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茶一座,安徽有特色小镇吗
杭州一茶一座,安徽有特色小镇吗?
7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1年,安徽省要培育和规划建设8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小镇样板,形成示范效应。自2017年起,每年将按照“县初选—市上报—部门初审—办公室联审—领导小组审定”的程序,择优筛选一定数量的特色小镇。按主导产业定位,将特色小镇划分为产业类、文化和体育类、旅游类特色小镇。
安徽特色小镇建设目标
《意见》指出到2021年,安徽省要培育和规划建设8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小镇样板,形成示范效应。省级特色小镇镇区和企业运行质量好,债务负担合理,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有竞争力的创新集群、有影响力的细分行业冠军。产业类特色小镇,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达15%以上,3年建设期满后,每平方公里年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2亿元;文化、体育和旅游类特色小镇,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10%,3年建设期满后,每平方公里年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5000万元。位于贫困地区的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
此外,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是特色小镇的两大“标志”。《意见》提出,安徽省特色小镇要实现小镇景观化,所有特色小镇达到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
安徽省省级特色小镇申报条件
在申报特色小镇的条件上,《意见》明确了需具备以下四项条件:
一是产业基础良好。特色小镇应聚焦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体育健身、金融、电商等优势特色产业,以及茶叶、中药材、苗木花卉、文房四宝等历史经典产业。
二是生态环境良好。
三是公共设施完善。
四是规划布局合理。
选址要符合城乡规划,相对独立于中心城区。
政策助力特色小镇建设
为支持特色小镇发展,安徽省政府将从资金、土地等五个重要方面予以支持。为此将安排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资金,主要以“借转补”方式用于扶持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根据各特色小镇项目建设等情况安排,并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年度评估情况较好的特色小镇予以奖励。财政奖补资金用于特色小镇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严禁挪作他用。
在土地方面,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和引领作用,统筹安排特色小镇建设用地,保障合理用地空间。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和未利用地,着力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体制改革方面,鼓励各地创新特色小镇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放管服”改革,将市场需要的权力放归市场,允许特色小镇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先行先试有关改革事项。依法向特色小镇所在地下放各类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量大面广、由基层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
投资融资方面,引导金融机构积极配置信贷资金,加大对特色小镇项目储备库内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提供产业链融资服务。鼓励设立特色小镇建设基金,支持特色小镇运用PPP模式开展项目建设,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基金”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落实创新创业人才扶持政策,对进入特色小镇的产业领军人才、大学生、企业高管、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等给予倾斜,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发展、领先发展,打造创新创业样板。
典型特色小镇案例分析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版安徽省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安徽省已有5个镇进入住建部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分别是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安庆市岳西县温泉镇、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以下为详细分析:
1、铜陵市郊区大通镇
基本情况:大通位于铜陵市中部,古名澜溪,建镇已有千年,历史上曾是一座名蜚中外的江岸重镇,与安庆、芜湖、蚌埠并称安徽“四大商埠”,有“小上海”之美誉。现为铜陵南部新城核心区,镇域面积70.7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辖6个村、3个社区、2个居委会,人口2.3万人大通,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镇,距“世界公园”黄山仅有180公里,与中国四大佛山之一九华山相隔90公里,铜青公路、铜贵公路、沿江快速通道和合铜黄高速穿境而过,是进出皖南旅游区的枢纽和重要通道,是安徽“两山一湖”(九华山、黄山、太平湖)的北大门,是九华山头天门的所在地。
多方协作:按照“规划引领、塑造特色、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拟定了郊区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和大通镇特色小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案,细化落实今后三年目标任务,重点开展了2017年度项目计划安排和项目前期工作。精心开展规划编制,积极对接浙江省城建院、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及东南大学设计院等设计单位,邀请高水准设计团队,开展特色小镇建设运营等谋划工作。
