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春节贴春联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茶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春节贴春联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贴春联的习惯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据《宋史·蜀世家》证,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现在一般把它看作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就是古代百姓过年换桃符的场景。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到了明代,桃符改称“春联”,受到朱元璋的大力推广。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也正是朱元璋的提倡,使得贴春联自明代开始在民间盛行。
「贴春联」的讲究
一、纸张有讲究。据说桃木是红色的,红色可以辟邪,象征吉祥,所以后来的春联都是用红纸书写。
二、上下联有讲究。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不能贴颠倒了。
三、顺序有讲究。贴对联时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
四、张贴时间有讲究。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民间有一种传说:当春联撕破后,其中的神仙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家家户户的情况,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这当然赶早不赶晚啦。
五、数量有讲究。在古代,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因此对联的字数应为单数,有吉祥寓意。
六、福字有讲究。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应庄重和恭敬,故应正贴。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贴,表示福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现在的茶道表演和所谓的茶文化是不是矫作?
这些年里看多了茶艺表演,多数是乌龙茶,紫砂壶,扭捏的女子,刻意的动作,千篇一律的解说词,拿个闻香杯,不停的翻来翻去,让人审美疲劳,看烦了也看腻了。
某次茶博会上举办茶艺大赛,连续上台表演的九位茶艺师,都穿着相同的衣服,表演相同的茶艺,上来就是孔雀开屏,每个人都慢声细语地介绍了5分钟泡茶器具的名称及功能,完全相同,一个字都不改,看的人心里都是揪着,这绝对是一件磨人心性的事。
到后来我看几个评委都看不下眼儿了,愁眉苦脸的想要离开。
也许是一个茶楼送来的选手,才出了这样典型的事件吧,如果不是苦练钓鱼的高手,或者常年打坐念经,耐得住性子的人,是坚决受不了这个的。
前几年,国内各种茶艺比赛上都发生过这样类似的事儿,循规蹈矩,实在是世间最无聊的一种存在形态,那么茶艺为何要不断重复这种悲哀呢?
艺术就不可以雷同照搬,艺术本身就是美学上的升华,再好的表现形式,一旦重复多次,也会引起审美疲劳,许多早期的茶艺解说词,牵强附会,甚至词不达意,不知道是什么人编的,总之流传很广。
有的女孩子,照着学会了,就说自己会茶艺了,是茶艺师了,真是让人无语至极;还有的女孩子,明明长得威武雄壮,偏要掐着胡萝卜粗的兰花指,露出血盆大口和甜美的微笑,配上硬塞进旗袍里的水桶般粗的腰身,扭捏着,一点也不顾及观众的感受,这样的茶艺表演是越发的看不下去了。
近几年情况好转,选手们都开始注重创新和表演中的流畅及神韵和谐统一,从形式上的单一到繁复,从简单的茶器到插花,挂画,焚香的展示,从单人到多人,从自说自演到有古筝古琴伴奏,有人朗诵台词,增加了副泡,礼仪,舞蹈等形式的衬托,背景的布置在形式上是日益丰富。
2013年的有一次茶艺比赛中,数十位参赛者将歌舞,武术,宗教,历史穿越众多的元素穿进茶艺表演中,无一重复,活色生香,令人记忆深刻,堪称国内领先。只可惜这一次的舞台太小,传播有限。
截至2016年,国内各地纷纷雄起,有些茶艺表演俨然成了一台歌舞晚会,古筝古琴伴奏,花道,乡道书画道齐备,舞台声效背景受到高度重视,经常是一个茶艺就出动若干人,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但只怕是以后穷一点的茶艺师,买不起好茶器,道具少的一上台就会被比下去。
那另一个问题就是,随着表演的内容过多,茶的主角地位被顶下去了,有的茶艺表演成了才艺大杂烩,茶反倒成了附庸,一旦偏于布景或者载歌载舞,看得多了,经常忘了茶艺的价值体现在何处,许多学茶艺的人,只关心肢体语言动作方面,对茶和器物,风格,色彩,氛围,时空感扩展认识不够,不去关心美学,哲学,艺术的融入,多半会走向歧途的。
还有些是我不好理解的,某次亲身感受到宗教味道浓厚的茶艺演出,主泡师用了个壶,一滴滴的往公道杯里注入茶汤,半天不动,这茶汤都滴到手指头上去了,也强作镇定,一脸茫然,而其他人也虔诚望着,我不知道这样的茶汤还能不能喝,是不是太凉了,这可能表现的不是茶艺,而是禅机吧……
茶叶泡水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茶叶泡水是明朝发明的
明朝时期,开始逐步盛行将茶叶用沸水冲泡的泡茶技艺,改煮、点末茶为冲泡叶茶、的加工制
作也发生变化,由制作饼茶改为制作叶茶,使茶色、茶香、茶味更天然,这种泡茶茶艺的改变,与明
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对贡茶茶品的更改有直接关系。
有人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么?
个人意见:
专业茶艺到院校,切勿去没资历的培训机构
如爱好茶艺,可以自学,边学边巩固
可以去互联网上查阅学习
喝茶一定要懂茶文化吗?
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古时的人们以茶会友,吟诗作赋,琴棋书画,抒发情感;到今天的我们以茶为媒,洽谈贸易,畅谈人生,发展经济……无一不体现出茶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茶文化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我们熟悉的茶叶、茶杯、茶具、以及饮茶的习惯、饮茶的氛围,还有就是茶的历史文化发展、茶叶种植区的人文环境、茶叶科技、茶叶的种类,以及茶叶对身体健康的好处(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以及衍生出的茶道茶艺、茶诗词、茶书画等文化艺术形式。茶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带动了茶叶种植区的经济发展,给地方经济带来了繁荣,提高了当地茶农的生活水平。
茶文化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以物质为载体,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
饮茶的人不一定非要懂得茶文化,喜欢就好。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坐下来,慢慢的去享受一杯清茶带给你的芬芳,去品味一杯清茶带给你的那份轻松和惬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