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四大金刚,为何变成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片

2024-02-06 92阅读 0评论

军统四大金刚,为何变成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片?

要说历史上最幸福的人是谁,我认为应当首推乾隆皇帝。从13岁那年第一眼见到康熙的时候算起,就注定了他的运气不是常人所能相比,在康熙的97个孙子里,他是为数不多能被康熙带在身边亲自调养的,另一个就是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

与他的父亲雍正相比,他仍然是幸运的,虽然雍正采用了秘密建储的方式,但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弘历就是大清王朝不二的接班人,没有经历过夺嫡的风波,也没有产生太子与皇帝的矛盾。在父祖建立的功勋上,从25岁继位到89岁病逝,他掌控了中国的命运长达64年,可以说享尽了荣华富贵。

军统四大金刚,为何变成一块锈迹斑斑的铁片

弘历最引以为傲的功绩——十全武功,其实在我看来没有一件能与他的祖父康熙相媲美,一生创作了30000多首诗,却不如一个“大老粗”刘邦的大风歌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

他还喜欢收藏各种名人字画,每张字画上还要加上自己的私人印章,造成了文物的破坏,而且天下的珍宝就没有他不喜欢的,想方设法弄进宫中,其中以一把“九龙宝剑”最为出名,就连去世,乾隆都是寸步不离其身。

九龙宝剑的来历之谜

九龙宝剑是从西域进献上来的类似于蒙古刀的一件宝物,剑身捎带弯曲,剑鞘呈紫红色,全长大概有5尺左右,并且剑鞘上雕刻着9条活灵活现的金龙,加在一起预示着“九五之尊”,除了乾隆,其他人还真的不敢用。

这条宝剑的锻造过程也极为讲究,全身精钢打造,削铁如泥,在制作成功之后,还用了七七四十九颗罪犯的头颅来祭刀,算是开光仪式。乾隆获得了这把宝剑之后,爱惜的恨不得抱着他睡觉,即使在他死后,嘉庆也按照他生前的意愿把这口九龙宝剑陪葬在了清东陵裕陵,永世与乾隆为伴。

九龙宝剑何时出土?

其实,九龙宝剑之所以能够再见天日,还多亏了“东陵大盗”孙殿英。1928年,奉命驻守在遵化的军阀孙大麻子为了筹集军费,公然盗掘了乾隆、慈禧的坟墓,为了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借口,他提出自己是大明督师孙承宗的后代,意思是自己并非贪恋钱财,而是为祖宗报仇。

孙殿英这一网下去,可真的捞到了大鱼,谁不知道慈禧和乾隆是清王朝最奢侈的两位统治者。孙殿英满载而归,光金银珠宝就拉了三天三夜,其中还不乏价值连城的慈禧夜明珠、翡翠白菜和乾隆的九龙宝剑。

然而德不配位,无福消受。孙殿英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想要闷声发大财是不可能的,为了寻求庇护,他的慈禧的夜明珠送给了宋美龄,那株翡翠白菜则托人贿赂给了宋子文,这口九龙宝剑本想自己独吞,但为了生存,他还是决定将此物献给蒋介石。

九龙宝剑为何变成一块废铁?

其实如果宝剑到了蒋介石的手里,我想很大程度是能保存下来的,只不过孙殿英这等草根军阀想见蒋介石一面还真的不容易。因此,他只有拖戴笠代替自己把宝剑“孝敬”给蒋介石。

然而戴笠却起了侵吞的心思,宝剑一直在他的手中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为了掩人耳目,戴笠把九龙宝剑交给自己的心腹——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保管,只不过后来马汉三变节投降日寇,为了向新主子献媚,他又将宝剑贿赂给了川岛芳子。

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川岛芳子被逮捕后,宝剑才重回戴笠手中,也许是乾隆阴魂不散,亦或是戴笠无福消受,在返回南京的途中,戴笠的飞机失事,一代特务头子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后来蒋介石派沈醉去岱山收拾戴笠的遗骨时才发现了这个秘密,只不过九龙宝剑的剑鞘已经化为了灰烬,只剩下剑身还完好无损。蒋介石心疼自己的学生,于是下令将宝剑与戴笠合葬。

只不过在1950年的时候,当地群众为了发泄对戴笠的愤恨,将戴笠的墓夷为了平地,而那口九龙宝剑也早已锈迹斑斑,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九龙宝剑,还以为是一块废铁就随手处理掉了,至今都没有找到宝剑的下落。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乾隆的九龙宝剑是何来历?