小镇特色:以国际化发展为空间,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以产业特色化为动力,以“产业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智慧生态、城乡统筹、创新推动、文化提升、跨越发展”的系统思维和智慧海绵小镇的建设理念,通过全要素聚集的系统解决方案,形成大通模式样板效应。
总体目标:在大通古镇4A级旅游景区挂牌的基础上,围绕打造“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特色小镇总目标,紧扣“长江古驿、江豚小镇”主题,依托“江、湖、河、洲、山、文”六大要素,大力推进“3651”行动计划,即通过三年时间,实施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提升、民生改善、文化保护6大工程 ,建设50个左右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初步建成主体定位鲜明、建设风格独特、生活环境整洁、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成熟的特色小镇。
安徽省铜陵市近期又出台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4个特色小镇建设,到2020年,该市将培育10个特色小镇,推动特色小镇集群发展。
2、安庆市岳西县温泉镇
基本情况:小镇建于1992年3月,由原汤池、斯桥、东营3乡合并而成,位于岳西县城北郊,镇政府坐落地(汤池村)距县城仅6公里,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305个村民组,8023户,32990人。境内居住的大部分村民均为汉族人,也有少数侗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人。
小镇特色:该集镇附近有大小温泉出水点10余处,因此而命名为温泉镇,该温泉水温49℃—59℃,水温恒定,水质纯净,水量不衰,经专家鉴定:含19种以上微量元素,属高热医疗矿水,且化学成份稳定,能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尤其对关节炎、风湿性疾病、妇女湿热过甚所产生的疾病等疗效显著,开发潜力巨大。
政策利好:2016年12月21日,中共安庆市委、安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安庆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及2017年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要布局风情小镇。突出产业、功能、形态建设,做到经济、生态、人文有机统一。2017年,每个县(市、区)建设3个以上风情小镇,到2020年,建成50个左右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风情小镇,打造成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相关政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提高城镇化水平。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初显成效:2016年温泉镇财政收入达到3707万元,其中国税完成2181万元,占年度任务的158%,地税完成1526万元,占年度任务的112.2%,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3、黄山市黟县宏村镇
基本情况:宏村镇位于黄山南麓,地处青弋江水系与新安江水系分水岭,是两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距黟县县城11公里,距黄山风景区30公里,总面积188.95平方公里,总人口1.84万。
黄山市在安徽省率先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去年已投入1200万元,完成了首批12个特色小镇的规划编制。目前,该市初步摸排特色小镇建设重点项目163个,总投资逾400亿元。按照今年7月初黄山市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今年该市计划实施项目105个、完成投资74亿元,打造一批世界遗产小镇、国际旅游小镇、中国休闲运动小镇、安徽文创养生第一镇。
小镇战略:
明确目标,规划引领先行。依托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围绕摄影写生两大群体,以“宏村印象”为核心,辐射带动卢村、塔川、木坑等区域,着力将宏村艺术小镇打造成全国最具特色的创意文化旅游交流社区。注重规划引领,本着“重本色、创特色”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
精准发力,提升旅游效应。坚持“旅游+”发展模式,按照“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等五大块内容,着力打造四大产业片区,形成多点支撑、多业融合的产业体系。
统筹城乡,推动全域发展。投入18.6亿元,实施宏村景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和镇域旅游服务环境改善提升工程,相继完工宏村印象、水墨宏村、政务新区等一批重点工程。投入2510万元,实施危房改造1020户,完成官川新村、屏山新村等农民新村建设4处,集中安置农村居民203户612人。宏村、塔川、卢村等5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顺利通过验收。
保护文遗,重视文化传承。投入1.12亿元,全面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保护修缮古民居180幢。搭建传统文化交流平台,组织宏村斗鸟、徽州婚俗、雉山凤舞等系列地方民俗和现代演艺活动。注重徽文化生态保护核心区建设,培育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整理出版徽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
健全制度,夯实发展根基。把握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建设契机,落实好政策扶持、税收奖励、人事制度等7个方面19项具体改革措施,设立镇规划建设管理分局和行政管理综合执法分局。扎实推进宏村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旅游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创新成立乡村客栈联盟、古民居人民法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站等机构。
4、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
