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名字的由来,有哪些让人摸不清头脑的奇怪的茶叶名

2023-03-05 122阅读 0评论

茶叶名字的由来,有哪些让人摸不清头脑的奇怪的茶叶名?

有一个片段记得特别深刻,当时还没有喜欢上茶,家中老爹倒是爱茶。老爹平时努力塑造一个严父的形象,少言寡语,其实是个温柔体贴之人。一日见其饮茶后道了几声:“好茶”。

我在一旁敷衍的回了句:“喝的什么好茶?”

茶叶名字的由来,有哪些让人摸不清头脑的奇怪的茶叶名

老爹得意的回了句:“鸭屎香!”

“啊?鸭屎?爸,你咋口味现在这么重,屎味的茶都喝。”

老爹嗖的一声突然站起,看我的眼神有种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感觉。

“爸,妈最近给你的零花钱好像变多了呢?大手大脚的。”

“哎!没有啊儿子,你可别跟你妈乱说。”

日常中很多类似“鸭屎香”这种茶名让很多茶友摸不清头脑,这些奇葩的茶名不知从何而来,今天咱们来列举一下那些奇葩茶名。

1、鸭屎香:

“鸭屎香”这个名字,着实让人接受不了,不止此名从何而来,据说是有人害怕茶种被偷去,胡乱起的名字,用来贬低此茶。

鸭屎香是凤凰单丛茶茶类的一种,属广东乌龙茶。“鸭屎香”是当地的土名,另一个业内的名字叫做“银花香”,哎,这下好听多了。

凤凰单丛茶是乌龙茶类,之所以叫单丛茶,是因为用的是单株采制法,只采摘同一株茶树上的鲜茶芽,成茶以独特丰富的花香香气闻名,例如有桂花香、蜜兰香、肉桂香、夜来香等等。

2、黄片:

这里的片要读四声,是不是想歪了?这个黄片指的是茶树的老叶片,老叶时间一长会变得枯黄,所以有了老黄片这个名字。

多用来制作黑茶,但在制作工艺中,过于粗老的叶片会被拣剔出来,但品质上差别不大,只是外形不佳而已。

这些粗枝老叶生长时间长,组织厚实,内质丰富,口感苦涩之味少,细腻甜醇,非常耐泡,其制作紧压成茶后,是普洱茶的一种,喜欢喝老茶的一些茶友非常喜爱这老黄片。

3、冰岛茶:

此冰岛非彼冰岛,大家可别想到是冰岛那个国家产的茶,冰岛天寒地冻,它倒是想种,但茶树也得能活啊。

冰岛茶是指我国云南临沧冰岛村产的普洱茶,和欧洲冰岛那个国家没有关系。

4、砍头茶:

这个名字更为奇葩,如此惊悚的茶名。在云南茶区,多有乔木种茶树,高大粗壮,当地茶农为了方便和产量,将茶树的上方的树干砍掉,留下一人或者两人高的茶树,这种采摘方式较为残忍,砍头茶这个名字由此而来。

5、烧心:

烧心茶是一种制作工艺出现问题的劣茶,此名取自日常形容胃部不舒服的“烧心”一词,大体意思上差不多,症状上的烧心是指胃部有种被灼伤的感觉,茶烧心则是说此茶在制作工艺中的渥堆发酵、干燥工序操作不当,茶被灼伤,茶的外表出现炭化。

6、大红袍:

大红袍也是家喻户晓的茶叶了,此茶并不是红茶,而是乌龙茶,是武夷岩茶的一种。名字中带有红字,难免让人误会。

据说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丁显赴京赶考,走到武夷山时,突然生病,腹痛难忍,正巧遇到一和尚,和尚将其带回寺庙,将制好的大红袍茶冲泡,喂于丁显服用,饮用之后,腹痛即止。后丁显考中了状元,回寺庙报答恩情,得知是茶叶之功,便将身上的状元红袍脱下,披在茶树上,“大红袍”之名由此而来。

我国茶种众多,奇葩的茶名还有不少,大家可以留言与大家说说哦。

文章如果有帮助到大家的话,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承艺茶叶官方账号”,往期内容请在我的头条号中观看。

好茶,承艺望与大家一同品鉴。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浏览器直接搜“承艺 茶叶”即可,望大家支持。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

黄梅戏是起源于黄梅吗?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而黄梅县地处长江北岸,自然灾害频繁。频繁的灾害,迫使黄梅人纷纷学唱黄梅调,以适应灾年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石牌镇(原怀宁县县城)为中心的安庆地区各县,搭台唱戏,从那以后,黄梅调才能称为黄梅戏。随后黄梅戏就在安徽省安庆市流传盛行了,在安庆市得以发展、壮大和继承,这样黄梅戏就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为“ 中国五大戏曲种 ”,同时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而由王少舫和严凤英主演的《天仙配》,改编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从而把黄梅戏推向全国,这样全国人民大众都知道安徽和安庆有黄梅戏。其中,黄梅戏代表人物分别是表演艺术家严凤英、马兰、韩再芬等人。黄梅戏的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其表演质朴细致,并以真实活泼著称。而黄梅戏作曲得力于戏曲大师时白林老先生。黄梅戏的角色行当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黄梅戏的唱腔分为两大类一小类,即主调、花腔、阴司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最初只有大锣、小锣、扁形圆鼓等打击乐器伴奏,即所谓"三打七唱",就是三人演奏打击乐器并参加帮腔。

桃花名称由来?

