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知识之茶道精神,茶道中的奥妙有什么

2023-03-07 134阅读 0评论

茶文化知识之茶道精神,茶道中的奥妙有什么?

经常有朋友问到:茶艺与茶道有什么不同?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没有?今天小逸就跟大家详细谈谈茶艺与茶道的区别与联系。

一、茶艺是什么?

茶文化知识之茶道精神,茶道中的奥妙有什么

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技艺、艺术。茶艺技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茶艺艺术,在优秀的茶文化基础上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从中获得审美享受,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茶艺与茶道有什么不同?

二、茶艺的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茶艺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以事茶功能分:生活型茶艺、经营性茶艺、表演性茶艺。

茶艺与茶道有什么不同

2、以茶叶种类分:六大茶类为基础,如绿茶茶艺、白茶茶艺、黄茶茶艺、红茶茶艺、青茶茶艺、黑茶茶艺。

3、以茶具分:(主要以主泡器来分)壶泡茶艺、盖碗茶艺、玻璃杯茶艺。

茶艺与茶道

4、以冲泡方式分:烹茶茶艺、点茶茶艺、泡茶茶艺等。

茶艺

5、以民族分:汉族茶艺、少数民族茶艺。

民族茶艺

6、以时期分:古代茶艺、当代茶艺等。

古代茶艺

茶艺的表现形式还有很多种,但无论何种茶艺,都体现出中华茶艺的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

三、茶道是什么?

茶道的重点在“道”,茶之道,道路道路,茶道也可理解为茶之路,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人生之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事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

茶道

四、茶艺与茶道的关系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二者的内涵与外延不尽相同。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则无精、无神。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茶艺与茶道有什么不同

很多业内人士将茶道文化讲得玄乎其玄,深不可触,以至于对茶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朋友想入门,却不知从何学起,事实上,学习茶文化最低的要求就是爱茶、爱茶文化,可以先从看得见的茶艺学起,“茶道”内容,应反映现实社会处境下人们的心灵渴求,引导人们追求品茶精神境界,使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的“绿色栖所”:茶香飘处,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消除情乏,自我整合,人伦和谐,其乐融融。

茶艺与茶道的区别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我是佳逸茶具茶小逸

只做好茶具,让喝茶更快乐

更多茶器知识关注公众号佳逸茶具网城

万里茶道历史知识点?

茶通万里:万里茶道的历史与价值

万里茶道,指从1689年清朝和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开始,以茶叶贸易为主,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贸古道。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及现蒙古国境内,在当时的中俄边境贸易口岸恰克图进行交易,然后继续西行,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自圣彼得堡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成为18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万里茶道的形成与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游牧民族生活需求有直接的关系。他们长期生活在纬度较高的寒冷地带,日常饮食以食肉、饮乳为主,缺少水果蔬菜,难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由于茶叶具有解腻、提神、增加热量、补充微量元素的作用,对他们来讲是须臾不可或缺的饮品,“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茶叶作为生活必需品,被誉为“健康天使”。

19世纪俄国茶炊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为双边贸易提供了制度保障,万里茶道就此开通。1728年,中俄又签署了《恰克图条约》,确定在边界两侧各设一个贸易圈。此年,沙俄市圈建成,称“恰克图”。1730年,中国市圈竣工,称“买卖城”。市圈内建有市场、商号、货摊以及贮藏货物的库房。中俄双方各派官员管理。1755年,清政府中止了沙俄商人来北京贸易,全部集中在恰克图进行。恰克图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口岸和基地发挥重要作用,日渐繁盛。中国输俄的商品以茶叶为大宗,1845年至1847年以前每年输出俄国的茶叶大约40000箱,1852年以后达到175000箱以上。其他商品有丝绸、布匹、铁器等。俄方出口中方的商品以毛皮、药材、工艺品等为主。

恰克图贸易给双方商人带来了巨额利润,俄商人将茶叶转贩至欧洲市场,获取厚利。同时,恰克图贸易还给沙俄政府带来了不菲的关税收入。1760年从恰克图收的关税已占俄全国关税收入的24%,1775年上升到38.5%。1821年至1850年,恰克图一处俄对华贸易额占俄全部对外贸易的40%—60%,最高时达到60%以上,而中国对外输出商品的16%和对内输入商品的19%是在这里进行的。这一时期的中俄贸易基本上是平等互利,双方商贸亦为公平贸易,并且年年呈现顺差,不少白银从俄国流入中国。

20世纪初,由于交通的发展,运输茶叶的路线改为以江海水路和铁路为主,通信事业的发展,有助于信息的传播,加快了流通速度,再加上俄政府对中国茶叶进口采取关税壁垒政策,以及印度茶、锡兰(今斯里兰卡)茶的竞争等原因,长达两个多世纪的中俄茶叶之路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山西祁县晋商老街,街道两侧遍布明清时期的茶庄、烟店、票号、钱庄、当铺等商铺旧址和商贾宅院

