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配件过滤,用茶具泡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茶道配件过滤,用茶具泡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茶具泡茶步骤:第一步准备干茶、茶具,第二步烫杯温壶,清洁茶具,第三步投茶、注水,第四步清洗茶叶并倒掉 洗茶水,第五步再次高冲注水,并盖上盖子闷泡少许时间,第六步出汤,将茶汤滤入公道杯,第七步分汤,将茶汤分倒至品茗杯,第八步饮茶即品饮茶汤。
茶具泡茶的全部步骤: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
为什么很多茶叫工夫茶?
工夫茶是特指乌龙茶独特的泡饮程式,其重视茶叶、器具、水、火技艺,技法细腻周密,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既科学又讲究美感。乌龙茶又以其天然的花果香,甘醇的茶味,饮后齿颊留香,令人回味无穷。工夫茶作为现代茶艺,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生活的艺术,也是艺术的生活,工夫茶深厚的艺术内蕴和文化内涵,使习工夫茶成为众多习茶者的最爱。下面将习工夫茶一些要点陈述,以飨习茶爱好者。
1 工夫茶的类型
十七世纪中后期福建创制了乌龙茶,适于乌龙茶的品饮方式──工夫茶随之兴起,之后传入毗邻的广东潮汕地区和隔海相望的台湾省。从地域不同工夫茶可分为
闽式工夫茶;粤式工夫茶(即潮汕工夫茶);台式工夫茶。
2 工夫茶泡饮的特点
工夫茶茶多水少:工夫茶下茶量多于一般红绿茶,以茶水比1:22为参考,根据饮用者的习惯口感和茶叶特性(如品种、季节等因素)不同做相应调整。置茶量以约为茶壶壶身1/2~1/3,茶水比约1:18~20为宜。
工夫茶泡饮次数多:一般工夫茶均可冲泡3─5次,品质佳者,冲泡7─10次仍有余香。
工夫茶现泡现饮,泡时短:沸水冲入,即刻出茶。一般冲泡时间约为30″─1′,三泡后时间逐次增加。避免茶汤贮留于壶内,造成滋味过浓且苦涩。
工夫茶沸水冲泡:以现沸100℃水冲泡,便于乌龙茶天然花果香透发。
工夫茶讲究冲泡技法。
工夫茶品饮方式独特:品饮时先嗅其香、观其色,后品其味,采用小杯、小口啜饮。
3 工夫茶泡饮的器具及要求
3.1 紫砂壶(或盖瓯):选择容量50─150ml左右紫砂小茶壶。壶嘴出水要流畅,断水、禁水功能好;壶盖严密,不滴水;壶口、壶嘴、壶把顶“三平”。以宜兴产紫砂壶为佳,泡茶时具保温、保味、聚香的作用。
3.2 杯具:选4─8只容量10─15ml敞口白瓷小杯。质薄如纸、色洁如玉、上缀清雅蓝花细白瓷的若深杯,为首选。也可选择品茗对杯,其中闻香杯以直口为佳,杯身不宜过高,以免操作时不稳当。还可按季节不同选用,夏秋季节用白瓷小杯,而秋冬季用内上白釉的紫砂杯,便于观汤色,又保温。
3.3 茶盅:又称公道杯或茶海,与茶滤配合使用,用于过滤均匀茶汤,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汤色清澈透明。这是台式工夫茶泡饮必备用具,它使匀汤技法简单而便于操作。茶盅的选用,注意容量略大于茶壶,茶盅嘴的断水性能要好,避免分茶时余水沿盅壁滴入杯中。茶滤应选用不锈钢质地,网孔细密,不易变形为佳。也可选用内埋滤网的茶盅。
