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博物志,子不语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2023-03-02 114阅读 0评论

续博物志,子不语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在题主所说的《子不语》、《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这三本书里,寒柏陇卧子只看过前两部著作,尤其是对《聊斋志异》影响极深。

可能是因为男孩子或多或少都喜欢一些神怪故事,本人在初中时就初读《聊斋》,在成年以后又读过好几遍。并且随着年纪增长,每次重新阅读带来的感觉和理解都有所不同,好像每次都对其中的内容有一些不一样新的解读。此篇内容,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寒柏陇卧子对这部《聊斋志异》的理解和认识。

续博物志,子不语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简介

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是山东淄川县(今淄博市蒲家庄)人。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活了七十六岁。

蒲松龄出身于一个没落地主兼商人的家庭,从小受着正统的旧时封建教育。少年时,在科举场上一度比较顺利。十九岁那年,接连考取了县、府、道三个第一名,名震一时。但后来屡试不第,始终是个穷秀才。

在三十一岁时,应朋友邀请到江苏宝应县做了一年知县幕僚。此后就一直住在乡下,在故乡当了将近四十年的家庭教师,也就是私塾先生,到七十一岁才援例成为贡生。

蒲松龄一生不得志,考场的失意,生活的贫苦,加上他长期住在乡下农村,使得他有机会接近普通百姓,了解下层社会的疾苦。在当时专制统治和文字狱的高压下,他有话不能直说,只好借助花妖孤魅的故事来抨击社会黑暗面,统制阶层的腐朽劣迹,创作产生了《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析

聊斋,原是蒲松龄书房的名称;志异,就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聊斋志异》从其二十岁左右动笔,到四十岁基本成书,以后不断增补、修改,一直持断到晚年,前后花了好几十年时间,倾注了他毕生的精力创作完成。

《聊斋志异》反映的面很广,蒲松龄写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角落,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基本上可以概况为以下几类:

一. 其揭露了现实政治的腐败和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这类内容的故事数量很大,有的揭露地主豪绅勾结官府为非作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凶横残暴。

比如,肆意奸污农家少女的故事《窦氏》,强行霸占别人妻子的故事《红玉》,仗势诬告善良百姓的故事《席方平》,无故陷害清白好人的故事《辛十四娘》,还有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把人活活打死,而不受法律制裁的故事《商三官》、《向杲》等等。

作者无情的批判各级地方官吏狼狈为奸、贪赃枉法、渔肉百姓、巴结权势的丑恶嘴脸。例如,《王者》里的湖南巡抚,《梦狼》里的白知县,《石清虚》中的尚书,《梅女》中的典史,个个“赇赂贪婪”,人人“蠹役满堂,纳贿关税者,中夜不绝”。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作者愤愤不平,大声疾呼:

“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梦狼》

不仅如此,蒲松龄还大胆的把批判的予头直接指向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皇帝为玩弄一只蟋蟀,而逼的百姓倾家荡产、走投无路的故事《促织》;大亲王为满足自己的喜好,不惜花费六百两银子购买一只鹑鸟取乐的故事《王成》;为了维持统治,到处烧杀抢掠、杀人如麻的故事《野狗》;军队所过之处,“鸡犬庐舍一空,妇女皆被淫污”的故事《张氏妇》;造成“碧血满地,白骨撑天”、“百里绝烟”惨象的故事《公孙九娘》、《乱离二则》等等。

二. 抨击封建科举制度的腐败黑暗

蒲松龄深受科举制度之害,其对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深有感触,因此写来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在他的笔下,那些考官是一伙不学无术、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败类。这其中就写了“糊眼主司”的《素秋》,“游神耗鬼”的《于去恶》,吃人肉的“虚肚鬼王”《考弊司》,是“黜佳才而进凡庸”的封建走狗《三生》等。

蒲松龄不仅讽刺了考官,同时也批判了科举制度对士人学子的精神摧残。比如,《司文郎》里的宋生,生前科举不得志,做鬼后仍想借朋友的中试,来遂自己生平未酬之志;《书痴》中的郎玉柱,不分寒暑的昼夜苦读,结果变成了可怜兮兮的书呆子;他还在《续黄梁》、《王子安》等篇中,对某些封建文人的丑恶灵魂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尖辣的讽刺。

