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麦的副作用,苦荞对肝脏有危害吗
苦荞麦的副作用,苦荞对肝脏有危害吗?
苦荞对肝脏有危害吗
摄入适量的苦荞对人体的肝脏没有明显危害。
苦荞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杂粮,因为其升糖指数较低,对血糖的影响较小,广泛被用于糖尿病病人的日常饮食之中,适量的吃苦荞对肝脏并不存在影响。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摄入被黄曲霉污染后的苦荞,对肝脏是有明显损害的。黄曲霉所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致癌物质,会对肝脏造成明显的损伤,因此我们在选择购买苦荞时,应选择质量合格的苦荞,避免食用被污染过的苦荞,避免对肝脏的损害。
苦荞麦具有理气止痛(通过疏通气机来缓解疼痛)等作用,主要用来治疗胃痛,消化不良,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等。苦荞头不宜多食,脾胃虚弱(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腹胀、大便不成形、面色发黄、乏力等表现)者慎服。
摄入适量的苦荞对肝脏没有明显危害,过量或者长期服用有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高血压可以停药吗?
我停三个月了,血压高压不超过120,低压没超过85,生理期稍高一点也是130/90以内,去医院一量就高147/90,医生也不建议再吃药!饮食和运动必不可少!
痛风的有效食疗有哪些?
痛风是因为我们体内的嘌呤代谢时常,导致尿酸过高,又因长期不加以控制才会导致的。也就是说,如果发现的早并加以控制将尿酸降下来,痛风就是可以预防的
而我老公是在两年前发作痛风的,但早在之前他单位体检的时候就发现尿酸高了,可是他就是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还反驳说尿酸高一点说明吃得好身体棒,结果痛风了后悔也没用。
之后就用了很多药想控制好尿酸不让它再发作了,结果几个月下来尿酸总是反弹,还把老公的身体给吃出了毛病。后来医生让停药了就建议按照食疗来降尿酸,现在坚持食疗一年多了,尿酸基本都控制在三百左右,也没再发作过。
所以也想把食疗方法分享给大家,都可以在家里制做降尿酸。
一、凉拌桑叶芽
食材原料:桑叶嫩芽150g,蒜6-8瓣,小苏打适量,油、盐、白糖、生抽、醋适量,
步骤:
1.用清水把桑叶芽洗干净,换水后加1勺小苏打浸泡约10分钟
2.锅中烧水,水开将桑叶嫩芽焯水2分钟,捞出后泡入凉开水中
3.蒜拍成小粒,起锅将蒜炒香,配上调料与桑叶嫩芽搅拌均匀即可。
桑叶祛风下火,明目消肿,加速尿液循环,更快的拍出尿酸。
二、西红柿冬瓜汤
食材用料:西红柿2个、冬瓜半个、葱姜调味料等适量
步骤:
1.冬瓜剥皮洗净切成小块,西红柿洗净切片备用
2.葱、姜切末,锅中加肉烧热后放入葱姜沫炒香
3.倒入西红柿、冬瓜翻炒10秒,再加适量水,添入调味煮至熟透即可。
冬瓜利尿消炎,促进尿酸排泄;西红柿富含花青素,活血化瘀,预防尿酸盐沉淀。
三、帝黄山黄茶
食材用料:苦荞、菊苣根、桑叶、栀子、百合、葛根,各取15g
步骤:
1.先用大火将苦荞炒熟(类黄酮降酸物质更易析出)
2.再将其余原料打碎,混合后放进汤锅里
3.加800毫升水,中火煮制35分钟即可。
汤水饮用稳定降尿酸,缓解痛风,初期溶解的尿酸盐会通过我们的尿液和肠道排出,溶酸期为15-24天,期间尽可能不要中断。如果时间不充裕,可以备着些同名的帝黄山黄茶袋泡版,泡着喝蛮方便,效果和煮法是一致的。
老公在食疗之后气色都好了很多,几次尿酸复检都蛮正常的,也就没担心过痛风再发作,但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必要的忌口,像海鲜、酒精饮品这些我都没给他再吃,也希望分享能够对大家起到帮助,让痛风走的远远的。
现在不吃降血糖药也不高了?
