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牌龙井,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是谁

2023-02-28 161阅读 0评论

御牌龙井,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是谁?

中原正朔王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是乾隆帝,活了88周岁。如果扩大到所有割据政权的皇帝,乾隆要对一个人顶礼膜拜——南越武帝赵佗,寿数103周岁,以至于他的儿子都没熬过他,最后传位给了孙子赵胡。

赵佗其实是河北真定人,他怎么跑到南越,还当了皇帝了呢?

御牌龙井,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是谁

这件事跟秦始皇有关,兼并六国后,致力于开疆拓土的他,派出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时年21岁的赵佗,作为副将领兵出征。百越被征服后,秦始皇在此地设立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龙川县县令,从此当了“南漂”。

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不久秦朝亡了,赵佗成了无主的“苦孩子”。屋漏偏遇连绵雨,赵佗的顶头上司,海南郡都尉任嚣又突发重病,无法履行职责。

任嚣就是赵佗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他在临终前送给赵佗两份大礼,第一份大礼,他把南海郡都尉的大印授予了赵佗,第二份大礼,他给赵佗指明了光明的未来。

任嚣给赵佗指明的光辉未来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六个字——封关、绝道、自立!

意思是,咱这地方别看是蛮夷之地,可地理位置好,远离中原,天高皇帝远,地势险要,你干脆关起门来自己玩。

由于任嚣的赏识,年仅34岁的赵佗成了一隅之主,建立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当然赵佗不满足,南海郡相当于今天广东的东、西、北部,一个屁就穿过去了,太小,这个王当得没劲。

于是赵佗趁无人管束,发动大军,花了两年时间,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版图扩大到今天的福建、湖南、广西、云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当赵佗坐稳南越的时候,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登基称帝了。得空放眼四周的刘邦,这才注意到赵佗这个小蚂蚁,居然基因突变成了怪兽。刘邦很不爽,又忙于对付异姓诸侯王,没空搓揉他,于是耍了个小伎俩,把南海、桂林和象郡,全部封给长沙王吴芮,企图通过吴芮的手,揍趴赵佗。

可是吴芮兵力有限,也不敢耀武扬威,万一引起刘邦注意就麻烦了,所以他跟赵佗小摩擦不断,就是不死磕。高祖十一年,刘邦见武力没法打趴赵佗,只好令中大夫陆贾为使,企图说服赵佗降汉。

陆贾就是赵佗的第二个贵人,一个智慧的酒徒。当然,双方见面也不是一帆风顺,赵佗仗着地缘优势,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里。

陆贾走进大殿,抬眼一看血往头上涌。只见赵佗“魋结箕倨”,魋结,就是盘起的发髻,没戴帽子,古人不戴帽子就跟现代人光膀子见客人一样;箕倨,就是两腿分岔,“城门”敞开的坐姿。衣冠不整,敞开大裤裆对着客人,赵佗不光是无礼,简直是在侮辱陆贾!

陆贾哪受过这种气,以为自己是刘老三呐?不惯他!陆贾张口就喷:你亲戚兄弟的坟都在中原,你咋成了野蛮人呢(反天性,弃冠带)?背祖了啊!然后陆贾滔滔不绝,义正言辞,劈头盖脸一顿损。最后又说,皇帝一旦发怒,挥挥手你中原的祖坟就被刨了,宗亲就被灭族,再派一偏将,灭你跟玩似的!

赵佗本就是中原人,对汉地的实力不是不知道,因为多年“南漂”,变得夜郎自大了。陆贾一番话,帮他温习了一遍故乡往事,他一个激灵清醒了。赵佗擦擦汗,赶紧整顿衣冠,向陆贾谢罪。

接下来的对话很有意思,赵佗问陆贾:俺跟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更强?陆贾说:好像你更牛叉。赵佗一得意,把不住门了:那俺跟皇帝谁更牛叉?陆贾差点憋不住:就你这点地盘这点人马,蛮夷之地耳,还不如汉地一郡,怎么能跟大汉比?坐井观天了啊!