三. 抨击封建礼教毒害人性,赞美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

蒲松龄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许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忠于爱情、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这些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一般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忠于爱情,能平等对待爱人,明知是也不嫌弃,有的还为了爱情自我牺牲。

这类的代表作有很多,例如:《婴宁》、《莲香》、《香玉》、《鸦头》、《细候》、《连城》、《宦娘》、《聂小倩》、《青梅》、《封三娘》、《娇娜》、《王桂奄》、《阿宝》、《黄英》、《葛巾》、《伍秋月》等等。

在此类故事中,蒲松龄满腔热情的歌颂了男女自愿结合、平等相待的爱情。这些表达,不要说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有非常积极进步的意义。

四. 歌颂善良、正义、诚实、友爱和乐于助人的品格,赞扬除奸制邪、敢于斗争的精神。

作者的创作深入到社会的底层,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因素,寄托人民的理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例如,塑造了纯朴、正直、善良及勇敢可爱劳动人民形象的故事《田七郎》、《张诚》、《农人》、《农妇》等。赞美了真诚无私、乐于助人品格和机智勇敢、舍身除恶斗争精神的故事《王六郎》、《陆判》、《酒友》、《胡相公》、《庚娘》等。

即使在官吏中,作者看到的也不全都是贪官污吏,比如在《折狱》、《太原狱》、《新郑讼》、《胭脂》等作品里,就写了一些秉公执法、为民除害的好官、清官。

五. 还有各类富有寓意的作品

比如,《画皮》就描写一个披着人皮的鬼欺骗和害人的故事。教育人们要从本质上识别美恶真伪,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在《崂山道士》里写王生到崂山求道的故事,就写了他害怕劳动、不愿付出,企图轻易就能学得一点法术来满足自己不正当的要求,结果当然四处碰壁而无为。

在《狼》里,通过描绘狼的贪婪、狡诈及凶残,启示人们要时刻提高警惕,敢于同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作斗争。

其他如《妖术》、《种梨》、《雨钱》、《小猎犬》、《瞳人语》等,都含有很深刻的寓意,读后让人体会很深。

综述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之一。全书包括四百九十多篇短篇小说、神怪、故事、寓言、奇谈和讽刺小品。而且其中的许多名篇,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翻译发行国外。

总之,《聊斋志异》中的大部分作品是进步的、有意义的,但由于作者受到时代、阶级和世界观的局限,也有部分消极和不尽人意的内容。但这些终究不能掩盖作品的光辉,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是众所公认的。

注:参考资料有《聊斋志异》、《聊斋新译》。

另: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以上,就是寒柏陇卧子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浅见薄识。如果各位还满意的话,请记得<关注>寒柏陇卧子。本人专注于文化写作、文玩收藏、邮票知识、诗词对联、谜语谚语及文史知识等方面,大家关注后可以看到其他精彩内容。

真的养过龙吗?

大约在去年秋天的时候,我去古玩城瞎逛,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摊儿上,看到了一本书。书名用甲骨文编写的,名叫《相龙经》,作者是大禹。我蹲在摊前打开一看,里面竟然记载了上古时期养龙秘术!

当时我就问摊主,我说这本书怎么卖?摊主当时正在吃蒸馍夹咸菜,嘴里含着东西把头一抬,然后又低下去用含糊的声音答道:十五不还价。我心想老子买东西从来没有不还价的,怎么你也得给我便宜三五块,于是喊道:九块钱卖不卖?

