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在哪个省,对汝官窑的创烧时间和历史文献记载的印证有何意义
汝窑在哪个省,对汝官窑的创烧时间和历史文献记载的印证有何意义?
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宋明以来,文献中对汝窑多有记载: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陶尊条”中云:“皆窃仿定器制度”;在“陶炉条”中云:“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
汝窑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文荐的《负喧杂录》与叶寘的《坦斋笔衡》记载略同。《坦斋笔衡》云:“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汝窑盘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周辉《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惟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陆游《老学庵笔记》云:“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
上述是有关汝窑的主要记载,其中除徐兢为北宋人外,其余均为南宋人。徐氏精于鉴赏,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了当时的出使见闻。回国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即奉命进呈御府,故其记载最为可靠。另外三书虽为南宋人所记的北宋之事,但从内容上看,与徐兢所记基本相符。
汝窑三足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传世文献中所谓宋代五大名窑,往往把汝窑排在第一位,即把汝窑列于名窑之首。然而传世典藉记载往往还需要地下出土文物相印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试掘确定为汝窑址,2000年第五次发掘找到汝窑中心烧造区。已揭露窑炉20座,制瓷作坊2处,并发现澄泥池和水井等遗迹,出土了一大批比较完整的汝窑瓷器、窑具和模具。
2000年宝丰清凉寺汝窑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
根据“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与“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的文献记载,证明汝州为宫中烧制贡瓷始于北宋后期。因为“定器有芒”,即器口无釉,是采用覆烧法所致,而定器的覆烧法正当于北宋后期。文献又载:“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表明官窑建立的时间是在“命”汝窑烧制贡瓷之后,显而易见,这即是官窑烧瓷的上限时代。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的发掘,发现了文化层的叠压关系,给我们判断官汝窑的时代提供了科学依据。从文化叠压的关系上看,官汝窑瓷片均出现在第三层宋代文化层之中,并且伴与印刻的民用青瓷(耀州窑系)等一起出土。这些伴出的民窑产品的时代,大多属于北宋后期。从而,可以再次印证官汝窑的存世时代为北宋后期,这与文献记载相符。
宝丰清凉寺汝窑出土成熟期垫饼支烧
宝丰清凉寺汝窑出土火照插饼及火照
根据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在2000年对清凉寺汝窑遗址的发掘,从地层和遗址的相互叠压关系上看,可以把汝窑烧瓷的历史划分为两个阶段:
笫一阶段即烧制满釉裹足支烧的天青釉瓷器,又烧制豆青和豆绿釉刻印花瓷器--------出土的!匣钵多呈褐红色,外壁不涂耐火泥------
第二阶段以烧天青釉瓷器为主,传世的汝窑瓷器形制在这一阶段应有尽有,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类。烧制工艺趋于成熟、绝大多数匣钵外壁涂抹一层耐火泥------支烧垫饼的支釘小而尖,新出现了支烧垫圈。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敞口圈足洗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瓷片堆积
在属于该阶段遗址中出土的“元祐通宝”一枚,宋哲宗时期的“元符通宝”和宋徽宗时期的“政和通宝”等,说明汝窑瓷器的成熟阶段应为宋哲宗和宋徽宗时期。
陈万里先生根据《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的记载,对汝窑烧瓷的历史作过一些分析,他从该书成书于宣和六年(1124年)为线索,以书中提到“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为依据,推断汝窑的烧造年代距离宣和年间不会太远。故提出汝州烧造宫廷用瓷的时间,大概介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之间。陈先生将下限断定在祟宁五年,是以《坦斋笔衡》中的“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为依据的。但综合本章分析,历史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汴京官窑”,北宋官窑就是官汝窑,那么,官汝窑始建年代最早也不过是政和元年(1111年)。因此,把它的下限时代定在此时是可靠的。这样,官汝窑的历史大约始于政和元年,至北宋灭亡(宣和七年,即1125年),其间仅有14年的时间。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龙纹盒盖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鹿纹刻花盆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盘口折肩瓶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薰炉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参加研讨会专家参观考察考古发掘现场
窑炉发掘现场
出土瓷片标本
出土瓷片
出土遗物
出土遗物
汝窑和官窑的区别是什么?
