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白茶,有没有好看的国产漫画推荐
阳白茶,有没有好看的国产漫画推荐?
最近刚好看了一部很不错的国产漫画,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
一只狼如何生活在羊群中?
一只善良吃素的狼如何生活在一群恐怖食肉的羊群中?
一只披着狼皮的羊该如何生活在一群披着羊皮的狼当中求生?
你们或许觉得这样的问题很新奇,毕竟大多作品中提到的都是披着羊皮的狼的故事,却很少有人会提披着狼皮的羊会经历什么样的事情。
如果此刻闭上眼睛,将自己代入这只“狼”你会怎么做呢?
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个讲一只食素的“狼”如何在一群食肉的“羊群”中生存的作品——
《求生记》
这部漫画从封面就奠定了整个故事的阴暗基调。令人压抑的黑色,诡异的红色,与背景中或大或小的字混合无端的让人生出一身冷汗。
而漫画的内容更能让人生出鸡皮疙瘩。为什么会这么说?
因为这部漫画太现实了,现实到让人恐惧的地步。
开篇的这段文字可否触动了你心里的某个地方?
别急着伤感,因为故事在高大上的开头下是一个日常倒霉的小青年。
他叫做王辉良,他是一个普通的怀有梦想的青年,他也是一个不普通的青年。
没错,阿良他长着狼的样貌。
看到狼你会想到什么?
凶残,血腥,强大,团结?
然而阿良与这些词毫无关联。
阿良会被欺负,被排挤,被孤立。
即使他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一只羊。
可是一个生在羊群中却有着狼的样貌,这就是他的原罪。
因为与众不同,阿良坐车会被别人议论
因为性格纯良,阿良会被别人骂作废物。
这座与他格格不入的羊群城市向他报以最大的恶意。其实阿良要的从来都不多,只要一点肯定,一点认同便好。
可这座城市让阿良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好想逃离......”
但即便身处黑暗,阿良仍向往光明。
他有着自己光明与梦想:音乐,那是阿良快乐的源泉。
从小的处境与经历让阿良最想获得的,是别人的认可与欢迎。也因此他几乎不会违逆父母的决定,生怕让他们失望。
但是为了自己喜欢的音乐,阿良可以违逆父母依然决然的选择了音乐学院。
可惜这并不是一个梦想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
音乐并没有改变现实,阿良毕业后的一年仍然没有找到工作。
生活几乎没怎么向他下手,他便已屈服。
一个素食主义的“狼”却偏偏凭借着为一群食肉的“羊”烤鸡翅而受到肯定。
大概对阿良来说,这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吧。
长相是他的原罪,他其实一开始就被剥夺了大半追求梦想的权利。
剩下的,是阿良求生的本能。他想要在这个城市不受欺负的活下去。
生活并不允许他多愁善感。如他所说,有工作总比没工作要好。
被排挤,被孤立,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阿良难道会这么一直丧下去吗?
并没有。阿良可能也未曾想到,烤鸡翅这份工作改变了他的生活。
因为鸡翅烤的好,阿良逐渐获得了这群喜爱食肉的羊的喜爱。
即使他讨厌这份工作。
但孤单的久了,那些夸奖如同难以被戒掉的毒,致命又甜蜜。
即便如此阿良仍然没有忘,他最爱的是音乐。
躲在小小的避风港,阿良可以重新拾起自己的梦想。
这一刻没有就业的压力,没有别人的嘲笑。有的,只有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欣喜与激动。
家是避风港,那么作为避风港中的精神支柱——阿良的家人看到阿良又是怎样的反应呢?
他们认为阿良疯了,无法接受这样的阿良。一家羊的影子却如同恶魔一般,阴暗恐怖。
此刻的阿良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
无处不在的排挤和冷嘲热讽将阿良逼到了角落。
就算是在避风港中他也无法拿起他的吉他狂欢。
阿良“想开了”,他带起了胸针,成为了家人眼中勤奋上进的孩子。
既然烤鸡翅是所有羊都认同的,那就一直好好烤鸡翅就可以了。
只要被认可,做什么都好。
阿良将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烤鸡翅上,他苦心研究怎么做烤的鸡翅才最好吃。
经过一番奋斗,不到一年的光景阿良便开起了自己的烤翅店。
事实证明阿良的选择似乎并没有错
自从有了烤翅店,阿良的生活彻底改变了。父母对他刮目相看,路人对他称兄道弟。
没错,这个结果就是阿良想要的。被接受,被尊重,被需要。
一切都很美好,根本没有怀疑的必要。阿良再也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份工作。
好事成双,因为烤鸡翅,阿良遇到了心里的那个“她”。
她是那样的特别,最喜欢的口味居然是没什么人喜欢的榴莲味烤翅。
她的名字是那么的美丽,听别人说她叫小美。
阿良觉得自己彻底沦陷了。阿良觉得自己生病了,不见这个特别的女孩时,好像连心脏都快不跳了。
那么阿良告白成功了吗?