摊主把馒头放在一边,伸手说道:掏钱吧。我勒个擦,竟然还价成功了。麻溜儿的掏出手机,扫了一下摊主的二维码,付款成功。然后摇了摇,返给我3块钱红包。哈哈哈,顿时觉得心情美极了,六块钱买了一本价值十五元的古籍。

花钱只是表象,省钱更是技术,最重要的是书中所包含的知识,这是无价之宝。

自古至今,我们只在一些史书古籍中听说过谁谁谁养了龙,却从未被证实过。如今我买的这本《相龙经》里清楚的记载了养龙法,作者还是大禹,几乎就可以证明在夏朝,当时的人民的确养龙,而且还是用非常科学的方法在养。

我怀揣宝书,蹬着自行车回到家中,心中难以压抑的激动,从我不时漏出的傻笑可以窥得一二。那一刻,我仿佛是一个将要改写历史的人。一路上,我的脑子也在不停的想:夏朝的人是怎么养龙的?世界上真的有龙吗?

回到家中,翻开《相龙经》,第一章便是养龙要义之龙蛋选择。卧槽,有龙蛋,还特么的可以挑选,看来,在夏朝真的有龙,要不然怎么挑呢?

满本书里都是歪歪扭扭的甲骨文,若不是贫道天眼已开,真的很难明白里面写了什么。书中说道:龙蛋大概有鹅蛋那么大,外漏青芒内敛金光。不同品种的龙,其色泽轻重大小有稍微的差别,新手很容易被蒙骗。

品质最高、最珍贵、最稀有的龙蛋,当属应龙的蛋。应龙与别的龙不一样,因为应龙除了从蛋里孵出来,也可以由其他龙进化而来。但是,能下蛋的应龙都是血脉纯正,威力强大的,所以应龙蛋才会稀有而珍贵。

除了应龙蛋之外,烛龙蛋也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它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晚上挂在梁上可以照明,冬天把它放在屋里还能取暖。所以更多人买烛龙蛋并不是为了孵小龙,而是为了它的附带功能。

根据《相龙经》的介绍,当年大禹曾拥有两条应龙,并带着它去治理洪水。当时是冬天嘛,应龙遇冷是要冬眠的。于是,大禹买了5个烛龙蛋,将其粘在应龙背上,应龙感到温暖,就不再冬眠,从而加紧治水。

养龙最难的地方并不是挑龙蛋,也不是幼龙时期给它喂食。而是在龙的孵化阶段,以及刚刚出生的时候。

《相龙经》记载,龙蛋孵化需要三年时间,三年期间要保证龙蛋温度适宜,而且还得通风朝阳。晚上必须放在屋里,不能被月之光华所照,否则龙生出来就会异变,具体产生怎样的异变,书中并没有介绍。

新生的幼龙,非常的脆弱,几乎所有的肉食动物都是它的天敌。但凡您能接触到的动物,都喜欢吃它。比如说:麻雀、大黄、阿猫、黄鼠狼等等。所谓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说的便是这个了。所以,幼龙在成长之前这个阶段,务必严加看管,否则三年养育之苦就似水东流了。

《相龙经》写到这里,被撕去了几页,后面都是一些谁谁谁养了什么龙的记载,具体有些苦涩的名字我也不认得。这些繁杂的名字里,有一个倒是挺眼熟的:河伯冰夷。丫的,这孙子竟然也养龙,养的还是一条土龙,专门壅塞河道。

唉!其余闲话,日后再叙,今且休。

本文节选自《精神病院异闻录》

几月最适合放风筝?

春天比较适合。南方地区二、三月放飞风筝。北方地区五、六月放飞风筝。

春天放风筝,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的阳光和春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史书《续博物志》也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之说。

中国古代的文言志怪小说有哪些?

我国古代时候的志怪文章还是蛮多的,这些是我大概整理的,与您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您的点赞支持,谢谢。

战国时代的鬼怪书主要有:

《归藏》

《黄帝说》(40篇)

《汲家琐语》

《穆天子传》

《山海经》(郭璞注)

《禹本纪》

《伊尹说》(27篇)

……

两汉时期的鬼怪书主要有:

《汉武洞冥记》(郭宪著,四卷六十则)

《汉武故事》(班固著,存一卷)

《汉武内传》(班固著,存一卷)

《括地志》

《列仙传》

《神仙记》

《神异经》(东方朔著,一卷)

《十洲记》(东方朔著,一卷)

《蜀王本纪》

《徐偃王志》

《玄黄经》

《虞初周说》(943篇)

