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 礼仪,倒茶礼仪的正确方法
茶道 礼仪,倒茶礼仪的正确方法?
1、倒茶的用量
7分满就够了,茶水都是很烫的,过多容易烫到喝茶人的手。
2、茶杯要双手奉上
大型茶艺表演要双手举过头顶双手奉茶。日常只用两手扶杯壁和底部送茶就好。
3、茶桌上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倒茶法
倒茶的时候要察言观色,先给领导倒茶,后其他,先长后轻,一旦倒错要及时补救,礼貌用语要适当。自家人喝茶还需先敬来宾再敬家人,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4、要学会眼观六路
斟第一道茶按茶道顺序,添茶的时候,要多看,哪位茶碗没有茶了,及时添上,如果正好都没有,可以先近后远哦。动作要轻轻的,但是不能扭捏。干脆利索,不要相互碰到杯子。
5、泡茶者怎么喝茶
茶不要多,品饮即可,喝的太多,容易“放水”把客人单独留在茶桌视为不敬。如果必须出去,回来之后一定要把手洗干净。
6、换新茶叶,有2种情况
自己品饮时,感觉茶味淡了,要及时换茶,否则客人认为不想让他在这里了。第二种情况,新人驾到。
品茶者礼仪
1、伸掌礼
主人给自己敬茶时候,要四指并拢。拇指分开,侧掌伸于敬奉茶杯旁,并点头表示感谢。
2、叩手礼
扣指礼是手指轻敲桌子来行礼,目前流行这种方法,长者给晚者倒茶,晚辈用双手指弯曲叩击2-3下,晚者给老者敬茶,长者单手敲桌。
还有一个经典的传说
相传乾隆微服南巡时,到一家茶楼喝茶,当地知府知道了皇帝再次南巡,也穿着正常人的衣服前往茶楼护驾,到了茶楼,也就在皇帝对面末最后的位上坐下。乾隆肯定知道此人是谁,也不去揭穿,就装模作样的套近乎。皇帝是主,免不得提起茶壶给这位官人倒茶,知府惶诚惶恐,但也不能暴漏他的身份,于是灵机一动,弯起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在桌面上轻叩三下,就当是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于是这一习俗就这么流传下来。
3、鞠躬礼
弯腰行礼用于茶道表演开始和结束时候,按照弯腰程度分为3种,真礼用于主客之间,行礼客人之间,草礼说话前后。
为例增加礼节表示尊重,可以在泡茶时候焚香,加上轻音乐,增加品茶的舒适度。
红楼梦中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在朝中地位如何呢?
现如今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朝中的地位无法与国朝定鼎之初相提并论,不过也有一定的威势。
四大家族的第一代:贾府是宁国公贾演和荣国公贾源两兄弟;史府是保龄侯;王家是县伯;薛家是紫薇舍人。
贾府的两个国公、史府的一侯爷、王家的一县伯,从爵位来看,他们都是开国元勋,其中两个国公的功劳最大。
紫薇舍人在开国之后便做了皇商。按清朝的惯例,皇商大多是皇帝从内务府包衣和八旗近臣里挑选任命的。紫薇舍人可能不是开国功臣,但一定是皇帝亲近的人。
从以往各朝各代的规律来看,开国元勋们在国朝定鼎之后,会担任相应的官职。贾府的宁国公、荣国公与镇国公牛清等六人及北静王等四人并称四王八公。这十二个人在开国元勋中功劳最大,只要不立即遭到清算,便会担任要职。譬如汉初的开国功臣萧何、曹参、陈平、王陵、灌婴、周勃、王陵等人,都是以功臣身份任命为丞相及太尉等职,他们代表着权势的巅峰。宁国公和荣国公也将亦如是,其权势在朝中无比煊赫。
保龄侯和县伯会比贾演、贾源兄弟差一点儿,但在整个官僚体系,也不算太低。
如今四大家族已经传至第三代或第四代,四家人除王子腾略有成绩外,余者都没有出现突破性的人才,基本是吃老米。此时朝中不断有新贵涌现,这些啃老本的勋贵之后手中的权势便大大削弱,与第一代的贾演们时相去甚远。
尽管权势不如从前,但他们经过几代的积累,仍有一定的威势存在。正因为有威势,凤姐才可以插手张金哥与守备之子退婚一案。
第三十三回,忠顺王府的长史来贾府索要蒋玉菡,长史官对贾政说:
“下官辈等听了,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
长史官的意思是说贾府有尊严有地位,不是忠顺王府所能随便冒犯到。因此可见贾府在朝中仍有威势。贾府有国公府之荣耀,又是贵妃元春的娘家,朝中无人敢随意小觑。
王子腾曾担任过京营节度使,从官职名称来看,他的职责是负责京畿安全。王子腾在这个职位上累积了一定的声望,因此当鲍二家的上吊自尽后,王子腾可助贾琏将此事强压了下来。
第六十八回,凤姐唆使张华控告贾琏,察院的青衣奉命来贾府传旺儿上堂,竟不敢入府,也不敢用枷锁锁旺儿。官差连贾府的奴才都不敢碰,这亦可见贾府乃至四大家族在朝中的势力不小。
四大家族的“带头大哥”与四王六公等勋贵家族一直保持良好的交情,另外还与许多皇亲驸马王公等贵人有往来。由此可见他们一直留在最上等的圈子里,哪怕权势不如先人在世,也是朝中的重要一员。
四大家族的威势不如从前,但这不影响他们一如既往称霸金陵。题主的附加题里问,四大家族是否地位超然,如民间市井相传的那样优越。四大家族在朝中的地位固然不再超然,但是市井相传的——也就是护官符上写着的优越,他们并非完全当不起。