九龙宝剑是乾隆墓穴中的陪葬品之一,据传说它的阴气非常重,如果不是命数不够的人掌握它会很容易被方死,是一把方主的宝剑,只有乾隆这种命数福运非常强的真龙天子才能掌控它。而九龙宝剑自1928年盗墓军阀孙殿英盗取清东陵之后再现人间,但它的拥有者不是死于非命就是结局凄惨,所以关于九龙宝剑的传说非常离奇,下面就来说说九龙宝剑的来历和传说。

关于九龙宝剑的来历传说

据传说九龙宝剑全长5尺,剑柄极长,剑鞘上雕刻有九条金龙,寓意九五至尊和九九归一之意,剑鞘的材料则是用名贵鲨鱼皮制成,嵌满红蓝宝石及金刚钻,堪称价值连城。

其实关于九龙宝剑的传说比较多,但主要基本就两个版本,一是与乾隆喜好游江南有关系,再一个就是与乾隆一生开疆拓土喜好武功有关系。

众所周知乾隆喜好游江南,乾隆曾经六下江南,游江南之行为颇为劳民伤财,为此也使得清朝国力受损,而九龙宝剑据传闻就是乾隆游江南所得。

据传闻乾隆在苏州时期,曾经带人微服私访,在苏州郊外某处寺庙中发现了庙中供奉的这把九龙宝剑。据庙中和尚说因为这柄宝剑杀气极重,所以寺庙将其供奉起来,希望能用佛法化解宝剑的戾气。

乾隆一见这柄宝剑就非常喜爱,他不相信这些和尚的话,而且他也自认为自己是九五至尊,命格是大福大贵,即便这柄宝剑真的杀气极重,以自己大福大贵的命格也能把它压下去,于是乾隆重金从和尚手中买来了这柄宝剑。

后来宝剑被乾隆从江南带回皇宫,乾隆命内务府又重新将宝剑打造一番,于是就有了传说中的模样,乾隆命工匠将剑柄加长,并且配上了嵌入九龙和珍贵宝石的名贵剑鞘。

这就是传说版本之一,传闻乾隆是从江南寺庙中得到了这把本来面相并不奢华的九龙宝剑带回皇宫之后,重新打造成了奢华的九龙宝剑。

乾隆除了喜好游江南之外,还有就是好大喜功,乾隆时期积极开疆拓土,清朝版图也是在乾隆时期达到了最大化,而我们现代中国的版图确切来说也是属于继承于乾隆时期的版图。

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回疆地区发生了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发兵讨伐叛乱,乾隆在新疆贵族额色尹和图尔都叔侄的帮助下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从此新疆地区归属于大清,而清朝也在此之后于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额色尹和图尔都属于坚决拥护国家统一,因此叔侄二人都被乾隆封爵。

后来额色尹和图尔都为了向乾隆表示忠诚,图尔都主动将妹妹伊帕尔罕嫁给了乾隆为妃嫔,算是与清朝皇室联姻,后来他的妹妹伊帕尔罕被乾隆册封为容妃,由于伊帕尔罕天生就有很浓郁的体香,因此她颇受乾隆宠爱,后来民间加以演绎,她也就成了民间传说中的香妃。

额色尹和图尔都叔侄除了向乾隆贡献了香妃,他们还知道乾隆喜好搜集奇珍异宝,乾隆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古董玩家和古董收藏家,他一生非常喜好收藏古玩字画和奇珍异宝,因此额色尹和图尔都叔侄投其所好,除了献给乾隆美女香妃,还特意又献上一柄蒙古式宝剑,也就是民间传说的九龙宝剑。

