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茶经,唐代诗人哪家强
茶道·茶经,唐代诗人哪家强?
大唐诗歌,文华鼎盛,其间涌现出无数诗人才子,试问他们都是来自何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瞧瞧,按照现在的行政区划,以较为著名的大唐诗人们为统计样本,各省省队究竟哪家最强。
统计样本有限,结果不完全精准,仅供娱乐参考。
(声明:本文诗人的所属地,优先按照籍贯划分,其次是出生地。籍贯是指孩子出生时祖父的久居地。)
四川队:仙风道骨领队:李白
简介:四川队的人物不多,但是绝对有质量,诗仙加诗骨,莫不就是“仙”风道“骨”的境界。
1、李白【诗仙、唐代三大诗人】:绵州昌隆(四川江油)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选自《关山月》
李白的出生地历来有争议,有说陇西成纪的,有说碎叶城的,有说蜀中绵州的。
因为都缺乏充足的证据,所以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说法应该是:
李白出身与皇室同宗的陇西李氏,其祖上早在隋代就被贬谪到西域了,所以只能说祖籍是陇西成纪;他的出生地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约在5岁随父亲离开西域来到绵州昌隆(四川江油),所以蜀中算是李白的家乡。
(此段陈述以碎叶说为前提)
当然,“碎叶说”也可能是不正确的,不过即使不正确,也不妨碍本文划分归属,反正绵州是李白的故乡是铁定的,要么生于斯,要么长于斯,按照题目要求李白也只能划到蜀中,不可能划到国外。
2、陈子昂【诗骨】:梓州射洪(四川射洪)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选自《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意兴激昂、壮怀凛然,因而被誉为“诗骨”。
河南队:中原航母领队:白居易
简介:河南队的阵容豪华到令人没话说,白、杜两大顶级诗人领衔,一众一流诗人成团,直教人感慨中原自古多英才啊!
1、白居易【诗王(诗魔)、唐代三大诗人】:河南新郑(河南新郑)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因而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主张文学应该关心百姓疾苦,偏重现实主义。
这其实不难理解,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朝堂衰弱,藩镇混战,四处动荡,整个社会的气氛再没有盛唐的昂扬,而是日渐压抑。
作为一名有责任、有抱负的官员和文人,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最后说明,白居易的祖籍虽然是山西太原,但是曾祖父时就迁走了,后来他的祖父在河南为官,白居易出生后,籍贯也就随之转到了河南。
2、李贺【诗鬼】:河南福昌(河南宜阳)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寒上燕脂凝夜紫。
——选自《雁门太守行》
李贺是唐宗室远支,安史之乱后,他目睹山河破碎,超纲不振,而自己又怀才不遇,常感愤慨。他的诗作想象力极为丰富,善引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因而被后人誉为“诗鬼”。
李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
3、刘禹锡【诗豪】:洛阳(河南洛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bǒ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出自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跟前辈刘备同源。
唐顺宗时期,刘禹锡跟着王叔文一起立新政、搞改革,结果触动了权贵集团的利益,很快就被宦官和权臣反扑,唐顺宗被迫让位,刘禹锡、柳宗元等新政骨干纷纷被贬。
在被贬期间,性格刚毅的刘禹锡创作了大量诗作,表达了心中对权贵的不满,诗风简练流畅,内蕴豪气。
4、李商隐【小李杜】:河南荥阳(河南荥阳)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选自《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是皇室远亲,远到半点光也沾不上的程度。
好在他自己有才,考中进士,踏入仕途,本想一展抱负。可惜,又卷入了晚唐时期的“牛李党争”,一生困顿不得志。
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华丽,擅长营造美好的诗歌意境,比照李白和杜甫,他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5、元稹【元白】:洛阳(河南洛阳)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是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北魏皇室入主中原后,汉化的姓氏便是“元”。
元稹与白居易十分有缘,二人同科及第,因而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6、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河阳(河南孟州)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他的主要成就在文,不在诗,但他的诗作也有独到之处。
由于他性格刚直刻板,倔强不屈,所以仕途坎坷,屡屡被贬,因而他的诗风随着他的境遇也是变化多样。
7、王建【张王乐府】:许州颍川(河南许昌)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雨过山村》
王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任陕州司马,与张籍为友,二人在乐府诗上齐名一时,合称【张王乐府】。
8、张说yuè【文贞公】:洛阳(河南洛阳)
