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拾遗,什么是猪胰
本草拾遗,什么是猪胰?
猪胰子
猪胰子也叫猪胰脏、猪横利。猪胰子是猪的胰脏,扁平长条形,长约十二厘米左右,粉红色,上面挂些白油。猪胰脏与猪脾脏是两样东西,不要混淆了。扁平长条形,长约十二厘米左右,粉红色的应是猪脾脏。猪胰脏是不规则形态,类似脂肪,但颜色灰暗,用手捏上去有颗粒状硬块(胰岛)。
中文名猪胰子别称猪胰脏、猪横利特点质地细腻、去污力强出处《纲目》简介
历史
猪胰子,也叫猪胰脏、猪横利。《纲目》[1]记载:猪胰味甘性平,入肺经、脾经,具有益肺、补脾、润燥功能。可用于肺损咳嗽、咯血,肺胀喘急,脾虚下痢,乳汁不通,肌肤干燥皲裂等症。是谁首先想到利用猪胰去垢,至今没有人知道,但他肯定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用猪胰制皂在河北省灵寿县地区可谓历史悠久。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战国时曾为中山古国都城,从那时起,家家户户就有将猪胰子制成“澡豆”(胰子的雏形)自用和送人的风俗。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记载,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便成可作洗涤用途的澡豆。“澡豆”在古代可以说是全能化妆品,洗手、洗脸、洗头、沐浴、洗衣服,总而言之,一切污渍、油脂,“澡豆”全搞定!下至贩夫走卒,上至皇亲国戚,“澡豆”是居家必备。据说,目前在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还保留有大量的澡豆制作配方、工艺。现代医学家也已利用各种科学方法分析和还原古代澡豆的去污、溶脂、护肤的奥秘。古代澡豆较现代香皂的优势
1. 洁肤去垢:独特的胰脂消化酶成分直接渗入到人体表皮第三层(颗粒层)进行深层清洁,全面清扫角质垃圾,祛除皮肤污垢。2. 美容养颜:胰脂消化酶与豆粉中的皂甙和卵磷脂等成分有效融合,吸附与淡化肌肤深层黑色素,全面调理肌肤本质,还原嫩白。3. 锁水保湿:改善皮肤表面微循环,软化、修复表皮角质松动的同时,层层递进滋润干燥皮肤并持久锁住水分,增强肌肤润泽。4. 去屑止痒:止汗排热、祛湿杀菌的同时全面调节肌肤内分泌,维护皮肤酸碱平衡,达到抑制皮屑生成、缓解与消除瘙痒目的。5.防治皲裂:猪胰味甘性平,药理上具有润燥之功效。对皮肤干燥、手足皲裂、冻伤等问题亦有显著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其他相关
《食物中药 与便方》也曾介绍:糖尿病,口渴、尿多、饥饿:新鲜猪胰脏1条,洗净于开水中烫至半熟,以酱油拌食,每日1条,有胰岛素作用。《随息居饮食谱》:猪胰,血肉之品,无克伐之虞,虽频食亦无害也。《本草拾遗》:主肺瘘咳嗽。《药对》:通乳汁。烹饪方法
首先必须泡水并彻底清洗,烹煮方法则有焖煮、油炸或煎炒,通常与黑牛油酱配食。胰脏和胸腺的菜式多少可以互相替代。清炖山药猪胰
材料:主料:猪胰子200克辅料:山药60克调料:盐3克,味精2克做法:1. 先将猪胰洗净,切片备用;2. 山药去皮,洗净,切片;3. 将山药,猪胰子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炖熟;4. 加盐、味精,少许调味即可食用。猪胰枸杞汤
材料:主料:地骨皮
480克,猪胰子200克辅料:鸡蛋60克调料:盐3克,花生油5克做法:1. 枸杞摘叶,洗净待用。2. 枸杞梗(地骨皮)洗净捆好,加水先煲。3. 猪胰切块,蛋搅匀。4. 当水滚全部放入,加油盐,5分钟后即可。茴香猪胰
材料:主料:猪胰子750克调料:大葱25克,姜25克,料酒25克,酱油25克,八角15克,茴香籽
10克,桂皮10克,白砂糖15克,卤汁1000克,盐10克做法:1.猪胰子剥去油衣,清水洗净。2.锅内加水烧开,放入猪胰子焯水,除净血沫,捞出冲洗干净备用。3.锅洗净,加入卤汁
及适量清水,再放酱油,白糖,黄酒,葱结,姜块,茴香,桂皮,开锅后下猪胰子,旺火烧沸,撇净血沫,改用小火烧煮1个小时,待原料成熟后即可捞出,改刀装盘,浇上少许卤汁,即可。什么是拓木?
柘木,桑科,柘属,柘木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米以上。分布区域,山东和江苏北部,河北一带,柘木家具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在中国传统家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柘木为桑科植物柘树的木材。其树叶中国从古至今用于养幼蚕。
喜生在阳光充足的荒山、坡地、丘陵及溪旁。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地。【性味归经】《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入肝、脾二经。【功效主治】化瘀止血,清肝明目,截疟。治崩漏,飞丝入目,疟疾。
枯木应用很多,柘弓 柘木做的弓,柘杵 用柘木制的杵,柘杓 用柘木制的杓子。柘弹 柘木做的弹弓。柘桥 用柘树压枝形成的天然鞍桥,枯木木质细密坚韧,也是染料,用柘木汁染的赤黄色。
鬼针草的别名有哪些?
鬼针草的别名有哪些,它有什么用途和作用?