基本情况:独山镇又称将军镇,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北,大别山山脉东麓,淠河水源头,地域面积186平方公里,人口8.7万,全镇以旅游业和茶业为发展方向,是全国重点镇、全国红色旅游先进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安徽省森林乡镇”。境内有独山革命旧址群、龙井沟风景区2个国家AAAA级景区,有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字的“六霍起义纪念塔”和“六霍起义纪念馆”,独山镇一共走出了16位开国将军,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享有“中国第一将军镇”之美誉。
初显成效:2012年以来,独山镇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财政收入由2012年的853万元提高到277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由1.9亿元提高到8.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由6000万元提高到1.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539元提高到10743元。经济实力和对外形象显著提高。主要工作成效:
一是特色产业优势彰显。以“一油一茶”特色产业为依托,大力实施“扩园提质”工程,2016年两茶产业实现产值近5亿元。
二是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以“全景独山”为发展蓝图,五年来全镇共完成集镇拆迁6万多平方米、征地1200余亩,启动建设了红军村养老养生板块、红旅特色商贸街、阳光学府、独山大市场二期、独山商业中心广场、独山老政府等地块,开发面积达20万平方米。
三是旅游发展提档升级。五年以来共建成旅游宾馆10家、农家乐20多户,总计接待游客达390万人次,先后荣获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最佳旅游乡镇、首批红色旅游古镇等称号。
四是茶谷建设成果丰硕。独山作为六安茶谷建设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节点打造为着力点,各项建设全面提速。六安瓜片茶主题公园全面开放,园区已于2016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作为全市现代农业观摩点接受观摩;目前清淤工程基本完工,翻板坝、退岸护坡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长竹驻驾湾景观打造工程已进场施工。
五是精准脱贫成效显著。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围绕整体脱贫的既定目标,2016年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19人,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04万元。资金保障全面覆盖,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支持脱贫攻坚,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2016年度独山镇贫困村沙岗店村顺利出列,全镇实现贫困户507户、1850人顺利脱贫,并通过省第三方监测评估。
六是社会民生全面进步。五年来,累计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76个,改造农村危房465户,清淤当家塘220口、沟渠240公里,除险加固小Ⅱ型水库10座,硬化农村公路46条、70余公里。
小镇规划:独山镇秉承“留住绿色、传承红色、保护古色、打造特色”的思路,按照市区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牢牢抓住一谷一带建设,挖掘红色文化,彰显生态特色,打造旅游重镇,大力发展优质茶叶、精品油茶、茶谷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大独山5A级景区,将独山镇打造成集“生态休闲、康体养生、红色旅游”于一体的茶谷·将军小镇。力争到2021年,集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到5万人,镇内老街老巷、镇域内主干、分支道路沿线全面实现绿化、亮化、美化。
5、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
基本情况:旌德是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宣砚之乡、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家级生态县,并成功创建安徽第一个、全国第六个“国际慢城”。旌德县云乐乡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旌德县白地镇被住建部授予“首批特色小镇”,是全市唯一一个入选的乡镇。
小镇区位:白地镇,位于安徽省东南、宣城市旌德县西南,距离黄山风景区37公里,是通往黄山的东大门。这里区位优势明显,205国道贯穿全镇,距合(肥)铜(陵)黄(山)高速谭家桥出口仅15分钟路程,集镇每天直发黄山、上海、杭州等7个大小城市班车10多班次。
小镇特色:小镇围绕全域旅游加美丽乡村战略,以宣砚和徽派元素风格为特色,坚持规划引领,突出人文底蕴,强化项目带动,打造宣砚特色小镇。
小镇着力建设三大版块——以宣砚文化园、江村、旌歙古道、丰谷香榧、白地白茶园、天天开心农场为主打的健康旅游版块;以黄山胶囊、矿泉水厂为主打的健康制造版块;以黄山东大门旅游集散中心、江村度假村、特色宣砚小镇为主打的健康服务版块。
小镇建设:宣砚文化产业园占地60亩,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创砚坊、综合办公楼、文房四宝工艺展览馆、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宣砚技艺传习基地、后勤生活保障服务中心等。一期工程主体建筑已完工并于2015年初完成全面入驻。
2017年,白地镇将继续投资打造二期工程,拟建造宣砚小镇大学生文创中心、文化旅游产品购物中心、餐饮(药膳)服务、休闲养生中心、徽文化古村落、大师工作室及辅助(绿化、道路)等设施。项目建成后,宣砚文化产业园将构建以宣砚为主导的文房四宝加工工艺展示、文房四宝终端体验、文化艺术交流、原生态餐饮服务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中心,并将成为国家4A级景区,预计年接待游客量将达20万人次。
初显成效:宣砚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以宣砚文化为龙头,与游江村、走古道、品白茶共同形成了宣砚小镇特有的健康服务产业,使得小镇全域旅游自成体系,游客接待量不断攀升,2015年游客接待量超过20万人次。健康制造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本地群众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参与到宣砚产业手工制作中,每年至少增收500万元。黄山胶囊公司每年为地方经济贡献利税0.87亿元,带动700人就业。
这篇文章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特色小镇研究员做得调研,内容原创,我们认为特色小镇是未来农村改革的重要方向,题主有什么疑问可以咨询我们,希望能帮到题主。
建盏为什么不适合当品茶茶具?
