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茶道研究院,茶有怎样的社会功能呢
东亚茶道研究院,茶有怎样的社会功能呢?
一杯清茶满屋香。茶叶可是个好东西,能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还能抑制动脉硬化。还有呢,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以茶会友。四合院里,树荫下,摆上一套精致的茶具,泡上一壶珍藏已久的龙井茶,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喝茶前先聊一聊各自的感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人生百味,畅所欲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不过如此吧。茶水淡淡的,有一些绿意,品上一口,那股淡淡的茶香涌遍全身。不用推让,各自随意,君子之交淡如茶,第一口没有什么,越品越香。第二,品味生活。品茶只不过两个动作而已,拿起、放下。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很多人是拿得起,放不下,该抉择的时候,犹犹豫豫,前思后想,以致机会错过。有一些人既拿不起,也放不下,这样的人将会一事无成。在单位你可以是一个趾高气扬的领导,回到家后一样围裙一扎,烧火做饭。人这辈子想成事,该拿起的时候一定要拿起来,该放下的时候也一定要放下,放不下一些,你就永远拿不起另外一些。
泡上一壶茶,放上一曲古筝曲,让你的生活诗意般流淌。
北宋到底算不算大一统的王朝?
文|小河对岸
提起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人们通常会首先想起秦汉唐明等这些武力强盛、四夷宾服的朝代。但对于文化昌盛、武力孱弱的宋朝,很多人都以为不是大一统王朝。那么,对比中西方的历史,宋朝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大一统的王朝呢?
“大一统”的最早出处,见于《公羊传·隐公元年》解释:“元年,春王正月”这段起始句。书中言道:元年者何?君(鲁隐公)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周)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即:正月是由周文王规定的)。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即是说:鲁国的时间计算方式,采用了周王朝的规定,是因为天下一统(诸侯并非独立主权国家,而隶属于周王朝,故采用周王朝的规定)。按照《公羊传》的说法,周王朝也算大一统。但实际上周王朝跟西方历史上的神圣罗马帝国比较相似,虽名义上一统,实则诸侯林立、政令不一,而实在算不上是“大一统”。
我国历史上,被后世公认的第一个大一统朝代是秦朝。而很多人亦常以秦朝的疆域版图为底盘,去衡量后世朝代是否有资格称大一统?简而言之,即后世朝代的疆域比秦朝大就能算大一统。如果疆域比秦朝小,就感觉有所残缺,算不上大一统。
如果对比历史图册上的秦、宋疆域版图,很多人会认为宋朝疆域蹙小,而不如秦朝。就连汉人(华夏)的传统疆域--燕云十六州,都为辽国据有,又怎么能算得上“大一统”?而实际上,论直接有效控制疆域,宋朝不但不比秦朝小,甚至要远超过唐朝。对比秦朝与清朝关内十八省(华夏本部)+辽东疆域,我们通常会误以为汉人的居住区两千年都没啥大变化,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我国广大的江南地区,是伴随着“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宋室南渡”等多次中原大乱、北方汉人大规模南下才得到逐步开发。直至宋朝时,岭南之地还被当做官员的流放地。故而,秦朝对辽阔的江南之地,其统治力是微乎其微的,最多能算增加了几个居民点。从实际统治疆域来说,随着各王朝或政权对莽荒之地开发程度的越来越高,才渐渐成为汉人熟地的,而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例如湖南省中西部的怀化,就是到了宋代才正式设立地方统治机构,取“怀柔归化”之意,而命名为怀化。
而纯粹以秦朝的疆域版图为底盘,去衡量后世朝代是否能算大一统也不妥当。比如,秦朝据有辽东之地,而隋朝并不据有辽东,但后世对隋朝为大一统王朝却并无争议。初唐的疆域与晚唐的疆域更不一样,也不可能说唐朝前期是大一统王朝,而唐朝中后期不是大一统王朝。
对宋朝是否为大一统王朝的最大争议,还在於宋朝并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但对比西方的历史,普鲁士统一了德国,把奥地利这样传统的德意志诸侯都排除在外。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时,为争取法国的支持援助,更是把萨伏依与尼斯(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的加里波第出生地)割让给了法国,而此前,热那亚还把科西嘉岛(拿破仑出身地)卖给了法国,这些地方传统上也都是意大利地区。
但在德国与意大利的历史上,显然也算是完成了大一统。相比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庞大疆域,撒丁王国统一的意大利不值一提。再对比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普鲁士建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疆域要小得多,但德意志第二帝国却远比神圣罗马帝国更有资格、实力称“大一统”。
笔者认为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基本上完成了华夏地区的统一,也是当时唯一的华夏政权。故而,宋朝可以算得上是大一统,而燕云十六州的情形也很像撒丁王国将萨伏依与尼斯两地割让给了法国,并不能影响到宋朝是否大一统。也或如秦始皇在世,卫国还没有完全被废,却并不影响到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历史地位。
去日本的感受是怎样的?