后续发展对我这个单身狗暴击一万点。没错,就是这个只有真心不懂浪漫,连告白方式都那么老土的阿良居然告白成功了!成功了!
后续一大段阿良紧张的小心情,以及小美答应时的小雀跃,还有两人在一起后的小甜蜜,我全部都不想讲!
为什么别人家的两情相悦都那么简单?
看到这里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合着前面那么现实那么丧,烤个鸡翅阿良就变成了叶良辰?
虽然是因为阿良很努力而且肯钻研,脑袋也灵光。但是小美接受了阿良的告白是真的不现实!
而且到这里还有什么可讲的?两人一起开了个烤翅店,从此过上了幸福甜蜜的小生活。
呵,这漫画太失败了。
可是这画风和这个设定还是让我没忍住看下去......
可能当时内心坚定“狼”与“羊”一定会出矛盾的。
调侃归调侃,其实还是希望阿良能幸福。
阿良生活的小心翼翼,不被父母理解,只能偷偷躲在房间里做梦......
“她”的出现就如照进黑暗中的一束光,让阿良可以明目张胆的享受这种甜蜜。
小美与阿良的家人相处良好,两人一起经营着烤鸡翅的小店,经营的还挺好。
阿良的生活似乎向着美好奔去。
没想到的是造化弄人。
这一次灾祸突至,阿良出了车祸。
看到这里不禁令人唏嘘。
命运从来都是变化多端,很少有一帆风顺。
生活从未放过阿良,他以为他妥协了就能被接纳,被认同。
然而他却不知道生活对他编了一张更大的网,将他整个人都牢牢套住。
他以为他拥有了烤翅店,就拥有了一切。
结果失去了烤翅店的他又一无所有。
他以为小美是他幸福的目的地,然而没想到她却是灾难的起点。
阿良出车祸时最想收到的,是小美的关心。
但,小美却如人间蒸发一般。
阿良懦弱,敏感,痛苦。
现实让他逃避,他也从来不敢勇敢面对。他只想逃离这里。
难得的勇敢反而让堕入了更深的痛苦深渊中。他知道了车祸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但是啊,现在的阿良更像是一个孩子。
生活对他来说,从来就不只是成长,更多的是求生。
他像是一直被扔进狼群的羊,一个不慎就被会吞吃。
这样的性格与其说是懦弱,倒不如说是他为了生存而习得的保命的手段。
可正是因为这样自卑的性格,阿良错过了生活中的许多珍贵的感情。
一张白纸上若是有成片的污黑,那么余下的白就无人关注。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场变故让他懂了父母对他的关爱同时也认清了小美的面目。
长着狼的脸却满心良善的阿辰看起来一点也不恐怖,而长着羊的脸却狰狞的吃着鸡翅的羊看起来也并不无害。
相貌是阿良的原罪,而难以猜测的心成了逼迫阿良的元凶。
最终脸的区别依然会败给“成功”,因为烤鸡翅,所有的羊对阿良都改变了态度。
最可怕的可能是阿良也会因此感到开心。
若是没有后来的变故与打击,或者他会在长期的“成就感”中慢慢长成了羊的样子也说不定呢?
也许到时阿良会更开心,会与所有的羊一起排挤下一个长着狼脸的“阿良”?
而正在经历这一切的他们,可能自己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狼还是羊,因为在自己心里与在别人心里,大概隔着许多个面具吧。
愿阿良不再迎合任何人,可以骄傲的拿起吉他弹奏属于自己的乐章。
与众不同从来不应该成为他自卑的理由。
云南普洱除了最有名的普洱茶之外还有哪些特色啊?
