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明代大鼓太美了,可以分享一下你的读书笔记吗
故宫明代大鼓太美了,可以分享一下你的读书笔记吗?
我读书大多凭兴趣,初中的时候喜欢《红楼梦》,就开始广泛搜集有关《红楼梦》的书。后来对历史考古文物有兴趣,就又开始搜集这些方面的书。虽然好读书,但不求甚解,只是力求阅读经典之作。
我读书一般都是找大段的时间,如果需要记笔记,小时候是摘抄在本子上,后来有了电脑,就在电脑上操作,一来省事,二来检索方便。当然,如果是一些比较零碎的时间,比作坐车的时候,那就只能光看了。
我的笔记也很简单,一种是整理,比如我在读朱凤瀚先生的《中国青铜器综论》时,便把他归纳总结出来的器物“类、型、式”,重新整理成视图的形式,这样看起来会比文字更有直观性,能够突出要点。
比如,簋
比如:爵
再一种则是简单的按语吧,比如在读《夏鼐日记》的时候,会把一些内容进行摘抄,然后进行一个短评。
比如看到1931年3月4日的一条:“下午听冯友兰讲演,题目是《中国哲学史中为什么没有近世史》,讲的声音既不大高,而且又加口吃,只听得他‘这个,这个’的乱叫,听后终于不知道他说的什么。”
按:“乱叫”,夏先生可真毒舌。
再比如1933年1月26日一条:“记得刘古谛说,要是一个在北平读书的人没有到过天桥,便不配念社会科学。天桥确实千奇百怪的汇集地,什么大鼓、说书、相声、刀枪、拳棍、弄猴、高跷……应有尽有,是流氓无产阶级的会场。”
按:可惜解放后天桥就没落了,现在早就消失殆尽!不过“流氓无产阶级”六字精当以极!~
再比如1933年4月1日一条:“晚间与祥弟煮鸡卵,预备明天游颐和园时做点心,不知要煮多少时间才熟,只好煮几分钟后,破开一个观察,尚未熟,再待几分钟,又另破开一个开来。一为书生,便无用,信矣!”
按:书生的日常动手能力差?一笑。幸好我不算书生,所以,做得一手好菜,哈哈!~~
还有一种属于挑错,比如阅《故宫辞典(增订本)》时,看到书里的内容有问题,或错字,或失误,会记下来,然后写下我认为是正确的意见。
比如第94页《明清宫殿建筑之部·陵寝》之“明凤阳皇陵”条:“明世祖朱元璋父母的陵墓”。
按:朱元璋非“明世祖”,其庙号为“太祖”,且有明一代并无庙号为“世祖”的皇帝。
比如第483页《清宫廷文化史之部·清后妃》之“清世宗纯悫皇贵妃”条:“晋尊为裕皇贵太妃,享年96岁,为清后妃中最长寿者”。
按:96岁的裕皇贵太妃确实长寿,但不是“清后妃中最长寿者”,《清史稿·列传一》载“定妃,万琉哈氏。……薨年九十七”;本辞典P481“清圣祖定妃”条亦载“晋尊为皇考定妃,……享年97岁,为清代后妃中最高寿者。”可见,裕皇贵太妃应是“清后妃中第二长寿者”,或“清世宗后妃中最长寿者”。
再比如第567页《清宫廷文化史之部·常见汉文满语词汇》之“多罗额驸”条:“因汉称多罗郡王女为县主,多罗贝勒女为郡君。多罗额驸汉名又叫县主仪宾,郡主仪宾。”
按:“郡主仪宾”有误,多罗贝勒的女儿汉称为郡君,他女婿的汉称应为“郡君仪宾”。那么“郡主仪宾”是什么人呢?本辞典P574“和硕额驸”条载“郡主为亲王之女,郡主仪宾是亲王的女婿”。
以上算是我读书笔记的点滴吧。
什刹海这部电视剧?
大家好,我是陈小妹影视。首先很高兴能够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什刹海》是由付宁编剧并执导,刘佩琦、连奕名、曹翠花、张龄心、关晓彤、张晞临、刘敏等出演的都市情感剧。
该剧以什刹海胡同里庄为天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为主线,讲诉一家人的现代琐事而又充满烟火气息生活日常。《什刹海》这剧电视,简直是世界第一,为什么拍的这么好呢?小妹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取景取得好。以什刹海胡同展开,观众喜欢看老北京胡同的生活气息。
②题材选的好。以"小家"庄为天一家生活作为出发点,映射出咱们国家飞速向前发展,人民生活和物质越来越好。
③融入浓味的京味文化。比如融入北京的美食文化、京韵大鼓、北京四合院、鸟巢水立方)等富有浓味的京味文化,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北京的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以及人文历史。
④内容上突破创新。打破以往的家庭生活剧的单一,枯燥,满足了观众对家庭生活剧的多元化需求。
⑤演员的选择巧妙。既有老戏骨的加入,又有青年演员的注入,使整部剧看起来更加有青春活力和新鲜感。
综合以上原因,《什刹海》才会拍的得这么好!您知道全国哪些地方的年味比较浓?