秋雁逢春返,流人何日归。
将余去国泪,洒子入乡衣。
——选自《岭南送使》
张说是西晋司空张华的后代,他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死后谥号文贞。
9、沈佺(quán)期【沈宋】:相州内黄(河南安阳)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选自《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是唐高宗时期的进士,因为受贿谄附而仕途坎坷,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人物。
10、崔颢【中唐名家】:汴州(河南开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选自《黄鹤楼》
崔颢是让李白都曾甘拜下风的诗人,原本想在黄鹤楼题诗的李白,当看到崔颢的《黄鹤楼》时,不禁为之搁笔,赞叹“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诗风激昂豪放,气势宏伟,名动一时。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相提并论。
11、上官婉儿【巾帼宰相】:陕州陕县(河南陕州)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选自《彩书怨》上官婉儿是武则天的近侍女官,受到女皇重用,经理国事,因而有【巾帼宰相】【内舍人】的美誉。12、杜甫【诗圣】:河南巩县(河南巩义)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诗圣杜甫的实力不必多说,脍炙人口的好诗数不胜数,在河南队压轴,分量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祖籍湖北,可惜曾祖父到河南为官,全家迁入河南,这样一来,杜甫的祖父杜审言依然算湖北人,但是杜甫和他的父亲,都已经是河南人了。
河北队:高人一等领队:高适
简介:河北队有高适、贾岛等名宿,整体实力还是够看的,虽然不能和河南这种顶级队比,但是胜过全国大部分省队还是没问题的,又是高适领队,所以队名不妨叫“高”人一等。
1、贾岛【诗奴】:幽州范阳(河北涿州)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
贾岛30岁前屡试不第,曾为生计所迫出家为僧。
受此经历影响,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
2、高适【高岑】:渤海郡(河北景县)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选自《别董大》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他经历了开元到天宝时期,目睹了大唐由盛转衰,最后还陪玄宗逃往成都。他生平在边塞多有游历辗转,因而诗作多于边塞有关。
3、李峤【苏李】:赵郡赞皇(河北赞皇)
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
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
——选自《剑》
李峤是唐朝宰相,而且在武后、中宗年间,曾三度拜相,也是当时地文坛领袖,与苏味道并称【苏李】。
不过他仕途多馋附奸党,其人品受史家诟病。
李峤擅长写咏物诗,格式工整严谨,多引用典故,不过后世一些学者认为他的咏物诗,过于弄巧,缺乏灵动。
4、苏味道【苏李】:赵州栾城(河北石家庄)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选自《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自小聪颖,以文才出名,20岁举进士,官路虽不通畅,但在武则天时跻身相位。
和与之齐名的李峤相似,品行比较一般,他在任时为了不得罪各方势力,而处事模棱两可,因而有“苏模棱”之称。后来因谄附奸党而获罪贬官。
他的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对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苏味道死后,他的次子苏份就在眉山县定居,正是宋代苏洵三父子的祖先。
5、卢照邻【初唐四杰】: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曲池荷》
卢照邻出生年代较早,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他早年患有风疾,一直遭受病痛折磨,后来仕途坎坷,差点身死。被救出狱后,隐居在太白山附近,又因为服食丹药中毒,导致手脚残废。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长期病痛的折磨,使得卢照邻最后投水自杀,享年约51岁。
浙江队:出口成章领队:贺知章
简介:浙江队以贺知章为核心,孟郊、骆宾王等人辅助,他们个个出口成“章”,实力也是不可小觑。
1、贺知章【诗狂】:越州永兴(浙江萧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贺知章中进士、状元,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
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贺知章的诗风洒脱旷达、清新潇洒,不像中晚唐的诗人们处处透着不甘和苦闷。
贺知章继承和发扬了陈子昂倡导的“魏晋风骨”、追求“比兴寄托”和 “人情人性”。
2、孟郊【诗囚】:湖州武康(浙江德清)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孟郊出身清贫,壮年时期目睹了河南的藩镇之变作诗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深入专注,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3、骆宾王【初唐四杰】:婺wù州义乌(浙江义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