在日本玩了20多天,跪式服务,电车痴汉,美食美景,让人头皮发麻的环保意识,我都看过,一言难尽……
在日本女网友的带领下,我在日本玩了20多天,几乎吃遍了日本美食,看遍了日本美景,也感受到了日本人的真实生活,下面就分享一下旅途见闻以及我的个人感受……
日本见闻刚到东京的第一感觉就是豪华,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到处都是各种广告牌,而且日本广告很有特点,有很多卡通形象,广告牌也能做出各种形状,稀奇古怪,很有特点,比国内街头的千篇一律好看很多。
干净,不吹不黑,东京是真的干净,不仅是人穿着打扮干净,连马路也是一尘不染,当然,这只是第一感觉,直到有天晚上我从居酒屋出来,已经是凌晨3点了,我看到街上一片狼藉,路边车站都有很多垃圾,居酒屋附近还有很多呕吐物,用一片狼藉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但第二天就会变得很干净,很显然一大早就有人打扫过。
细致入微,日本人的服务态度非常好,这一点是全世界公认的,吃饭的时候,厨师就在你面前,即便他是一个壮汉,也会用最温柔的语气跟你讲话,其他服务业甚至还提供跪式服务,比如说跪着给你换鞋,跪着点餐,甚至连日本交警都会跪着收罚款,细致入微,但让人很不好意思。
细致入微,女厕所当中有一个名为“音姬”的按钮,按一下就会发出流水的声音,作用也非常简单,比如我想要放屁的时候都会寻找有声音的地方,好掩盖自己的尴尬,音姬也是一样的道理,细致入微。
除了在吸烟室之外,我没有见到有人抽烟,任何地方都没有,这一点日本人做得很到位,有效防止了二手烟的危害,值得点赞。
日本企业非常厉害,有7家千年企业,有35000家百年企业,而我国只有6家百年企业,这对比太过强烈,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大家的传承方法不一样,中国人喜欢把企业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但往往是一代不如一代,很难发扬光大,日本企业则不同,如果儿子没出息,企业一定不会传给他,而是在企业当中挑选精英人才,把女儿嫁给他,或者是收他做干儿子,给他改名,做到了人才传承,而不是家族传承。
日本老龄化比较严重,在游玩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很多岗位都是老年人,比如出租车司机,比如售货员,反正各种职位吧,总能看到一头白发的老人在工作,日本明明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明明比我们高的,但却不能安享晚年,也真够讽刺的。
日本交通经常在网上听到电车痴汉之类的消息,一定要体验一番,于是我就乘坐了东京的地铁跟电车,不得不说,东京的人口密度是真的大,上下班高峰期,电车地铁全部处于爆满状态,人挤人,如果你的身高不够,或者是力量不够,那你在人群当中根本没有一点挣扎的余地,只能随波逐流。
挤进地铁之后,想找到一个座位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站着,但根本不用担心摔倒,因为周围全都挤满了人,这时候就是考验运气的时候,运气好的时候,面对面站着一个姑娘,运气不好的时候,面对面站着一群妖魔鬼怪,在人群如此拥堵的情况下,想要保证不跟别人接触是不太可能的,置身其中之后,我才能明白电车痴汉的问题之严重,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想防痴汉真的太难了,四面八方全都是人,谁裤兜里的手机顶着我我都不知道,怎么防?