护官符上谚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上面说的是四大家族最鼎盛时期的状况。那个时候,这四家权势显赫,繁荣富贵,都当得起这些传说。现如今的四大家族威势已有所削弱,财富亦不如当初,已经不完全能匹配那些优越了。不过,他们也不可轻易触犯。
第四回,门子对贾雨村说:
“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
贾史王薛如今仍是金陵省最有权有势的家族,朝廷派来的官员若是得罪了他们,便有保不住官爵及性命的忧患。
事实上,通过薛蟠纵奴打死冯渊一案,就可窥见四大家族在金陵的权势。冯渊被薛家奴才打死,冯家奴才在金陵告状一年无人理会。官吏们不敢惹四大家族,这才导致无人理会。
四大家族一直称霸金陵,在金陵可以称作地位超然,市井上的传说并不全是虚言。
四大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不如从前,但这与市井流传的优越不矛盾。朝廷在京城,市井流传的优越在金陵。四大家族在朝中已不属第一梯次,不过他们在金陵的权势绝对处于顶流。
为什么敬茶和敬酒不一样?
客从远方来,可以茶酒相待,茶酒有缘,自古有之。中国茶与酒的文化博大精深,绝非像有些人所说的浅茶满酒那么简单,看似简单的端起与放下,其实也是有一定讲究的。1、斟倒顺序规矩
在需要注意酒礼仪的场合,一般都是职场社交,所以倒酒的顺序,从领导开始,再以逆时针顺序依次倒酒就行。
茶多用在家庭和招待客人,斟倒顺序更有讲究,一般来说,左手倒茶便以顺时针方向倒,右手倒茶则以逆时针方向倒,这样倒茶的动作就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走势,恰似“招呼”,有欢迎客人来做客的意头,反方向,则像是挥手驱赶,对客人不礼貌。
2、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有一个说法,在古代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和情谊,主人会把酒杯倒满,对饮的时候先碰杯,这样双方溢出来的酒就会溅到对方的杯子里,以表示自己奉上的酒无毒无害。酒要倒满表示对客人客气尊敬的意思,而多喝酒就要多吃菜,所以酒满敬人。
茶是热的,如果倒满了,不仅烫手,也难以拿取,这样等于是在对客人下“逐客令”,所以叫做茶满欺人。
倒茶的时候,最好是把握在七分满左右,酒的话,七~十分都是敬人了。当然喝酒要适度,如果客人已经表示不能喝多,强倒满也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包括文化和技术知识,还包括吃喝玩乐。传统文化的另一个解释,传统文化就是被新文化知识代替了,传统文化知识已跟不上吋代的发展了,被吋代抛弃淘汰了,所以传统文化和传统技术知识,也就进了博物馆了,也只能在历史上的教科书上见到了。
就事论事,传统文化知识,事实上败很一塌糊涂,而没有还手之力,更谈不上比西方文化知识强,为什么呢?从我们工业,农业,生活,交通运输,教育等各方面各行各业各领域,我们还能见到多少,我们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和技术知识?现在除了我们的文字和语言与碗筷,其它的传统文化技术知识,基本在今天已无踪无影了。
我们事实上犯了一个认知的错误,认为越古老的东西越好,所以我们的文化思想理念,由于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束缚,几千年来,只对几千年前的文化和技术知识,只一层不变的继承传承了下来,而没有发扬光大的去发展,说白点,就是几千年来我们世世代代,都还在学习几千年前我们幼儿园的知识,所以我们几千来的文化知识,和技术知识还在原老踏步。
凡任何文化和技术知识,不进则退,不与吋代同步发展,就会被吋代抛弃淘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自然的规律。就如中国几千年来,没有新的文化知识和新的技术出现,就只能玩传统的文化知识,和传统的技术知识。
当西方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新的科学技术一出现,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新的科学技术,就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主流的科技文化知识,同吋也就淘汰了各国绝大多数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传统技术知识,而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技术完败,包括我们中国一样。所以不要在吹几千年前人类幼儿园的传统知识了,它的知识含量和知识的段位,以不适应科技吋代的发展了。
在日本吃饭都有哪些礼仪?
