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茶具,日本铸铁茶壶有涂层和无涂层的区别
日本茶道茶具,日本铸铁茶壶有涂层和无涂层的区别?
相比较无涂层的铁壶,有涂层的铁壶能够提高水温,蓄热能力更强。有涂层的铁壶更能够软化水质,能够释放出二价铁离子,形成山泉效应。
介绍:
1、铸铁茶壶起源于古老的中国,后流传并发展到日本,近几年随着茶道的热潮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传统生产工艺以及现代科技精制而成的铸铁茶壶系列产品也在国内盛行。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岩手县的传统匠人,使用古老的冶炼和浇注技术制作的南部铁器茶壶。日本南部铁器以高超的冶炼提纯等独特的制造工艺,被日本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作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品,而拥有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
2、 [南部铁器] 是“地域”的统称,其实是泛指日本岩手县的著名特产,用传统铸造法,以及使用手 工打造的生铁制品。它是一种具有古老传统与技术的铁器,特别是自南部藩主-南部利之直公以来,即被当成特产。
工艺历史:
1、日本铁壶最初的历史已经有点模糊,但渊源还是清楚的:在西方的资料中,无一例外地指出日本铁壶来源于中国唐宋煮水器。日本铁壶最早可追朔至日本江户时期,距今已有数百年之遥。时至今日除了南部铁器仍有持续创作与生产,现今备受关注的京都铁器,在昭和期间已因日本茶文化的改变及战争而断绝,因此目前所见如龙文堂等铜盖系统的京都铁瓶至少都具数十年以上的历史。在过去的一两百年里,铁壶在日本非常普及。几乎每家每户都会使用铁壶,而制作精美的铁壶还经常作为高贵的礼物在亲朋好友间赠送。
2、老铁壶的制作工艺,是金属加工中最为原始的铸造法,铸造而成的铁壶材质本身化学活泼性极高。虽然在当时制作的厂家都有自己的防止铁锈的处理,经过时间与使用环境的洗礼,今日所见的老铁壶绝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铁锈、铜绿与各式各样的污染物。用家及藏者若欲恢复往日的丰采与实用性,清洁与整理是绝对必要的。
日本抹茶的冲泡及饮用方法?
品味“抹茶” 从“日剧”开始掀起的“哈日”风潮,使得原先就风头甚劲的日本饮食更加红火了。茶作为或缺的一环,更是备受大众喜爱。而抹茶则是日式茶中的主角。 关于抹茶,你了解多少呢? 什么是抹茶抹茶的原料为“碾茶”,也就是在茶叶采收一个月前即在茶园加上棚盖,约 20天左右便摘采下茶叶嫩芽,经过蒸馏去除茶叶表面水分,即进行干燥碾茶,之后再以石磨磨成非常细嫩的粉末,完工后的翠绿色粉末,便是抹茶了。抹茶与其他绿茶品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一般煎茶或玉露茶的制造过程除了蒸馏,又多了不同程度的揉捻及干燥手续。抹茶因为是极为微细的粉末颗粒,所以可悬浮于水中,只是喝时必须先以茶刷搅拌起泡,即使放久了也不会有沉淀的现象。而目前盛行的绿茶粉(粉茶),只是将绿茶茶叶磨成“粉茶”,与日本传统的抹茶制作方式不同,其加工的原料亦不相同。绿茶粉色泽呈现绿褐色,冲水之后颜色则会呈现墨绿褐色。由于绿茶粉颗粒较粗,所在冲泡后会有迅速沉淀的现象。绿茶粉在日本一般多应用于饼干、蛋糕、冰淇淋等点心制作上,所以想要品尝真正的茶,选择的时候可得多注意了。 悠闲品味抹茶香日本的茶道是相当神圣、庄严的。但今天人们喝抹茶不一定要求神圣庄严、讲究空寂的滋味,你也可选择喝得轻松自在,不过喝抹茶的基本道具还是要先准备一下。先布置一个清幽的环境,放一曲澄净心灵的乐曲,选购自己喜欢的茶具,而抹茶粉则是这一场茶会里的灵魂要角。日本制抹茶粉品质监控严格,不过在大陆较难购买到,但在一些日用百货有限公司还可以买得到的,不然你也可以选择台湾制绿茶粉,两者虽不同,但仍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滋味当然得自己尝了。其次,茶碗、茶杓、茶刷是不可或缺的,茶匙舀抹茶粉、茶碗喝茶、茶刷则是要搅拌抹茶与热水,必须将茶粉与热水搅拌抹茶,这是抹茶好喝的重要关键。喝完之后,再将温水注入杯子,以茶刷将杯子刷干净,算是基本的礼仪,不过如果只有一人独享,那么随兴一些也无妨。 喝抹茶的秘诀想要充分享受抹茶的美味,产茶地的水质是最佳的选择。没有这么幸运的人,自来水也可以,在水烧开后以小火续烧 2至 3分钟,让水中的氯味消失,水的温度最好在 70摄式度左右,才能保留茶中的维生素 C,愈高级的日本茶所用的水温愈低,如玉露茶则只需要 50摄式度左右的水温即可。其次先将茶碗以热水温杯,并以茶刷刷拭、取 2茶匙约 2克的抹茶粉放入碗中,倒入 80毫升的热水,再以茶刷搅拌均匀就可以喝了,品质较好的抹茶是悬浮在茶面上而不会有沉淀。抹茶开封后最好放在防潮盒内,并放入冰箱冷藏防止受潮。抹茶最好不要一次买太多,若要维持品质,夏天最多能放一至二周,冬天则可以放至一个月,尽早饮用才是最佳的储存方式。 抹茶生活实用术整肠健胃:抹茶除了以热水冲泡外,有的人也会加入酪乳中,以整肠健胃,促进新陈代谢。抹茶另类吃法:台湾有名的“擂茶”提供了喜爱抹茶朋友们的另一项吃法:所要准备的材料为抹茶粉、白芝麻、黑芝麻和香菜等,将材料放入臼中捣碎成团后冲入热水,搅拌成浓稠状,再洒上米香,加盐或糖调味即是有名的擂茶,食用时也可以再加入红豆、绿豆等配料;也有直接利用绿茶茶叶来制作的,各地作法和吃法不尽相同。也有人喜欢将抹茶混合在含有丰富植物性蛋白质的豆腐中,可以增加食物中的维生素,补足食物本身欠缺的营养成份。同时抹茶因含有消臭作用的儿茶酚,料理时将鱼类以茶汤洗净可以降低鱼类本身的腥味,作用良多。抹茶美肤水:抹茶还可以制作成好用、没有化学成份的美白化妆水,配方是茶 2杯、酒精 20匙、甘油 10匙混合,干性皮肤则需多加甘油(可以增加化妆水润泽度),充分混合后放入准备好的容器中,放进冰箱中约可保存一个月,常温则只有三个礼拜的使用期限。化妆水含有的儿茶酚对于的肌肤小细纹的平整、松弛皮肤以及美白方面有不错的效果,使用后保证你水灵灵。
德钟壶倒水姿势?