听我这个资深的建盏迷讲个故事,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016年的夏天,福建一朋友来找我喝茶,席间,他从包里摸出一个杯子说:“你那么好的茶,拿这个来养一养。”
我看挺别致的,没见过,就问到:“这是什么杯子啊?”,
他饶有兴趣的跟我介绍说:“这是建盏,茶具里面最有文化的代表,你看,这只盏毫都烧出来了。”
我突然略有点尴尬起来,我咋就这么孤陋寡闻呢?我是一个如此痴迷于茶的人,既然不了解这么一个东东。我当时就拿起手机查了一下。网上介绍得还真牛。我对这么一个茶杯肃然起敬了起来,瞬间有想要拥有一只的冲动。
过得两天,我就鬼使神差的启程去建阳走走。这不看啊!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建盏里面的水可真深!我走访了当时建阳几个最有名的名家,深入了解了一下建盏的历史、工艺、文化、时下业态行情等相关内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东西。一着迷,就决定留下来研究建盏制作。
我租了一块地,盖了厂房和置办了窑炉设备,买了很多古代残片标本和陶瓷相关的书籍,就这样开始研究起来。
半年的摸索实践,我烧出了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等花色的建盏。我觉得,建盏并不难烧。于是,我开始朝着向最高端的国宝曜变发起进攻。这也是我进这个领域的初衷。
2017年,我成功的烧出了类似腾田美术馆所藏的国宝曜变建盏花色。
我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拿去跟最建盏界最顶级的名家们一起交流,大家都非常惊奇和认可。
有一位北京来的建盏爱好者李先生问我什么价格?能不能烧多几只给他?
这个问题困扰死我了,因为当时烧制过程记录不够详细,我后面试了几炉,既然烧不到那个花色了,我就以实情坦诚相告。
没想到李先生说:“你这只多少钱可以卖给我?”
我回答说:“我没想过要卖。”
他也够直接的,他问:“十万卖不卖?”
我想都没想就说:“不卖”
或许他看我回答的快速与坚决,直接追问我:“五十万卖吗?”
我稍微一愣,回答说:“不卖。”
他又问我:“那一百万你卖不卖?”
我有点不好意思了。其实我研究了那么长时间,才得到一只,而且后面烧不出来了。我是没打算要卖掉的,但听到他能出一百万,内心还是很高兴的,甚至充满那种被认可的感激之情。换句话讲,我当时的研究投入才五六十万,得来这只盏就值一百万,我还卖他干啥呢?我还是以实情坦诚相告。
他也理解我了,并且交代以后有好作品记得通知他。
说说另外一个插曲吧!有一位顶级大师看我烧出如此花色,问我能不能帮他代烧一批?给我单价两万块钱一只,落款下他的名字。说实话,我是感激他对我作品的认可,但这个行为确实恶心到了我。别说我烧不出来了,就是烧得出,我也不愿这样做。我拒绝了。
我知道曜变还有一个更加高级的花色,就是稻叶天目。在重拾腾田款烧法无果的情况下,我决定再向最高端冲刺。何况腾田款我已经有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啊!三个月的摸索,我烧出了稻叶的花色:变色七彩火焰斑。
上图有个小标签,5万,是的,5万,根据花色精美和与古代的相似程度的不同,定价2万至5万一只。
2018年头,有人找上门来希望代理销售,我拒绝了。因为成品率太少,太难烧了,我累积了十来只满足一下身边的好朋友和认识我的爱好者就可以了。我要发起最后一只曜变花色的进攻。因为,这时候,市场上有一位姓徐的师傅烧出了杭州出土的曜变残片花色。我替他高兴,同时也让我产生了攻关的信心。
成功了,一个月的时间,或许因为以前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也同时因为杭州这款花色比较好烧,一个月,很满意这样的成绩。
太漂亮了,忍不住就多上几张图片。
后面的路还很长,稻叶曜变花色的仿制还有太大的差距,目前只是局部实现了稻叶曜变斑而已。我还要继续努力。
至此时,我已经投入近两百万了,或许我就是一个痴迷的爱好者。烧了那么久,也没有批量去市场上销售。我还要继续投入,所以我决定拿最漂亮,又相对比较容易一点的杭州款曜变来小范围内销售。定价:2800/只。就是下面图款:
我的目标是把三只半古代曜变完全复古出来,并且将烧制生成理论总结出来留给后人。国家瑰宝级的文化不应该丢失,我辈有幸,捡起来就是了。
通过上面的故事总结一下,为什么建盏不适合品茶?
