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礼仪的正确喝法,喝茶先闻其香后尝其味
茶道礼仪的正确喝法,喝茶先闻其香后尝其味?
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铁观音)特有的茶具,多用于冲泡台湾高香的乌龙时使用。与饮杯配套,质地相同,加一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
好处:一是保温效果好,可以让酒的热量多留存一段时间,饮者也能够握住杯颈暖一会儿手;二是酒香的味散发慢,可以让饮者尽情地去玩赏品味。
传统的茶道讲究的就是一嗅二闻三品味:
嗅指的是嗅干茶叶的香味,这是品茶的第一道,也就是将茶叶倒进茶杓(又叫般若瓯)中(当然,之前茶艺员需要进行沐手、焚香等等礼仪程序),清茶客观其形状、颜色,嗅其干茶香味。
闻指泡茶时,在暖壶(开水冲淋壶身)之后,很快将第一道茶倒入茶杯中做洗涤之用,这些个茶水是要淋回壶身的,叫做“玉液回壶”。然后再出来的就是第二道茶了,这道茶斟到闻香杯中,用小杯盖口,茶客用食指中指夹紧闻香杯,拇指紧压杯底翻转过来,轻旋闻香杯,徐徐提起,双手轻搓,送至鼻门作深呼吸,吸闻茶香,叫做“倒转乾坤”。
品茶:烫茶入口,是用力吸的,一小口茶液混着冷空气入口,不沾牙唇,让舌头上的味蕾在第一时间感触到甘醇,貌似这就是品味的真谛。
倒茶的礼仪有什么?
倒茶,还是沏茶?喝的是哪一个品种的茶?用的什么沏茶手法?大碗茶、功夫茶、煮茶、三道茶、还是玻璃杯冲茶?无论哪种茶还得看你喝茶的环境,喝茶的人。朋友和知己不必太讲究,大家随意就好,泡茶自我感觉怎么好喝怎么沏,倒茶亦是如此,没那多拘束。
如果,是对待客户或是不是很熟的人,那建议根据沏茶的手法去网上找视频学习,或是去茶艺班学习一下,倒茶的手法不会很难。
学茶道难的是“品”与“记”,还要有财力跟着。跟懂茶道朋友多喝多学,好茶难求,好的沏茶手法更是难懂,往往一个沏茶进水与出水的时间就很有讲究。
倒茶,我只说说一些我的注意,用公道杯来说,出水要缓,到茶杯的六七分即可,送茶要双手即可。用茶壶最好也是先入公道杯,在倒茶。如果大茶壶,壶嘴不要对着客人就好,茶不能外溢,也是七分满就好。
日本人喝茶方式跟广东海陆丰的擂茶是同宗同源吗?
不一样。
中国古代茶道分四种,贵族茶道,禅宗茶道,雅士茶道和世俗茶道。贵族茶道讲究是茶叶的名山大川的茶地,豪华的茶具和盛大的仪式;禅宗茶道是僧侣们将日常的饮茶与佛教的佛理相结合 注在悟道;雅士茶道是文人墨客用茶雅茶趣志在怡情以娱 ;世俗茶道是将茶道与一些习俗联系起来,如端茶送客,一些茶具在喝茶中的隐喻以及婚俗中的茶礼等等。
日本文化学习与中华,日本茶道也脱胎于中国古代茶道,著名的日本遣唐使和佛教中的僧侣东渡传道,同时也将中国茶叶使用中的茶俗茶技茶艺等学习过去,如杭州径山寺,天台国清寺等都有日本僧人在进修学习,径山茶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禅宗茶道 ,天台宗还是大乘佛教的几个支派之一,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日本茶道,因此日本茶道是主要以禅宗茶道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广东地区的擂茶和潮汕地区的功夫茶,是随着几次北方战乱的南迁,而在广东地区逐渐形成的 有着贵族茶道和唐代煎茶的影子,也算是一种缩影吧。从实际的感受来说 日本茶道注重的茶道的礼仪,表现了茶道的庄重,而擂茶和功夫茶更注重味,是喝的方式和习俗。
试论述茶艺茶道茶俗的主要区别的什么?
茶艺:泡茶的手艺;茶道:泡茶的程序过程;茶俗:喝茶时的礼仪。
有关于茶道意境的句子有哪些?
1.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翟鸿燊《大智慧》
2.沙漠阿拉伯人形容他们也必喝三道的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三毛《送你一匹马》
3.春雨煎茶,温润清澈茶水中亦只是深沉世味,却又闲静淡远。——白落梅《时光知味》
4.年岁过得久了,就像一杯隔夜的苦茶,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味道虽在,芬芳已荡然无存。——白落梅
5.春雨煎茶,温润清澈茶水中亦只是深沉世味,却又闲静淡远。人事飘忽,烟火迷离,唯有一盏清茶陪我红尘经世,两无猜嫌,岁序静好。内心柔软之时,水色风影皆有诗情言语,小楼巷陌亦是含蓄婉转。——白落梅《时光知味》
6.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薛能
7.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
8.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
9.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刘禹锡
10.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
11.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白居易
12.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刘禹锡
13.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
14.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
15.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白居易
16.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西晋·左思
茶道的礼法
茶道活动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进行,礼既礼貌、礼节、礼仪,法即规范、法则。“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陆羽《茶经》“五之煮”)此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茶艺
“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乃复坐。饮毕,童子接瓯而退。话久情长,礼陈再三。”(朱权《茶谱》序)此为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颇为谨严。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
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
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与时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礼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