据传说这柄宝剑曾经是卫拉特蒙古的至宝,是曾经给康熙造成极大困扰的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所铸造,噶尔丹曾经是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这柄九龙宝剑正是经过多位藏传佛教活佛开光,只有真正的王者才能拥有它,而噶尔丹最终败亡于康熙之手,说明了他并非真正的王者,因此才会败亡。

后来九龙宝剑又落入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手中,准噶尔部在雍正时期还一直侵扰清政府边疆,而大和卓波罗尼都、小和卓霍集占正是准噶尔汗国的铁杆支持者,乾隆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也标志着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

准噶尔汗国都城就在新疆伊犁,额色尹和图尔都叔侄帮助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伊犁获得了流落民间的九龙宝剑,于是叔侄二人认为这柄宝剑既然只有王者才能拥有而乾隆才是真正的王者,于是叔侄二人在献上香妃之后,又将九龙宝剑献给了乾隆,于是乾隆同时拥有了宝剑和佳人。

其实关于九龙宝剑这两个版本的传说,很明显第二个版本由新疆的部落首领献给乾隆更加靠谱一些,因为据后来九龙宝剑再现人间记载来看,它不是传统的直剑而是一柄蒙古式的弯剑,所以它很可能是新疆地区所献给乾隆的贡品。

总之乾隆生前十分喜爱九龙宝剑,因此在临终时曾一再叮嘱儿子嘉庆要九龙宝剑给自己陪葬,所以九龙宝剑就成了乾隆的陪葬宝物之一。

孙殿英盗挖清东陵让九龙宝剑再现人间,后来拥有它的人却都不得善终

1928年7月2日,孙殿英以演习为名派军队包围了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一夜之间连续盗掘乾隆和慈禧两座陵墓,将陪葬的金银珠宝等洗劫一空,因此作为乾隆墓中的陪葬宝物之一的九龙宝剑也得以重现人间。

由于乾隆和慈禧生前都是生活非常奢华之人,所以他们俩死后墓中陪葬宝物非常丰富,孙殿英盗墓后光运输宝物就运了将近30车,可见其中宝物之丰富。

孙殿英最初盗墓之后不以为然,他甚至还堂而皇之地将此事公开谈论,而他也为自己的盗墓行为找到了很好的借口,那就是为了汉人报仇。

孙殿英把民族主义情绪渲染出来,希望借此给自己找到冠冕堂皇的盗墓理由,孙殿英曾经自辩为:“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冯玉祥)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及其皇族赶出了皇宫。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

我发掘满清东陵,有3个好处。第一,满清入关之时,大兴文狱,网杀士人,象吕留良和戴名世这样的人,都被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第二,满清统治三百年了,搜刮的财帛不知多少,今天我发陵,是为通天下财货,收运转之利,丰藏国库。”

孙殿英这一番自辩就把盗墓的罪名给轻描淡写过去,他反而把盗墓行为做得更像是替老百姓出气一般,可以说孙殿英可以算是近代史上最为猖狂的盗墓者。

不过孙殿英利用民族主义为自己辩解盗墓行为却没有得到当时的社会舆论认可,这主要在于孙殿英嘴上说得好听,是为了大汉民族同胞一雪前耻,实际上他把盗墓所得来的宝物全都变卖,致使很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而这些变卖宝物所得来的财富大多为孙殿英个人所侵占,因此当时社会各界都对孙殿英的盗墓行为纷纷谴责。

后来南京的《中央日报》头版头条报道谴责了孙殿英的盗墓行为,这一下更是激起了全国人民对孙殿英的憎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要求民国政府法办孙殿英,这一下也让孙殿英慌了手脚,他也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这已经不是靠他的花言巧语能蒙混过去了。

于是孙殿英便心疼地拿出盗墓所得珍宝贿赂民国政府要员,他先是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徐源泉送了慈溪头顶的翡翠荷叶还有一尊金佛、一尊红宝石佛、一包珍珠;又给主审此案的军事法官商震送上了青皮黄囊翡翠甜瓜;给阎锡山送上了慈禧的纯金寿星佛、翡翠桃及乾隆的玉扳指、象牙、珊瑚文玩。孙殿英因此逃脱了制裁。