骆宾王与杨炯、王勃、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他年少成名,7岁时作《咏鹅》,时人惊为神童。
在初唐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诗风峻嶷磊落,辞藻丰富华丽,形式灵活多样。
684年,他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兵败后,不知所踪。
4、皎然【晚唐诗僧】:吴兴(浙江湖州)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是晚唐著名诗僧,其诗清丽恬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皎然遇到了年轻的陆羽,并结成忘年交,二人都喜爱茶道,在皎然的资助扶持下,陆羽完成了千古茶道名著《茶经》。
5、贯休【晚唐诗僧】:婺州兰溪(浙江兰溪)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
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选自《古离别》
贯休是晚唐著名诗僧,诗作颇多,在文坛久负盛名,同时他还擅长绘画。
6、顾况【新乐府先驱】:苏州海盐县(浙江海盐)
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
何不归来山中老。
——《横吹曲辞·长安道》
顾况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的乐府诗直击现实,通俗尖刻。
他与白居易有些渊源,曾经提携过年轻的白居易。
7、李冶【唐代四大女诗人】:乌程(浙江吴兴)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八至》
李冶被称赞为【女中诗豪】,与鱼玄机、薛涛、刘采春合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她年幼时被家里送去道观,做了女道士。晚年时,因为才名奉旨入宫陛见。
8、虞世南【文懿公】:越州余姚县(浙江宁波)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风花隔水来。
——《春夜》
虞世南是大唐开国名臣,深受李世民器重,他的书法堪称当世一流,诗作也颇有建树。
福建队:扬眉吐气领队:欧阳詹
简介:唐代好多地域尚不发达,著名诗人多出于中原一带,能有代表性人物,福建队就比没入榜的省队强,欧阳詹,真可谓“阳”眉吐气。
1、欧阳詹【中唐名家】:泉州晋江(福建晋江)
萧条登古台,回首黄金屋。
落叶不归林,高陵永为谷。
——选自《相和歌辞·铜雀妓》
欧阳詹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贞元八年(792年),欧阳詹终于与当时著名青年文士贾稜、韩愈、李观、崔群等22人同登金榜,当时称“龙虎榜”——贾稜第一名,欧阳詹第二名,韩愈第三名。
欧阳詹中进士对福建产生深远的影响,闽南考中进士,从欧阳詹开始,被誉为“欧阳詹文起闽荒,为闽学鼻祖”。
山西队:唯我独尊领队:王维
简介:山西队也是高手如云,就算遇到河南队也有一战之力,领队诗佛王维,必将带领山西队“维”我独尊。
1、王维【诗佛】:河东蒲州(山西运城)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选自《山居秋暝》
王维是最顶尖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在诗坛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人称【诗佛】。
他多才多艺,还擅长音乐、绘画,各种艺术相互交融,难怪能做到写诗如画。
2、王勃【初唐四杰之首】:古绛州龙门(山西河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选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也是个神童,6岁便能写文章,感觉不是神童,都不配进入“四杰”之列一样。
他写的《滕王阁序》便是骈文中的惊世之作,诗歌方面擅长五律、五绝,多有佳作。
可惜,王勃年少成名,情商太低,两次遭贬,还害得父亲被贬交趾。
676年,王勃在去交趾看父亲时,不幸溺水身亡,享年27岁。
3、温庭筠yún【花间派鼻祖】:太原祁县(山西祁县)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选自《菩萨蛮》
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鼻祖,他的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际遇,表达个人情绪,气韵清新,兼具风骨。
由于他放荡不羁,屡屡讽刺权贵,因而长期受到打击压制,仕途上终生不得志。
4、王昌龄【七绝圣手】:河东晋阳(山西太原)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有【开天圣手】【诗天子】的美誉。
他曾遭贬谪,遇赦北归时,先是拜访了孟浩然,两人见面高兴吃起了海鲜,结果孟浩然痈疽发作,竟然死了。
之后,王昌龄又逐渐结识了李白、岑参、王维,这些著名诗人之间也是有不少交集的。
5、王之涣【边塞名家】:绛州(山西新绛)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王之涣是顶级的边塞诗人,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三人还是好友。可惜他的诗作仅存6首,其他佚失,实在是可惜。
6、柳宗元【王孟韦柳】:河东(山西运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的成就上也十分了得。他首创“寓言”体,寓情山水而不忘国政,是一位有理想抱负的官员、诗人。
7、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河中虞乡(山西运城)
景物皆难驻,伤春复怨秋。
旋书红叶落,拟画碧云收。
——《秋景》