赵佗一捂嘴:服了,从今天起,俺归降大汉!于是刘邦正式册封赵佗为南越王,左兜掏右兜,把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划给赵佗。

名义上赵佗归汉了,其实他还是割据军阀,汉廷对他并不放心。刘邦去世后,吕后担心赵佗发展军事,故意关闭长沙边境,对南越铁器等战略物资的贸易。被吕后卡脖子的赵佗十分生气,你不给我就抢!

吕后正中下怀,立刻派兵准备一举荡平南越。不料事与愿违,大军还没走到南越,就被迫撤兵了,原来南方湿热的气候,让军队染上了瘴气,死伤惨重!

真搞不清赵佗是什么品种,居然能在那地方越活越长寿。汉军一退,赵佗乐了:看来俺老赵有天神护佑啊,干脆不跟你老刘家玩了,俺也穿龙袍戴皇冠了!于是赵佗正式登基称帝,自称南越武帝,那一年他60岁。

第二年,吕雉死了,汉文帝即位。碍于南越的地理条件,汉文帝延续高祖的政策,想招降赵佗,于是他派人修缮了赵佗的祖坟,又令陆贾二度出使南越。

老朋友来了好谈好商量,赵佗同意归汉称臣,每年春秋两季派人入朝进贡,位同诸侯王。不过他这个诸侯王,实质还是个中央政府插不了手的化外之地,对内赵佗依旧称皇帝。

接下来的几十年,西汉朝廷的重心,一直放在经济建设,又忙于对付刘姓诸侯王,和匈奴的入侵,根本没有闲暇功夫解决南越。就这样,赵佗“逍遥法外”,舒舒服服地当了四十多年“皇帝”。

建元四年,也就是汉武帝亲政的那一年,103岁的赵佗寿终正寝,皇位直接传给了孙子赵胡。原来赵佗太能活,太子赵仲始跑不过他爹,一生气提前开小差了。

赵胡在位15年,传位儿子赵婴齐;赵婴齐在位9年传位儿子赵兴。第二年,赵兴被丞相吕嘉杀害,汉武帝乘机发动十万大军,一举灭南越,从此赵氏南越国消亡了。

1983年,南越王墓被发现,经考古论证,这个墓的主人是赵胡,并不是赵佗。专家推测,赵佗的墓葬,还可能在白云山。

赵佗这个偏于一隅的“皇帝”,虽然名气不大,但是他对南越之地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许当赵佗墓被发现的那一天,赵佗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会更加丰满。

老人常说的歇后语?

1、猫哭耗子——假慈悲

2、一团乱麻——扯不清

3、三十六计——走为上

4、舌头碰牙——免不了

5、打破沙锅——问到底

6、芝麻开花——节节高

7、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8、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9、拿着算盘——找账(仗)打

10、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11、四两棉花——免谈(弹)

12、寺里起火——妙(庙)哉(灾)

13、聋子的耳朵——摆设

14、八字没一撇——早着哩

15、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16、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17、耗子咬耗子——窝里反

18、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19、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2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21、石头碰石头——一碰就响

22、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23、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24、猴子捞月亮——白忙一场

25、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6、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

27、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28、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29、鲁智深出家——一无牵挂

30、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1、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32、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

33、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34、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35、牛角遇钻子——看哪个斗过哪个

36、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37、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38、熟过头的石榴——不攻自破

39、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40、背了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41、热油锅煎豆腐——得翻那么几翻

42、好泥巴打好灶——好心讨不到好报

43、下雪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44、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45、庙门前的石狮子——谁怕谁

46、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

47、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48、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49、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50、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图片来源于免费图库)

全国各地有多少锁龙井?