中国茶有数千年的历史,茶品细分起来有数百上千种。普洱茶更是历史悠久,据说唐朝时期就已销往四面八方,有“(普洱)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
这数千年,普洱都是以散茶、饼、砖、沱、柱等形态销售,可是最近几年,突然出现了一款新的品种,一经上市就销量火爆,而且喝了的都说好。它就是“小青柑”。
小青柑,普遍常见的是用小青柑当外皮,其中填装普洱熟茶的一种“组合茶”类,它的原料由小青柑皮和普洱熟茶两部分组成。除此之外,市场中也见到过小青柑添装福鼎白茶、六堡黑茶、滇红等新型茶品。
普洱熟茶,是市面上很常见的茶类,常喝茶的朋友多少都有所了解。那小青柑的这层“灰棕色外皮”,您了解么?
青柑的原始产地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的新会区。当地所盛产茶枝柑柑果(大红柑),其干果皮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而今天的主角小青柑,就是7、8月份还未成熟的新会大红柑。
新会青柑核心产区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该区域处于咸水与淡水的交界处,灌溉用水一直是海水成分和淡水混合的特殊水质。再加上三山环抱的天然屏障,造就了此地柑果的挥发油含量、药用价值、香气滋味都无可比拟。
核心产区的青柑品质与药用价值历来为当地人所熟知,但由于青皮作为中药入药的需求量不大,一直以来在这里隐姓埋名,直到近几年,青柑与普洱茶组合产品上市,都会小青柑这才闻名于世。
采摘下还未成熟的茶枝柑,经过取果肉、清洗、晾晒等一系列流程之后,再填入优质的云南宫廷普洱熟茶,整体进行干燥工艺,就形成了一种柑果香与茶香结合、风味独特的小青柑普洱茶。
小青柑果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恰当饮用后,能够改善慢性咽炎、感冒鼻塞、肝气郁结、消化不良等症状。
单从外形上看,小青柑做得非常精致,颇有些龙珠茶的意味。那么,小青柑与大红柑的区别,除了形态大小、柑皮青绿色与橘红色外,饮用时还有什么不同呢?
多次对比品尝后我们发现,小青柑更多了一份青果的辛香,在口感上更加清爽甘醇,而且因为小青柑是未成熟便摘下制茶,饮用时具有一定的苦涩感,这也使得它需要更多的时间存放,与熟普的融合效果也会更佳,后期的转化效果极佳。
茶的口感与冲泡方法分不开关系,想要品尝到上好的小青柑,就需要对它的冲泡方法了如指掌才行。下面就给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小青柑冲饮方式。
碎皮泡饮法:把柑普茶内的普洱茶倒出适量,再将柑皮掰成小碎块,与普洱茶混合,用沸水冲泡。
掀盖泡饮法:将青柑仔填茶口的盖皮掀开,再将整粒青柑仔连同盖皮直接投入杯或壶中,用沸水冲泡。
九孔泡饮法:用茶刀在小青柑周围钻九孔,再将其投入壶中,缓慢冲入沸水,柑皮的清香与普洱茶香,茶汤缓缓析出。
小青柑具有健脾化痰、解腻消食、去燥去湿、清热解毒、抗衰老、减轻重金属毒素、降血脂及胆固醇等功效,饮用可以改善慢性咽炎,对鼻炎、感冒鼻塞有通畅呼吸的作用。
介绍了这些与小青柑有关的知识,相信您对小青柑意境有了一些了解。
点头白茶怎么样?
很出名,点头镇的白茶香气略淡,汤比其他地区显得没有那么柔和。点头镇和白琳镇的边界不远。历史上,白琳镇出产的“白琳功夫”红茶出口到世界各国。清代,白琳镇是著名的茶叶出口基地。
现在,点头镇的茶园居福鼎之首。同时,它还坐落于福建东部最大的“闽浙边贸茶花交易市场”,茶叶分布在福鼎及其周边地区,甚至在浙江的泰顺、苍南等县市。很多重点茶企落户于这个镇。比如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梅相靖就住在柏柳村。
让爱茶人士共同探讨一下?