孙殿英因此逃脱了制裁。

虽然孙殿英出了不少血,但他还是很欣慰,因为他手中还留有两件珍宝,那就是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和乾隆的九龙宝剑。

后来随着中原大战爆发,孙殿英背叛蒋介石投靠了冯玉祥,结果孙殿英赌输了,中原大战以蒋介石胜利而告终,孙殿英所部遭到重创,他也被迫下台隐居。

后来孙殿英又复出,他希望东山再起,这回他必须找一个可靠的靠山,于是孙殿英选择投靠蒋介石,为了向其表忠心,孙殿英主动联系上了蒋介石的亲信特务头子戴笠,他先是将乾隆身上的朝珠送给了戴笠,之后又托戴笠给宋子文送上了慈禧的翡翠西瓜;给宋美龄送上了慈禧口中的夜明珠,而九龙宝剑则是请戴笠转送蒋介石。

戴笠接收九龙宝剑后由于还需要继续在中原视察部队,于是他命心腹特务马汉三将九龙宝剑转交给蒋介石。

马汉三却对这把九龙宝剑起了贪心,他想拖延一阵把这件宝物拖延到自己手中,于是马汉三以此剑异常珍贵,当前局势变幻莫测,还是暂时交由孙殿英保管为理由没有将此剑交到后方蒋介石手中。

后来马汉三在日军侵占北京后,在北京被日军情报部门所抓获,而抓他的人正是著名的女特务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其实是爱新觉罗氏后裔,她的生父是清朝第十代肃亲王善耆,当初清朝灭亡之后,善耆结交日本浪人川岛速浪,希望借助日本势力恢复大清统治。善耆为了拉拢川岛速浪与其结拜为兄弟,并将女儿爱新觉罗·显玗过继给川岛速浪为义女,而显玗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日本女特务川岛芳子。

作为爱新觉罗氏后裔,川岛芳子对于祖先的遗物十分珍惜,而马汉三正是抓住了她的这一点,马汉三以乾隆的九龙宝剑为代价,换取了川岛芳子将他释放,因此九龙宝剑就此落入川岛芳子手中。

马汉三被日本人俘虏的事情也就此被掩盖下去,后来抗日战争胜利,戴笠又让马汉三回北京接管特务机构,于是马汉三为了找回九龙宝剑,利用职务之便迅速的抓捕了川岛芳子,并威逼其交出了九龙宝剑。

结果戴笠得知马汉三抓住了川岛芳子,立刻亲自来北京审问川岛芳子,在审理川岛芳子时,戴笠得知了马汉三曾经被日本所捕获以及交出了九龙宝剑换取自由的事情,戴笠对马汉三十分不满。

马汉三见此机会主动交出九龙宝剑并用大量钱财贿赂戴笠才算把这件事掩盖下去,当然这也主要由于马汉三业务突出,对北方特务结构事务非常了解,是戴笠在北方的骨干力量,所以戴笠才放了马汉三一马。

后来戴笠拿着九龙宝剑准备乘飞机回南京面见蒋介石时,飞机失事,戴笠身亡,而九龙宝剑也随着戴笠的飞机失事毁于一旦。

根据后来戴笠的得力干将沈醉编撰的《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中披露,1946年3月17日戴笠飞机失事时,由于天气恶劣,飞机一头撞在江宁岱山上,机毁人亡,大火烧了数个小时。

沈醉念在戴笠对自己有提拔和知遇之恩,前往飞机失事的地方收敛戴笠遗骸,他是从江宁的农民手中寻找到了九龙宝剑,不过它的剑鞘和剑柄早已烧得一干二净。于是沈醉后来就将九龙宝剑残骸和戴笠遗骸一同放入棺材之中。

