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哪里可以学茶道,你想去哪里
西宁哪里可以学茶道,你想去哪里?
谢谢小悟空的问题邀请。其实对我来说,旅行和度假没有本质的区别,如果旅行和度假非得分开选的话。我想我还是会再去一趟西北,看再看看那里的沙漠、戈壁、湖泊,古城楼;再尝一尝那里的瓜果,牛羊肉,再见一次那个理想中的她!
心心念念的西北,我还是来了,我还想再去。从小生活在南方,看尽了水乡田园,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去大西北,终于有一天我买了去那的机票,一路从西安,银川、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再到敦煌。“漂泊”了20天,才结束那段旅程。距离那趟旅行已经过去1年多了,如果有合适的假期,我真想再去一次。
第一次去西安的时候,就被它那浓厚的历史感所吸引。每每想起西安夜晚的钟鼓楼,宽敞的古城墙,数以千计的石碑林,与西游记相关的大雁塔和玄奘,这都是我怀念的。
当我见到兵马俑的时候,看到2000多年前的陶俑士兵栩栩如生,真的难以想象当年嬴政是如何的野心和自豪!
战胜华山,一生平安。离开西安前徒步上了华山,在山顶看了场18年世界杯直播。为了等日出,半夜下雨,卷缩在东峰宾馆的走廊上瑟瑟发抖,尽管天气不随人宁愿,最后无奈下山,但是那一次的华山之旅却在生命力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心心念念的《大话西游》。离开西安后,我去宁夏银川的镇北堡找了我的紫霞仙子和至尊宝。从西安做了13个小时的绿皮火车,那是我第一次坐绿皮害怕车。在车上和一个30岁的姐姐坐在窗边聊人生,才知道人生有那么多的无奈,那么多需要去改变。
马踏飞燕。之后去了武威,看了马踏飞燕出土的雷台汉墓。
还有张掖的七彩丹霞,大佛寺。
万里长城第一关。嘉峪关的嘉峪关城墙,天下第一墩。
王圆禄和藏经洞。敦煌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敦煌古城、阳关、玉门关、汉长城遗址、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来到西北,我忘记了它的干燥和强紫外线,却让我记住了它的神秘和多彩,这让我对西北的神秘越来越向往。四下无人的沙漠戈壁,昼长夜短的一天,淳朴的民风,忘不了他们的笑容。所以加入可以,我想我还是会把度假旅行的地点选择再来一趟西北大环游。
这几是我的一些想法,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我是爱旅行爱分享的@再穷我也要去旅行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本人年底想一个人出去玩?
不知道你哪里没去过哪里去过,我上一年也一个人出去玩了一下,所以我就说说我自己去的地方吧。
之前回答过好多次西安,这次就不写了[泪奔][泪奔]。
我上年就在苏州跨年,现在又还有几天就跨年了,不如你去苏州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开玩笑哈[捂脸][捂脸]
我是因为同学在无锡才去的苏州,非常幸运碰巧有雪下,高兴得不得了,我一个广东人二十多年第一次在苏州看了第一场雪。因为之前在西安,北京都没看到!!!!![泪奔][泪奔][泪奔]。
去苏州你可以在历史老街的平江路上乱窜,里面有很多条小巷,把每一条小巷窜一次,会有惊喜哦[呲牙]
平江路上有一家很有特色的青旅,旁边是猫空(还可以寄名信片)那家,如果你去平江路附近的景点去那住,靠近地铁,去哪个景点都方便。[呲牙]我不是打广告哈
走完平江路,再找一个早上早点起来,窜过平江路的小巷,你可以来到建筑结构最有特色的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因为我自己很喜欢建筑又喜欢逛博物馆,我觉得非来不可,一定要早点来,不然只能看人头啦[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拿身份证,上官网预约。来不来都后悔,当然要来啊!!![呲牙]
逛完博物馆后,可以去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的苏州大学逛一逛!就在地铁站对面,但是!!!要让学生帮忙带进去,不然不给进!![流泪][流泪]我当时跟同行的姑娘就是叫门口的学生带我们进的,跟他们说想进去看看,他们也很理解叫我们跟后面自然走进去就行了[呲牙]不过应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的[流泪]
