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发布Q3财报,你认为拼多多还能存活多久

2023-03-02 128阅读 0评论

阿里发布Q3财报,你认为拼多多还能存活多久?

任何事物都有终结时……拼多多是三大电商平台中。我认为最无价值的平台……也会是最快挂滴……

2015年我也搞过类似app,最终因机缘不足终止

阿里发布Q3财报,你认为拼多多还能存活多久

q3财报是什么?

q3财报是一个企业的第三季度报表,通常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不仅要披露年度财务报告,还要披露季度财务报告,其中,第一季度称之为q1,第二季度称之为q2,第三季度称之为q3,季度报表和年度报告的区别在于,季度报告只需要经过审计师审阅,只发表审阅意见,不发表审计意见。

你如何看待11月19日刘强东在强奸案事件后的首度发声?

性侵风波对于刘强东本人形象及京东的形象打击是巨大的。除此之外,大股东包括刘强东本人的减持,也对京东投资人的信心有着一定程度的打击。这当中,高瓴资本在第二季度减仓了39%的京东的股份,直接退出了主要股东名单。

自从明尼苏达事件发生之后,刘强东近段时间发声的确是比较少,北京时间11月19日晚,京东盘前发布了Q3季度财报,财报显示:

京东集团在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来自持续运营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2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人民币22亿元;在持续高研发投入下,京东实现了连续10个季度的盈利,但是营收却在连续九个季度中,首次出现了增速不足30%;作为京东集团核心业务的京东商城经营利润率为2.2%,2017年同期为2.3%。

不可否认,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京东的业务仍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速,但是净营收增速下滑和净利润下降却是无法通过会计手段遮掩的。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由于二级市场的公开原则,它们背负的业绩压力远比创业公司要高的多,二级市场的快速反馈可以让一个公司瞬间实现市值蒸发。三季报公布后,京东盘前跌破23美元,跌幅超4%。最终收跌8.42%,收报21.11美元,收创2016年7月8日以来新低。

明大性侵事件爆发后,刘强东保持了绝对的缄默,这虽然对公关而言是一件好事,但是投资人的信心却大受打击。由于事件发生在九月,很难去判断这次事件对京东的业绩没有直接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在互联网大会上,刘强东的缺席直接致使当日股价狂跌7%。

京东在财报公布之后,在电话会议中进行了首次发声,主要就是针对京东集团之后的新业务拓展、团队、战略、文化方面的调整。不过,这一次发声刘强东还被自媒体认为:要退出京东管理层。

对于刘强东退出京东管理层,从现在京东业务的拓展以及京东集团的战略布局来看,目前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一问题,京东也做出了回应,说是假新闻,所以说这点也就不用说了。接下来可以谈谈股价的事,京东昨天发布了Q3季度的财报、阿里、腾讯这些互联网巨头也都公布了最新财报,从盈利来看,企业总体上都是在盈利,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但整体的股价波动是比较明显的,现在都处于一个下跌的情况,阿里的尤其是在前段时间马云宣布退休之后。

而京东的股票下跌已经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也是在意料之中,至于说京东股价下跌至近两年最低,也有目前刘强东案件还未出结果有关,现在的舆论导向也不是很好。不过,抛开股价不说,看昨日京东公布的2018年Q3季度财报来看,其中不乏存在亮点,譬如:京东在技术研发中的投资达到了34.5亿元,2018年京东前三季度在技术研发这一块投资了共86.4亿元,较去年全年在技术研发这块的投资还高出19.9亿元。

由此看来,京东在技术研发这块的大力投资,应该是刘强东所说的新业务拓展这一块了。京东发展好技术,那么对于京东的多项业务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京东的“祖冲之”研发,应用到京东线下智慧零售门店曲美京东之家中,帮助门店营销。

总体来说,股价本来就有不定性的,经常也会受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波动情况比较明显,但只要企业的业务在持续的发展,未来回升的几率就会很大,按照京东目前的股价来看,回升的空间也较大。所以,短时间内的波动也可以理解股市正常现象。未来,我们应该积极乐观看待。

为什么拼多多会比京东市值高?

谢邀!