全国各地据我所知有许多锁龙井,至于说井里有没有锁着真龙不得而知,只是传说,没有人下去看看过。反正我认为真龙存在过,并且我坚信现在也有真龙存在,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有龙马精神,有龙的滕飞,龙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盘点全国各地锁龙井,大致有如下这些:

最早的锁龙井来源于神话传说『禹王锁蛟龙』,比如禹州的禹王“锁蛟井”、济南市舜井、淮阴龟山支祁井、重庆市巫山县锁龙村的锁龙柱、北京市的北新桥的锁龙井、潭柘寺的锁龙井、南京仓巷的锁龙井、黑龙江的依兰县、阿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山的水牢、白城、辽源市龙首山、四平市伊通县二龙湖旁的旧水潭、河北省秦皇岛卢龙县县城小佛塔、保定市定兴县,北京的北海白塔,江西南昌市西山万寿山锁龙井(传说是许真君御孽龙),浙江的镇海、广东佛山石湾镇南风古灶的镇牛井、昆明市中心金马碧鸡二坊旁边的东西寺塔之间的古井(2002年盖住古井并在上面建了近日楼)。湖南省安化青龙洞传说是锁龙洞。1998年探险,看到了盘在洞壁上状若一条大青龙的石钟乳,据说有人目睹青龙在洞中盘旋。

(这些地方的朋友,是不是有我介绍的这些锁龙井呢?留言分享下信息。)

假如没有真龙,怎么有如此多的锁龙井呢?其实锁龙井最初叫锁蛟井,因为大禹治水时,传说蛟是龙的小儿子,他的威力很大,能平地三尺浪,也就是说,蛟虽然很小但水上功夫很厉害。等大禹锁住蛟之后,由于远古时没有铁链,大禹是用植物的藤蔓锁的蛟,然后时间一长,藤蔓断了,蛟被石锁困着冲到了大海去了,之后蛟渐渐长大了,变成了蛟龙,这以后才改名为锁龙井。

奇怪的是,全国各地不但有锁龙井,还有悬剑桥,桥的中间悬有斩龙剑,民间说法是防止蛟走水时(所谓走蛟)冲坏了桥。

贵州和重庆市的乡村古桥,悬剑的较多,南方多雨水,主要流行于贵州重庆一带的土家族区域。这些地方人们认为,夏季每逢雷雨天气山洪爆发时,有可能是有“龙”游走,为防“龙”经过桥洞时,大水冲坏拱桥,所以在修好新桥时,特请当地擅长画符念咒治妖的人士将一把铸剑画咒后挂于桥洞顶,以警示“龙”经过此桥时需绕行,如强行经过此桥,则该剑自动脱落将“龙”斩首,以保护拱桥。 据说凡是发大水时,洪水始终没淹到剑尖。

其实有些事无法用科学解释,据说修桥时,如果河的上游有龙存在,修桥妨碍了它的出入,这座桥的最后一块砖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去,或者出一些意外事件,比如修桥人会生怪病,大喊大闹,胡言乱语,赤身乱跑等等反常行为。这就是提醒人们,河上游有龙或者蛟。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需请一位道行较深的道士或和尚到现场布道,桥中间挂把宝剑――"斩龙剑",说来也奇怪,往往只要经过真的得道之人做完法事后,这桥就会顺利放进最后一块砖,修桥人立马不疯了,也没病了。并且这桥也会十分耐用。

在发大水时,由于蛟很小,就像蛇一样,但威力很大,走蛟时如果有人看到了不能说看到蛇,要说龙。否则轻则要你小命,重则让你大病一场。这千万要记住。

外国有没有龙我不太清楚,据说我国得邻国日本有龙的传说,至于说现在日本有没有真龙,我觉的日本是给我们抢龙文化,日本见我们有龙,他也声称有龙,龙不栖身无宝之地,小日本本来不大,容得下真龙吗?

撰文/秉烛读春秋

喝茶是否会降低高血压的药效?