后来蒋介石给戴笠选择了无梁殿西侧一片前有小池塘的坡地安葬,九龙宝剑也随戴笠一同埋葬于此。

新中国成立,全国解放之后,也就是1951年,由于戴笠双手沾满了党和人民的鲜血,在南京各界的强烈要求下,戴笠墓被夷为平地。

后来根据当年参与平毁戴笠墓的工作人员回忆,当时确实在戴笠墓中发掘出了一把宝剑模样的破铁片,九龙宝剑当时已经变成了锈迹斑斑的破铁片。后来戴笠墓中的东西都被当时激愤的百姓埋入了池塘中。

不过九龙宝剑的传说却十分厉害,这就在于它的拥有者都不得善终,戴笠是死于飞机失事;孙殿英后来在解放军攻占河南汤阴时俘虏,之后重病死于监狱之中;川岛芳子则是在1948年以汉奸罪被公开枪决;马汉三在戴笠去世后与戴笠的继任者毛人凤发生矛盾,于1948年被毛人凤秘密在南京处决。

可以说九龙宝剑再现人间之后,这四个曾经拥有它的人下场都是不得善终,所以也更增添了它的传奇色彩。

写在最后

为何杜主动要求给90万?

杜月笙,稍微对明国历史喜爱的朋友我相信都应该知道这个人物,要想知道杜月笙这个故事,我们得先来再回顾认识下这个人。

杜月笙的“乱世崛起”

杜月笙1888年出生于江苏川沙,在他还没有四岁的时候,其母亲父亲相继去世,年幼的杜月笙由舅父扶养长大。14岁那一年,杜月笙被送到上海一家水果行当当学徒。

由于当时的上海社会环境比较复杂,黑帮、地痞、流氓、此起彼伏,杜宇生在罪中环境下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妥妥的不良少年。他经常和那些“狐朋狗友”一起打架斗殴,干些在现在看来违法乱纪的事情,而且特别习惯赌博。

由于他的这些不良习性,他被水果行开除了。说来也巧了,在他换了第二份工作以后。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一个名叫陈世昌的青帮分子,并拜陈世昌为老头子。有了陈世昌这条红绳牵线,杜月笙得以进入当时上海有名的青帮头目黄金荣的公馆,得以接近黄金荣。

别看杜月笙其他方面一无是处又瘦弱,但几年的乱世混下来,在看人识人,处理复杂关系等方面游刃有余,是一个典型的笑里藏刀,机智诡诈的聪明人。很快杜月笙得到了黄金荣的赏识。从此一步步高升成为其亲信,负责当时黄金绒在上海的毒品押运和赌场生意……由此走上了他人生的“辉煌时期”。

借助于现有的青帮地位他聪明的头脑,杜月笙垄断了租界的毒品生意,一家独大,并成立了三鑫公司,于次年成为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成为当时上海滩能与黄金荣和张啸林并列的三个“黑社会老大”。

由于杜月笙处人做事有他独到之处,加上对金钱特别大方,杜月笙在人情场结识的人从文人政客,军阀高官,名流巨星,各党各派,各商业领域都有……庞大复杂的关系网甚至蒋介石都要给他点面子!

由上我们可以知道这人绝对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也绝对是一般人不敢招惹的存在。

枭雄居然也被绑架

说到他被绑架,还要说说日本人,当时日本占领上海后,日本人也知道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人在上海的势力,都有意拉拢,甚至以巨额金钱贿赂杜月笙当“汉奸”。但是杜月笙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毅然选择了拒绝,并且大力出钱出力发动抗日,这显然惹毛了日本人。

得嘞,上海不能待了,杜月笙去了香港,没过多久,香港也沦陷,不得已他去了重庆,事情就是在重庆发生。

据说某天杜月笙办完事去开车,发现自己的车不见了,而自己原先停车的地方停着辆军车。还没等他细细揣摩,车上下来了两个人,不由分说就把他架到了车里一遛烟开走了。但他毕竟也不是等闲之辈,并没有慌,而是和绑匪交流了起来!

