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秀身茶官网,赞美茶的诗句有哪些
青青秀身茶官网,赞美茶的诗句有哪些?
陆羽的《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白居易的《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唐代,随着茶叶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涌现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杜甫的《重过何氏五首之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白居易的《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遥闻境会茶山夜, 珠翠歌钟俱绕身”;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等等, 有的赞美茶的功效,有的以茶寄托诗人的感遇,而广为后人传诵。诗人袁高的《茶山诗》:“黎甿辍农桑,采摘实苦辛。一夫旦当役,尽室皆同臻。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则表现了作者对顾渚山人民蒙受贡茶之苦的同情。李郢的《茶山贡焙歌》,描写官府催迫贡茶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同情黎民疾苦和内心的苦闷。此外,还有杜牧的《题茶山》、《题禅院》等,齐己的《谢湖茶》、《咏茶十二韵》等, 以及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颜真卿等六人合作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等等,都显示了唐代茶诗的兴盛与繁荣。 以下是关于茶的诗: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 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 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寒灯新茗月同煎。浅瓯吹雪试新茶。 (文征明) 草堂幽事许谁分,石鼎茶烟隔户闻。 (浦瑾) 平生于物之无取,消受山中水一杯。 (孙一元) 加起炊茶灶,声闻汲井瓯。 (吴兆) 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 (佚名) 竹灶烟轻香不变,石泉水活味逾新。 (蓝仁) 冷然一啜烦襟涤,欲御天风弄紫霞。 (潘允哲) 济入茶水行方便;悟道庵门洗俗尘。 (周杏村) 闲是闲非休要管,渴饮清泉闷煮茶。 (选自《金瓶梅》) 风流茶说合,洒是色媒人。 (选自《金瓶梅》) 春风解恼诗人鼻,非叶非花自是香。 (杨万里) 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苏轼)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玑珠。 (苏轼)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苏轼)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 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 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 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佚名)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佚名)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镇江焦山吸江楼)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 (黄遵宪)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 (郑板桥)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板桥)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郑板桥)
关于爱情的惊艳诗词?
1、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苏武《留别妻》
3、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九歌·湘夫人》
4、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范成大《车遥遥篇》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 新添声杨柳枝词》6、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7、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9、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10、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1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1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14、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15、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16、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
1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18、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19、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20、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
21、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2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3、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张玉娘《山之高》2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2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2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衿》
27、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采葛》28、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29、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
3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31、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32、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苏轼《贺新郎·夏景》33、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34、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35、天涯万一见温柔。瘦应因此瘦,羞亦为郎羞。——史达祖《临江仙·闺思》
36、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37、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38、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39、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40、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曹雪芹《枉凝眉》
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我将分三部分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一,骚体文学的概念
其二,两汉时期骚体文学的特征
其三,建安时期骚体文学的特征
只有明确了骚体文学的概念,才能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时代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这些特征的演变过程。所以我们首先从骚体文学的概念入手。