《异闻记》

……

六朝时期的鬼怪书日益增多,主要有:

《博物志》(张华著,400卷)

《集灵记》(颜之推著)

《旌异记》(侯白著)

《列异传》(魏文帝著,3卷)

《灵鬼志》(荀氏著)

《灵异记》

《冥祥记》(王琰著,10卷)

《齐谐记》(东阳无疑著,7卷)

《神仙传》

《神异记》(王浮著)

《拾遗记》(王嘉著,10卷)

《述异记》(祖冲之著,2卷)

《搜神后记》(陶潜著,10卷)

《搜神记》(干宝著,20卷)

《续齐谐记》(吴均著,1卷)

《宣验记》(刘义庆著)

《研神记》

《异林》(陆氏著)

《异苑》(刘敬叔著,存10卷)

《幽明录》(刘义庆著,30卷)

《冤魂志》

《甄异传》(戴祚著)

《志怪》(祖台之著)

……

唐代的鬼怪小说得以发展,主要有:

《博异志》

《补江总白猿传》(1卷)

《传奇》(裴铏著)

《独异志》

《古镜记》(王度著)

《河东记》

《集异记》

《秦梦记》(沈亚之著)

《湘中怨》(沈亚之著)

《续玄怪录》(李复言著,10卷)

《宣室志》

《玄怪录》(牛僧孺著,10卷)

《异梦录》(沈亚之著)

《游仙窟》(张文成著,1卷)

《酉阳杂俎》(段成式著,20卷)

《酉阳杂俎续集》(段成式著,10卷)

《枕中记》(沈既济著,1篇)

《周泰行记》(韦瓘著)

……

宋代的鬼怪故事主要有:

《太平广记》(344种,含鬼40卷)

《稽神录》(徐铉著,6卷150事)

《江淮异人录》(吴淑著,3卷)

《乘异记》(张君房著)

《括异志》(张师正著)

《洛中纪异》(秦再思著)

《幕府燕闲录》(毕仲询著)

《睽车志》(郭彖著,5卷)

《夷坚志》(洪迈著,420卷)

《唐太宗入冥记》

金元时期的鬼怪作品有:

《潮海新闻夷坚续志》

《诚斋杂记》

《续夷坚志》

《子不语》

……

明代神魔小说等作品盛行,主要有:

《汴京勼异记》

《封神传》(许仲琳著,100回)

《后西游记》(6卷40回)

《剪灯新语》

《剪灯余话》

《三宝太监西洋记》(罗懋登著,100回)

《涉异志》

《四游记》(吴元泰《上洞八仙东游记传》、余象斗《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杨志和《西游记传》)

《松窗梦话》

《西游补》(董说著,16回)

《西游记》(吴承恩著,100回)

《续西游记》

《庚巳编》

《语林》

……

清代鬼怪小说则主要有:

《幽冥夜谈》余问天

《池上草堂笔记》(梁恭辰著,24卷)

《遁窟谰言》(王韬著,12卷)

《耳食录》(乐均著,12卷,《二录》8卷)

《耳邮》(俞樾著,4卷)

《后聊斋志》(王韬著)

《蕉轩摭录》

《客窗偶笔》(金捧阊著,4卷)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8卷431篇)

《里乘》(许奉恩著,10卷)

《六合内外琐言》(黍食余裔孙,20卷)

《觅灯因话》

《平妖记》

《三异笔谈》(许元仲著,4卷)

《淞滨琐话》(王韬著,12卷)

《淞隐漫录》(王韬著,12卷)

《挑灯新录》

《闻见异辞》(许秋垞著,2卷)

《昔柳摭谈》(冯起凤著,8卷)

《洗愁集》(邹弢著,8卷)

《谐铎》(沈起凤著,10卷)

《新齐谐》(袁枚著,24卷,续10卷)

《夜谭随录》(和邦额著,12卷)

《夜雨秋灯录》(宣鼎著,16卷)

《翼驹稗编》(汤用中著,8卷)

《蟫史》(屠绅著)

《印雪轩随笔》(俞鸿渐著,4卷)

《萤窗异草》(浩歌子著,3编12卷)

《影谈》(管世灏著,4卷)

《右合仙馆笔记》(俞樾著,16卷)

《阅微草堂笔记五种》(纪昀著,《滦阳消夏录》6卷、《如是我闻》4卷、《槐西杂志》4卷、《姑妄听之》4卷、《滦阳续录》6卷)

和聊斋志异山海经类似的书有哪些推荐?