司空图是晚唐诗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是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练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韵语来比喻说明。其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8、卢纶【大历十才子】:河中蒲县(山西蒲县)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卢纶是大历十大才子之一,他的诗擅长写景,语言简练,气势不凡,尤以《塞下曲》最为有名。
9、宋之问【沈宋】:汾州隰xí城人(山西汾阳)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选自《灵隐寺》
宋之问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他的诗作风格清新坦然,抒情真挚。
不过现实生活中的宋之问,因为曾经谄附武后朝的奸党,最后被唐玄宗追罪赐死。
10、王翰【边塞名家】:并州晋阳(山西太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王翰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作辞藻华丽,音律规整,妙不可言。
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助他成为一个有名的诗人。不过这种性格也导致他在仕途遭人嫉恨,从而屡屡不顺。
陕西队:锦绣河山领队:杜牧
简介:陕西队著名的女诗人很多,好似花团锦簇般围绕着领队杜牧,类比之下,大唐的都城就在陕西,一片大好河山围绕着长安,所以陕西队就叫锦绣河山。
1、杜牧【小李杜】:京兆万年(陕西西安)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杜牧晚唐顶级诗人,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他的诗作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风英气俊爽,风流华美,又不失关注现实,在晚唐成就颇高。
2、韦应物【王孟韦柳】:京兆杜陵(陕西西安)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
韦应物是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常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
韦诗以五言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
3、杨炯【初唐四杰】:华州华阴(陕西华阴)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选自《从军行》
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他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
虽然也被徐敬业起兵牵连,仕途波折,但杨炯是四杰中安然存活最久的一个,莫非是天妒英才吗?
4、韦庄【温韦】: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西安)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
韦庄是韦应物的四世孙,与温庭筠同是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合称【温韦】。
5、鱼玄机【唐代四大女诗人】:长安(陕西西安)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选自《赠邻女 / 寄李亿员外》
大家注意,正版是“难得有心郎”,民间广为流传“有情郎”,就连诗词大会的选手们也是频频在此出错。
鱼玄机是唐代著名女道士、女诗人,这个诗中的李亿,就是曾经抛弃他的丈夫,令她一生哀怨难忘。
6、薛涛【唐代四大女诗人】:长安(陕西西安)
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续父井梧吟》
薛涛与鱼玄机、刘采春、李冶一同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薛涛16岁入乐籍,与韦皋、元稹有过恋情,恋爱期间,薛涛自己制作桃红色小笺用来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
湖北队:春意盎然领队:孟浩然
简介:湖北以孟浩然、岑参为主力,人员略显单薄,但他们不会服输,必将斗志昂扬,春意盎“然”。
1、孟浩然【王孟韦柳】:襄州襄阳(湖北襄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孟浩然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韦应物、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
一首春眠不觉晓,全国无人不知,这便是实力。
2、岑参【高岑】: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选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他是太宗时期的重臣岑文本的重孙。
3、皮日休【皮陆】:复州竟陵(湖北天门)
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秋江晓望》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与陆龟蒙合称【皮陆】。
他的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百姓疾苦,得到了鲁迅的高度赞赏。
4、杜审言【初唐名家】:襄州襄阳(湖北襄阳)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渡湘江》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他的诗作多朴素自然,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湖南队:遇到奇迹领队:齐己