汉语中的单词的意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意蕴十分丰富, 仅就“道”字的常用意义而言, 在《辞海》中就列了15 种义项。它既指道路或水流通行的途径, 又指方向、方法、法则、规律、道理、道德, 还代表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 也可以说“道”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传统文化体系中还是一种非常玄妙的人生观, 并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自已的一种宗教---道教。
“茶道”一词也一样, 它既可以指茶的采造煮饮的方法和技艺, 又可以指通过茶事活动所反映的有关的思想、理念及宗教性观念, 这里的“道”即茶事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所以,“茶道”,茶中之道, 既是法规,又是理念。“茶道”一词在我们所见的古文献中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 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 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 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 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相关的记载还见于唐·刘贞亮概括的茶之“十德” : “以茶散郁气, 以茶驱睡气, 以茶养生气, 以茶除病气, 以茶利礼仁, 以茶表敬意, 以茶尝滋味, 以茶养身体, 以茶可行道, 以茶可雅志。”在释皎然的《饮茶歌消崔石使君》诗中也有此说: “一饮涤昏寐, 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 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需苦心破烦恼。…… 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正如《封氏闻见记》所言, 唐代中国茶道的形成与被后世称为“茶圣” 、“茶神” 的陆羽(鸿渐)有密切关系。陆羽出生于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县) , 幼时即被龙盖寺(后改称西塔寺) 的智积禅师收养, 在寺中长大。《全唐文·陆文学自传》: “始三岁, 载露, 育乎大师积公之禅院”。他自幼好学, 为积公煮茗, 但他不愿阪依佛门, 十一岁即逃出寺院, 去学演戏, 受到当时被贬到竟陵当太守的李齐物的赏识, 李齐物介绍陆羽去天门西北火门山的邹夫子处求学。此后, 陆羽四处游历, 曾到过鄂、赣、皖、苏、浙的茶区, 最后在盛产名茶的湖州若溪结庐隐居。其间结交了皎然、李治、孟郊、张志和、刘长卿等名僧高士,于765年根据32 州、郡的实地考察资料和多年研究所得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初稿。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陆羽《茶经》的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可以说, 由于陆羽的功绩, 在唐代,中国茶道已经基本形成。中国茶道形成于唐代, 这决不是偶然的。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 唐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可以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 饮茶的方式在唐代逐渐由药饮和粗放式煮饮发展成为细煎慢吸的品饮, 发展演进为艺术化、哲理化的茶艺、茶道。从传说时代“神农尝百草”时以茶解毒至秦汉和魏晋时期基本上是茶的药用和粗放煮饮时期, 但那时人们已经开始逐渐认识了茶的本性。《神农本草》: “茶味苦, 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神农食经》: “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梁代·陶弘景《杂志》: “苦茶轻身换骨” 。诸如此类的记载还很多, 多涉及身体与精神两方面, 这些对茶性的认识为茶后来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宗教中的用途奠定了基础。茶文化在唐代的大发展, 陆羽的贡献功不可没。陆羽(733---804年) 生活的中唐时期(唐玄宗开元21年至唐德宗贞元20年),正是饮茶之风由南至北大为盛行的时期。陆羽的《茶经》系统地论述了茶事的各个方面, 包括茶的采造煮饮方法和技艺, 其中着重阐述了煮茶和饮茶的要求和方法、用具等等。