一直觉得鬼针草这个名字应该是一种中草药的别名,因为在我们客家话中也叫这种草为鬼针草,不管是音还是意都跟普通话一样,这种在客家话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别名众多的鬼针草:记得大学时的中药学课,老师讲到鬼针草时,问大家知不知道鬼针草是什么样子时,我看到很多人都摇头时都特别惊讶:这么多人不懂,这草不是很多农村娃的“噩梦”,难道只有我这边有?
可当老师把鬼针草的图片放出来时,全班同学都“哦”一声,原来是它!然后整节课都成为鬼针草的别名和有关鬼针草故事的分享。
鬼针草常见的别名:鬼钗草、鬼黄花、山东老鸦草、婆婆针、鬼骨针、盲肠草、跳虱草、豆渣菜、叉婆子、引线包、针包草、一把针、刺儿鬼、鬼蒺藜、乌藤菜、清胃草、跟人走、粘花衣、鬼菊、擂钻草、山虱母、粘身草、咸丰草、脱力草……
在鬼针草的众多别名中,我比较喜欢其中的几个名字:
①“粘人草”、“跟人走”:
小时候去放牛时,我最不喜欢的有三种草,这三种都是拦路草,想叫你留下买路钱的草。
一种是粘着你衣服,拖着你不让你走的葎草(割人草);
一种是无声无息地伤害你,停下脚步后你才知道痛的茅草;
还有就是这个不放过任何机会传播种子的鬼针草。
“粘人草”和“跟人走”非常形象地说明这种草的特性——走过、路过请带走我的种子。
②一包针、一把针、婆婆刺:
这几个别名也说明鬼针草的另一个特性:种子多。
小时候因为鬼针草,没少挨打。都是因为鬼针草的这种子实在太多。读小学时,收完稻谷,放起牛来就变得很轻松了,一大片的田里都没有庄稼,草多牛儿不会乱跑。就可以干有意思的事了,烤地瓜和抓田鼠玩是我们那时的最爱。
那时田鼠都藏在田埂上的洞里,为了抓田鼠经常把人家的田埂挖得面目全非,经常还没到家就有人在你家投诉了,家里都拿着棍子在家侯着。
因为把牛赶回牛圈后,我们都要花大量的时间相互帮忙把身上的鬼针草的刺拔掉。一回家就挨棍子,有时候自己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做错了什么事。
③盲肠草
如果说鬼针草的很多别名都是根据它的特性来取的,那么盲肠草就是个例外,它是根据鬼针草的功效来取的。因为鬼针草作为一个中药一个常见运用就是盲肠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阑尾炎。
鬼针草有什么用途和作用:相对于农作物来说,鬼针草就是一种“害草”,因为鬼针草的生长速度很快,会跟同一片土地上的其它农作物抢肥料营养、阳光和水分。所以农村里大家准备往地里下肥料时,首先要除掉的就是鬼针草。
这种庄稼地里的“害草”确是一味非常不错的中药。
我们先看看一些书籍对鬼针草的记载:
《本草推陈》:“为解热解毒药,治咽喉肿痛、阑尾炎、肠炎下痢、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和食道扩张等症。”
《中国药物植物图鉴》:“治痢疾,咽喉肿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中药学》中关于鬼针草的描述:
性味:味苦,性微寒。
归经:归肝、肾、脾经。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虫咬伤,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生活中常见的运用:
1、各种炎症:
在过去,我们这里只要跟“发炎”有关的疾病,大家都会想到鬼针草。比如咽炎、扁桃体炎、肠炎、阑尾炎、跌打损伤发炎等等。即便现在碰到这类问题,很多人去医院就医后,都还会自己煎点鬼针草水喝。主要是用鬼针草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
2、蚊虫叮咬、红肿疮毒:
这类问题主要用鬼针草来外敷或者煮水泡。
总结:鬼针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别名非常多。各地方关于鬼针草的运用也很多。上面我只说了我用过的两种。更多关于鬼针草的话题,欢迎大家一起补充。
山菜的活化石是什么?
蕨菜
因其初生时,其端卷曲,紫色而肥,状如小儿之拳,故古人又称蕨芽为蕨拳、拳头莱、拳芽菜或小孩拳。蕨菜是二亿多年前的古生代二叠纪就有的植物,被称之为“山菜之王”、“山菜的活化石”。
蕨菜是一种味道鲜美,香嫩可口,营养价值高的野生蔬菜,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铁、钙、磷、硒、锗等微量元素
蕨菜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蕨菜味甘、性寒、润滑,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活血止痛、强胃健脾、益气养阴等功效。《本草拾遗》说它“祛暴热,利水道”。《食疗本草》说它能“补五脏之不足”。
实际上,大多数人对蕨这种山菜,还是十分珍惜的。比如,在蕨的吃法上,宋人就有自己的创意。《山家清供》记载的“笋蕨馄饨”就是典型代表:“采笋蕨嫩者,各用汤灼,以酱、香料、油和匀,作馄饨供。向者江西林谷梅少鲁家屡作此品。”
蕨菜的根状茎和嫩叶,都是很好的菜蔬,多晒成干菜备用。烹调前,先用开水浸泡或水煮,然后切段,炒、爆、炝、烧、煨、焖、卤均可,壮家人最喜爱的腊肉炒蕨菜;等等,更是蕨菜菜肴中脍灸人口的珍馔。
山药豆最早记载哪本书?
山药豆最早记载在《本草纲目拾遗》中。
早在《本草纲目拾遗》里面就有记载到山药豆了,里面描述到:“山药豆主补虚,强腰脚”,所以它是有价值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