感谢邀请。

哈哈😁,如果给题主推荐《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题主一定不会满意。这两部太“稀松平常”了。

说推荐《聊斋志异》和《山海经》类似的书,其实范围仍然太泛泛。《聊斋志异》属于小说;《山海经》,严格来说是一本地理书。

如果猜得不错,题主问的,是志怪、神异、传奇一类的书。

那就按照年代来说。

和《山海经》几乎同时,或者还稍早的,有一部《穆天子传》。

据顾颉刚先生考证,此书当出于战国时赵人之手,因为书中对华北山西一带地理极其熟悉,而且书中称谓是赵国习惯。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古籍大发现,是晋太康二年出于汲县魏王冢的数十车竹简。这些竹简,后来整理成了两部书——《穆天子传》和《竹书纪年》。

《穆天子传》讲述周穆王北征,行一万五千余里,一路上但见无数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最后到了昆仑山,拜谒黄帝陵,参见西王母。西王母绝不像《山海经》说的那样面目狰狞,而是婀娜美艳,俩人你来我往,卿卿我我,分别时还恋恋不舍。回程,穆天子走另一条路,但也走了一万余里,回到宗周。

此书,绝对可与《山海经》媲美。

先秦,就这一部了。中华书局出有译注本,很好。

然后就是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

这一时期,中国的小说粗具规模。

换句话说,此阶段,小说十分繁盛,文人写小说蔚然成风。所有小说只分两类——“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

专谈鬼神怪异的志怪小说,数量很多,可惜保留下来的仅有三十余种。

比较著名的有——

托名汉代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郭宪的《汉武洞明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托名曹丕的《列异传》;晋代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荀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宋王琰的《冥祥记》;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等。

以上这些,后人公认属干宝的《搜神记》水平最高。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繁盛,自有其历史社会原因,不在此详论。但这类小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传奇,是深受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影响的。

唐代传奇类作品不少,大都收入了宋初李昉等人编的《太平广记》。另外,《文苑英华》、《太平御览》、《全唐文》里,也收入了一些。

王度的《古镜记》是现存唐代传奇中最早的一篇。其后有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张鷟的《游仙窟》等。这是唐代早期的传奇作品。

唐中期,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他还有《古岳渎经》。

传奇小说中,带有神奇色彩的爱情小说成就最高,如,《任氏传》、《柳毅传》、《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等。

晚唐,有牛僧孺的《玄怪录》;李复言的《续玄怪录》;牛肃的《纪闻》;薛用弱的《集异记》;袁郊的《甘泽谣》;裴铏的《传奇》;皇甫枚的《三水小牍》等等。

晚唐传奇小说中,还有一类武侠作品,如杜光庭的《虬髯客传》;袁郊的《红线传》;裴铏的《聂隐娘》;薛调的《无双传》等等。

王小波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受到唐代传奇的影响。

唐传奇中还有一些好作品,不再赘述。

宋代话本中,有一些传奇作品,但总体来说,比不过唐代。

鲁迅是唐宋传奇研究的顶尖大家。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编辑了《唐宋传奇集》,是非常可看之书。

明清,进入了大部头小说阶段,除了前面说到的《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还有一部《镜花缘》可看,据说作者李汝珍求仕不第,愤而写书,写出了非常类似《山海经》的这部作品,书中的主人公,游历了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众多国度,书中说到了王母娘娘、花仙子,还有小蓬莱仙境。

鲁迅将自己1916年在北大的讲稿,整理成了《中国小说史略》,这是最早最全面研究介绍中国小说发展史的重要著作。里面对志怪神异传奇小说,有很精辟的解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