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圣是谁,他们分别是谁
曲圣是谁,他们分别是谁?
酒圣:杜康; 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史圣:司马迁;至圣:孔丘; 文圣:欧阳修;亚圣:孟轲; 医圣:张仲景;武圣:关羽; 乐圣:李龟年;茶圣:陆羽; 棋圣:黄龙士;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另外的十圣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3卷。
诗圣: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草圣:张旭,汉朝书法家,他擅长草书,造诣很深。
史圣: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医圣: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画圣: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
酒圣:杜康,即少康。古代传说中酿酒术的发明者。
书圣:王羲之,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书法家,作品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文圣:孔丘,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尊他为圣人,影响甚远。
武圣:关羽,三国蜀汉大将。重义气,精武艺,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流传,被世人尊为“关圣”“关帝”。
拙政园是谁的宅子?
拙政园最早是明代御史王献臣所建的私家宅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明正德八年(1513年),解官回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园,取西晋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题名拙政园。
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赌博将园输给徐氏。徐氏子孙后亦衰落,园渐荒废。
明崇祯四年(1631年),园东部荒地十余亩为侍郎王心一购得,王家后代在此居住了很多年。
园之中部与西部则归属变化较繁。清初顺治四、五年(1647—1648年)间,钱谦益(牧斋)曾构曲房于此,安置名妓柳如是在内居住。清兵入苏,园为镇将所占。当时园主系徐氏第五代后人,在清顺治十年(1653年)将园廉售于大学士海宁陈之遴。清康熙元年(1662年),拙政园没为官产,清康熙三年(1664年)又改为兵备道行馆。之后,园被发还给陈之遴子,卖与吴三桂婿王永宁。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拙政园改为苏松常道新署,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玄烨南巡曾来此园。拙政园自苏松常道署裁撤后,渐散为民居,先由王皋闻、顾璧斗两富室分得,袁枚、赵翼、钱大昕等相继来此,流连赋诗。太史叶士宽、道员沈元振、太常博士汪美基等也曾居此,旋又分属程、赵、汪等姓。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刑部郎中海宁查世倓购得此园。至嘉庆末年又归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平湖吴璥,其子观察晋德也曾居此。
清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二日(旧历四月十三),太平军进驻苏州。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以拙政园并东面的潘㬶子潘爱轩宅、西面的汪硕甫宅合建忠王府。
清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占领苏州后,将忠王府作为自己的江苏巡抚行辕,藩臬司也在其中办公。由善后局付白银三千两给原园主吴氏,以园归公,西面的汪姓房屋仍归汪氏。
清同治十年(1871年)冬,南皮张之万(光绪中为大学士)任江苏巡抚时,居拙政园原潘宅房屋内。后张之万升任浙闽总督,就与右布政使恩赐、管理苏州织造部堂德寿、粮储道英朴、恩竹樵三人商议,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改为“八旗奉直会馆”,其范围包括园的中部花园及前面的房屋,园仍名拙政。
园西部花园的汪姓宅园,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售于吴县富商张履谦,昆曲前辈俞振飞常随父“曲圣”粟庐来此园游憩度曲。
清宣统三年(1911年)11月21日,江苏都督程德全曾通告全省,在此园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此时八旗奉直会馆已改称奉直会馆。由于八旗奉直人游宦于苏的日益减少,会馆经济不佳,于是对外开放,收取游资。园中开辟茶室,并曾辟娱乐场,以唱滑稽戏、说书等招揽游客。日常祗数十人入游,唱戏时可增至二、三百人。
民国八年(1919年)左右,奉直会馆房宅(现苏州博物馆处)曾辟作时疫医院。民国十七年(1928年)九月与廿三年(1934年)十月间,又二度被借作戒烟所。之后,还曾做过区公所。现工艺美校部分房宅在民国九年左右,售与李鸿章之侄、清末云贵总督李经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见奉直会馆大部分房屋幸存未毁,即租用拙政园为伪省政府办公处。还向张氏借租了补园。其间曾稍加修葺。陈群任伪省长时,又在西花园建日本式木屋一所,专门接待日军将领、特务头目等在内吃喝玩乐。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盘踞在拙政园的伪省政府随之瓦解。1946年9月,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从四川璧山迁苏,借拙政园为校舍。
1949年,苏州解放后,社教学院并迁无锡。拙政园及前部房屋由苏南行政区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使用。1951年11月,苏州专员公署根据中央关于保护历史文物的一贯指示,将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花园和西部花园正式开放。东部暂为花圃和职工宿舍。园前的房屋,中间部分(现博物馆)归苏南文管会使用,东面(现工艺美校)为苏南区苏州图书馆(1951年11月迁入),西面(现平江区医院)为洪泽小学。
1954年,市园林管理处成立后,从苏南文管会接管了拙政园。
关汉卿拜月亭剧情简介?
主要讲述蒋世隆与王瑞兰的爱情故事
主要讲述了战乱逃亡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与妹瑞莲也失散。世隆与瑞兰碰巧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了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的爱情故事。后来元代施惠对其进行了改编,名为《闺怨佳人拜月亭》,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拓展资料关汉卿:1234年生,字汉卿,号已斋,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重要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被世人誉为“曲圣”。
东方的莎士比亚究竟是谁?
是关汉卿。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被世界和平大会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被粉丝广泛“围脖”。外国人称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原名?
原名不祥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