汝窑和官窑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窑址不同,官窑在景德镇。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
二是瓷器特制不同,官窑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青瓷两种,胎质较松,呈紫灰色。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外底留有3至4个或更多支钉痕。胎薄釉青瓷采用垫饼垫烧,釉多开片不透明,釉色以粉青为主,也有淡黄和青灰色,纹饰少见,有紫口铁足现象。汝窑汝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眼。多为小器型。
汝瓷哪里的好?
汝瓷因地得名 — 当然是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 的汝瓷好了,这点毋庸置疑的.我之前在网上也是跟你一样寻了好长时间.最后在淘宝网名叫: 通宝汝瓷 的店铺里买的.这家是汝州市的汝瓷.你送你老爸建议你选择天青釉的茶具. 我想你爸爸应该会喜欢的.
汝州是哪个省哪个市的?
汝州是河南省平顶山市。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因北汝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辖21个乡镇街道,459个行政村,是平顶山市下辖的县级市,也是河南省十个省直管县试点之一。
五大官窑哪个最昂贵?
钧窑
一、钧窑(五大名窑之首)
在今天的河南省蔚县,它是以唐宋时期的周俊命名的。始于唐代,盛于北宋,是五大名窑之首。钧瓷烧两次,第一次烧,出窑后上釉,再烧。出窑后形成规则的流线。号称“黄金无价”。
钧瓷以釉色窑变著称,其特点是“入窑一色,出窑一色”,“一似钧瓷”。同样的釉色在1350℃烧制后,每一件瓷器都有不同的颜色,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景观。釉色有两种,一种是细平釉,一种是橘皮釉。其特点是烧成色釉的“窑变”。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关窑、葛窑为青瓷。钧窑虽然属于青瓷,但并不是以青瓷为主。钧窑质地细腻,釉色艳丽,品种繁多。有蔷薇紫、海棠红、茄子紫、天蓝、胭脂、朱砂、火红、窑变。
二、汝窑(五大名窑之一)
今河南宝丰梁青寺,以北宋汝州命名。青瓷是北宋末年为宫廷烧的,是古代第一座官窑,也称北宋官窑。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绿色、豆绿色、蛋绿色、虾绿色等。汝窑瓷器的坯体较薄,釉层较厚,具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碎片。汝窑瓷器是支钉烧的,瓷器的底部留下了微小的支钉痕迹。器皿的形状大多仿照古代青铜器,有洗涤、熔炉、雕像、盘子等。汝窑传下来的作品不到100件,非常珍贵。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瓷器质地细腻,胎土中有微量铜,从光线上看略红,胎灰中略黄,俗称“香灰胎”,多见于汝州的沿河店、大沽东沟、文庙、梁青庙;胎为灰白色,略白于其他官窑,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三、丁瑶(五大名窑之一)
丁窑位于河北省曲阳县润茨村和燕山村,唐宋时以定州命名。白瓷烧制于唐代,五代发展很大。白瓷釉层微绿,釉流如泪。北宋后期开创过烧法,菜肴口沿无釉,称为“芒口”。五代北宋时期,部分宫瓷被烧,器物底部刻有“官”、“新官”字样。宋代除白瓷外,还烧黑釉、酱釉、青釉。
宋代五大名窑中,丁窑主要烧宋代白瓷,也烧黑釉、酱釉、青釉、白釉采花。白釉是用雕刻、绘画和印刷来装饰的。丁窑瓷器因其丰富多彩的装饰图案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常见的是在器物底部刻上“凤花”、“菊绣”、“辞赋”、“关”等字样。
四、官窑(五大名窑之一)
官窑建于政和年间宋徽宗的首都汴梁。青瓷主要在官窑烧制。大观时期,最流行的釉色是月色、粉色和绿色。官瓷坯体较厚,天蓝色釉略呈粉红色,釉面纹理较宽。这是由于轮胎和釉料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造成的。瓷脚未上釉,烧制后为铁黑色。口部釉薄,略显胎骨,俗称“紫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