礼仪和规矩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词汇,但如果说到日本人吃饭时的礼仪,个人感觉,也就是在说日本人吃饭的规矩了。因为日本人吃饭时的礼仪也可以说就是他们吃饭的规矩。
比如日本人吃饭前一般都要说“いただきます”(音若:伊它哒剋麻斯。意为:我要开始享用了,不过日本人的这句话里还含有“我要领受恩惠了”的意思),而吃完饭后还要说“ごちそうさま”(音若:搞起骚乌杀玛。意为:我吃好了。同样,日本人说这句话是还含有“我领受您的恩惠了之意在内),这些可以说是礼仪用语,但如果没说,就有可能被视为不懂礼仪,不知规矩了。
而其他所谓的日本人的餐桌礼仪,其实也都可以看作是餐桌规矩的。比如我们来日本旅游的游客在日本餐厅用餐时,有的人会边喝汤边用筷子捞食汤中的菜,吃菜时也有的人直接端起菜盘食用,还有的人用完筷子不放在筷托上、不端碗吃饭等等,这些与日本人用餐习惯的不同之处,都有可能被日本人认为中国游客不懂餐桌礼仪。
而日本人基于自己的餐桌礼仪和受餐具文化影响,在用餐时对餐具是有着严格的礼仪要求的。比如同样是喝味噌汤,他们不仅要严守先吃菜后喝汤或先喝汤后吃菜的习惯,还会在端起汤碗时感受、欣赏餐具的材质、图案及做工。
来日旅游的国人有时会被日本人嘲笑不懂规矩,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怪我们不懂规矩,而是虽然都是使用筷子的民族,但毕竟日本的餐桌文化早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礼仪规范。比如日本人在吃饭的时候还要注意哪些器皿可以拿起来,哪些器皿是不可以端起来的。就像饭碗、汤碗和小钵菜是可以端起来食用的,但要注意只能端到胸前的高度,否则就是吃相不佳了。而像烤鱼、刺身等中盘或大盘,是绝不可以端起来食用的。
那么,日本人是怎么吃这类料理的呢?一般来说,因料理太长或大而不好取食的话,可以截取小块挪到自己的分盘里食用。这里要注意的是,像我们吃鱼,吃完一面,两人用筷子夹住头尾一二三翻过来吃另一面的吃法在日本会被嘲笑的,因为日本人绝不会两人同时用筷子夹食同一个食物,这不仅不雅,而且还犯了日本人的饮食大忌,因为日本人只有在亲人逝后火化完捡骨时才会两人用筷子同时捡一块骨头,所以在餐桌上日本人是非常忌讳这种做法的,受其影响,日本人在餐桌上也忌讳互相夹菜,因为不仅不卫生,而且还有可能不小心筷子互碰造成两人同时夹一道菜的事实效应。那么,正确的吃鱼法儿是怎样的呢?正确吃法是先把鱼刺挑出再食用,吃完上面的一侧后再接着吃下面的另一侧。如果不小心把鱼刺吃到嘴里了,还要注意要在用手先遮盖住嘴角,然后再用筷子取出来,放到盘子的左上角,而不能随便丢放在盘碗里,尤其是不能直接吐在桌上。
总之,类似这类吃日本料理的餐桌礼仪、规矩,可谓是多了去了,也不可能在此一一全部介绍到,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用餐时,尽量多注意一下日本人是怎么吃的,然后就照葫芦画瓢呗,即使不像,但起码也让日本人看到了我们的谦虚和入乡随俗的表现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