谢谢邀请,欢迎关注【懂茶帝】

茶中的多酚类、咖啡碱、茶氨酸、茶多糖等物质有一定的降低血压的药理功能,但小懂不建议服高血压药时喝茶或用茶水送服药物。

由于不知道题主服的药是西药还是中药、具体是什么成分,所以小懂在这里都说一说。

首先是西药

茶叶不能和大多数的西药混用。主要是茶叶中的多酚类能与多种药物成分发生反应,使药效降低或丧失,甚至还会反应出副作用。常见的不能与喝茶时服用的西药有:

补铁药物。茶叶中的多酚类成分可以和三价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所以在服用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乳酸亚铁等补铁的药物时,禁止饮茶。

▲用于补铁的乳酸亚铁口服液

钙剂类、钴剂类、铝剂类、银剂类等药物。茶叶中的多酚类还可以与钙剂类(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钴剂类(维生素B12、氯化钴等)、铝剂类(胃舒平、硫糖铝等)、银剂类(硅炭银等)等药物相结合,在肠道中形成沉淀,影响药性,刺激肠胃道,从而引起胃部的不适,严重的还会引起胃部绞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常见的葡萄糖酸钙

抗生素。和服用了抗生素后不能喝酒一样,服用抗生素也不宜喝茶。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在肠道内可以和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强力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先锋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发生络合或吸附反应,影响药物疗效。

▲如今各种各样的抗生素

制酸药剂。茶叶中的多酚类还可以和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分解,与氢氧化铝相遇也能使其沉淀,因此在服用制酸剂药物的同时也不要喝茶。

喹喏酮类抗菌药物。药物中的喹喏酮类抗菌药物有类似于咖啡碱的结构,可以和茶多酚发生类似咖啡碱性质的络合,减弱甚至消除药性。

▲氧氟沙星即属于喹喏酮类抗菌药物

安定药物。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是嘌呤碱,其中最多的是咖啡碱,其余的还有可可碱、茶碱等。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可降低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等苯二氮卓类和巴比妥类药物的镇静作用。所以这些药也不能和茶水同时服用。

▲常见安定药物

助消化药物。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能与助消化酶形成氢键络合,改变助消化酶的性质和作用,使助消化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氨非咖片、散痛片、去痛片等可以和茶叶中的咖啡碱发生沉淀反应,也不能用茶水送服。

其次是中药

中药汤剂、中成药等药物及其组方的治疗效果是药物中多种成分在一定比例下的综合作用。除了有医生的特别嘱咐以外,一般内服汤剂或者中成药都不适合和茶同时服用,主要是为了避免茶叶中的药理物质影响这些汤剂或药物中药理物质的平衡。

一些补益类中药中含有的皂甙、生物碱会与茶多酚结合,产生不能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从而降低补品的补益作用。常用的补品如人参、黄芪、首乌、熟地等,都含有较多的生物碱和其他活性物质。

目前为止,茶叶对某些药物的影响作用依然没有完全被证明清楚,进入市场的药物品质和茶叶成分的关系也有待科学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小懂温馨提示大家:在服用药物时,为了谨慎起见,最好还是不要喝茶。

当然,也不是说吃高血压药就不能喝茶了。喝茶对降血压是有一定帮助的。但茶毕竟不是药,如果有高血压症状,首先还是要遵医嘱,喝茶可以作为辅助降压手段。在吃药后1至2个小时后再喝茶,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为了避免受到响,在服药期间,还是尽量少喝茶,尤其是不要喝浓茶。

以上内容由懂茶帝(公众号:hcyd321)提供,每天分享实用茶知识,邀请专业人士为你答疑,欢迎关注我们哦!

去孔子的老家曲阜旅游?

曲阜,是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古为鲁国国都,后曾更名为鲁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北距省会济南135公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1982年,曲阜被评为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1994年,孔庙、孔府、孔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1997年,国家旅游局又把曲阜确定为中国35个王牌旅游城市之一;1998年12月,被命名为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文物工作先进市;2007年,孔庙、孔府、孔林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曲阜主要旅游景点:

1.明故城—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景区 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