简介:湖南队的人员不多,但心态平和,领队齐己,队员群玉,不如就叫遇到奇迹。
1、齐己【晚唐诗僧】:潭州益阳(湖南宁乡)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
齐己是晚唐著名诗僧,与贯休、皎然等齐名。
2、李群玉【晚唐名家】:澧州(湖南澧lǐ县)
鳞鳞别浦起微波,泛泛轻舟桃叶歌。
斜雪北风何处宿,江南一路酒旗多。
——《江南》
李群玉是晚唐著名诗人,他诗风妍丽,才气雄健。
江苏队:以一当百领队:张若虚
简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盖全唐,所以江苏队不妨就叫“以一当百”。
1、张若虚【孤篇压全唐】:扬州(江苏扬州)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可惜他的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只此一首便可见他的实力。
2、陆龟蒙【皮陆】:长洲(江苏苏州)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丁香》
陆龟蒙是晚唐著名诗人,与皮日休合称【皮陆】。
3、刘采春【唐四大女诗人】:淮甸(江苏淮安)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啰唝曲六首·其四》
刘采春与李冶、鱼玄机、薛涛并称【大唐四大女诗人】。
安徽队:神来之笔领队:李绅
简介:安徽队人不多,但有李绅坐镇,心中稍定,要不就叫“绅”来之笔吧。
1、李绅【文肃公】:亳州(安徽亳州)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一)》
李绅是宣宗时期的唐朝宰相,与白居易为友,共同推动新乐府运动,死后谥号文肃。
2、刘长卿【五言长城】:宣城(安徽宣城)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是中唐著名诗人,善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3、张籍【张王乐府】:和州乌江(安徽和县)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张籍是韩愈门下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广东队:百试百灵领队:张九龄
简介:广东队人少不足为奇,但有幸出了文献公,真是天降大才,不如就叫百试百“龄”。
1、张九龄【文献公】:韶州曲江(广东韶关)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是玄宗时著名宰相,有“岭南第一人”的美誉,一直受后世崇敬,死后谥号文献。
广西队:天外飞仙领队:曹唐
简介:广西队的曹唐,以游仙诗闻名,那不如就叫天外飞仙。
1、曹唐【游仙诗】:桂州(广西桂林)
天上人间两渺茫,不知谁识杜兰香。
来经玉树三山远,去隔银河一水长。
——《玉女杜兰香下嫁于张硕》
曹唐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很有特色,是游仙诗,多取材神话传说,颇有意趣。
甘肃队:皇室旗舰领队:李世民
简介:甘肃队有太宗坐镇,怎么也不能弱了势头,就叫皇家旗舰。
1、李世民【唐太宗】:陇西成纪(甘肃秦安)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赐萧瑀》
唐太宗不但是马上皇帝,还是诗人,出自陇西李氏。他的出生地虽然在陕西李家别馆,不过按照我国传统,一个人的籍贯依据出生时祖父的久居地来算,唐太宗的祖父李昞是陇西成纪人,所以李世民也是陇西成纪人。
2、权德舆【中唐名家】:天水略阳(甘肃秦安)
家寄江东远,身对江西春。
空见相思树,不见相思人。
——《相思树》
权德舆是中唐著名诗人,宪宗时曾拜相。
山东队:东山再起领队:黄巢
简介:山东队以黄巢为领队,干脆就叫东山再起。
1、黄巢【唐末农民领袖】:曹州冤句县(山东菏泽)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第后赋菊》
唐末著名的黄巢起义,彻底搞垮了大唐的根基。
黄巢原本是一个屡试不第的书生,颇有诗才。
2、崔融【初唐名家】:齐州全节县(山东济南 )
斑鬓今为别,红颜昨共游。
年年春不待,处处酒相留。
——《留别杜审言并呈洛中旧游》
崔融是初唐著名诗人,主要活跃于武后时期的朝堂。
总评各省队综合实力评定如下:
第一档:
【中原航母】河南、【唯我独尊】山西。
第二档:
【出口成章】浙江、【仙风道骨】四川、【锦绣河山】陕西、【高人一等】河北、【春意盎然】湖北。
第三档:
【以一当百】江苏、【神来之笔】安徽、【皇室旗舰】甘肃、【东山再起】山东、【百试百灵】广东、【遇到奇迹】湖南、【扬眉吐气】福建、【天外飞仙】广西。
大家觉得哪个省队最强?
中日韩三国的茶道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在历史上曾对韩国和日本的茶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当代,日韩的茶文化对中国茶文化也带来了良好的影响。
那么,中日韩三国“茶”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三国的茶文化、茶具、茶道精神分别是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日韩三国的“茶”吧。
一、茶文化和茶艺
茶文化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是比较广泛的,它固然以茶道为核心,但茶道毕竟只是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茶文化至少还要包括茶文学、茶艺术、茶馆文化、民俗茶文化等。
1、日本
在日本茶文化中,茶文化与茶道几乎是同义语,茶文学、茶艺术等全部汇聚在茶道 之中,故有日本学者称日本茶道是“综合文化体系”。
而日本的茶艺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发展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可以说是将“仪式感”演绎到了极致。
点这里,详细了解日本茶道的“前世今生”!
