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变天目釉,几十块的建盏喝茶有毒吗

2023-03-04 128阅读 0评论

曜变天目釉,几十块的建盏喝茶有毒吗?

建盏喝茶是不是安全的,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担忧,

第一, 建盏的特征是铁胎,铁也算是金属了,用来喝茶真的安全吗?

曜变天目釉,几十块的建盏喝茶有毒吗

第二, 建盏釉料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铅、镉等重金属吗?

关于建盏土坯含铁量较其他瓷器高,这一点是有利无害的。

我们在泡茶中建盏会有铁离子析出,泡茶中析出的铁离子在水中的浓度低于0.3mg/L,是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例证一,用铁锅炒菜,能产生微量二价铁离子供人体吸收。

例证二,用铁壶煮水,道理是一样的,无害而有益。铁壶煮水能平衡水质,提高水温。

铁是人体必需的化学元素之一,它是人体许多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血红蛋白的核心部分,在参与人体代谢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关于建盏使用的釉料的安全性,也是可以放心的

例证一,中科院硅酸盐研究所关于宋代建盏的胎釉成分分析。

建盏以天然的用料和高温高还原的烧制工艺,就能够烧出精美的铁系结晶釉,无需添加有害物质。

例证二,建阳建盏正规出售厂家都有质检报告。

建阳的许多建盏厂家,都已经去专业的检验机构,做过铅、镉溶出量的检测,并证实产品符合国家规定的日用陶瓷标准。

建盏饮茶不仅安全,还有其他茶具所没有的优势。

1/建盏胎内蕴含许多小气孔,气孔可以吸附钙镁粒子,减少水的硬度,变得柔软、甘醇。

2/建盏,胎体厚重,饮茶久热难冷。

3/而且建盏保鲜效果很好,可以有效防止变质

同时间分别用白碗盖杯泡茶与用建盏盖杯泡茶来喝,建盏耐久浸保、原味可饮,白碗则不耐久浸、发涩难饮。

中国值得一去的山峰有哪些?

我想,在一个真正热爱山川湖海的人眼里,每一座山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我是一个日常不太会规律运动的人,所以近年来几次大的运动都是在爬山中实现的。目前为止我去过海拔超过1000米的名山有:湖南衡山、安徽九华山、广东丹霞山、四川峨眉山、四川青城山、云南鸡足山、湖南张家界,还有前不久刚挑战的高原上的雪山——稻城亚丁。

在我看来,衡量一座山值不值得去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有美妙的风景、奇趣的动植物、刺激的山路,而在于那是不是一个你未曾征服的地方。

湖南 南岳衡山

第一次徒步登上南岳衡山,我和同伴花了约8个小时。那是清冷的2月下旬,我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下午1点从山脚下出发,到晚上9点才抵达接近山顶的上封寺。山上的路并没有因为下雪而变得光亮,但那时候,走在黑暗里的每一步,我们都不觉得畏惧。

安徽 九华山

去安徽九华山,最震撼我的是沿路见到的各色登山者,有三步一拜的苦行僧,有挑着扁担运货的工人,有看起来孔武有力的轿夫,还有长期待在这佛教名山的乞讨者。这次的行程不是在享受爬山的乐趣,而是一段隔着信仰的迷雾看人世百态的旅程。

广东 韶关丹霞山

广东丹霞山以丹霞地貌闻名,但老实说去了那里我也没看出来什么是丹霞地貌,也没看出来这座山有何与众不同。大约那些奇形怪状又能够充分激发人类想象力的岩石,才能彰显它世界自然遗产的魅力吧。这次登山经历的高潮出现在后半段,因为夕阳的加持,我们看到了丹霞山更美的面貌。

四川 峨眉山

四川峨眉山是我目前在平原地区徒步登上的最高峰。峨眉山海拔将近3500米,全山徒步路程超过60公里,从山下到山顶我花了3天时间,日均徒步时间约8小时。一个人在下雨天登山,听上去有些凄凉,但当走到无人的路段时,一个人才能用心发现山间细微的美。

四川 稻城亚丁

稻城亚丁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徒步最高海拔将近5000米,这是我第一次挑战高海拔徒步。从亚丁景区徒步线起点,经洛绒牛场到牛奶海再到五色海,单程徒步约10公里。我们经受着缺氧、头疼、狂风、大雪,还有一些未知的风险,却抵达了一个最美的天地。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中国哪个山最值得一去呢?”,我想,只要你出发了,只要你登顶了,那就是值得一去的山。

你喝茶的主人杯都是多少钱买的?

茶器三千,唯我独爱建盏!不懂它的人,认为它只是个普通的茶具,懂而它的人,才会把它当做成珍宝。

因为一只建盏烧制而成,可能会出现各种缺陷,想要寻觅一只完美无瑕的建盏是相当的难。

建盏的成品率只有10%,精品率在5%以下,而极品率只有万分之一。并且每只盏都是独盏,世界上根本没有两只一模一样、完全相同的盏。

记得在四年前,我偶然第一次见到建盏时,就立即爱上了它。它那古素古朴之美和与生俱来的禅意让我由衷的折服,那千变万化的斑纹釉色让我叹服,真真是无来由的喜欢!