《茶经》既是对唐以前茶事的总结, 又包含了陆羽对茶煮饮方法的革新与完善,可以说是陆羽在对以前茶事的总结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融汇贯通的基础上, 综合创造了中国的茶道。说到茶道, 包括茶道思想、茶道程式、茶道规则、茶道用具等几个方面。中国茶道形成于唐代,这是因为这几方面的因素在唐代已经基本定型。下面仅以陆羽的《茶经》为例概略地加以叙述。首先探讨陆羽《茶经》中所反映的中国茶道的思想。《茶经·一之源》: “茶之为用, 味至寒, 为饮, 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陆羽强调饮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旨在正雅精俭, 把茶当作养廉和励志、雅志的手段。“精行俭德” 即为陆羽的茶道思想。《茶经·五之煮》中又说“茶性俭, 不宜广, 广则其味黯淡”。唐朝另一著名茶人卢仝流芳百世的茶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诗)中也有赞茶“至精至好且不奢” 的诗句, “不奢” 即“俭” 。刘贞亮的“茶十德” 中也强调“行道” 、“雅志” , 这些也正是中国茶道的基本思想。历代茶人也大多崇尚俭朴, 以茶来养廉, 陆羽在《茶经· 七之事》中追述了自神农至唐代的一系列嗜好饮茶的名人轶事,其中不乏以茶养廉、以茶示俭的事例。如齐国的布衣宰相晏婴“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五卵, 茗茶而已”。又如陆羽称之为远祖的吴兴太守陆纳, 陆纳用来招待卫将军谢安的只有茶和果品, 陆纳的侄子陆椒私下准备了丰盛的酒食, 谢安走后, “陆纳杖责陆椒四十板” , 因为陆纳认为陆椒玷污了自己俭朴的清名。还有引自《晋书》的记载: “桓温为扬州牧,性俭, 每宴饮唯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用茶来显廉示俭的例子还有: 南齐世祖武皇帝遗诏:“我灵座上, 慎勿以牲为祭,但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生活俭朴一直是中国人盛誉的美德之一, 这正和茶的本性相契合, 所以茶从一种普通的植物成为中国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凝聚物, 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重大的主题都在茶文化中有所反映。陆羽在《茶经》中记述的这些名人轶事也正是他自己的茶道思想产生的土壤和基础。“俭” 是陆羽茶道的基本思想。他创制的茶道用具也大倡俭朴, 如制“鍑”(锅)“用银为之至洁, 但涉于侈丽” , 所以“卒归于铁也” 。陆羽《茶经》对中国茶道的程式, 规则和用具作了统一规范。《茶经》专列一节论述茶之器。道器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易·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 是无形的, 含有规律和准则的意义,“器”是有形的, 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茶经·四之器》对24 种煮饮茶器具的设计制造, 炙茶、煮茶火候的掌握,对水源的选择, 特别是煮茶过程中对水沸的处理以及对沸水面上茶的沫、饽、花的培育和酌茶分配、饮茶要领等等技艺,都有非常细致而具体的描述。唐·皮日休评论说: “茶事, 竟陵子季疵言之详矣。…… 季疵以前, 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 与夫渝蔬而吸者无异也。…… 季疵始为《经》三卷, 由是分其源, 制其具, 教其造, 设其器, 命其煮。”《茶经·六之饮》总结了从采茶到饮茶整个过程中九个较难掌握的关键及各个关节须禁忌的事。即陆羽所谓的“茶有‘九难’ : 一曰造, 二曰别, 三曰器, 四曰火, 五曰水, 六曰炙, 七曰末, 八曰煮, 九曰饮。”陆羽认为, 在有云的天气采摘茶叶, 入夜后才焙炙, 这是不正确的制茶法。嚼尝茶叶的味道, 嗅其香味, 此非鉴定茶叶好坏的好方法。有腥味的鼎甑, 不是好的茶器。树脂多的柴薪或厨房用的木炭, 不是好的燃料。急流或静止之水, 水质欠佳。茶外层已炙好而内部仍是生的, 不算会炙茶。末茶呈绿色或青白色的,不是上品。手法生硬搅动急速, 这不是煮茶的方法。夏天饮茶, 冬天不喝, 无法知道茶味。这“茶之九难” 应该算是陆羽总结归纳了前人的经验而制定的茶道规则。陆羽在此还指出了待客饮茶的分配办法。在《茶经·九之略》中陆羽阐述了在深山、野寺、泉涧边、岩洞里等特殊环境下, 茶的煮饮过程中可以省略的一些程序和器具, 但同时指出: “但城邑之中, 王公之门, 二十四器阔一, 则茶废矣! ”茶道自有其程式及用具的规则,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唐代社会已具备了中国茶道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思想积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唐帝国时期已进入一个鼎盛时期, 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一个高峰。