一、建盏懂的人少,用盏有装逼之嫌,一不小心,买到品质差的,真装成了B。
二、好的建盏太贵,太少。
三、建盏界太多欺诈,以次充好,大师找人代工,辱没了建盏文化。(上当了,自然影响品茶心情。)
至于有人说:建盏黑色,不利于观察茶汤,观察茶汤是评茶的流程,不是品茶的流程。你泡的什么茶,自己不清楚吗?评茶不是在买的时候就完成了吗?如果别人请你喝茶,你不虔心来品,评三拣四,这样好吗?
评茶,建盏是不好,品茶,建盏完胜一般的茶具。纯正建盏是纯石头泥巴烧出来的,健康。(欢迎来体验见证纯原矿烧制建盏。)
斯玛特卡10元押金怎么退?
一、什么是斯玛特购物卡
是集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消费卡。不用密码,中文名:斯玛特购物卡,外文名:smart卡,别名“斯玛特”卡,发行者:家乐福等。
这种卡是集餐饮、购物于一体的消费卡,有100元、200元、300元、500元、1000元面值的。不用密码,打印的凭条可以看到余额,在屈臣氏、KFC、星巴克、一茶一座、禾绿寿司等可以使用。
二、卡的押金
卡本身值10元押金, 余额用完之后在家乐福、易买得、大润发、良友、喜士多等指定的商户处可以抵用押金。
三、使用范围
蓝色斯玛特服务卡为家乐福专用卡,此卡为蓝色卡面且卡号以8808开头。使用范围仅限在华东地区十三个城市的所有家乐福商场内使用。包括: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合肥、徐州、南通、郑州、洛阳、马鞍山、蚌埠。
四、卡面信息及使用期限
卡号中第七位为“1”对应卡面值为100元,卡号中第七位为“2”对应卡面值为200元,卡号中第七位为“5”对应卡面值为500元,卡号中第六位为“1”,第七位为“0”对应卡面值为1000元使用期限有效期见卡背面,一般为自购卡日起一年内。
五、如何退卡
卡金额用完了,可以在迪亚天天或者家乐福,家得利抵扣最后卡里的10元押金,如果只是想退卡,上海去徐汇区冠生园路 227 号 1 号楼 3 楼票务中心。
过自己种菜养鸡的生活吗?
感谢邀请!我愿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样的意境想想就很美,是多数人向往的生活,我也不例外。
门前一定要种上花草,最好是多年生带香味儿的,再架上葡萄架,可以乘凉休息,然后种上时令蔬菜,养上几只鸡,再养只中华田园犬,从此鸡犬之声相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无情对 出句?