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依靠药物,还要注重饮食调养、运动锻炼、四季养生,通过综合的手段是可以达到比单靠药物事半功倍的效果。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作用障碍、分泌不足引发的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发病后,患者机体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状态、高血糖状态 ,上述状态可对患者全身组织器官、系统等产生损害,影响其功能,严重者甚至诱发功能障碍或功能衰竭。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升高。每年新发糖尿病人群数量的增加对糖尿病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糖尿病患者因对糖尿病养生保健知识了解不足,导致其血糖控制效果欠佳,生活质量持续下降,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养生保健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饮食调养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病,饮食调养是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效果的关键所在。糖尿病患者饮食调养的基本原则为:合理控制体重及每日摄入总热量。随着临床关于糖尿病了解的不断深入,这种疾病的饮食调养体系也变得越来越完善。目前糖尿病饮食调养体系的主要内容为:
(1)减少水果、高盐高糖饮食的摄入量,并戒酒,以维持患者的血糖平衡。
(2)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每日总能量的 10%-15% 为宜;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摄入总能量的 30% 水平以下;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每日 300mg 水平;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低于 6g;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的能量)应占每日总能量的 50%-60% 水平。
糖尿病患者应增加具有通利三焦、宣肺益肾、健脾化湿等作用食物的摄入量,如洋葱、海蜇、薏仁、冬瓜、紫菜以及羊肉等 。
长期食用上述食物,有助于改善机体内环境,间接改善其血糖控制效果。事实上,良好的饮食保健不仅有助于维持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稳定,还可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改善作用。
四季养生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病,这种疾病的特征为:发病后,患者需长期做好病情的控制,以防血糖异常升高或波动诱发严重并发症,甚至是器官衰竭。
中医认为,四季交替造成的节气变化,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要求各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四季特征,制定不同的养生保健方案。
春季期间,坚持早睡早起,避免过度紧张或烦躁生气,增加具有利湿驱寒作用食物的摄入量。
夏季期间,糖尿病患者容易因血糖频繁波动而产生低血糖,对此,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并养成晚睡早起、日间午睡的习惯,以维持精神饱满状态。此外,夏季天气炎热,应避免于日间进行运动锻炼,如有锻炼习惯,应将锻炼时间调整至每日清晨或傍晚。
秋季期间,顺应季节变化养成晚睡晚起的习惯,保持心态平和。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肺津受损,并出现频繁口干、口渴等表现。为了避免出现上述状况,秋季应增加润肺、滋阴、防燥食物的摄入量,做好血糖监测,以防秋季血糖异常升高。尽量保持有氧运动。
冬季期间,坚持早睡晚起,外出时,做好保暖工作,以防阳气过度损耗。糖尿病患者的养生保健应结合气候、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养生保健工作不应仅重视单一方向,而应分别从饮食、按摩、日常起居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做好糖尿病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状态的控制,改善其血糖控制效果,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可以随便吃无糖食品吗?
很多人认为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其实不然。
无糖食品是指未加蔗糖食品或用甜味剂代替蔗糖的食品。相对于常规含糖食品而言,无糖食品不含精制糖,而是用其他甜味剂(不升血糖)来代替,如阿巴斯甜、木糖醇等。
对于木糖醇的认知,大家可能只停留在口香糖上,木糖醇是适合糖尿病患者吃的食糖代替品之一,从白桦树、橡树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植物甜味剂。和砂糖、果糖相比,木糖醇的热量低很多,它进入人体后吸收得慢,只有部分能被利用,不会引起血糖升高,甜度却与蔗糖相似,因此可以将它应用于高血糖患者的日常饮食中,让患者既可以吃到甜味,又不用担心血糖猛然升高。适合患者家中常备。但还是要提醒大家一下,不要因为木糖醇相对安全就一下子放开了吃,它的安全摄入量是每天不超过50克,吃多了同样会引起甘油三酯升高。
在一种食品中,不额外添加蔗糖并不一定代表它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有可能这种食品本身就是高碳水化合物原料做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无糖饼干,不代表它是“无碳水化合物饼干”,饼干中的碳水化合物(比如淀粉)经过体内消化分解成葡萄糖,对血糖影响也不小。
说到这里,大家对无糖食品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了,吃无糖食品要参考它的营养成分表,还要遵循每日热量摄入准则/公式。通常,男性每日需要1400-1800大卡的热量,女性需要1200-1600大卡的热量,具体计算公式:摄入热卡量=标准体重×活动强度;而标准体重计算方法是:标准体重=身高(cm)-105
摄入热量的另一个条件是活动强度。每个人的工作性质、运动喜好不同,每天所需要的能量也随之改变。对成人而言,每天每公斤体重大约需要25-30大卡的热量。通常,体型胖的人和老年人我们多采用25大卡,体型瘦的人可以采用30大卡。另外,还需要根据劳动强度的不同而作出的饮食热量调整,不同活动强度的人可以摄入量如下表:
综上所述,无糖食品并不能随便吃。
那么是不是含糖的食品更不能碰?当然不是,但也不能随便吃。对糖友而言,糖类“亦敌亦友”,所以我们更要知己知彼。糖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根据不同结构和生理作用可以分为糖(1~2个单糖)、寡糖(3~9个单糖)和多糖(≥10个单糖)三个主要分支。
糖类家族中的绝大部分成员确实会带来甜的口感,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在食用后都会引起血糖的迅速上升。不同糖类对血糖影响不同,因此,不能单纯以口感作为升糖依据。
在糖类中,果糖最甜,其甜度是蔗糖的1.2~1.5倍,也是易于吸收的单糖,比如蜂蜜中就含有大量的单糖。当追求口感上甜度的满足时,可以适量地食用些蜂蜜,但是食用蜂蜜的同时,要减少相应的主食量(一般来说,50克蜂蜜约等于50克粮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