因为痴汉,日本还给手机设置一个强制性的功能,那就是拍照声音,这个声音是没办法关闭的,拍照的时候一定会咔嚓一声,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痴汉偷拍。
日本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就是找不到一个良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只能张贴海报,内容也很简单,那就是告诉女孩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反抗,勇敢起来。
人挤人,却没有一点声音,这就是日本电车,如果在国内,人挤人的时候肯定是吵闹的,这个大喊一声踩我脚了,那个大喊一声别挤了有小孩,在日本电车上,这种声音一点都没有,日本人都很默契,连手机都调整成震动模式,不愿意打扰别人,也不愿意让别人打扰自己,拥挤不堪,却极度安静,这种场面当真是诡异。
除了公共交通工具之外,日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但不是所有人出门都会开车,堵车太严重,再加上日本人的环保意识比较强,于是自行车就变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上班族骑自行车,警察巡逻也骑自行车,而日本对自行车的管理也十分严格,买自行车不是掏钱就行,还需要办各种手续,登记你的个人身份跟地址,可能是为了防止肇事逃逸吧?
日本环保日本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在逛街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手上有一些垃圾没地方处理,一条街从头走到尾,竟然找不到一个垃圾桶,问过朋友之后发现,日本根本就不设立垃圾桶,日本人喜欢随身携带一个垃圾袋,把垃圾带回家处理掉,当然,为了照顾游客,为了保证景区洁净,景区里面还是安装了一些垃圾桶。
日本比我们更早推出垃圾分类,而且细致到了极点,比如一个矿泉水瓶,明明就是可回收垃圾,但是在日本人眼中,瓶盖属于一种垃圾,瓶子属于一种垃圾,瓶身上一圈塑料纸又是一种垃圾,要分开处理,真让人头疼。
吃完不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都喜欢自带筷子,这样的人还会受到店家的尊重,吃完饭之后,店家都会主动帮忙洗筷子。
喝完牛奶之后,要把牛奶盒洗干净,然后剪开,晒干,最后丢进垃圾桶,或者是直接卖废品。
吃泡面的时候,我喜欢把汤水倒进下水道,盒子直接丢进垃圾桶,但日本人不允许这么做,他们会用一种凝固剂,把泡面汤凝固起来,然后一起丢进垃圾桶,一点都不嫌麻烦。
日本超市还会有一些塑料盒,但这些塑料盒并不是一次性的,只是为了方便,日本人回家之后会把塑料盒洗干净送回超市,自觉性很强。
炒菜的时候会使用吸油纸吸油,吃完饭会用吸油纸把盘子当中的油污擦干净,然后才用洗洁精清洗,这样是为了防止太多难以分解的油污进入下水道。
洗手盆跟马桶连接在一起,洗手水会自动流进马桶当中储存起来,方便冲马桶,直接做到了二次利用,细节慢慢,这一设计也给日本节省了大量水资源。
破电视破冰箱直接丢掉?还是换盆?都不行,在日本,旧冰箱不仅不能卖废品,而且想要将其处理掉还需要一笔钱,大概1万日元处理费,换算成人民币就是700块,是不是感觉很坑?但这都是为了环保,不仅是冰箱,其他电器也都是一样,这都属于电子垃圾,危害很大!
日本人在生活当中的环保意识细致到了极点,让人头皮发麻,原本值得称赞,但他们却毫无节制地排放核废水,这就是环保吗?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日本人日本姑娘都是甜美可爱的,很温柔,讲话也很可爱,不接受任何反驳。
无论春夏秋冬,日本姑娘都不穿秋裤,更不会穿棉裤,她们一年四季都是短裙打扮,零下10度也是一样,可能她们没有老寒腿这个概念吧?