春秋末期,孔子出生在曲阜。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在鲁国创办私学,聚徒讲学,传授“六艺”,“诲人不倦”,传播文化,鲁国俨然成了全国的教育中心。他适齐仕鲁,周游列国,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晚年,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重仁尚礼”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高峰。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论语·雍也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他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有二”。其中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2.寻根之旅,中华人文始祖--黄帝出生地 寿丘—少昊陵 景区 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这里,三皇肇启,五帝龙兴。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在此感悟万物,临水沉思,发明渔网 ;望天冥想,创设八卦。轩辕黄帝,少典之子,其母附宝应雷而生,降于寿丘,日角隆额,龙爪龙趾。吞并蚩尤,融合神农。建都新郑,号曰“有熊”。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推本世系,遂祖轩辕”,迁曲阜县于城东。造金字塔,纪念始祖。建造景灵巨宫,规模宏大,房间千楹,岁时祭祀。后毁于战火,仅存“万人愁”和“庆寿”等巨碑,现矗立在曲阜城东“寿丘公园”。神农炎帝,国名大庭,建都淮阳,后迁曲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教民耕作,播种五谷。

3.颜庙---周公庙 景区 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颜渊即复圣颜回,字子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他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以德行著称,孔子赞叹:“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被尊为“复圣”。是颜姓的一世祖。

武王灭商,将胞弟、宰辅周公旦封于曲阜,立国为“鲁”。 《礼记.明堂位》中:“成王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 “曲阜”二字,始见于史籍。周公制礼作乐,业绩卓著,成王赐予鲁国大批典章文物。周公死后,准许鲁国建立太庙,郊祭使用天子礼乐。鲁国一向恪守周礼,重视保存古代文化,春秋末期古代礼乐仍然完整地保存着。吴国公子季札访鲁,曾“请观于周乐”;晋国正卿韩宣子访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感叹曰:“周礼尽在鲁矣!”周公辅佐成王,即“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为千古人臣典范,史称“元圣”。现曲阜城东北角,就是祭祀周公的周公庙。

4.孔子诞生地朝圣游,尼山---尼山孔庙—尼山书院—夫子洞 景区 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为3A级,4A级创办中)。

尼山原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 一代圣人孔子诞生在这里。位于曲阜市城东南30公里。海拔340余米,山顶五峰连峙,惟中峰为尼丘。据《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这里,中峰东麓有孔子庙和尼山书院等建筑物;另有五老峰、鲁源林、智源溪、坤灵洞、观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所谓“尼山八景”。

尼山是孔子的出生地,在儒家学派和封建士大夫心目中是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泰山北斗,深受景仰。由汉至清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重视。因其钟灵毓圣之功,宋代封尼山为毓圣侯,并建祠奉祀,规格等同四渎。尼山孔庙是封建社会尊孔读经、崇德报功的产物,也是我国古代教育体制中庙学合一的典型建筑。尼山建筑群虽经历代兴衰,依然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这和历代统治者尊孔崇儒的指导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尼山孔庙是华夏民族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遗迹和文化渊源的载体,有着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尼山对于了解孔子也很重要,而且这里可游览的地方也不少,有人说应当与"三孔"并列,改"三孔"为"四孔",这说法不无道理。考究尼山所以名声不如"三孔"之大,多半因为这里离城近50里较远的缘故,现在的曲阜交通便利,到尼山朝圣是值得一去的。

5.石门山、九仙山 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 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石门山位于曲阜城东北30公里处,西距104国道3公里,因两山对峙如石门得名。孔子曾在此撰写《易经·系辞》,李白、杜甫结伴游齐鲁时于此宴别,《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出仕前后两次隐居,现有孔子系易处、李杜宴别处、秋水亭、孔尚任隐居处等遗迹。元代山上曾建道凤,明初改为玉泉寺,现有千佛殿、藏经阁等建筑,塑有三世佛、十八罗汉等神像。石门山,有冰雪涧、藤花幄等二十四景,尤以石门月霁著称。山峰峻秀,洞壑深幽,林木葱茏,风光秀丽,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

九仙山位于曲阜城北18.5公里处,传说是古代九个仙女趁王母娘娘大宴群仙醉后偷偷下凡,迷恋人间美景化为九个仙峰常立人间而得名。此山海拔460米,山体峻拔,古木参天,植被丰富,古迹众多,既是一循古崇圣的游览圣地,又是居家旅游的天然氧吧。