3.4 茶通:泡茶的辅助器具,一般包括茶滤、茶荷(则)、茶匙、茶针、茶夹等几件。茶漏──置茶时放置壶口,以免干茶外漏。茶荷──用于取茶量茶,避免用手直接抓取干茶;茶匙──辅助置干茶入壶;茶针──用于疏通壶嘴,以免茶渣阻塞,造成出水不畅;茶夹──用于烫洗杯具和夹取茶渣。
3.5 煮水用具:选用典雅、精致酒精炉具,配透明玻璃煮水壶,便于观察煮水过程气泡与水蒸气变化。3.6 茶盘:以双层可蓄水的茶盘为适用。质地可为瓷质、紫砂、原木,与壶具或杯具相协调配套。 另还有茶托、茶巾、茶洗、茶船、茶罐等用具。
4 习工夫茶的程序及基本要求
习工夫茶者要求心境平和,操作有条不紊。女士动作优雅、柔美、流畅,男士动作刚劲、稳当、利落。
4.1 备器:将茶壶、茶盅和茶杯置于茶盘适当位置,辅助用具茶通,茶罐和煮水用具分别于茶盘左右两侧,干湿用具分开,茶巾、茶托放于靠胸前桌上,便于取用。
4.2 煮水、温壶烫杯:将初沸水注入空壶,约壶身1/2──2/3,盖上壶盖,用单手提把点钮式(即拇指、中指握住壶把,食指点于盖钮气孔上),摇荡壶身2─3圈,使壶壁均匀受热,以提高壶温。而后将烫壶水烫盅和烫杯,使盅、杯温提高,又可起进一步清洁器具作用,还寓示对宾客的敬重。这是工夫茶必不可少程序之一。
4.3 置茶:先将茶漏置于壶口,然后用茶荷从茶罐中取适量乌龙茶,对于外形较粗大长者,用茶匙将茶导入壶中。不应将茶洒漏壶外,以保持泡茶台整洁。
4.4 温润泡:俗称“洗茶”,将现沸水沿壶口回转冲入,浸没茶叶表面,盖上壶盖,随即将温润泡的水倒入茶盅或杯中。目的是浸润茶叶,以去除表面“火功气味”,便于茶叶香味更好发挥。
4.5 冲一泡、刮沫、淋壶:温润好的茶叶,用沸水沿壶口回转一圈,而后以“悬壶高冲”手法将沸水注满至壶口,随即用壶盖刮去壶口泡沫,并淋洗壶盖,再用沸水淋洗壶身,俗称“春风拂面”“重洗仙颜”,目的是使壶身表面清洁,并保持壶内外温度一致。悬壶高冲时水注要流畅,成圆滑流线型。淋壶时放低水壶嘴,回旋冲洗壶身,以免沸水四溅。“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三个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4.6 温洗杯:将温壶、温润泡水合并沿杯壁回转分别注入闻香杯或品茗杯中,而后用茶夹逐个将杯中之水弃去。传统洗杯手法是将一杯侧置另一杯中,以中指抵扣杯底,拇指、食指握杯沿,并迅速转动杯身,依次清洗,使杯子清洁,杯身温热。洗杯动作连贯、流畅,时间长短以控制出茶浓度。
4.7 运壶、干壶:将茶壶底沿茶船或茶盘边缘迅速运行一圈,并用茶巾吸干壶底余水,以免余水滴入杯中,有不洁之感。
4.8 均汤、分茶:传统工夫茶均汤技法,是将蕴育好的茶汤,来回倾注于各杯,最后几滴精华点滴入杯,使各杯茶汤浓度均匀一致。俗称“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取“关公”的公道、公平,韩信“点到为止”之意。台式工夫茶,直接将茶汤注入茶盅均匀,再分均于各杯中。斟茶时要求“低斟”,避免香气散发,茶汤飞溅,沫泡丛生。各杯茶量以七─八分为宜,忌满杯。
4.9 奉茶、品茗:将杯底余水用茶巾吸干,置于杯托中,双手奉于宾客,便于取用。使用对杯时,应先将品茗杯倒扣于闻香杯上,并翻转使茶水注入品茗杯中,再奉于客人。品茗持杯采用“三龙护鼎”的手法,中指托于杯底,拇指和食指端杯身。先嗅香,幽幽花果香泌人心脾,再观金黄透亮汤色,而后小口啜饮,细品其味,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古人是如何过滤泡茶用水的?
