保卫战
大沽口失陷后,联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并派出军队对天津城及其外围的清军以及义和团发动猛攻,义和团成员奋起抵抗,当时由董福祥率领义和团其中的一部份进攻老龙头火车站,由于俄军当时没有想到义和团会主动进攻,防备不及被董福祥率领的义和团击毙击伤500余人,这是当时战争结束之后上报的人数,还有一种说法来自联军,他们统计的数据是112人,两者想比,我个人认为后者的数据会更家准确,毕竟在那时候虚报战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情况。
而在天津车站,义和团和清军跟联军之间打得更是惨烈,仅仅一个车站就数次转换了所有权。当时义和团将领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份围攻紫竹林,并用老办法"火牛阵"破除了联军设计埋伏的雷区,最终冲进了租界。而另一部份则由聂士成率领的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清军和联军又在八里台发生交战,双方都打出了怒火,清军将领聂士成更是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与联军战斗,直至最后流血枯竭而亡。最终在7月14日,联军在付出近千人的代价之后还是攻占了天津。其实在守卫天津的时候,清军和义和团并没有一条心,清军将领聂士成认为义和团才是这场战争的元凶,不肯密切配合,最后被联军偷袭,这才丢了天津。
事件三:进入紫禁城,攻城拔寨
到1900年8月中旬,联军的队伍越来越大,由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了2万余人,并从天津开始进犯北京。第二天,联军的军队就到了北仓,面对清军的死守不放,联军投放了毒气炮,导致清军失去战斗能力,最终北京失陷,慈禧太后仓皇出逃,义和团也被迫退出北京,转而开始从外围抗击联军的侵略。
慈禧见北京失陷后,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到了义和团的身上,下令彻底铲除义和团。而联军进入北京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不断的攻城略地,9月,沙俄军队攻占了秦皇岛、山海关,同时,他们又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到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军队来到中华,随后相继攻占了保定、张家口等地。
1900年7月16日,俄军在海兰泡将几千名中国同胞全部赶下河,不断的用刀枪进行惨无人道的残杀,甚至包括襁褓中的婴儿,都被刺了个对穿,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海兰泡惨案。随后俄国侵略军又将江东六十四屯的居民将近一万余人赶到了黑龙江边,不服从他们命令的就被枪杀或用斧头砍死,而剩下的人又被无情的赶入黑龙江,整整万余人只有极少数人通过潜水得以逃出生天,其余全部葬身在黑龙江中。
事件四:签订《辛丑条约》
清军和义和团战败之后,慈禧怕联军灭了她的清庭,于是让李鸿章和联军谈判,当时联军要求清政府处死力抗联军的十二人,同时还要严惩地方官员进400人,清朝政府无奈妥协,一下子,清朝政府能够抗击联军的官员全被清理了,朝中剩下的也都是一些主和派和墙头草。
1901年5月,李鸿章在联军提供的《议和大纲》上签上了屈辱的名字并盖了章,同意了条约上提出的赔偿4亿5千万两白银的赔款,根据条约规定,清政府分批赔偿,共计本息9亿两白银。并且还将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驻军权交给了联军,协议中还提出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这个屈辱的条约被后人称为《辛丑条约》,这是清政府签署的最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是赔偿金额最大的条约。要知道,当时清朝一年的税收也才一亿两白银左右,刚赔了《马关条约》的赔款,又迎来了《辛丑条约》,清政府虽保住了它的统治政权,却给百姓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痛苦。
事件五:烧杀抢掠,抢劫巨额财富八国联军进京之后,当时的德军元帅瓦德西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实际抢劫的时间足足持续了八天,他们从没有见过如此富有的都城,光是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除了这些,朝廷各部,各机关单位均被洗劫一空,光是日本在户部抢夺的白银就有2900000两之多,最后还被日军一把火烧得精光。
整个京城都处在一片火海之中,庄王府、端王府、翰林院、弘仁寺、仁寿寺、大光明殿、天元阁、四帅庙等等地方也全部被掠夺一空,所有的建筑被焚毁殆尽,联军为了掩盖其罪行往往都是毁尸灭迹。联军的将军,士兵抢的是盆满钵满,除了抢劫之外,八国联军在京城也是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死在联军刀下的百姓更是数不胜数,稍有姿色的女子也都被联军士兵糟蹋,整个京城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当联军撤出北京之后,各国的船只都装满了抢掠而来的珍宝,统计时已经无法按数量计算,只得按船只计算,由此就可想而知,联军在北京掠夺了多少财富,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中国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事后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感慨:“此次掠夺的财富,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到目前为止,流落在外的国宝重器还是数不胜数,仅大英博物馆中保存的中国历代稀世珍品就有2万多件,还不包括其他各国的收藏。曾经看过一篇报道,法国一位联军士兵的后代,仅仅是祖上抢掠了一些中国珍品就让他们三四代人都成为了贵族。这就说明,参与侵略的联军士兵或多或少也都保留了一部分的收藏。甚至可以这么理解,这些侵略国在20世纪能够快速发展,其在中国掠夺的财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总结:清朝末年的历史永远是那么让人悲伤,让人痛心。从鸦片战争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经历了109年的黑暗时期,我们很难想象这段黑暗时期我们的先辈们是怎么度过的,它带给我们太多的痛苦,太多的教训。如今,我们的祖国正不断强大,终有一天会回到世界之巅,但作为新世纪的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屈辱的历史,更不能忘记为了抵御敌人外侵而英勇献身的烈士。我们要牢记这些耻辱,化悲痛为动力,建设我们的祖国,让它不断富强,强大。同时也要告诉我们的后人,时刻牢记历史,永远不要让这种悲痛再次出现在我们中华大地之上。
你怎么看待汉服?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汉服把古典、含蓄、轻盈、飘逸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汉族自古就是个相对内敛的民族,对美的追求不是极致的细腻就是低调的奢华,加上纺织业的相对发达,绫、罗、绸、缎、丝、帛、锦、绢 ......每个时期的不同营造了不同的让人惊叹的服饰之美。
下面这组Q版插画完美展示了汉服的款式——
穿我汉服,彼为暗香盈袖,闻歌起舞之服。
穿我汉服,彼为金戈铁马,英雄洒血之服。
穿我汉服,此为我汉家礼义之所系也。
穿我汉服,此为我汉家魂魄之所依也。
秋茶好在哪?