2、韩国
在韩国茶文化中,茶礼是主流,与日本的茶道相近。
韩国的茶礼不完全同于日本的茶道,而是发展出了一套以五行茶礼为核心的茶礼流程,点这里,详细了解韩国茶礼的起源和发展。
韩国的茶文学发达于日本,比如崔致远、李行、权近、李奎报、李崇仁、郑梦周、李樯、崔怡、金正喜等人撰写许多汉文茶诗和茶文。
而日本仅有空海、嵯峨天皇等人撰写有少量茶诗文,影响较小。
3、中国
在中国茶文化中,茶文化的各个方面,如茶道、茶文学、茶艺术、茶馆文化、民俗茶文化均很发达。
其中,茶艺是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形式之一。
比如玻璃杯茶艺、盖碗茶艺、紫砂壶茶艺等,都是中国茶艺的优秀代表。
在中国茶文化中,茶道与茶文学是双峰并峙,民俗茶文化更是异彩纷呈,茶馆则是中国茶文化中的独特风景。
二、茶器的对比
1、日本茶器
日本的茶道虽源自中国,但也走出了自己独特的精心禅境来,集茶、书画、香、花为一体,用生活美学、心学层面之礼节表达出来。
茶器是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对茶道器具极为讲究,茶道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还有“和物”与“唐物”、“高丽物”之区别。
战国时代,日本就把来自中国的茶器视为宝物,如果奖赏给立功的武士一个茶罐,武士就会欣喜得如同获得了一座城池。
从镰仓至室町(1336—1573)时代,日本出现了著名的“六大古窑”:濑户、常滑、信乐、越前、丹波、备前。
这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日本各种“烧”的前身,现代还有美浓烧、有田焼(相当于中国景德镇陶瓷)、清水烧等。
除了陶瓷茶器,日本的铁器、银器、锡器等所制作的茶器也是独树一帜,纹样精美、做工考究。
2、韩国茶器
韩国茶器最早是以陶瓷为主,而韩国陶瓷的历史起始于土器。
大约在10世纪,韩国开始能够烧制青瓷和白瓷,其中青瓷的生产离不开中国五代时期越窑的影响。
在12世纪,得名“翡色”的深邃青翠釉色、铁锈花绘画装饰以及有黑白装饰效果的镶嵌技法,都属于高丽青瓷特有的面貌,青瓷的生产达到了顶峰。
这一时期的高丽青瓷有两大著名生产地:康津和扶安。
和青瓷相比,白瓷直到15世纪初才开始真正成功进入生产。
白瓷清洁简素与朝鲜王朝的统治理念儒家思想契合,白瓷被规制为帝王用器。
白瓷茶器和青瓷茶器作为韩国茶器的代表,不仅在历史上熠熠生辉,在现代依然是韩国人茶器的主流茶器。
3、中国茶器
中国茶器经历了汉、唐、宋、明等几个朝代的发展,每个时期各不相同。
西汉时期的茶器同食具、酒具共用,并且已开始出现了专用茶器。
唐代贵族王朝主要用金银茶器,普通百姓则用陶瓷茶器,生活讲究的大户都备有全套的碾茶、泡茶、饮茶器具。
宋代以后,茶盏是一种小型茶碗,敞口小底,有黑釉、酱釉、青白釉及白釉多种。
元代青花瓷茶器声名鹊起,而白瓷上缀以青花纹饰,既典雅又丰富,和茶文化内涵的清丽恬静很一致,深受饮茶人士的推崇。
明朝时期,宜兴紫砂陶与景德镇的瓷器同时发展,“景瓷宜陶”在烧制釉色、造型上都有了极高的革新发展。
清代茶器品种增多,色彩多样,从而把茶器制作推向新的高度。
到了现代,中国人民使用的茶器“包罗万象”,陶瓷、紫砂、玻璃、金属茶器各显其奇,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有了新的发展。
三、茶道精神
茶道精神源远流长,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呈现出千姿百态,其行为艺术更随着我国的对外交往而传播到世界各国。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倡议输出中华茶文化,已成为我国融入世界大同的重要手段。
中日韩茶道的精神兼容并蓄又各有不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日韩的茶道精神。
1、日本:“和、敬、清、寂”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开创了正宗的日本茶道,提出了“和敬清寂”四个字。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以调节人际关系;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除了和敬清寂,日本茶道还有“一期一会”之说,这是日本茶人在举行茶事时抱有的“一生一世只一次”的信念,来源于佛教的无常观。
2、韩国:“和、敬、俭、真”
韩国提倡茶礼以和、静为根本精神,其含义泛指和、敬、俭、真。
“和”即和善,“敬”即敬重、礼遇,“俭”即俭朴、清廉,“真”即以诚相待。