唐朝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社会经济文化蓬勃发展, 国势强盛, 经济繁荣, 各种哲学、宗教观点、学术思想异彩纷呈, 交相辉映, 形成一种多元的开放格局, 多种来源多种流派的文化在此进入文化上的综合创造时期。文化的融汇激发理论上的重新思考、融合、深化和提高。唐朝前期的社会大发展是全方位的, 其经济繁荣也是全面的,包括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各个方面。经济的繁荣特别是交通的发展对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唐代的茶业( 包括制茶业和茶叶商业) 也十分发达。唐时的产茶区特别是名茶产地增多, 《茶经·八之出》记载了当时的主要产茶区共42 州, 分为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岭南、黔中、江南等几大茶区。可以说是产量颇大, 且名茶不胜枚举。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茶自江淮而来, 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唐·李肇《国史补》: “风俗贵茶, 茶之名品益出。” 这时饮茶也逐渐普及而形成风气, 《茶经·六之饮》中也说“茶之为饮, ……傍时浸俗,盛于国朝, 两都并荆、渝间, 以为比屋之饮。”这些都为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和中国茶道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营造了适宜的氛围。唐代中国茶道的形成还有着丰厚的思想渊源。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茶道思想是融合儒、道、佛诸家思想的精华而形成的。陆羽创立中国茶道的总格局, 实际上是儒、释、道诸家思想的合流和对其的综合创造。随着隋唐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建立, 文化上表现为各种文化兼容并包、交融发展, 即不仅尊崇儒学, 而且佛、道并重。因此, 在陆羽的茶道思想中所反映的正是这种时代特点。陆羽创立的中国茶道中包含了儒、道、佛的思想精神, 这一点在《茶经》中有诸多反映。在茶道的形式和用具上, 陆羽借鉴了儒家经典《周易》的思想。他所制的器具, “风炉以铜铁铸之, 如古鼎形。厚三分, 缘阔九分, 令六分虚中, 致其坛漫。” 此即利用易学象数原理严格定其尺寸、外形。风炉一足上铸有“ 坎上巽下离于中” 的铭文, 坎、巽、离都是《周易》中八卦的卦名, 坎(三) 为水, 巽(二) 为风, 离(三) 为火。陆羽还将这三卦及代表这三卦的鱼(水虫)、彪(风兽)、翟(火禽)绘于炉上。因其“‘巽’主风,‘离’主火,‘坎’主水; 风能兴火, 火能熟水, 故备其三卦焉。”五行和谐是中国人辩证的自然观和社会理想, 陆羽把它引入茶道之中, 认为水、火、风相结合才能煮出好茶。风炉另一足上铸的“体均五行祛百疾” 也是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 观念的反映。五行相生相克, 阴阳调和, 从而可以达到“祛百疾” 的养生目的。阴阳五行观也是中国道家的基本观念范畴。第三足的铭文“圣唐灭胡明年铸” 本来是起纪年作用的, 但从陆羽对所处的唐代誉之为“圣唐” 、对平定安史之乱的盛赞也可以看出其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和表达对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活的向往之情。陆羽创造的“鍑”(锅) 也特意“方其耳以令正也; 广其缘以务远也; 长其脐以守中也” 。这“令正” 、“务远” 、“守中” 的思想也正是儒家的治国之理。在中国茶文化中, 比较明显地反映出中国儒、道两家思想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实际状况。中国的士大夫和文人阶层, 大多推崇“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既主张积极入世, 又不反对退隐、避世。在中国茶道思想中, 十分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和顺乎自然的精神,这也是道家思想在茶道中的反映。在道家看来, 茶是契合自然之物, 又是养生的媒介, 还是可借助用于修道成仙的灵物。陆羽创立中国茶道的基本技艺也十分推崇自然之美, “六之饮” 中陆羽慨叹“天育万物,皆有至妙, 人之所工,但猎浅易。” “五之煮” 中详细描绘了煮茶时沫饽的变化之美“如枣花漂漂然于环池之上; 又如回潭曲诸, 青萍之始生; 又如晴天爽朗, 有浮云鳞然。其沫者, 以滓煮之, 及沸, 则重华累沫, 蟠蟠然若积雪耳。” 茶之情趣与自然之美的神韵相合, 也一直为中国的茶人们所看重, 于是才有松下煮茶和煎雪品茗的雅趣, 在文人墨客的诗中也才有山寺野泉物我合一的意境。这样的诗句在唐代茶诗中不胜枚举。