我是强哥 我来回答
茶道圣典《茶经·四之器》中有一段关于饮茶用水处理的阐述:“漉水囊: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咸以缝之,纽翠细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这漉水囊,就是作为滤水用的滤水器,供清洁净水之用.
滤水囊是出家人的生活用品,用于饮水时过滤水中微生物之用,为器虽小,其功甚大,为护生命故。出家人举凡饮用的水必须经过一块细布过滤,让细小的微生物不进到水中,再把牠们放回清水里继续活命,所以这个滤水囊的用意就是戒杀、放生。
所有的出家人对戒杀、放生都特别仔细用心,如《毗尼日用》里有一首偈:「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也许有人会怀疑,一瓶水哪里有那么多的虫子呢?到了现代,经过科学家在显微镜底下观察,发现一杯水里,就存在著很多的微生细菌。
演变到现在早已出现了过滤器,过滤网。更加便便快捷卫生的用品了
僧人为什么要过午不食?
僧人为什么要过午不食,对身体会有什么影响?
学佛十多年了,有过三年的过午不食的经验。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先看看佛经是怎么说的。
《毗罗三昧经》说:“早起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佛制断六趣因,令同三世诸佛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早上起来的吃的是天上的食物,中午的时候都是佛在吃饭,下午的时候都是畜生在吃饭,夜宵都是饿鬼在吃饭。佛希望我们都能脱离开六道轮回,都能进入佛道。所以希望大家中午吃饭。
《佛说处处经》说:“佛言:日中后不食有五福。一者少淫;二者少卧;三者得一心;四者无有下风 ;五者身安隐,亦不作病。”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晚饭不吃有五种福报。淫欲、睡眠、放屁、疾病、妄想都会减少
《杂譬喻经》说:“佛言:一日持斋,有六十万岁粮。复有五福。一曰少病身安,二曰少睡,三曰少淫,四曰得生天上,五曰知宿世因缘。”
一天节省一顿饭,相当于积累了许多种子。就好像一个苹果的种子,过来几年后苹果树长大,能长出成千上万个苹果。就是佛法中舍一得万的道理。善法在福田中生长,也是在不断地繁殖。越繁殖越多,就有了六十万岁的粮。这种粮,既是生命的资粮,也是福德、智慧的资粮。
我在学佛的几年之中,当时所有的戒律都执行了,都不敢执行的是过午不食。因为我对食品太爱好了,怕坚持不下去,你有自己的身体也是太瘦了,不想再减下去。有一天,一位师兄劝我去试一试,他说他过午不食两年了,也没有瘦。因缘具足,我就开始执行了过不不食一下子坚持了三年。
这里的好处就在于身体真的很强壮了。没有在的各种的疾病。以前可是一有天寒地冻,气温变化就感冒的。现在的身体也不感冒了。于是我又劝了自己的母亲,晚饭少吃或者过午不食。母亲一直坚持下去。结果他身上的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脑梗死全部消失了。
过午不食真的不错。
有很多朋友问,该怎么进行过午不食?
1,要慢慢来,先减食,不要一下子断掉,先七分饱,五分饱,三分饱,如果再饿,可以喝点粥。
2,晚上不要吃水果,因为寒凉。不要只吃菜,因为还不如吃五谷补气了。
3,只能喝清水,如果您受戒了。如果没有,可以喝混浊的迷糊等,不要喝牛奶。
喝茶分哪些步骤?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即洗手, 喝茶卫生很重要;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些准备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的心情。
第二道:烫杯温壶
把茶叶和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人称之为洁具提温。
第三道:马龙入宫
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过程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迅速倒出。目的是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同时也将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第五道:冲泡
将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不要一次把壶倒满。这个步骤是茶道表演上常用的,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春风拂面
这步骤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目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第八道:分杯
这一步是准备喝茶,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第十道:分壶
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