再找一个早上早点起来,窜过平江路,去拙政园,门票好贵,如果不想看人头,一定一定要早点来!!!真的好多人,想安安静静欣赏一下江南特色的园林一定要早点起床!!附近还有一个狮子林,所以说住平江路的好处是去哪个景点都比较近。如果说拙政林比较大气壮观,那么狮子林就是小巧精致。
如果你喜欢寺庙,当然要去我们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寒山寺,来都来了就去打一下卡吧,还有推荐本地人说很灵的西园寺,我上年在那许的愿今年都要过完了还没实现[流泪]环境不错,都是老树遮天,还有一个网红打卡点,等下放给你看看。里面还有好几只猫,有一只黄猫,不理人的特酷!!!我都想抽醒它了[捂脸]不过后来听人说猫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你还可以去有着号称东方比萨斜塔的云岩寺塔的虎丘山风景区,吴中第一山,最好下午去,出来就是十里山塘街,附近还有个留园。我跨年那晚去了山塘街超级超级多人[流泪][流泪],但是夜景不错。
去苏州当然少不了去古镇,商业化不商业化,周庄,锦溪古镇啥的都有,自己可以上网看看,喜欢哪个去哪个,我去了号称吴中第一镇的木读古镇。
苏州有个诚品书店,里面有个网红阶梯,可以去诚品书店看看,环境不错。还有大裤叉标志,你要去裤叉留个影不,我选择不[大笑]
苏州真的好多园林,还有好多古镇,不怕没地方去,小桥流水人家 ,真的美如走在画中游。
刚才写了一百多字忘了保存,气死我了[泪奔][泪奔]懒得再写了,好累,就这样。
接下来是最重要的!!!!让你欣赏下我镜头下的苏州,可惜只能放九张[害羞][害羞]
太浪费了
洛阳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洛阳算不上起点。最多只是众多延伸点中的一个而已。
丝绸之路最大的历史意义,就是将东西方文化商贸首次因此联系起来。
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第二次到达中亚,从此中国的货物通过与中亚人的贸易转运到了欧洲,欧洲人从与中亚人的贸易中第一次知道了中国,中国人也第一次从中亚人那里知道了欧洲。东西方的交流从此开始,而张骞开通的这条路线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而张骞出发点的西安就是东方起点。这是教科书上写的常识,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文物局认定西安为丝路起点,其他后世的相关城市也只能是延伸点。
就像钱学森被誉为“导弹之父”,而后世的科学家研究的更厉害的导弹,也称不上导弹之父。
洛阳想跟着“一带一路经济带”分一杯羹,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歪曲篡改历史就过分了。
东汉的班超出使西域,远到达中亚便停止了,其副使甘英继续向西到达西亚的安息,依然未能到达欧洲。而因为后来罗马人在东汉到了洛阳,于是洛阳人因此为借口说洛阳才是丝路东方起点。这是强行碰瓷,因为那是人家罗马人的丝路到达中国了,而罗马可以称为西方起点,可这些和洛阳有什么关系呢?
明朝二百年都搞不定的游牧民族?
我是极客茶道,今天从4个角度来探讨清朝为什么能较快的搞定游牧民族。
一、大背景:明朝末年,蒙古大汗法统的分裂蒙古在中原待了一百多年,使蒙古的大可汗的继承制度发生了变化,就是只有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后代才有资格继承蒙古大汗的地位。因为成吉思汗的影响太大了,后来这一原则又窄化到了只有托雷这一系的后代才有继承权。
经过两百多年,蒙古就没有了强人,也就瓦解成了成吉思汗统一前的状态。正牌大可汗的力量也不足以压倒其他部落。这个时候黄金家中的小支中出了一位俺答汗,非常能打,几乎统一了蒙古。
因为俺答汗的血统原因不能当大汗,于是他就动起了别的心思。他打到青海以后,发现一种新的武器,那就是藏传佛教,他发现的是其中一支叫黄教。俺答汗和黄教的领袖索南嘉措合作,分别称对方是巴思巴转世和忽必烈转世,巴思巴曾是藏族国师,做过忽必烈的老师。他们借助藏族佛教转世思想的影响,蒙古的俺答汗成为忽必烈转世,所以获得了最大的正统性,终于可以明正言顺地继承大汗之位。
但是这样做也产生了副面作用,那就是藏传佛教教派众多。既然俺答汗能和黄教的首领合作用转世获得大汗地位,其他的部位可汗也就能有样学样跟着做。蒙古的法统就进一步分裂了,草原出现了众多的转世大可汗。
二、法统问题的处理:后金的崛起和皇太极继承蒙古法统蒙古的这样一种分裂局面的大背景下,就为后金的崛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时机。