九仙山古称甄山,文物古迹始建于康熙八年,有石台阶938级,大小庙宇32间,山厅“碧霞元君祠”悬如天禅、攀云插汉、地势绝陡,碑刻几十年。据山上碑文记载称此庙用人工数以亿计,实属“空中楼阁”。山下“红门宫”是供奉九仙老奶奶的庙,红墙壁瓦、高庙门、方影壁,是我国传统古建的杰作,每年三月三庙会前来自发供奉的人数达几万人,自康熙八年由孔子后代世袭衍圣公孔毓圻创始以来一直长盛不衰。

依“红门宫”沿溪身上而建,有仙人桥、蜇龙井、黑龙潭、观音庙、吴帝庙、华佗庙、王母行宫、孔子登临处、颜子洞、孟母携子石、吴起营寨、呼家兵城、黑风口、三天门、中天门、安邱王墓群、楼斗寺宏华等著名文物古迹。这些古迹又有着众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如“石盘遇仙”“九仙狐仙”“九女堂”“九仙女下凡”等。

九仙山前后大山怪石磷峋、形态各异、形象逼真、有凤凰山、孔子石、神鱼石、牛腿石、香炉石、棋盘石等。

山在曲阜东北30公里处。主峰海拔460米,面积2.45平方公里,风景秀丽,沟深壑秀,夏季气候凉爽宜人,秋季花果飘香,是观景纳凉避暑,体验民间生活的佳地。现已恢复旧时山顶庙宇。这里曾是春秋末齐鲁长勺之战故址。山上有孔子石,酷似孔子行教像。

6.孔子传“六艺”,孔子六艺城 景区 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孔子六艺城位于曲阜市南新区春秋路15号,他以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生崇尚和倡导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引线,运用现代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手段,借助音乐、美术、建筑等表现形式建造的一座集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历史性、趣味性及购物、美食、旅游、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城。

7.杏坛剧场观看孔子舞剧、杏坛圣梦

杏坛剧场位于曲阜新儒学中心区,占地1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3000人,200l—年9月建成。现已成为曲阜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新儒学中心区的标志性广场建筑,同时也是山东省乃至整个江北地区体量最大、最为专业、最具气势的演艺场所:以孔子文化为主题的鸿篇巨制《杏坛圣梦》,开创了江北大型广场式主题旅游的文化演艺先河。2009年,投资5600万元,将杏坛剧院整修,增加顶棚,由露天剧院变成室内剧场,每年的4月至11月的晚上20时整演出大型原创舞剧《孔子》。

8.孔子研究院,孔子儒学修学游孔子文化园(论语碑苑)

9.孔子文化园

位于曲阜孔庙正南300米处,西临孔子研究院,北临规划建设中的孔子博物馆,杏坛剧场位于院内,是集生态园林、山水景观、休闲旅游、餐饮购物、文艺演出、国学讲堂为一体的开放式儒家文化主题公园。2009年市委、市政府将该园林列为十大惠民工程之一。孔子文化园占地面积2888.8平方米,以明代建筑风格为基调,采北方园林之庄严典雅,南方私家园林之玲珑奇秀,全园有楼、堂、亭、树、台、廊、坊、庑等建筑400余间,主要景点有善华堂、光世堂、泮池、仁山、乐湖、咏归亭、必观亭等,环境优美、曲径通幽、品位高雅,是参观游览、餐饮购物、文化娱乐、商业促销的理想场所。孔子文化园增加了园区音响、晚间灯光夜景、餐饮、文化商品等服务设施,并定期举办小型实景演艺、群众娱乐、书法、绘画、摄影展览、国学讲堂等文化生活,为中外游客提供优良环境和优质服务。

10.梁公林

梁公林,亦称启圣王林,位于曲阜城东13公里处,北靠327国道,南倚防山,北临泗水,是孔子父亲叔梁纥同母亲颜征在的墓地。林园历年增扩,周围石彻林墙,古柏森森,享殿3间,殿后有内墙,中间为叔梁纥和颜征在合墓,墓碑篆文“圣考公齐国公墓”,墓前有石人、石兽。还有孟皮墓在其侧,碑书“圣兄伯尼墓”。现占地20余亩,古柏如虬,老楷成荫 ,并有享殿、林门等建筑。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