晋商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和经营主力军。山西商人历来有走出去行商,从事长途贩运的传统,足迹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商业重镇和码头。明清时期,晋商凭借区位优势、地利之便,成为长城沿线“九边重镇”和蒙古草原一带“茶马互市”等民间贸易的先驱者与经营垄断者,张家口、归化、包头、多伦、库伦、恰克图买卖城等商业区域均为晋商掌控。如恰克图买卖城清雍正八年(1730年)仅有4家晋商商号,至嘉庆初年发展到60余家;到道光年间,茶庄发展到100家左右,全部为晋商经营。茶叶贸易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旅蒙晋商”和伟大的国际贸易之路——万里茶道。

晋商为中国茶叶的国内外贸易乃至茶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创造了“总号经济模式”,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即东家与大掌柜坐阵总号,运筹帷幄,统揽全局;各分号在外独立自主,灵活经营。二是创造了茶票业兼营模式,实现了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形成产、加、运、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茶产业经营模式。四是创造了茶叶品牌化营销模式,在抓好茶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茶产品的品牌打造和市场营销。晋商在湖北羊楼洞一带生产的“川”字牌青砖茶,在湖南安化生产的“千两茶”,至今都是蒙古国和俄罗斯市场的畅销货。五是创造了“顶生意”的身股激励模式,把东家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绑在一起,共同发展。六是树立了勇于开拓、艰苦创业、诚实守信、以义制利、善于经营、精于管理的精神,创造了茶通天下、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义通天下的丰功伟绩。

万里茶道是伟大的,也是辉煌的,它是中蒙俄三国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在经济、政治、文化、民族与宗教等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具有巨大的历史影响力。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是万里茶道上的重要驿站,图为晋商在此建造的山陕会馆(摄影/温飞)

从经济方面讲,通过贸易流通,满足了游牧民族对茶叶等生活物资的需求,同时也把牧民的牲畜、毛皮销售出去,增加了收入,有助于牧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中国茶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茶叶的品种与形制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包装更加考究,品牌效应更加突出,带动了制造业、包装业、运输业、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乃至镖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昌盛;带动了其他商品的流通,品种和数量大幅增加;吸引了大批的劳动力集聚,拓宽了就业门路和岗位;在造就了一大批大商号和大商人的同时也培养了众多的商业人才,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推动了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创了中国茶叶的国际贸易市场,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和繁荣,许多地方都是因茶而生、因茶而兴盛起来的。

从政治方面讲,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不仅勘定了边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贸易发展促进了政治的稳定。为了维护正常的贸易秩序,两国制定了一系列运行、管理和监督制度,而且特别规定禁止用鸦片与茶叶进行交易,有利于两国之间增进了解和沟通。

晋商在福建武夷山等地收购茶叶,经由航运及马匹、牛车、骆驼等陆路运输工具贩往恰克图等地

从文化方面讲,在进行经济贸易的同时,文化的交流也潜移默化地进行。在恰克图,中俄商人直接交流没有语言障碍,使用带有中国腔、俄国腔、蒙古调的“恰克图语”,各方商人相互都能听得懂;中国饮食文化在这里也得到传播,中国生产的红茶和砖茶受到商人青睐,包子、饺子、羊肉面、炸油饼在这里都能吃得到,做法和口味甚至食品名称的读音都带有山西味;富有民族特色的两国手工艺品很受欢迎;晋商与俄商在恰克图非常注重礼仪礼节,经常相互走动,相处和睦,每逢对方节日还要相互祝贺,互赠礼品。

从民族与宗教方面讲,行商的伙计都要学会中医的针灸拔罐,有的还随身携带药方和药品,方便给牧民治疗常见病;晋商非常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途经敖包和寺庙要献茶并祭拜,并且善于处理当地政府官员、王公贵族以及寺庙僧侣的关系,如遇灾害、修路、寺庙维修或有重大祭祀活动等都要慷慨捐资,广做善事,多行义举。由此可见,万里茶道也是民族之间交流融合、文明传承的和睦大道。

作者简介

张维东,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主任。

请谈谈如何看待茶艺文化?

正是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人心浮躁,更应该找时间静下心来喝茶。如可,最好品一品茶。至于茶文化,喜好者自然会去了解,不喜欢的,单纯为喝一口好茶,也未尝不可。

茶艺是茶文化中的一部分。我想提问者问的应该是茶文化。所以以下我说的均为茶文化。

茶文化始于两晋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转于明(朱元璋“废团改散”)。儒释道三家均是茶的资深粉丝。茶是释道两家修道的必备之物,儒家亦用茶明志入世。

也正因为我国茶文化底蕴深厚,从唐朝开始,茶文化就传至韩国日本。他们从中国带去茶籽、茶具,在当地广受欢迎并且积极发展,形成了韩国的茶礼、日本的茶道。如今的日本,还保留了宋代时候斗茶用的天目建盏,并奉为一级国宝。现在日本人去参观这些建盏时候,依然毕恭毕敬,感叹这些一千年前的茶器美轮美奂,时至今日依然无法超越。