于是努尔哈赤以十三副盔甲起兵,经过几十年的争战,统一了女真部落。到了皇太极统治的时候,蒙古内部又发生了一系列内斗。事件的核心在林丹汗,他是托雷的直系子孙,最有资格统一蒙古做大汗的,元朝的玉玺又到了他的手里。但是经过了法统分裂的几十年动乱,蒙古部落对林丹的正统性不感冒了。最终很多部落都投降了皇太极。
蒙古内部的大可汗继承人无望了,而皇太极却逐渐征服了各个部落。皇太极拿到了元朝皇帝的玉玺。至此,皇太极正式继承蒙古大可汗的地位,成了满盟两个民族共同的大汗。
同年,皇太极改元称帝,建立了大清王朝。皇太极是通过藏传佛教的转世说,从法统和军事两个方面都取得了胜利,从而建立起了较为坚固的满蒙联盟。由于顺治的母亲孝庄是蒙古人,所以从此清朝皇帝都有蒙古人血统。
三、宗教的处理办法:清朝鼓励蒙古人继续信仰藏传佛教,清皇帝成为精神领袖清朝皇帝对蒙古的统治最好的做法就是继续鼓励蒙古人信仰藏传佛教。从皇太极开始,历代清朝皇帝都在为蒙古人修庙,因为藏传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信教要从属于某个寺庙。寺庙无法移动,也就限制了蒙古骑兵的机动性,减轻了他们对朝廷的威胁。
清朝在入关统一天下后,统治的法统进一步确立。清朝皇帝也逐步成为了各个不同的区域共同的最高统治者。
对于中原汉人来说,他是皇帝,是圣君,是儒家思想的最高提倡者;对于满人来说,他是旗主是可汗;对蒙古人来说,他是大汗,是成吉思汗的正宗继承人;对西藏雪域高原来说,他是文殊菩萨转世,和西藏的达赖和班禅具有同样的地位。
后来,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各卓兄弟叛乱,收复新疆,清朝皇帝又成了“伊斯兰的保护者。”集众多最高统治角色于一身的清朝,也就成了各个不同区域共同的精神领袖。
四、人口及经济问题:期间蒙古族人口长期停滞甚至于锐减在清朝的推动下,藏传佛教对蒙古的人口停滞、经济滞后影响非常大。清朝初年,各部统计的蒙古族人口约为216万人,到了清末,仅剩下171万人。而同期间,中国的人口实现了大爆炸。
清朝中叶,蒙古地区的喇嘛数量多达二十五万,在光绪时期的单是活佛数量更是达到了243人,喇嘛数量占到了蒙古成年男性人口总数的40%到50%,察哈尔和锡林郭勒地区更是超过了60%,内蒙古地区的佛寺数量超过了800座,平均每个旗达到了20座,个别的旗甚至有60座。如此庞大的喇嘛群体,不仅不利于百姓的正常婚配,还严重挤占了劳动力。
同时,由于喇嘛阶层享有较高的生活保障,平均下来每年至少二三十两白银进账,和当时要上战场搏杀的八旗兵基本上一个收入水平。供养这样一批数量庞大的高收入群体,给蒙古本地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蒙古人口的停滞。
1921年,外蒙古取得实质上的独立时,人口基数只有40万,2017年蒙古国人口达320万。
请问是南方人喝茶多还是北方人喝茶多呢?
大家好,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毫无疑问应该是南方人,为什么呢?听我细细道来。
我是地道的潮汕人,说起喝茶潮汕功夫茶应该是名闻天下。潮汕功夫茶文化深远,潮汕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汕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是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我们潮汕人把茶叫做“茶米”,众所周知,米在南方是主食,而我们把茶称为“茶米”,足以见得茶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了。潮汕有句俗话叫: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还有经常说的:茶铺多过米铺。虽然听着有点夸张,却是能体现出潮汕人对茶的喜爱。
在我们那边农村,许多老人早上一大早就起床,洗漱完第一件事不是去吃饭,而是几个老人坐在一起喝早茶,这可和广州的早茶不同,纯粹是茶,没有点心的,而且喝的还是浓茶。清晨起来,几个老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好不惬意,据说很多老人不喝这杯茶,这一天都吃不下去饭!至于说早晨空腹喝浓茶的危害嘛,反正他们几十年都保持这个习惯,挤公交还不用人给让座!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必定有工夫茶。关于茶,能聊的实在太多了,恐怕说上一天都说不完,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无事来滴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