日本人很有礼貌,女网友是一个27岁的日本姑娘,学中文的,见到我的第一面就是鞠躬,迟到会鞠躬道歉,说错话会鞠躬道歉,反正一天下来就是各种鞠躬,这让我很不适应。
日本人很热情,在问路的时候,对方如果闲着没事,甚至会直接把你带到目的地,临走之前还会给你鞠躬,感觉好像是我帮助了他,而不是他帮助了我。
日本人没有拍马屁的概念,一点都不排斥,而且还非常喜欢,如果你听过日本人的对话,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这一点,完全是在相互吹捧,甚至就连吃饭的时候也不能忘记,比如吃面,一定要吸溜吸溜、呼啦呼啦地吃,才能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同时也是对厨师的一种认同,抱歉,我没有这种吃相。
日本小孩很独立,虽然没有在3个月的时候给自己洗尿布,但人家一年级的时候就能自己去上学了,再看看中国小孩,有些人上初中还需要父母接送,差距真不是一点半点。
大部分日本人的身高还保持在170左右,当然也有大高个,但他们的家族一定经过了混血,这种情况不多,只要你的身高能到175,那就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日本美食在日本吃饭不能超时:跟朋友在一个小餐馆吃饭,点了几个小菜,先是拍照发朋友圈,之后就是边吃边聊,没想到过了一会店员过来提醒我们超时了,不得已之下,又点了2个菜才能继续吃,要不然就要被赶出去了。
拒绝打包:晚上在另外一家小店吃饭,东西真的很好吃,所以点了很多,结果最后没吃完,就在我们要求打包的时候,店员却拒绝了,不让打包,而且还给出了一个我无法拒绝的理由:不新鲜不好吃,容易变质,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让我如何反驳?大家在日本吃饭的时候一定别点太多,吃不完就浪费了。
超市商场里面都会有各种食品,比如便当,日本人对食品安全很重视,就拿便当来说,在做出来之后就会贴上一张标签,如果当日没有卖掉,晚上就一定会被扔掉,虽然很浪费,但吃起来很让人放心,基本不用担心食品安全什么的,因为人家的标准被我们高。
日本人不喜欢一边走一边吃东西,他们认为这有失体面,所以在买零食或者是便利店各种小吃的时候,他们都会站在门口吃完再走,便利店门口也真的会准备很多垃圾桶,反正我不觉得有失体面,就喜欢一边吃一边逛,挺好的,尤其是在小吃街。
水饺在日本并不是主食,而是一道菜,他们不会直接吃饺子,而是会搭配米饭一起吃,搞不懂。
日本美食非常多,寿司、天妇罗、烧鸟、鳗鱼饭、炸猪扒等都非常好吃,拉面盖饭也很有特色,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尝试一下。
日本景点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峰,近看远看都很美,不过有一件事让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富士山竟然不是公家的,而是属于私人,是不是很离谱?
东京铁塔:1958年建成,至今也有70年历史了,总高333米,跟埃菲尔铁塔很像,完全就是模仿,但也值得一看,很不错。
金阁寺:金阁寺虽然不是纯金打造而成的,但外墙都贴上了金箔,看起来也很大气,金光闪闪的,故名金阁寺,在日本算得上是第一,但如果跟布达拉宫比起来就不值一提了。
冲绳离岛:这里是一个小小的岛屿,四面八方都是海洋,只有一条公路连接外面,风景美食都是一绝,是欣赏海景的不二之选。
京都:京都是日本最著名的城市之一,整个城市有很多古建筑,全都是古色古香的那一种,在里面游玩有一种穿越古代的感觉,很不错,这里的建筑全都是仿唐风格,你懂得。
东京:很多人都觉得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其实东京不是,但东京确实日本发展最好的城市,不仅是购物中心,同时也有很多风景,能够感受日本人的生活跟发展。
大阪:这是同样是日本发展最好的城市,如果说东京是北京,那大阪就像是上海,也是一颗闪闪的巨星,购物美食都很不错。
感受其实无论是东京还是大阪,都能看到最美的风景,也能感受到最纯正的日本文化。
怎么说呢?日本是一个很复杂的国家,他们的文化是模仿我们,所以在日本,虽然看到的全部都是日文,但有一些字还是能认出来,古建筑跟我们很像,现代建筑很像,美食也像,而且现在有很多中国人都在日本生活,经常能遇到,所以在日本游玩的时候不会感到陌生,这一点跟重要。
整体来说,日本是一个很适合游玩的地方,不少人也都喜欢去日本玩,去一次还想去第二次,但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地方,尽管他们已经进入了低欲望阶段,但还是很累……
日本为什么没有太监?