唐代时候,茶叶已经大量通过茶商贩卖、茶马互市到了边界少数民族地区,而且数量在以后历朝历代逐步增大。

后来还通过丝绸之路传遍全球。今日,欧洲许多国家人均喝茶量已经远超我国。

茶叶、丝绸、瓷器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这些商品皆是本小利大的买卖。为我们国人赚取了大量的白银。这就是文化变现的能力。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的茶叶依然大量外销,国内茶文化已经停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经济开始腾飞,从80年代开始,我们国内的茶文化也开始迅速发展。现在,应该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最“沸腾”的时代。

唐兴宋盛,那时候喝茶确实很有文化,也只有有文化、有钱的才有茶喝、喝得起茶。他们喝一次茶的钱,足够穷人一个月的收入甚至更多。而我们今天,寻常百姓,就可以天天喝茶。当然,只能喝寻常的口粮茶,贵的茶还是喝不起的。现在我们喝茶的人数、茶叶的消耗量是历来最高的,增长量也是几何级别。

据中国统计年鉴、产业经济研究室数据库的数据,1949年我国茶叶(干毛茶)的产量万吨,2009年茶叶(干毛茶)总产量达到135.9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1%。且2004年之后,受国内茶叶消费量增长的影响,增长更加迅速。据海关统计年鉴的数据,2009年我们出口的茶叶总量是30.3万吨。且当前我们茶叶的出口量80%集中在亚非地区。这些数据说明了我国茶叶大部分内销,而且我们的茶叶很少销售到发达地区。

从文化的层面来说,以前全世界都学我们的茶文化。现在,我们的茶文化已经失去吸引力。相反,现在国内很多人开始喝英式红茶、日本抹茶。日本茶道,现在反过来影响我们。当然,学习别人的文化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茶文化出现了什么问题?

首先,茶的金融属性增大。千禧年之后,港台茶商开始炒作普洱茶,04年之后国内许多商人开始跟进。当时普洱茶一日一行清,行情飞涨。07年,崩盘。这几年,许多茶商又在炒作古树普洱茶、名山名寨茶、老茶,频频拍出高价。当然,拍卖会拍出令人咂舌的高价可以吸引一部分眼球,但是长期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其次,随着网销茶渠道的崛起,大量超低价格、例如九块九包邮的茶叶流通,令人堪忧的质量,势必会影响茶叶市场的进一步崛起。长期接触品质不佳的茶、没有喝过好茶的人怎么会喜欢上茶?

其三,许多茶商对茶文化故弄玄虚、包装过度,影响年轻人对茶文化的观感。

其四,受时代观念的影响,许多喝茶的人不懂品茶只吹嘘价格,把喝茶当炫富。

这些年我们国家发展的速度举世瞩目。也正是因为发展太快,如提问者所说,人心浮躁,导致我们的精神世界愈加空虚、焦躁、不安。我们身边患有抑郁症等各种情绪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复兴我们传统的茶文化,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我们生活的品质实施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传统的茶文化,延续了一千多年,底蕴深厚,可供学习、挖掘的内容何其多。茶本来就是清灵之物,”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饮茶可以清心益思悦神,给我们带来源源不绝的精神食粮。

一杯热茶,可慰风尘。

图2.3.4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茶叶知识与茶道?

一、茶叶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1、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

①神农尝百草至今有5000多年的历史:

②我国的云南地区有树龄超过2000年的野生大树:

③茶叶是从唐朝起自我国向朝鲜、日本、荷兰、葡萄牙、英国、俄国、美国等传播:

④茶称谓起源于中国。

2、茶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利用茶叶的国家。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发现茶有解毒的功效。中国是茶的故乡。经过漫长的历史跋涉,现在茶已经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中扎下了根,茶叶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①神农时期:大约5000年前,茶生叶被用来煮着喝,作药用;

②春秋时期至西汉初:大约2000年前,茶叶作为食用;

③汉朝:1500年以前,茶叶已成为宫廷饮料;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成都是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

④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饮茶已十分普及,兴起茶道;

⑤宋代:1000年以前,讲究水质、斗茶活动,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已达登峰造极;

⑥明代:据今600多年,朱元璋下诏“摆造龙团,惟芽茶以进”,撒茶开始流行;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⑦清代:300年以前,茶馆开始盛行,中国茶开始大量出口,独布世界茶市,乌龙茶、红茶、白茶的工艺相继形成:

⑧清末至建国前,由于清政府腐败和战乱,茶道走向衰弱:

⑨改革开放后,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道开始复兴。

二、茶区的分布

1、世界茶区分布

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分布在世界五大洲,其中亚洲的面积最大,并以中国为最。

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以生产红茶为主,出口占据欧洲市场的主要部分;日本主要生产蒸青绿茶,有小部分乌龙茶;中国的茶叶种类最齐全,有六大茶类。

茶究竟有没有必要上升到道的地步?

茶道就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会友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喝茶能静心、静神,休闲怡情,茶道起源于中国,南宋时传入曰本和韩国,元朝以后在中国衰落,如今茶道在日本流行,成为世界茶道文化的主要代表,但日式茶道太注重于形式,给人感觉繁琐沉重,失去了修闲怡情的初衷,还是喜欢中国人饮茶时的恬淡与舒畅,茶道出于道家,与道家不可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