原来这两个绑架他是为了图财,绑金40万。听到这里他松了一口气,毕竟像他这种人仇家还是很多的,既然是为了钱,那就好办了。随后他居然开口答应了绑匪,而且加了50万上去,这到让绑匪为难了!不过后来绑匪还是带着他给的90万走了。

那么,杜月笙为何要多给绑匪50万呢?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40万不是小数目,在他心中,绑架他的人必定是摸清了他的底细,绝对也不是等闲之辈,这种事,以他的手段日后是很容易查清谁干的。如果是自己惹不起的人,多给50万算是给他个人情,日后还能结交一下这个人,毕竟不是缺钱谁会干这事,也算帮了他一把。要是哪个不开眼的,你想想,以他的手段吃了多少还不得全部吐出来。

这事后不调查不要紧。一调查居然真的牵扯出一个让杜月笙哭笑不得的人来。他就是黄金荣,杜月笙惜日的老大。不过黄金荣也知道瞒不住杜月笙。这不,还没等杜月笙“兴师问罪”,他先来信跟杜月笙说了情况。原来是最近手头紧,不好意思开口,逼不得已用了这种方法给杜月笙借钱。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总归是释怀了,这件事算是翻过去了。

虽然这是民间流传的故事,真假还有待定论,但是从中可以看出杜月笙何等精明。就拿真实事件来说,当初老蒋兵败前往台湾时,曾邀请杜月笙一起赴台,而我方这边是希望他留下。最后杜月笙二者都不得罪,去了香港,于1951年因病去世。

溥仪与杜聿明首次下江南?

1964年3月10日,被原军统要员沈醉,戏称为“帝王将相参观团”的溥仪、杜聿明等人,乘坐火车从北京一路向南参观游览名胜古迹,溥仪等人在游览过程中数次落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要说一下,这个特别的参观团,这个参观团除了被沈醉戏称为“帝王将相参观团”外,还有一个称呼:特赦参观团,因为参观团几乎都是由被特赦的原国民党要员及伪满洲国成员组成。

为了让这些特赦人员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也进一步了解祖国建设情况,在周总理的精心安排下,当时的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溥仪、杜聿明、王耀武、沈醉等特赦人员及其家属外出参观游览。

整个参观游览团一共40余人,大多都带了家眷,比如溥仪就带上了刚刚结婚2年的妻子李淑贤,还有他的弟弟溥杰、弟媳嵯峨浩。

而他们要参观游览的地点,主要是位于长江沿岸的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6个省份。

正因为目的地都在长江沿岸,所以这次参观游览也被称为“下江南”,得知自己有机会参观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后,众人都流出了激动的眼泪,特别是溥仪,他在激动之余也非常兴奋。

溥仪虽然曾是清朝末代皇帝,但他的前半生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而且他的活动区域也主要在北京、天津和东北一带,对于溥仪来讲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下江南”,溥仪在南下列车上感慨:

“我在北京住了多年,一直没有机会出来,现在是真的解放了,太好了。”

列车在第二天就抵达了南京,按照计划,他们将在3月11日到15日期间,在南京参观游览5天,他们即会去中山陵、夫子庙、明孝陵,也会去梅花山、灵谷寺以及南京当地工商业企业。

溥仪走下列车时激动不已,他眼含热泪地握着列车长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身旁的杜聿明连忙过来劝溥仪,溥仪对杜聿明解释说:

“以前,我虽然表面风光,但没有任何自由,日本人让我去哪里,我就得去哪里,那时候过得是“蝙蝠式”生活,不见阳光不见人,现在不一样了,作为新中国的公民,我真正自由了……”

可以说,此时的溥仪,流的是幸福的眼泪,不过在呼吸着自由空气的同时,也不禁让他想起了当年不堪回首的往事,这才泪流不止。

而且,这不是溥仪此行第一次流泪,更不是最后一次,在他的整个游览过程中,幸福、激动、感慨的眼泪始终伴随着他。

3月12日,溥仪跟随参观团一同前往中山陵参观,可当众人刚走到中山陵入口的花岗岩牌坊时,李淑贤就由于心脏不好,气喘吁吁的走不动了。

溥仪见妻子无法前行,就打算留下来照顾妻子,对众人说:“你们上去吧,我就不上去了,我留在这里等你们。”