桃花名称来自诗经《桃夭》

诗经《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扩展资料:

桃花,即桃树盛开的花朵,属蔷薇科植物。叶椭圆状披针形,核果近球形,主要分果桃和花桃两大类。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

桃花可制成桃花丸、桃花茶等食品。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此外,桃花中元素有疏通经络、滋润皮肤的药用价值。其花语及代表意义为:爱情的俘虏。每年3~6月份,各地会以桃花为媒,举办不同的桃花节盛会。

茶叶的产地起源你了解吗?

茶叶名称常见产地所属分类

一、绿茶

1. 西湖龙井:浙江省杭州市

2. 普龙茶:普龙自然村

3. 六安瓜片:安徽省六安市

4. 碧螺春:江苏省苏州市

5. 武夷岩茶:福建武夷山

6. 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市

7. 安溪铁观音:福建安溪县

8. 信阳毛尖:河南省信阳市

9. 黄山毛峰:安徽省黄山

10. 二祖禅茶: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

1. 黄竹白毫:湖南省永兴县

2. 双井绿:江西省修水县杭口乡双井村

3. 太平猴魁: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

4. 庐山云雾茶:江西省九江市

5. 惠明茶: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

6. 午子仙毫:陕西省西乡县

7. 蒙顶茶: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蒙山

8. 径山茶: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

9. 涌溪火青:安徽泾县榔桥镇涌溪村

10. 鸠坑毛尖:浙江省淳安县鸠坑源

1. 平水珠茶:浙江省绍兴市平水镇

2. 西山茶:广西省桂平市西山景区

3. 宝洪茶: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

4. 天山绿茶:福建省阂东地带的天山山脉

5. 老竹大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6. 上饶白眉:江西上饶县

7. 永川秀芽:重庆永川

8. 恩施玉露:湖北恩施市

9. 麻姑茶:江西南城县麻姑山

10. 古丈毛尖:湖南武陵山区古丈县

1. 绿春玛玉茶:云南红河绿春县骑马坝乡玛玉村

2. 敬亭绿雪: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敬亭山

3. 江山绿牡丹:仙霞岭北麓、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尤溪两侧山地

4. 苍山雪绿:云南大理苍山山麓

5. 仙人掌茶:湖北当阳

6. 安吉白片:浙江省

7. 雨花茶:江苏省南京

8. 建德苞茶: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9. 桂东玲珑茶:湖南省桂东县清泉镇

10. 江西狗牯脑茶:江西遂川县汤湖乡狗牯脑山

1. 竹叶青茶:四川省峨眉山

2. 石笕茶:浙江绍兴诸暨市境内的东白山麓

3. 桐庐天尊贡芽:桐庐县钟山乡

4. 水仙茸勾茶: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5. 双桥毛尖:湖北省大悟县的双桥

6. 清溪玉芽:淳安县

7. 仰天雪绿:河南固始县仰天洼茶场

8. 顾渚紫茶: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顾渚村

9. 千岛玉叶:淳安县

二、白茶

1. 白毫银针:福建省福鼎市、南平市政和县

2. 白牡丹:茶福建省政和县

3. 贡眉:福建建阳县

三、黄茶

1. 北港毛尖:湖南省岳阳市北港

2. 霍山黄芽:霍山县大化坪镇、太阳乡金竹坪

3. 温州黄汤:平阳、苍南、泰顺、瑞安、永嘉

4. 霍山黄大茶:安徽霍山、金寨、大安、岳西等地

5. 蒙顶黄芽:四川蒙山

6. 鹿苑毛尖: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7. 沩江白毛尖:湖南省宁乡县西部的大沩山