关于日本为什么没有太监这个问题,还要从唐代说起。
众所周知,从唐代开始,日本开始大量派遣遣唐使来到中国,全方位学习中国文化,像什么茶道、围棋、建筑、科举、天文、地理都被日本统统打包回家,唯独中国的太监制度,日本人没有复制黏贴,这倒不是日本人有多人性化,他们之所以没有采纳太监制度的理由,有以下几条:
一、日本天皇出了前期几位,后面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管理政务的机会,反而是像赖氏、源氏、平氏这些大臣轮流执政。然后又到了幕府期,天皇都是穷得叮当响,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开发太监,这就导致下层的老百姓没资格伺候天皇,贵族子弟又没有接近天皇的动力,所以天皇的内侍基本都是以女性为主。
二、太监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君主为了防范自己的女眷和下人私通。但是日本文化中的男女关系,并没有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反而是保留了较多的原始人类的性观念。这就决定了包括皇室在内的日本社会,对于乱性的容忍成都,远远超过我们中国人的想象,所以鉴于日本开放的性文化影响,其君主对于太监的根本需求,也就没有那么强烈。
三、技术不过硬。曾经有人考证,日本自古以来对于“去势之术”知之甚少,而在进入近现代之前,日本连对如何给动物”去势“都不知道。不过这也难怪,日本是一个岛国,其畜牧业一直非常落后,所以这种从动物演变到男人身上的技术,日本人根本就达不到要求。直到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才对这项技术有所了解,但是这个时期的日本,已经接受了现代宫廷的模式,所以也不可能再有太监产生的机会了。
出了上述几条主要原因,日本没有太监还有什么原因呢?欢迎各位补充。
日本这个民族有什么你百思不解的地方?
小事精明靠谱,大事糊涂特不靠谱;
从福岛核事故始末,你就会发现日本人的混账之处;
2008年,日本地震研究调查促进会,经过研究发现福岛第一核电站有巨大的安全隐患,这紧靠海边,如果地震来了海啸怎么办?到时候很可能浪高15米·····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认为这帮人是吃撑了没事干,日本那么多地震了,哪来的海啸?专门给东京电力公司添堵。
该促进会不是简单的指出问题,而是给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修建一道防波提,总投资不大。
对比一下,这是中国石岛核电站的防波提。
该机构将土木研究报告提交东电,认为防波提至少应该6.1米,东京回复:没事,我们有巨大的排水能力,海水进不了核电站。
2011年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厂1、2、3号机组正处于满功率运行状态,一切正常。4、5、6、号机组正在进行停堆大修。但是,4号机组反应堆刚进行卸料操作不久,从反应堆内卸出的乏燃料暂时存放在乏燃料池中。
这个乏燃料池其实就是有三个游泳池那么大的水池,里面的是极高纯度的纯净水;
这个水需要循环冷却,由水泵抽到冷区塔内,冷却后流回池子,带走乏燃料产生的热量,如果水不循环,热量会把这个池子烧干。另外这个纯净水能极高的屏蔽核辐射,乏燃料自身好几万单位的辐射,但是水池上面几个单位都没有。
第一,地震来临
如果只是地震,核电站里面就会将控制棒插入反应堆,停堆了,一点问题没有,核电站是极其抗震的,其建筑结构有完善的避震,九级地震无法造成损伤。
如果没有海啸,这都不算事故,核电站员工当天正常下班都没问题。
但是一个小时之后出问题了,海啸来了,其实海啸也没有造成结构损坏。
冷却系统没有电力无法工作了
第一道防线,各反应堆相互提供电力,所有堆都停了···
第二道防线,柴油机正常工作,每个反应堆有好几台备用柴油机,以及燃料;
第三,从周围电网取电维持冷却循环;
第四,日本的设计师设计了巨大的蓄电池组,足以维持八小时··
第二防线比较奇葩的是当时柴油机建在海平面以下的高度,海水退了,柴油机还在水里淹着
当意识到至于蓄电池的能维持8小时的时候,给东京电力高层打电话,电力公司一脸懵逼,终于送了一辆发电车过去。结果发现,电力不匹配,日本的电力供应全国不统一,有五十赫兹,六十赫兹···
要命的是,发电厂员工还不知道接头在那?