这时候,参观团里的杜聿明、周振强等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应该让溥仪上去,于是他们就走到溥仪身边说:

“老溥,坚持一下,你不能不去,因为……”

溥仪听后立马反应过来,这时候李淑贤的身体也缓了过来,于是众人就一起爬到了中山陵顶部,溥仪和众人一起恭敬地向孙中山先生坐像三鞠躬。

随后,溥仪等人就被工作人员带到中山陵的接待餐厅里吃饭,吃饭前溥仪感慨万千,他对杜聿明等人激动地说:

“当年,我做皇帝时干了不少坏事,还好过去的溥仪已经死掉了、烂掉了,现在的溥仪是新生的溥仪,我想这次参观游览,也是对我们的改造,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吃过饭后,溥仪又跟着参观团,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看到无数仁人志士的殉难事迹,又联想到自己如今的幸福生活,溥仪再次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我们的罪孽真的很深重,看到这么多人牺牲,实在是太惨了……我以后一定要更加注重自我改造,要洗清曾经的罪过,用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为人民工作奋斗中……”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溥仪跟随参观团,参观了当地的化工厂、服装厂、丝织厂等地,在观看新中国建设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溥仪还认真聆听着工作人员讲叙,虚心请教并做了详细的笔记。

而且,溥仪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都要写日记,他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每天的体会,这其中有忏悔、有感慨、更有数不尽的眼泪……

3月16日,结束南京之行的溥仪等人,来到了江苏无锡,他们在这里泛舟太湖、游逛锡惠公园,而当溥仪在锡惠公园中发现一块乾隆年间立的御碑时,又不禁流出了眼泪。

曾经,康熙和乾隆都先后六下江南,但溥仪直到此时,才来江南一次,而且他也知道康熙和乾陵,乃至整个清朝都成了永远的过去时,他流着眼泪感叹道:

“乾隆当年下的江南,和今天的江南绝对没法比,作为新中国的公民,我为祖国今天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后,溥仪继续跟着参观团游览,3月26日结束了江苏之行后,他们又前往杭州,直到把江南六省都参观游历一番后,溥仪才跟着考察团于4月29日返回北京。

可以说,溥仪的此番游历是一路哭着游完的,有人说溥仪之所以一直哭,是因为这其中包含了太复杂的情感,感动、忏悔、委屈、伤心……

其实,这里面最多的就是感动,当溥仪等人看到了祖国蒸蒸日上的事业,怎么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动得热泪盈眶呢?

同时,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联想到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和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又怎能不流下悔恨的眼泪呢?

所以,这里面的泪水,既有感动和感慨,因为他们重获了自由和新生,同时又有悔恨和无奈,因为他们认真反思了曾经的问题,对于这次参观游览,溥仪在日记中是这样写的:

“组织为了帮我们学习改造,更好地洗心革面,为人民服务,花费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而且还让家属一同参观,这使我感到无比光荣和温暖。”

可以说,周总理精心安排的这次参观游览,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溥仪等人既参观了红色圣地,又参观了工厂和企业,同时也借此机会开阔视野、游览散心。

这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新中国的伟大变化,同时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次洗涤净化心灵的过程,也能够让大家放下思想包袱,全力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在参观结束半年后,溥仪、杜聿明等人都迎来了自己的新职务,他们成了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自此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认为溥仪等人为何一路泪流不止?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别忘了点赞关注我,您的支持是我码字的最佳动力,谢谢大家!

文/学史知今

军统四大金刚的沈醉?

沈醉(1914——1996),字叔逸,湖南湘潭人。

国民党少将,长期服务于国民党军统局,深得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信任。

在军统局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而著称。

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28岁)、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少将专员、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

1949(待考)年,有关方面经过调查证实,沈醉在卢汉起义通电上签了字,发表了起义广播,并亲笔颁布命令,要下属特务组织上交特务器材并到指定地点报到。

根据党的政策,沈醉的身份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并连续被选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