8. 广东大叶青:广东舌耕内韶关、肇庆、湛江

9. 海马宫茶:贵州省大方县的老鹰岩脚下的海马宫乡

10. 君山银针:湖南岳阳洞庭湖

四、花茶

1. 玳玳花茶:苏州与福州

2. 茉莉花茶:广西、福建等地

3. 珠兰花茶:安徽款县、福建福州、浙江金华和江西南昌等地

4. 桂花茶:广西桂林、湖北咸宁、四川成都、重庆等地

5. 白兰花茶:广州、苏州、福州、成都等地

6. 金银花茶:山东、陕西、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

7. 玫瑰花茶:广东、福建、浙江等省

8. 洛神花茶菊花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

五、黑茶

1. 湖南黑茶:湖南

2. 老青茶:湖北省内蒲圻、咸宁、通山、崇阳、通城等市、县

3. 千两茶:湖南省安化县

4. 普洱茶: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

5. 安化黑茶: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

6. 四川边茶:四川省

六、乌龙茶

1. 闽北水仙:建瓯、建阳两县

2. 铁罗汉:福建省武夷山市八角亭

3. 龙须茶:福建省武夷山

4. 黄金桂:安溪虎邱美庄村

5. 凤凰水仙: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

6. 台湾乌龙:台湾省

7. 武夷肉桂:武夷

8. 大红袍:武夷

9. 永春佛手: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锦斗和桂洋等乡镇

10. 安溪色种:福建省安溪县

11. 凤凰单丛茶: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

12. 文山包种茶:台湾伸北部的台北市和桃园等县

13. 包种茶:台湾北部

七、红茶

1. 祁门红茶: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

2. 日月潭红茶:台湾

3. 青城雪芽:四川省都江堰市灌县

4. 金骏眉: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关

5. 正山小种:福建省武夷山市

6. 云南红茶:云南省南部与西南部台湾高山茶台湾省

7. 苦丁茶: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湖北)及华南地区(江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

8. 水仙茶:福建漳平市、永春县、建阳市、安溪县等地

为什么古人给茶起了很多外号?

对茶历史感兴趣,偶尔翻翻茶书,茶从古至今并不是一直叫“茶”,还有许多名字和称号。

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古时的文人墨客大多嗜茶如命,借茶抒情,借茶喻物。所以茶常常出现在诗词之中,这些雅士顺带着给茶起了很多别致的外号,当然都是些雅称,可不会给茶起“鸭屎香”这种莫名其妙的外号。

在唐朝之前,茶都叫做荼(读作tú或者shū),《诗经·邺风·谷风》中记载:“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是最早的记载,至于记载中的“荼”是不是指茶,说法不一,没有确切的证据。东汉的许慎倒是在《说文解字》中说道:“荼,苦茶也。”

“荼”有多种意思,代指茶只是众多意思中的一种。随着茶叶的不断发展,在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荼”字被更多的用来作为茶的名字,使用频率太高,为了将“荼”的意思表达的更为精确,民间的文人便将“荼”减去了一横,变成了现在的茶,成为了“茶”的专属名字。

一、茗:

茗这个名字据说是云南的“茶”方言,东汉时开始出现,流传到现在与茶共用,茗茶这个词由此而来,“茗”是茶的另一种雅称。不过理解上也有些误区,茗与名读音相同,也有出名的意思,一词两用。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

二、不夜候:

茶含有咖啡碱,这种物质可以提神醒脑,“不夜候”这个雅称便是根据此功效而起。出现的时间无法考究,晋代的张华在《博物质》中记载:“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五代十国时期胡峤在诗中云:“破睡须封不夜侯。”唐代白居易也有诗云:“破睡见茶功。”

三、消毒臣:

这个名字来源于一则故事,在唐朝的《中朝故事》中有记载,相传唐武宗时期,丞相李德裕说天柱峰茶可消除酒肉毒,命令下属用此茶烹煮茶汤,与肉食一同放入银盒内,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开,发现肉食已经化为水,所以茶这便有了消毒臣的雅称。可能是时间太长,肉已经腐烂了吧。唐代的曹邺在诗中云:“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四、涤烦子:

虽然茶不像酒那样麻醉自己,暂时的接触烦闷,但茶清爽通透,可以降低咱们的烦躁感,帮助思考和疏导。这一点从古至今一直受到文人雅客的赞颂,唐代的《唐国史补》中记载::“常鲁公随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唐代的施肩吾有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明代的潘允哲有诗云:“泠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涤烦子”这个名字是根据饮茶的感受所起。

五、清风使:

《清异录》中记载,在五代十国时期,有人将茶称为清风使,卢仝的茶歌中也有“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此名应该是与茶的香气有关,清香扑鼻,沁人心脾。

六、余甘氏:

宋代李郛的《纬文琐语》中有记载:“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也说:“沾牙旧姓余甘氏。”这个名字是根据茶的味道所起,明朝之前的古人使用的并不是现在的冲泡法,而是会将茶磨成茶末,冲泡服用,也可以说是食用,没错,茶是用来吃的,可能味道有些不一样,还会沾牙。

七、清友:

宋代的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记载到:“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等,唐代的姚合饮茶后做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茶一直是文人墨客的挚友,要说雅士不喝茶,那才是真的怪事,茶品多了,便从各个方面给茶取一些雅名,味道、香气、感觉、滋味、情怀等等,古人的文章,诗词等作品,酒跟茶频繁大量的出现。

茶的雅名繁多,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就当解闷了,可别扯上文化啥的,咱可扛不住那股源远流长的内涵。文化来源于生活,坐在家门口晒着太阳,拿着大瓷杯喝口茶,这才惬意,扯那些文化,没意义。

说了这么多,如果有帮助到大家的话,真诚的希望大家关注我:“承艺茶叶官方账号”,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在我的主页中观看。

浏览器 搜“承艺*茗茶”即可,望大家支持。

以公道的价格,让大家喝到承艺最佳的原产地好茶;以诚心的匠心,承艺精湛工艺,制作好茶;以客观公正的角度与大家分享通俗易懂的茶知识。

好茶,承艺希望与大家一同品鉴。承艺,不断传承创新,只做最好的茶。

客观公正的茶知识,与大家一同了解,请关注公众号:承艺文化(ID:chengyimc)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