韩国茶礼的整个过程,从环境、茶室陈设、书画、茶器造型与排列,到投茶、注茶、茶点、吃茶等均有严格的规范与程序,力求给人以清静、悠闲、高雅、文明之感。
进入20世纪,韩国的茶礼逐渐走出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
韩国的茶礼以“和静、清虚、中正”为精神脉络,表现出心地善良、礼貌谦恭、简朴廉政等东方传统美德。
3、中国:“俭、清、和、静”
作为茶文化发源地,中国的茶文化内容丰富,茶道精神历史悠久而且提法多有不同。
陆羽在《茶经》里用“精行俭德”四个字强调了茶对于人格的自我完善性的重要性,“精行俭德”曾经被国人当作茶道精神的内涵。
茶学家庄晚芳先生总结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
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在“廉、美、和、敬”中“和”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一个“和”字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
它意味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与和谐的,并由此产生并实现了“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用“俭清和静”四字提出了对中国茶礼的理解和定位,并被茶界广泛推崇。
茶尚俭,就是勤俭朴素;茶贵清,就是清正廉明;茶导和,就是和衷共济;茶致静,就是宁静致远。
他提出中国茶礼“俭清和静”的核心思想,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做到“俭清和静”,而且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茶人。
相比韩日茶道,中国茶文化的宗教色彩较淡薄,而是把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选择和发挥的余地。
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从街边挑夫到闺中小姐,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
纵观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茶文化,和善知礼,清心真诚乃是不变的茶道精神。
这些可贵的精神和追求延续至今早已成为人类精神文化的瑰宝,同时也应该成为后人继续追求和传承的美德文化之一。
中日韩茶文化同根同源,经过上千年的发展,融合了各自民族文化的养分。
三者在很多方面有相辅相成、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各具千秋。
中日韩三国彼此以茶结缘、以茶会友,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三国人民都共同体味着茶香中蕴含的包容、亲和与凝聚之力。
世界上第一部茶道专著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是唐代陆羽所著,成书于公元780年,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部系统阐述茶叶科学知识和生产实践的专著。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烟雨江湖茶道怎么升级?
开启江湖小势力-紫阳书院后,购买茶经 ,读书学习。
紫阳书院位于杭州城内,其院长紫阳先生的名号更是享誉整个江湖。在书院中修身养性,品茶,可提升自己的茶艺与武学突破能力。
紫阳先生喜好书画与奇石,特别是对奇石一道钻研许久,在其收藏的各种石头中,也有不少除了观赏作用之外的,若有幸能得到一颗,便能大幅提升自己的实力。
书院中亦有不少江湖奇人逗留,除去文人雅士外,还有些南方大侠,若玩家能得其指点,那或许可在剑法及内功修炼之途上更进一步。
1、解锁紫阳书院就可以买茶经了,要有文皇经,茶经阅读到最低50才能在杭州,茶台那里制茶。
2、茶道50级可以煮茶,主线推到铸剑山庄的山洞陶罐,可获得两包陈茶,煮茶,使用后减少四分钟突破时间。
3、茶道可通过读书到200级,之后会提示“书中所悟终觉浅,茶道还是需要实践出真知”文皇经200泡一次陈茶给155点经验。
4、紫阳先生旁边的屋里泡茶,要合适的水温才有效果,陈茶测了下大约减了不到五分钟时间。
5、茶叶要紫阳更高级的商店解锁,买了边上小房间泡茶。
一个好茶艺的关键是什么?
