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电大,现在回想起来又是什么感受
清远电大,现在回想起来又是什么感受?
我参加高考是一九七七年的冬季。临近过年,不象现在是夏季高考。
那是个难忘的岁月。整个七七年的冬季都在水利大堤上开挖新河。喇叭里传来国家的重大决定。恢复高考。大家听着好笑,考试不都是有关系人的事。因为推荐选拔已好多年了。谁还会认真?
临近年底,为了打消人们心中的疑惑。把十来年积压的读书人召集到大队里开会,动员你去高考。怕你不来,要求生产队计工分。没损失了,都参加了。那时报考费是五毛钱。
那时考生绝大部分都是社会青年,考试可以自选大学或中专。当时绝大多数人一点准备都没有,都是凭肚子里的一点干货。
七七年我报了大学。由于离开学校已三年了。又没看过书,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过年后,看到有了没有关系背景的人考上了。此时,我来劲了。看到机会了。
七八年改为夏季招生。我翻箱倒柜,还好找到了当年的课本,如饥似渴地读起来,但又不能担误开工,我只好选择晚上拼命地看书,临近考试时加了个早上。那时,我父亲很不满意,认为我是偷懒,说我根本不是人家的竞争对手。
好在我村里想考的人多,几十号人。我不懂就问。晚上睡觉也不脱衣。一醒来就爬起来看书。每天坚持到深夜,一只煤油灯照明,一只箱子当书桌。
七八年我选择了报考中专。我认为只要脱离农村就行。就这样走进考场。
考试出来后,考生们都在对答案,看到很多人兴高彩烈,得意忘形的样子。我沉默了,不敢吭声了,认为自已彻底没戏了。因为那些高兴的人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到学校回炉半年的人。
我默默地离开他们,老老实实回到生产队开工。
突然一天,邮递员送来了入学通知书。打开通知书一看,考取了师范学校。
我喜出望外。终于可以离开农村了。终于可以换一种活法了。
后来得知,那些高兴的人都没有考取。所以说人不要高兴大早!
多年后,我得出结论:人拼了命还是有作用的。如:余敏洪考两年落榜,第三年考取北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