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圣是谁,中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是谁
曲圣是谁,中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是谁?
中国古代著名戏剧家,应当首推“元曲四大家”。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戏剧的发展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表现形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到了元代,就到了古代戏剧的鼎盛期。所以,看古代著名戏剧家首推元代。
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分别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关汉卿:元杂剧中,他的成就最大,创作了有67部,流传下来18部,最为著名的就是《窦娥冤》,还有《单刀会》,《救风尘》,《拜月亭》。
白朴: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天净沙.秋》
郑光祖:作18部,现存8部,《倩女离魂》,《周公摄政》,《三战吕布》。
马致远;作杂剧15种,代表作《汉宫秋》,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我们知道他,可能也是因为那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过据考证,作者有异议。
另外,还有著有家喻户晓的《西厢记》的王实甫,也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家。
著有《赵氏孤儿》的元代戏剧家纪君祥。明代的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他的《牡丹亭》更是有名。著有《桃花扇》的清代戏剧家孔尚任。《长生殿》的作者洪升。 其实在我看来,后面列举的几位比前几位还有名,最起码他们作品,我们更熟悉。
我所知道的就这些了,不同意见,欢迎探讨指正。
窦娥冤出自于?
楚州
《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楚州。《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窦娥这一人物出自元代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以下简称《窦娥冤》),剧目作者是"曲圣"关汉卿。关汉卿与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他出生于金末,成长在颠沛流离之中,所以才能有丰富的创作素材来源,能抨击黑暗,向往美好。
简介
《窦娥冤》讲述了弱小的寡妇窦娥,被人诬陷,之后屈打成招,成为杀人犯的故事。她在被斩首前愤懑的许下三桩誓言,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最终窦娥的冤屈感动天地,三桩愿望一一实现。
作为关汉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首,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这部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黑暗的政治面貌,讽刺了当权者的残暴统治,塑造一个个小人物,从而反应尖锐深刻的社会矛盾。在对社会黑暗表示不满的同时,他也表现出了对真善美的赞扬,对人民反抗精神的歌颂,对清明政治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华五圣指的是哪五圣啊?
酒圣:杜康; 书圣:王羲之; 草圣:张旭; 史圣:司马迁; 至圣:孔丘; 文圣:欧阳修; 亚圣:孟轲; 医圣:张仲景; 武圣:关羽; 乐圣:李鬼年; 茶圣:陆羽; 棋圣:黄龙士; 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 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中国戏曲创始人是谁?
秦腔被尊为中国戏剧的鼻祖。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等,许多都是秦腔的衍生物,对其他剧种如川剧等也有影响。
李正敏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涌现出来的影响颇大的秦腔表演艺术家,被誉为“秦腔正宗”。代表作有《五典坡》、《白蛇传》、《玉堂春》、《二度梅》、《白玉钿》等,特别前三本被誉为李氏三部曲。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称他为“西北的程砚秋”,赞赏有加。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若兰以其婉约、缠绵独具魅力的唱腔醉倒、痴迷过无数秦腔爱好者。其代表剧目有《游龟山》、《双锦衣》、《夺锦楼》、《妇女代表》、《红梅岭》、《于无声处》等。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清代是秦腔的繁盛时期。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个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西安一地共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双寨班、锦绣班等。在流行过程中,秦腔与其他戏曲形式和民间艺术结合,逐渐递变形成各地多种多样的梆子声腔剧种,秦腔在各地流行的地位遂被代替而渐趋缩小。至清末,又变成流行于西北一带的地方剧种。1912年,在西安成立了以“移风易俗”为宗旨的陕西易俗社,对秦腔剧目、音乐唱腔、表演艺术、导演、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革新,并大量编演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剧目。马致远与哪四个人并称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四人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元代是古代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戏曲家,关白郑马四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汉卿被后人称为“曲圣”,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也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代表作有《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拜月亭》等。白朴的戏剧大多选材于历史故事,剧情多为才人韵事,代表作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鸳鸯间墙头马上》等。
马致远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穷困潦倒。他的作品表现了当代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代表作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大等等。郑光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主要以男女爱情故事和历史故事为主题,代表作品有《迷青琐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什么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
1、马致远,元代戏曲家,(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2、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之后大概由于孛儿只斤·真金去世而离京任江浙行省务官,后在元贞年间(1295年初-1297年初)参加了“元贞书会”,晚年似隐居于杭州,最终病逝于至治元年(1321年)至泰定元年(1324年)秋季间。
3、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