其实这个问题与其说,拼多多的股价为什么这么高,倒不如说为什么京东股价跌的这么快?要知道如果不是2018年,京东负面新闻不断,拼多多是没有可能在市值上赶超京东的。

从本质上来说,拼多多的确是发展速度特别快,尤其是借助腾讯的社交力量,也就是微信这个10亿量级的社交产品,对于拼多多的流量贡献可谓是举足轻重。

无论是阿里还是网页,其实在微信的社交平台存活时间都不会太长,但只有拼多多整天的9块9能够漫无边际的散步,整个微信生态。

借助着微信的流量,拼多多也是实现了三级跨越,超快速度实现了上市,同时在今年年末阶段股价上也是追赶上了,一直处于下跌的京东。

其实拼多多的模式我们已经分析过很多次,也就是当年的淘宝。刚开始以部分假货,山寨货,或者说是劣质货充斥整个平台,以低价来吸引大量的用户,而在上市之后,慢慢的剔除这些中坚力量,开始回归,正规化。

当用户的习惯养成拼多多也就宣布了成功。目前来看,包括阿里,京东对于拼多多的重视不是没有道理的,毕竟阿里可能看到的就是曾经的淘宝。而京东更难受的是一个淘宝,京东已经难以应付,如果再来一个淘宝,那么京东就要彻底沦为二等公民了。

除此之外拼多多也是行业内很难有如此后盾的电商平台,要知道流量上有着微信,资金上有着腾讯,这样的待遇,的确是很多电商梦寐以求的。

而随着腾讯间接性的放弃了京东,扶正了拼多多也就足以看出,拼多多的模式确实是比较有意思的。假如拼多多能够在剔除山寨品牌或者说是正规化道路上不遗余力的前进,那么未来的前途确实是比较光明而上升的天花板,也是会非常高,毕竟相比于京东模式来说,拼多多更像这腾讯版的淘宝。

零售业务增长收窄?

这里就只讲讲阿里的零售业务。

一、为什么要说阿里的零售业务增长收窄呢?明明是继续强劲的增长!

以上是阿里最近9个季度的财报,最近一个财季同比增长54%(核心电商业务同比增长56%),与2017财年Q3财季的增长一样,但依然维持在50%以上。

对比GMV基数要低得多的京东,跨界对比如此大体量的公司而言,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连年50%以上的增长是多么的惊人?如此高的增长率怎么能被理解成“增长收窄”呢?

二、当然,“增长收窄”的因素是现实存在的。

这其中的因素主要有:其一,阿里的GMV基数及零售业务规模越来越庞大,基数大增长趋慢是自然商业规律;其二,人口红利及其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化红利消失等。

所以阿里要在核心零售业务板块启动“新零售战略”,要从纯电商走向线上下的融合,并投资并购了一家家实体零售领域的优质头部企业;所以阿里加大了全球化的布局。同时还应看到的是:阿里除了在线上商品零售中占据统治地位之外,线上零售+线下投资并购的实体零售,在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都还没有超过17%(目前约为16.3%左右,详见李政权头条号专栏《新零售效应》),市场集中度继续向阿里、京东等巨头靠拢的空间还比较大。

三、阿里在不断的通过否定与颠覆自己完成进化,从而获得持续的高增长。

这是阿里近两、三年自我颠覆式的进化:

其一,否定与颠覆纯线上电商,进入线上下融合的新零售,从而进化。

其二,落地启动新制造否定与颠覆传统的线上下零售以及新零售,从而继续进化。

线上零售、新零售已经巨量打通消费零售端与流通通路端,新制造将会帮助供应链的“最后一环”——制造业厂家(及其相关原材料/设备供应商)实现数字化、线上化、智慧化。

这将意味着制造业厂家将会有条件、有能力,因此实现与最最末端消费者/用户的“零距离”接触,从而让定制化需求、小规模订单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走向现实。

想象一下,未来,当我们把自己一个家庭未来一个月、未来三个月……在柴米油盐酱醋茶(比方)……方面的需求,都通过阿里这个大平台直接向上游的厂家下订单之后,阿里又将怎样的影响与收割中国C端的大零售、大消费市场(当然还包括制造业厂家这个亦被其把控的B端市场)。

即是说阿里的新制造亦是紧密关联其核心零售业务的增长与进化。

对此后知后觉的阿里的对手们,要小心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