众所周知,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有一种对联,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这就是所谓的“无情对”。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有一个姓叶的先生出联:“鸡冠花未放。
”有人对:“狗尾草先生。”字词相对,而意则各不相干。前句本为主谓句,表意为鸡冠花尚未开放,而对句成了偏正结构句,“狗尾草”成了“先生”的定语,这就大大地嘲讽了叶先生。
民国初年,重庆一酒家出“三星白兰地”征求下联。联坛妙手各逞文思,纷纷应对,但老板总不满意。
其时郭沫若年纪尚轻,闻讯赶去,想到四川有一道名菜,正可与酒相对成联,乃对下联“五月黄梅天”。“五月”对“三星”,“黄梅天”对“白兰地”,字字工整,可意思却风马牛不相及。
传说明成祖朱棣曾对文臣解缙说:“我有一上联‘色难’,但就是想不出下联。
”解缙应声答道:“容易。”朱棣说:“既说容易,你就对出下联吧。”解缙说:“我不是对出来了吗?”朱棣愣了半天,方恍然大悟。“色难”,即面有难色之意。“色”对“容”,“难”对“易”,实乃精巧之无情对。
清末大臣张之洞,一日于北京陶然亭宴客,席中以对句佐兴。
一客以一句诗出上联:“树已千寻难纵斧。”张之洞作答:“果然一点不相干。”“果”对“树”,乃物名;“一点”对“千寻”,皆量词(古八尺为寻);“干”对“斧”,皆器物名(“干”是古代一种兵器)。上下句极是工整,但句意却毫不相干,出人意表。后,张之洞出对:“陶然亭。
”按常理下联亦应对以地名,但工部侍郎李文田却以人名为对:“张之洞。”“张”对“陶”,皆为姓;“之”对“然”,是虚词;“洞”对“亭”,乃物名,字字成对而联意又极“无情”,情趣却也由此而生。因下联对得精妙,众人皆相视大笑。
陆耳山,曾与纪晓岚共同编撰《四库全书》,某日出城访友,归途过四眼井休息饮马,得上句“饮马四眼井”,可就是对不出下句。
他日跟纪晓岚提起,纪晓岚说你陆耳山本身便是好对,陆耳山不解,纪晓岚便含笑对出下联:“驮人陆耳山。”两人大笑。
清咸同年间名将陈海鹏解甲归田,于新河养鸭。一次,客人来拜访,他便以鸭招待。于是有好事者为之题联:“欲吃新河鸭;须交陈海鹏。
”陈海鹏去世,其孙承继祖业,有人续上联为之:“欲吃新河鸭子;须交陈海鹏孙。”两副对联皆是无情对。
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得上联“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洞”,一时未得下句,适逢主人前来报帐,其食单帐目恰成下联“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无情对,大多为信手拈来,偶然得之,但绝非“拉郎配”、“乱点鸳鸯”所能成功,对句也必须有完整的意思,而且出其不意,方能妙趣横生,却又回味无穷。
所谓的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
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还规定即兴属对,不能拖时间;比如上联:三星白兰地。下联:五月黄梅天。其中字字相对,而且上联指天气,下联指酒名,互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相传,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
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
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
无情对必须有三个要点。
一:逐字相对;
二: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
三:大量采用借对法。
第一要点如上所言,而象:
上联:欲解牢愁唯纵酒;
下联:兴观群怨不如诗。
此联虽然历来被视为无情对,但我认为是一个意境联,其中解对观都是六十四卦卦名,牢中带牛,群中带羊,牛羊相对,这些都是采用了借对法,它在语气、结构上呈联结关系,是属于流水对,不具备歧义关系,不具备第二要点,所以不能算是一个无情对,只是一个使用借对法的意境联。
如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中的“行李”的“李”并不是桃李的“李”,但是诗人借用桃李的“李”的意义来与“茅”字作对仗,“行”也借用了“行走”的意义来和“诛”对仗。又如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目字“七十”。
这些都是对仗中局部使用借对法,而不能因此便以此联为无情对。
而一些流传比较广的‘无情对’如:
上联:雄黄酒;
下联:牡丹烟。
此联是从古对:雄黄阵(京剧目);牡丹亭(书名)演变出来的;但我也认为不当列入无情对,因为他修改的歧义不强,上下呈联结关系了,修改的效果很好,烟对酒的对仗比阵对亭工整多了,但一改歧义效果弱了,所以更接近于短语对或嵌名对;
而第三要点是无情对的一个特色,每个无情对一般都应该具备。
如:
上联:三星白兰地;
下联:五月黄梅天;
其中星在对联中是等级单位,属于量词,对月则采用了他同时是天文名词的异意;
白兰地在对联中是译名,应属于拟声词,对黄梅天是分别采用了颜色、花卉、天文地理名词的异意来对仗,都是属于借对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