从那之后,我便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只要我看到喜欢的盏,就冲动不已,必须买下来拥为己有,现在家里面已经摆放了三、四十只建盏。

但是后来就知道自己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因为随着玩盏的时间长了,眼光也是越来越高,一般的盏根本看不上眼。但朋友们,你们可要知道,一只建盏的价格按照作者的名气少则几百,多则上千或者上万,甚至国级大师,比如:孙建兴、李达的一只建盏就得好几十万甚至好几百万、好几千万。

所以,我突然明白了“量力而行”的这四个字的含义,买几只自己喜欢的就可以了,因为我不是孤家寡人,上有老下有小的,还要养家糊口度日,不能玩物丧志,但有时候看到中意的盏,还是有种控制不住想要买的冲动。

好了话归正题,我喝茶的主人杯都是建盏,至于价格吗?从几十的到几百的都有,但每一只盏绝对都是手工拉胚制作的正品真货。

下面再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建盏的常识:

一、建盏的起源:

建盏是宋朝著名的八大名瓷之一,始于晚唐、兴于宋朝,衰于元朝。宋朝时是皇家御用茶具,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当时,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头老百姓,都对建盏都有一种独特的偏爱。宋徽宗则在《大观茶论》中称赞建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二、建盏的制作:

建盏制作是采用手工拉坯,坯体材料是采用一些氧化铁含量高达7%~10%左右的有色粘土配制,质地厚重,俗称“铁胎”。建盏的胎体厚重、呈黑灰色,胎质粗糙坚硬,底部露胎,在足根处往往有倒角修刀。建盏是在1350℃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盏壁釉料中的铁离子在高温下析出,向下流动形成兔毫、油滴、曜变等各种美轮美奂、独特的斑纹。建盏的烧制过程分为柴烧、气烧和电烧,柴烧成品率相对要低些,因为人工烧制时的温度较难控制,所以价格略贵一些。

用手指轻轻敲击建盏边缘,会发出“当、当、当”清脆的击铁之声,这也是判定一只建盏是否真伪的标准之一。

三、建盏的器型:

建盏器型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种类型。

1、束口盏:盏口沿曲折,外缘向内凹,盏沿以下1cm左右处有一圈凹槽,叫“注水线”,作用是喝茶时能避免茶汤外溢,还可以控制茶汤的容量。

2、敛口盏:盏口沿略微向内收敛,造型丰满。而“敛”就是收的意思,所以叫敛口盏,盏口下沿没有凹槽,这也便于和束口盏区别。

3、撇口盏:盏口沿向外撇,有明显的弧度,所以被称作撇口盏。

4、敞口盏:盏外壁斜直,有轻微的弧度,或者弧度非常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斗笠盏”。

四、建盏喝茶的功效:

1、建盏胎内蕴含了许多小气孔,非常有利于茶汤的保温,提升口感,用建盏喝茶会让疲倦感顿消;

2、用建盏品茶,会让人感觉水乳交融,甘润顺滑,茶性十足,韵深味浓,暗香涌动;

3、常用建盏喝茶,能预防贫血、高血压,能调节人体中枢神经,达到舒缓神经的作用;

4、用建盏盛茶,由于建盏的气孔可以透气,进而改善水质,可有效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充分达到品茗效果和极致的软甜的顺口感;

5、用建盏喝茶会提升审美感,在光线的折射下,建盏的斑纹和茶水互相辉映,折射出各种五彩斑斓的颜色,您在品茶的同时也能欣赏这优雅别致的盏;

6、用建盏盛茶汤保鲜效果很好,可以有效延长变质时间。

所以,用建盏品茶的好处多多,可以更好的软化水质、激发茶香。

朋友们,您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您可以用普通的茶杯和建盏对比着饮茶,茶香、茶味肯定是不一样哦!

(以上图片都是我这几年来收集的建盏茶器,好看吗朋友们!)

世界上有天目杯吗?

世界上有天目杯

天目杯:天目杯是南宋时期福建建安水吉窑出品的一种黑釉建盏。天目杯有着简章,厚实却不笨重的外型,釉彩则是辨别它的最大特征。天目瓷在烧制时要求的温度高达1330-1600℃,因为烧制温度的不同、釉和胎质元素含量不同、及釉的厚薄不同,这些因素的细微的变化,都使得烧制后成品的斑纹千变万化。相较于千篇一律的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全手工制作的天目杯,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艺术品。世界上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天目杯,这正是天目杯的魅力所在。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巧夺天工的发明令人拍手叫绝?

曾侯乙,这个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啥,因为在他的墓葬里,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共15000多件,其中9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最近在国家博物馆“大美亚细亚”展上,曾侯乙铜尊盘可以说是妥妥的C位明星,总是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对着它一顿咔咔咔的拍。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反正词穷的我,只想到了“鬼斧神工”。

“曾侯乙”尊盘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两件器物放在一起浑然一体。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酒,盘内可置冰,即可冰酒,亦可温酒。数千年年前的古人,便已有此创意,着实令人惊叹!

整个铜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而铜盘盘体上共装饰了56条蟠龙和48条蟠螭。

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伏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长舌垂卷如钩。

盘,由盘体和各种附件组成。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

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

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

早年的考古报告这样描述曾侯乙尊盘:“玲珑剔透的镂空附饰犹如行云流水、龙蛇蠕动。其造型艺术和铸造技术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所有传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

目前多认为系采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但是也有反对声音称,失蜡法的起源文献中没有记载,有点来无影去无踪的感觉。他们认为,曾侯乙时代不存在失蜡法,尊盘是用当时成熟的范铸法铸造。

湖北工匠黄金洲耗时20年,在电、烙铁等帮助下,运用失蜡法仿制出1:1的曾侯乙尊盘。尽管如此,在业界仍有争议,有青铜修复专家称,参照文字、图片资料等进行重新塑型的仿制品,不同于在实物上制模的复制品,其精湛程度、神韵上与原件尚有一定差距。

尊盘多层透雕,表面彼此独立,互不相连,靠内层铜梗支撑;铜梗分层联结,参差错落,且有数不清的蟠虺装饰,制作成本和技术难度都相当大;加之出于保护国宝考虑,官方至今未对曾侯乙尊盘进行复制。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