有句话说得好,一入茶门深似海。
想当年,粗糙软萌的我一心想学茶的初衷,仅仅是想将一枚女汉子变成女神而已。
经过在茶乡之地的多年洗礼,终于彻头彻尾变成了一枚——安静的女汉子……是的,理想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
你没看错,是安静的……女汉子。
茶艺师啊,绝对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
起初想要学茶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打扮端庄古典、举止优雅的美女茶艺师,在茶台前的一颦一笑都牵动人心,举手投足皆是风景。茶是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泡茶时的举止不能浮夸和太女汉子,所以首先要练习站、坐、行。
站军姿大家应该有印象,练习站姿还是简单的,像空姐那样头顶书嘴咬筷子倒是不用的,但是!手势要练习千百遍,依照古人的礼仪,双手交叠、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腹前、掌心放空,手和小腹的位置要一拳为距,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从肩膀到手腕的胳膊的幅度也要有曲线有轮廓,要优美。这只是站姿要求的手势摆放。
泡茶前要先站直,鞠躬(正常是颔首礼,日常一般不用),茶艺动作里只有10秒钟不到的站姿,练习手势时我都要怀疑人生了。结果坐姿时,我更泪流满面……坐下后,上体应自然挺直、挺胸,双膝并拢,双腿弯曲,双肩平整放松,双手自然放在茶桌桌沿,一坐基本半天,耳听八方眼观四方……
姿势到位了之后就开始练习泡茶了。
对于任何一名茶艺师来说,学茶艺最大的一个槛,就是烫!以前烫多了经常会露出狰狞的模样,现在一般都是烫在手里,选择在心底默默流泪……学习茶艺初期最开始练手法的时候都是用冷水操练的,然后用开水不放茶叶,最后来就开始练习茶叶。我刚开始学用凉水练了多少遍啊,真正用开水开始泡茶的时候还是砸了好多个盖碗、好多个公道杯……还好黎叔这里的茶具够多。
具体说到泡茶的姿势那就很多了,茶艺表演什么的,我至今只在考试的时候表演过一次,平时喝茶那么个泡法,实在太虐心了,正常我泡大红袍,重点是泡出来好喝就行。
茶艺师从很早的时候就被贴上了表演者的身份,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茶艺师的形象气质都不能差,也就是所谓的颜值即战斗力。从16年的全国茶艺大赛开始,茶汤质量在茶艺中的比重急速上升。于是真正的茶艺师,除了在动作方面要优美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泡出一泡好茶。
而要泡好一杯茶,要学习的东西绝对不会少,水为茶之父,器为茶之母,而茶艺师则为承接者。
与其被称为茶艺师,自身其实更喜欢“泡茶师”这个名称,总觉得“艺”在茶这个字里多了份花俏,而泡茶师更像是专注于泡好茶的一类人,所做的一切只为事茶。
当然,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龙门镖局》中有一集大家抢夺一棵茶树,茶树主人视若珍宝的原因:"当我品尝时,好像看到了那茶树的一生,从生长到消亡……"那一刻我好像懂得了,为何几千年来,茶,深深埋藏在人们心中,源远流长……
茶,从古至今,一直呈现出不同文化传承的心绪。用来煎煮的茶饼、用来拂击的茶末、用来淹泡的茶叶,分别鲜明地代表了唐代、宋代,以及明代的感情悸动。
虽然日本的茶道我一直都很不喜欢,但是他们对于茶道的精神是我们作为泡茶人应该要去学习的,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在全世界备受推崇,里面的浮躁文字写的很是浮夸,但是有些话我是承认的,他说:”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我对事茶的含义是:莫负好时光,款款待四季,日日是好日。
行走一世,记录生命的办法很多,但是事茶,是其中最美的一种。这是财富、地位、权力等等世俗功名都无法妨碍你的地方,是自己心田的一片世界。
森下典子在《日日是好日》里说:“学茶是一条没有终点、不追求答案的修行之路。”
苏东坡说“从来佳茗似佳人”,而我觉得是“从来佳人泡佳茗”,从来,一杯最好的茶,都是要有事茶心的泡茶师来泡的。
做一个茶艺师,是学无止境的。
也很庆幸,学茶的日子以茶为师,通过茶认识这个世界,丰富自己的人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