一、持壶法
耳把壶:耳把是最常见的壶把了,像个小耳朵挂在壶壁上。
持壶方式:用食指与中指圈住壶把,拇指按住壶钮。或者用拇指与中指交互握紧圈把,用食指按住壶钮,无名指与小指借力顶住壶把,缓缓倾倒。但如果是中大品或者手娇小的人,拇指无法按住壶钮,可直接按在壶盖上。壶里添水别加太满,小心烫手。
侧提壶:这种壶最常见,壶把方向和壶口出水的位置平行,壶把通常为圈把。
小型壶,容量150ml左右的,可用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壶把,无名指抵在下方、小拇指轻轻搭住。水要倒尽时,把食指轻轻搭在壶盖上不让它掉落,另一只手按住盖钮也可。
大型壶,容量在200ml朝上,可把食指和中指一起穿过把手,大拇指放在上方,无名指抵在下方,同时用力就可以顺畅倒水。快倒尽时,左手辅助按住壶盖。倒水时食指和中指不要接触到壶身部分,就不会烫手。
横把壶:也叫侧把壶,壶把和壶嘴方向呈90°直角,起源于唐代,主要用来煮茶,现代在日本茶道中用得较多。这种茶壶用起来蛮方便,比较契合人体发力的点。右手大拇指压住盖钮或盖,其余四指握把提壶。
提梁壶:提梁这词非常形象,把手位置都在壶身上方,壶把就像房梁一样从这头搭到那头。一般这种形态的壶对新手都十分友好,右手除中指外其余四指握住偏上面或右侧提梁,中指抵住盖钮或盖提壶。若提梁较高而无法抵住盖钮,即用五指握住偏右侧提梁提壶。
飞天壶:飞天壶的壶把在壶身一侧,类似彩带飘舞的造型,十分灵动。执壶简单,大拇指压住壶盖,其余四指抓住壶把就可以了。或一手拿壶把,另一手压住盖钮,配合倒水。
无把壶:无把的单壶通常出现在便携型茶具或者旅行茶具套装中。出汤的时候虎口张开,拇指、中指握住壶身两侧,食指按住壶钮,把壶提起。
二、持盅法
圈顶式盅:盅顶有一圈环,是盅口也是持盅的所在,一般配有盅盖。用拇指与中指夹住圈顶,食指按住盅纽,其余两指抵住圈顶下方,与拇指、中指成三足鼎立之势。这类盅尚包括一种无明显圈顶,只是在盅口两侧或下缘加上配件以加强拿取功能者,持法亦如上述。
壶式盅:形式如同茶壶,有把有盖,持法就同持茶壶。杯式盅杯子的形式,在杯口处设计有便于倒水的“流”,通常加有把手。这种盅,以单手持把,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捏住盅把。无柄的杯式盅,则以单手虎口分开握盅,食指亦可抵住盖钮或盖。
三、女士持壶
相比男士而言,女士拿壶手势更为优雅知性。只需将中指和无名指捏住壶柄,食指轻倚在壶盖(壶钮)上,大拇指捏住壶把,找到合适角度倒茶即可。遇到容量大的壶,建议再用另一只手手指微按壶钮作支撑,双手倒茶,再稳妥不过。
四、男士持壶
相比女士拿法,男士拿壶时更为粗犷大气,用大拇指抵住壶盖,食指穿过壶柄捏住。但要注意手指放在壶盖上时,看看气孔位置,切勿堵住气孔,不然易被烫到。壶容量较大的话,用左手协助按住壶盖,以免倾斜过大壶盖滑落。
日本茶具的茶杯?
在日本,谈到茶具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茶杯。
由此可见茶杯在茶具中所占的地位。
人们第一次把欣赏煎茶道时首先为其茶杯之小和茶量之少而吃惊。
追求小而精这一点在日本煎茶界早有共识。
可以说,在当时是为了确立煎茶道的独特的特征。
为什么要使用小茶杯,各说不一。
有人认为是使用了现成的酒杯,而有人则认为是受中国的工夫茶的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