唐·陆龟蒙的“闲来松间坐, 看煮松上雪。”唐·钱起的“竹下忘言对紫笋, 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 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僧人灵一的“野泉烟火白云间, 坐饮香茶爱此山。”唐·皇甫曾的“幽期山寺远, 野饮石泉清。”中国茶道在唐代形成的一个关键成因与佛教中的禅宗在唐代的发展密切相关。唐代初期至中叶, 佛教发生了一个重大改革并形成了一个新的宗派, 这就是“禅宗” 。“禅” 是从印度的 “禅那” 一词转化而来, 指的是佛教中一种修行的方法。禅宗认为, 自己接受了释迦牟尼的直接的秘密的传授, 是“教外别传” 、“以心传心, 不立文字” 的心传, 它的根据就是人自己的“本心” 。照禅宗的说法, 释迦牟尼的这种秘密传授, 称为“密意” 或“心法” , 在印度经过27 代的传授, 到梁武帝时经达摩传到中国, 又经过5代传给慧能(638一713年)。禅宗一派经慧能的发扬光大进而逐渐取代了其它宗派, “禅” 在中国成为了佛教的别名。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禅宗是汉化了的佛教或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它既不象小乘佛教那样宣传出世迷信, 也没有大乘佛教那样多纯粹的哲学思辨, 而是多了一些调和性、融摄性和简易性, 偏重在现实人生之日常生活中认取, 所谓“参禅悟道” , 重视“顿悟” , 主张佛在“心内” 、内心清静空无便是佛。从上可知, 由于禅宗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 与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清静无为等思想都有相通之处, 并且免去了许多清规戒律, 比较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所以禅宗在唐代发展很快, 僧人行遍天下。而茶的平和、益思、去魔祛邪、淡泊去欲、令人清醒不眠等品性又正与禅宗相通, 所以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佛教盛行的唐宋期间,寺院饮茶之风也大盛, 南方名刹大多建于名山之上, 江南名山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自然生态环境大都适宜种茶, 我国的许多名茶最早就是寺庙茶或由此发展而来的。在古刹禅寺中, 还常备有“寺院茶” , 并且以最好的茶叶用来供佛。据《蛮匝志》记载, 觉林寺的僧侣“待客以惊雷(中等茶), 自奉以营带草(下等茶), 供佛以紫茸香(上等茶)。盖最上以供佛, 最下以自奉也。” 寺院还多按佛祖规制, 每日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汤。总之, “茶禅一味” 是有所体现的。正如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 所说: “开元中, 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 大兴禅教。务于不寐, 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 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 遂成风俗。以上论述了儒、道、佛三家思想对唐代中国茶道形成的影响,可以说, 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构成了中国茶道的思想基础。陆羽一生勤读古籍, 精研佛、道经典, 学识广博, 喜交良友, 其中不乏名儒、高僧和道士。这些也是陆羽确立中国茶道的指导思想和创立茶道基本格局的有利条件。可以说,茶道在唐代由陆羽始创, 这绝不是偶然的。茶叶是酸性还是碱性?
茶叶究竟属于酸性还是碱性 经常会有朋友问起这个问题,茶叶是碱性的吗?大多数喝茶的人都知道茶是弱碱性食品,但我们用PH试剂来测试的话,其PH值大致是在5.5-7范围之间,属酸性。那么茶叶究竟是属于酸性还是碱性食物呢?我们是怎么来识别食物的酸碱性呢?又是根据什么来定性呢?相信大多数人对食物酸碱性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凭口感来认定酸碱性可靠吗? 首先我们先简单的认识一下PH值,PH是法语Pouvoir Hydrogène一词的缩写,氢离子浓度指数(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是指溶液中氢离子的总数和总物质的量的比,它的数值简称pH值。PH值是表示溶液酸性或碱性程度的一个数值,即所含氢离子浓度的常用对数的负值。PH值亦称氢离子活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由1至14的数字标示,pH值为7属中性,pH值低于7就是酸性,若PH值高于7就是碱性,在常温下,pH值是检测溶液酸碱性的一个尺度,在生活中和医学上很多地方都要测试溶液的酸碱度,而这些溶液的酸碱度就得用pH值来标示。 