春节可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小时候,过年穿上件新衣,就能美好些天;收到只装几块钱的红包,就能乐开花儿;想到年夜饭,就流口水;几朵烟花就能点亮夜空,看春晚舍不得眨眼……现如今,鞭炮不能放了,新衣随时能穿,饺子天天可吃,红包网上满天飞,年味却似乎淡了。幸好还有一些地方保持着与众不同的年味,让我们看看吧!
四川阆中
阆中是春节发源地。阆中古城已有2300多年历史,是一座具“唐宋格局,明清风格”的“活着”的古城。到了春节,这里更是年味十足。数名扮成“春节老人”(落下闳)的老人们会在大街小巷给人们赐福、发红包。你还可以看到声势浩大的“张飞巡城”、“秀才赶考”、“道台审案”等民俗表演。川戏皮影戏好戏连台,狮灯龙灯灯火辉煌。张飞牛肉、保宁醋、白糖蒸糕也不可错过。
山西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名城,已有2700多年历史。春节期间,你可以看到场面宏大的县太爷迎客,闺秀表演,踩高跷以及有“喜剧之王”之称的八音会。也可以看到特别的铜人表演,还可以逛逛大名鼎鼎的乔家大院。平遥牛肉、推光漆器及长山药是平遥三宝。山西面食也很出名。
陕北安塞
延安的安塞以腰鼓闻名。安塞腰鼓起源于战争和祭祀,融多种技艺于一体,也反映出陕北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安塞的剪纸和农民画也很有特点。除了欣赏令人热血沸腾的安塞腰鼓,你可以在南沟村住一下正宗窑洞,可以去领略一下原汁原味的信天游,可以尝一尝名小吃地椒羊肉,可以去延安瞻仰一下领袖风采,过一个红红火火的陕北年。
新疆禾木村
禾木村位于美丽的喀那斯湖畔,有“中国第一村”美誉,是一个原生态村子,是“梦中的家园”。当你走进原木搭建的房子,烤着炉膛温暖的火,看着炊烟袅袅升起,再来杯热腾腾的奶茶,心一下就变暖了!这里的春节,图瓦族人有“砸骨髓”、敖包祈福等习俗,还会开展雪地赛马,叼羊,摔跤,射箭等活动,让你大呼过瘾。
甘肃夏河
甘南的夏河的拉卜楞寺,每到正月十三,就会举行盛大的活动一晒佛节,这是藏民最重要的节日。平时珍藏在寺庙的巨幅佛像(唐卡)会被展示在光天化曰下,供藏民观瞻膜拜。还有正月十四“跳法舞”,正月十五“酥油花节”,正月十六“转香巴”……让你玩个够!
广东佛山
佛山的春节有浓浓的岭南味。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谢灶,扫尾,上挥春……到接财神,逛祖庙,买发财大蚬,唱贺正龙舟歌,鲤鱼歌……可谓丰富多彩。最热闹的当属舞醒狮。只听锣鼓喧天,一只只色彩斑斓的狮子上下腾挪,热闹非凡。
贵州肇兴侗寨
黔东南黎平的肇兴侗寨,因成为2018年春晚分现场一炮而红。肇兴侗寨是中国第一侗寨,有“鼓楼之乡”、“歌舞之乡”、“中国六大最美乡村”美誉。一到春节,侗族人就早早地打年糕,酿年酒,杀年猪……忙得不亦乐乎。在这里你可以吃到长桌宴,欣赏到惊艳世界的由多声部合唱的天籁之音一侗族大歌,还有独特的侗戏。侗族年味一定让你回味无穷。
哈尔滨
冰城哈尔滨的年味有一股浓浓的异国风情。走在中央大街上,一幢幢欧式建筑随处可见。到处张灯结彩,人流如织。你可以去冰雪大世界看看五光十色的冰雕,去亚布力滑滑雪,还可以去大顶子水上乐园泡个温泉,再去雪乡睡睡东北大炕。在哈尔滨还能吃到远近闻名的红肠,大列巴,酸甜可口的锅包肉,再来根冰中带香的马迭尔冰棍,真是爽呆了!
重庆铜梁
我们重庆人过春节,一般爱去铜梁观灯,看铜梁龙舞。铜梁龙舞起于明,盛于清,誉于当今。最出名的是大蠕龙和火龙。大蠕龙多次进京,参加国庆盛典及奥运会,世博会表演,蜚声中外。火龙更是一绝。表演时,打铁水,喷火花,满场银花四溅,长龙腾跃,场面非常火爆震撼。而舞龙手们均赤膊上阵,阳刚尽显。据说以火烧龙,可以去晦气,祛病免灾。古色古香的安居古镇也是好去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