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自然的结合,有没有人对潮汕凤凰茶文化的了解呢

2023-03-02 127阅读 0评论

茶道与自然的结合,有没有人对潮汕凤凰茶文化的了解呢?

我聊聊历史可以,但是对现在的潮汕茶不是很了解,尤其是普洱在广东炒作成风,把过期劣质茶吹嘘忽悠成金融产品的时候,对广东茶整体印象不是很好。

潮汕功夫茶和客家擂茶是古代茶文化遗留保存下来比较完整的,尤其是功夫茶是古代贵族茶道的缩影。在唐代,岭南黔州还一直是朝廷处理官员的流放边疆之地,如李世民的废太子李承乾流放黔州,而发动神龙政变的五大臣被贬黜以后都在岭南,到南宋灭亡的时候随着前线战事的南移,大批的南宋军民随之南迁,从江西安徽浙江向福建广东南下,最后大多数人散落在潮汕粤东地区(崖山一战南宋军民死伤十余万,总的南下军民有几十万,单从福建撤退到粤东的就有三十万)。这些人最后定居在广东,给广东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医药农业等等技术和知识 ,茶文化自然也在其中,一直传承至今。

茶道与自然的结合,有没有人对潮汕凤凰茶文化的了解呢

在研究了解茶叶历史的时候,我是喜欢追根究底的,就像看潮汕功夫茶一样 ,安徽浙江福建的茶叶一样,像普洱哪样随口胡说的历史渊源结果翻看史书杂记都不见踪迹,没有明初的戍边没有南明的退却缅甸没有雍正的化土归流,云南的人口经济规模才多大,普洱吹天吹地只是港台茶叶骗子和游资忽悠智商的道具。

关于茶道意境的句子有哪些?

泡一杯茗,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营造了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

捧一卷书,目视其行,口诵其声,鼻识其香,手翻如帛,胸有千壑,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

在书边品茶,沁人心脾;在茶边品书,甘之如饴。茶道融书道,道法自然,道道相通。

茶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茶文化的传播途径,不仅有海上贸易路线,陆上传播的也非常远

要得“空”,则心必须“静”,皎然对此颇有感触:“静,并非如松风不动…谓之意中之静”。“静的要求在于心静而非物静,只有心静才能万物归于一心,才能悟空。皎然曾在太湖附近寻访陆羽,却未能遇到,心情惆怅之余看到姑苏城郊的绿水青山、鸿雁翩翩,于是便自我开解道:好友或许是去品茶了吧?还是去赏春泉了呢?或许,他正悠闲自得的在垂钓吧?诗中描述的“所思不可见,归鸿自翻翩。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钧船”。景是幽静空旷的,而“春茗”、“春泉”、“悠悠钧船”又是禅的境界,于是,在空灵之中,读到了皎然对于陆羽的那份淳朴思念之情,更是赞扬了陆羽为人处世的淳朴、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这正是佛家所赞颂的宗旨。

在清幽的自然环境和空灵的内心中,静心品悟,皎然终于体会到了“茶道”的意境,其所写的“三饮便得到”就很好的表达了茶道的精神:茶饮喝过之后,提神醒脑,只觉心中舒畅、如此之美妙;再饮便能洗涤内心繁杂,从而使自己拥有一颗空灵之心;三饮之后,心中烦闷便烟消云散,心胸开阔,体会出了茶中所蕴含的深刻佛法。茶道的意境与证悟诸法的境界是相通的,只有进入了无人、无我的状态,才能达到样和安静、万物空无的精神境界。

除了“静”、“空”外,还有“照”。“照”有观照之意,即时时刻刻都保持自省的状态。譬如当六根接触六尘时,难免会起妄念,此时在心中默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这就是观照。正如《金刚经》中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需修行之人用寂然之心去观照世间万物。若明白了“照”的精神本能的作用,就能“明心见性”,就能进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境界中。香岩禅师就曾将这种内心境界形容为“不动如如万事休,澄潭彻底未曾流,”可他将“照”区分为“本来照”、“寂照”、“常照”,“本来照”即非主观作用的、本能的、自然之照,“寂照”是它的功用表现之一,真如佛性、禅心、道实际都是一个概念,真如就是如如,心境是平静的,一切的荣辱得失、是非厉害都烟消云散,的确是一种“万事休”的心境。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寂照并不是说把人的内心引向极端的死寂,禅的寂,是淡泊名利、解脱烦恼、枯淡闲寂之情,既不是对于神秘宗教的信仰,也不是对世间万物灭生灭死的感叹,而是对自然界、人生本质的感悟,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是“宁静以致远”的精神体验。正如现代美学家宗白华所言:“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禅茶也如此,当一杯清茶入口之时,内心便瞬间清净下来,不执着于世间万物,不迷惑于一念感知。这这是修禅之人所谓的大死之后的大活!

随着“禅茶一味”之说的应运而生,饮茶之风逐渐在寺庙和民间推广开来,唐宋以来,茶叶已经成为商品在国内广泛流通,至宋代开始,已成为出口商品,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我国茶文化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三路。一路为海路,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当时主要是以南海为中心,以广州为起点,出口的主要是丝绸、瓷器、铜器和茶叶四大宗商品:在唐朝,日本著名最澄禅师来华学习禅法,将中国的茶籽带去了日本;1784年,美国“皇后号”商船抵达中国,以采购茶叶为主。至此而言,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各地,许多外国国家都开始种植茶叶,并有了饮茶的习惯。

有海路则必然也由陆路,北经蒙古国传播至苏俄地区,西北经新疆传播至中亚、西亚以及东欧,与当时的“丝绸之路”相辅相成。中国茶叶以陆路传播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蒙古国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境贸易的愈发发达,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开始通过茶马交易的方式远销西亚、北亚以及欧洲各国,到了明朝时期更是将茶马政策作为统治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重要手段。明代著名文学家汤显祖就以“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形容当时茶马交易市场的兴旺景象

中国茶道的无尽之美是?

我们中国茶道自古以来就有着它独特的无尽之美。自唐朝茶文化的兴盛,茶道美学也在宫廷贵族和文人雅士中逐渐兴起,不少诗人才子亦专门为茶吟诗作赋。正因如此,茶文化也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文化沉淀,更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讲究自然、淡泊、简约、含蓄之美中。

中国茶道所追求的无尽之美?

中国茶道所追求的无尽(应该是五境)之美,包括了茶叶之美,茶水之美,火候之美,茶具之美,环境之美5个方面。

同时,中国茶道在文化美学方面又包括了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简约之美,虚静之美,含蓄之美5个方面。

茶道,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行为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