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简单的凭PH试剂和口感味觉来划分的,而是根据它在人体内的氧化产生物质来定的,或者说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最终的代谢产物(无机盐)来划分的。如果代谢产物内含钙、镁、钾、钠、铁等阳离子,即为碱性食物; 反之若是硫、氯、磷较多的即为酸性食物,所以说醋和水果的味道虽然是酸的但它们确是碱性食物。食品的酸碱性与其本身的PH值无关(味道是酸的食物不一定是酸性食物),主要是食品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后,最后在人体内变成酸性或碱性的物质来界定。 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食物的酸碱性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倒是不必刻意去在乎食物的酸碱性,这是因为血液的中性(血液的PH值在7左右,正常人的血液PH值为7.35,呈弱碱性)是由肾脏来维持的,肺给予适当的调节和帮助。随着生活及外在环境的改变等诸多原因,人体的酸碱性就会出现不均衡,正常人的健康体质其PH值应在7.35~7.45之间,属弱碱性;那为什么弱碱性的体质会变成酸性体质呢?这是因为身体出现问题,才慢慢变成酸性体质。那这时就要根据食物的酸碱性来调理。麻烦就在这里,凭食物的外观和味道是没法判断其酸碱性的,我们大致参考食物中钙和磷的含量来识别了,钙质多的一般是碱性食物,磷质多的一般是酸性食物。 要想知道茶叶究竟是酸性还是碱性?那我们就来看看茶叶中到底含有什么化学成分?茶叶的化学成分大致是由3.5%—7% 的无机物和93%~96%的有机物组成。茶叶中的无机物质元素大约有27种,其主要是:钾、钙、镁、钠、锰、氟、铝、铁、铜、锌、硒、硫、磷等多二十多种,这些元素的摄入量对人体作用如下表: 茶叶中的无机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每日饮茶10克摄入的数量对人体保健的作用钾140-300mg维持体液平衡镁1.5-5mg保持人体正常的糖代谢锰3.8-8mg参与多种酶的作用,与生殖、骨骼有关氟1.5-5mg预防龋齿,有助于骨骼生长铝0.4-1mg并非必需钙3-4mg有助于骨骼生长钠2-8mg维持体液平衡硫5-8mg与循环代谢有关铁0.6-1mg与造血功能有关铜0.5-0.6mg参与多种酶的作用镍0.05-0.28mg与代谢有关硅0.2-0.5mg与骨骼发育有关锌0.2-0.4mg有助于生长发育铅极微量并非必需硒微量参与某些酶的作用,增强免疫功能
茶叶中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有机酸、色素、香气成分、维生素、皂苷、甾醇等。虽说茶叶中含有约20%—30%叶蛋白,但能溶于水的只有4%左右;茶叶中的游离氨基酸约有二十多种,约占茶叶的2%--4%左右;茶叶中的碳水化合物约有25%-30%,但能溶于水的也只有3.5%左右;另外茶叶中还含有5约%的脂质。
除了上述那些成分外,茶叶中还富含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功能性的摄入含量对人体的作用如下表:
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成 分含 量对人体保健的作用茶多酚(包括儿茶素、黄酮类物质)10-25%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菌抗病毒、防龋、抗癌抗突变、消臭、抑制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压等。咖啡碱2-4%兴奋中枢神经、利尿、强心。多 糖0.1-0.5%调节免疫功能、降血糖、防治糖尿病。红茶色素2-10%(红茶)降血脂,防治血管硬化,保护心血管叶绿素0.6-1.2%消臭胡罗卜素7-20mg%预防夜盲症和白内障;抗癌。纤维素10-20%助消化,降低胆固醇。维生素B类8-13mg%预防皮肤病,保持神经系统正常。维生素C50-300mg%抗坏血病,预防贫血,增强免疫功能。维生素E20-80mg%抗氧化、抗衰老、平衡脂质代谢。维生素U20-25mg%预防消化道溃疡。维生素K300-500国际单位/克有降血压、强化血管。若把茶叶烧成灰,其灰分的无机物质约有6%;而钾约占50%,磷酸约15%,锰、碘、钠、铁、镁、石灰、苏打等等约占35%;据最新研究资料表明,陈年老茶对身体更有益,若取同等量的老茶(20年左右)来冲泡,其蛋白质成分约高达20%左右,胺基丁酸约28%左右,50ML的茶水中约有60%mg的钾,镁、铁、钙、锰、碘等物质比新茶高出一半左右,其约70%的物质可溶于水,所以说普洱茶、湖南黑茶、陈年老茶的医学功效比较好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医学和营养学的角度来说,无机质成分的食物可使人体保持弱碱性,而我们通过饮茶,尤其是饭后的半个小时左右,可以把在吃饭时因摄入过多的鱼肉类(酸性食物)变成的酸性血液调节及恢复至弱碱性;所以说茶叶是弱碱性食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