此时冷却水在快速蒸发,但还问题不大,因为这个冷却水在一个池子里,外面还有一层池子,只要向外面池子注入海水,海水就能带走热量,里面的纯净冷却水也不至于沸腾,但是东京电力公司拒绝——一旦有海水混入反应堆,就报废了,十几亿美元的反应堆就废了····
东京电力公司在赌发电车能给水泵供电,但是不幸的是,核电站员工根本就没找到地方,救援人员傻眼了,那把建设核电站的工人拉过来问问·····也没有找到。
半天就能烧干一游泳池水的核电站,慢慢的将纯净水烧干了···
日本政府担心有事,问东电有问题没有,东电说没问题,最好能拉来电力就好了····
很快当纯净水都变成蒸汽的时候,压力增加到危险,东电竟然直接把气放了····核辐射直接排放到大气——反正他们想,事后鞠躬呗···
但是,燃料棒高温融化,燃料棒和蒸汽接触会产生氢气,氢气聚集,到上空,压力猛增,现场人员意识到要爆炸,跑的一个不剩,反应堆一号就这样爆炸了。
东京对外宣称:没事,小问题,安全壳还完好,只是外面的混凝土壳炸飞了——睁着眼睛说瞎话,炸飞的就是安全壳,反应堆的那个钢铁盒子不是密封的,不然氢气也不会跑外面···
此时,福岛核电站已经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个性质了,其实两者本身就差不多····
但是,别忘了,还有234号反应堆,要是一般人,马上注入海水,东电又拒绝了,他们指望电力恢复,反应堆能救过来,毕竟几十亿美元呢····,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很快全都爆炸了····
这个灾难已经相当于四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
这时候东电纠结什么呢?国际原子能定位4级事故,实际上已经够四个七级事故了····东电抗议····
日本政府终于回过味来了,此时,福岛那里已经一个人不剩了···全跑光了
日本政府让自卫队接管核电站,自卫队不干!
日本自卫队,每天八小时工作,凭什么干这么危险的事情?
自卫队于是找了几架直升机,高高的洒点水——一点作用不起!你这么想,这几个反应堆,四个小时就能烧干两个游泳池的水,你撒哪些点水,有毛用啊!
记得三一重工援助给日本的那台高远距离泵车吗?在运抵现场之前,现场什么都没干!
直到泵车去了,才抽水,加硼砂···
这个事故到今天,还没处理完,已经产生130多万吨废水
东电还要求一个劲的排海里!
真的是没办法了嘛?
其实很简单,就这放着就行,就是再准备差不多数量的水罐,放着就行,因为放30多年,放射性就没了······总计产生不了300万吨水,东电说没有土地!!!
没有土地!旁边那么多土地不是东电的!
不要忘了,发生核事故旁边土地都已经不能有其他活动了,东电说没地!
修建150万吨水罐需要很多钱吗?扯淡!
图片上这几个油罐还是一民营炼油厂的,一个罐里面大约5-6万吨原油,你算算,有这么二十个罐···东电说造不了····
好你造不了,那你往核废水里面投放水泥呗,凝固了,放万年也没事···
东电的想法就是要求直接开阀门倒海里····
东电事故处理不舍得花钱,但是搞公关舍得,给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工作人员大笔送钱!
并且搞二次元美化氚元素!
核废水一旦排海,虽然海洋很大,但是不要忘了,这些核废水中的放射性元素,会被海洋藻类,鱼类,数百倍地集中起来,后患无穷!
但是,现在除了中韩还能发出点声音,世界上再没有反对的声音,往常鼓噪的绿色和平组织不见了,瑞典的那个环保少女假装看不见
美国默不吭声——是啊,新冠死个百万人都不在乎,还在乎核废水?
日本在洗白,说所有的核电站废水都排放进大海,福岛也能——他们是假装福岛核事故没有发生!
环视宇内,我们中国的声音太孤单。
所以日本民族有什么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那就是,日本像一个不靠谱的女司机,平时貌似小心翼翼靠谱的开车,一遇上紧急情况,她双手捂住眼睛,假装看不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