秋天秋高气爽,经过夏季的缓冲,普洱茶内含物质不如春茶丰富,但却比夏茶好上太多,秋茶外形类似夏茶,白毫纤细富有光泽,叶条色微黄。春茶秋茶各有滋味,各有千秋,就云南普洱茶而言,喝茶就春秋两季了,普洱茶鲜爽论春茶,香甜就论秋茶了。秋茶的高香和香甜相当值得一品,且秋茶作为日常口粮,送礼都极为不错。
秋天气候较为温和,日照长。在冷干的温度下,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中都能最大程度保持茶叶内质完好,茶叶内含水分少,更显香气。古树秋茶,同时期内含物质会较其他茶更为丰富。茶品上口感独特,滋味协调、香气持久、味厚回甘好茶韵悠长,且后转化价值更高。秋茶除了香气高扬,茶汤亦独具个性——醇、香甜。
秋茶(初秋、仲秋)气温比春季高,光照较为强烈,气候干燥,茶叶中的芳香物质经过高温的分解,香型变得更少,更集中,更成熟,故而香气会更加高扬、清冽。最吸引人的是它的高香,香气高亢缭绕,有种喷薄而出的气势,再加上它苦涩低,也算是别有一番滋味。
说到存放,那就回到最初的点了,普洱茶的后期存放与普洱茶本身的原料品质、制作工艺、后期存放环境是分不开的。原料本身的品质是决定一款茶后期转化的先决条件,只有原料来源有保障、本身茶质优秀的茶品存放下来才会越陈越香。所以,秋茶是具有后期存放价值的。我是意韵东方生活美学,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而你认为中国茶道最注重的精神又是什么?
谢邀,我只是一个茶人,只能谈谈我对于我自己茶道的理解。
茶道这个词汇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玄乎的词汇。但是很多时候书中或者是说这个词汇的人,并没有相关的具体表现能去说明茶道到底指的是什么,更多的时候都是喝茶人本身对于茶或者对于喝茶的一种方式,之后又有了本身对于茶的一些结论,这些都是我们称之为茶道的最直接意义或者说表现,很多人看茶叶起起伏伏,就能联想到人生,或者关联到对于茶本身的理解上面去。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理解茶道就是喝茶的一种方式,用一种更优雅的方式实现喝茶喝的更加优雅或者是更加具有美感,让泡茶者和喝茶者都能感觉到茶本身的精华,简单来说就是把茶泡得好喝的一种方式。
照这个说法,茶道其实就是在懂如何喝茶之后对于喝茶方式的更好表达,也就是能实现更好的喝茶方式,理解如何泡出一杯好茶,这杯茶好喝是好喝在那个地方,能谈出来这样就是对于茶叶本身有了更多的理解,对于茶道也有了更多的理解,也是茶人之间沟通的内容,这些的全部就称之为茶道。
同时茶道也有周边,例如香道,例如一些茶器,都有一定了解一定的修养,能喝茶聊天时,掌握到喝茶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要素。但是这在于知识不对等的状态下,人们不愿意去了解的时候,是非常难以普及到每一个普通喝茶人身上的。所以才造成了很多时候觉得茶道高深的理解,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只是人们没有深入去了解,术业有专攻而已。
现代人的茶道,更多的是对于生活的一种理解,一种好的生活方式一张健康的喝茶状态,这样的状态对于喝茶人的心态,素养,习惯以及本身的气质都是起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作用。这其实就是普通人群的茶道,学习茶道的表面方法很简单,但是掌握茶道的内涵和意义就需要学习和尝试以及培养了。
预约吧,预约茶馆喝茶,线上化共享预约本,让预约成为一种完美时间规划的工具。
有人说万丈红尘三杯酒?
这样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有什么好赞同不好赞同的呢。不过这两句诗倒是有点意思,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说的到有点道理,人生也是这样。
人活在这万丈红尘之中,三杯酒,一杯敬过去,一杯敬现在,一杯敬将来,这三天,活的差不多了,这红尘也就了了。
再说那千秋大业一壶茶吧,茶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多少会带点禅宗的韵味在里面,好多心中有天下的人,都爱品茶,茶道中可以学到会让你学到很多东西,同时,茶也是清醒的一个代表,在南方很多人聚在一起都难免少不了一壶茶,一壶茶尽了,这千秋大业也就在杯盏间演绎了一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