骚体文学的概念1,所谓骚体,郭建勋先生《汉魏六朝骚体文学研究》中曾有定义:骚即楚辞,骚体即楚辞体。
郭先生之所以如此定义,是因为“骚”指的就是屈原的《离骚》,而《离骚》被收录于屈原、宋玉等楚人的作品集《楚辞》当中,也是其中艺术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篇。后来人们经常用“骚”来概括《楚辞》,形成了文学史上这个公认的定义。
2,骚体即楚辞体这个定义虽然看起来很明确、清晰,但实际上还不够完整。它只是确定了一个演变过程而已,使得我们还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弄清楚什么是楚辞体,才能真正完整的理解什么是骚体。
根据现存的资料,我们一般认为“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始长史朱买臣,会稽人也。读《春秋》,庄助使人言买臣,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侍中,为太中大夫,用事。
太史公所言《楚辞》很明显指的是收录屈原和宋玉等楚国人的作品集。后来,这个名称不断扩大,不仅仅局限于楚国人的作品。如《汉书·地理志》载:
楚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后有宋玉、唐勒之属慕而述之,皆以显名。汉兴,高祖王兄子澳于吴招致天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夫子之徒,兴于文、景之际。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而吴有严助、朱买臣贵显汉朝,文辞并发,故世传楚辞。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枚乘、邹阳、严忌、淮南王刘安、严助、朱买臣等人模拟楚辞的作品也被认定为楚辞。至此,楚辞这种地方性的歌谣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学概念被确立和认可。
王逸在《楚辞章句·九辩序》也对这个逻辑关系进行了阐述,认同“楚辞”是屈原在继承楚国民谣的基础上创立,他的学生宋玉继续发扬,最后发展到被时代认可。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楚辞体,是以屈原作品为范式的文体形式。骚体即楚辞体,推而论之,其内涵也就是以屈原作品为范式的一种文体。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屈原、宋玉及其模仿者==楚辞体==骚体。
3,既然骚体文学是以屈原的作品为范式,那么我们只有进一步对屈原的作品特征进行分析,才能明确骚体的本质属性。
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屈原作品,古往今来,研究的学者数不胜数,作品也多如星辰。《文心雕龙·章句》中第一次对楚辞的特征进行描述:又人以兮字入于句限,楚辞用之,字出句外。寻兮字成句,乃语助余声。总结了《楚辞》“寻兮字成句”的句型特点。
这个观点得到现代学者郭建勋先生的认可,他说:“兮字句是骚体的本质特征,也是区分屈宋以后作品是否骚体的主要标志”。
虽然我们把兮字句作为判定是否骚体的标准异议不太明显,但从现有的资料也可以找到不同的看法。例如,在骚体文学两座高峰之一的宋代,晃补之编辑的《续楚辞》、《变离骚》以及朱熹写的《楚辞后语》收录了一些几乎完全没有包含兮字句的篇章,可见不同时代的人还是有着不一样的文学观点和主张。
既然如此,我们只有分而论之。
两汉时期骚体文学的特征从“楚辞”概念的不断扩展我们可以看出,屈原和宋玉是这个概念不断扩展的源头。然而,如果只有开创者没有继承和发扬的人,任何文体或者学说只能是一种个别的、昙花一现的偶然,不可能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绵绵不绝。
两汉紧承屈、宋源头,骚体文学创作激情迸发。出现了骚体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其标志性的成果就是出现了第一本骚体文学集——东汉王逸《楚辞章句》。
《楚辞章句》收录汉代作品七篇: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刘向《九叹》、王逸《九思》。它们是汉代骚体文学作品的典范,对它们进行学习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特征:
1,创作内容大多跟屈原有关
这个时期的骚体文学作品主要以屈原的身世遭遇为题材,抒发对屈原“怀才不遇”的感慨同情,赞扬追忆屈原“忠贞不悔”气节。
其后楚宋玉作《九辩》、《招魂》,汉贾谊作《惜誓》,淮南小山作《招隐士》,东方朔作《七谏》,严忌作《哀时命》,王褒作《九怀》,刘向作《九叹》,皆拟其文而哀平之死于忠——《郡斋读书志》
2,辞赋不分
我们现在把“辞”(即楚辞体)、骚体与“赋”(即汉代大赋)当然性的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但在当时,汉人大多以辞为赋。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论及贾谊时也说“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离骚》、《吊屈》都是楚辞体作品,司马迁把它们都归之为赋。
为什么会这样呢?——明其不得为诗云尔。意思是因为辞和赋一样,是诵读而不是歌唱。这样的分类是把词賦和诗歌区别开来,因为那时候的诗是可以咏唱的。
3,哀、怜、伤的情感特征
宋玉“阂惜其师”、“哀怜屈原”而写下《九辩》、《招魂》,淮南“悯伤”而作《招隐》——整体来看,汉代骚体作品无不表达着哀怜悲伤的情感,没有丝毫欢快喜悦。
这种忧愁感伤的基调在骚体文学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定调,我们或许可以对骚体文学的源头《离骚》进行解题来探究一二: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王逸《楚辞章句》“离,别也。骚,愁也。”
屈原的人生经历决定了骚体从一开始便蕴含着悲剧色彩,其在表达形式上再配以百转千回的骚体句式,特别是句中反复出现的“兮”字,含有强烈的抒情咏叹意味,所以无论是内在还是表象,骚体文学的悲怨哀怜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4,严格遵守骚体句式
用“寻兮字成句”来定义骚体文学,这个标准肯定不是绝对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这一点在两汉的骚体文学当中体现得尤其突出。
当然,这种突出也是具有其必要性的。这个时期的骚体文学以其鲜明的文体特色刚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如若没有一丝不苟的模仿,骚体便会失去其文体特色而泯灭于众。
建安时期骚体文学的特征建安,汉献帝年号。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的时代,不可或缺,不能被遗忘。以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蔡文姬为代表的建安才子们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造就了世人仰慕的“建安风骨”。
虽然骚体文学不是建安时期的主流创作方向,但还是有不少佳作流传于世。如王集《登楼赋》、蔡文姬《悲愤诗》、潘岳《秋兴赋》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建安时期骚体文学的一些特征。
1,骚体与诗体、赋体融合
之前说到汉代骚体文学严守句式,后期更是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一步步走向极端。完全失去了屈原宋玉时摇曳多姿、百转千回的韵味,不再被人认可。
穷则思变,骚体文学也是如此。经过“建安风骨”的浸润,四六句式、五七言诗早己得心应手。于是,骚体与赋体、诗体的融合便水到渠成。这个时期创作了很多诗、骚、赋相杂的作品。如曹植《七启》、秘康《琴赋》、阮籍《大人先生传》、鲍照《芜城赋》等等。
2,骚体的题材更加丰富
与两汉骚体文学不同,建安乃至后来的骚体作品题材更加丰富。出现了咏物的《柳赋》、《李赋》、《蝉赋》;写景抒怀的《秋兴赋》《山夜忧吟》;自感身世的《悲愤诗》、《胡茄十八拍》———至此,骚体的描写对象已经跟其他文学作品没有区别。
题材内容上的极大丰富无疑对扩大骚体文学的影响、增强骚体文学的生命力有着积极意义。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骚体文学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经历了起源——发展——兴盛——衰微——再度兴盛这么一个波浪线的历程。骚体文学被屈原和宋玉创造出来之后,受到当时以及后来两汉文人的追捧,模仿者层出不穷。
作为骚体文学的两大高峰之一的两汉时期,出现了专门论述骚体文学的著作《楚辞章句》。通过对这部著作的学习,并参考其他骚体文学作品,我们认为两汉时期的骚体文学主要有四个特征:以屈原为主角、词賦不分、以兮为标志独特的句式、悲愤哀怨的情感。
建安时期作为骚体文学两大高峰中间的承接阶段,在继承骚体文学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不少变化。具体表现为开始融合其他文体、更多更丰富的表现题材。
虽然在建安时期的骚体文学成就不如两汉时期,但作为承前启后的关键时代,为宋代骚体文学的兴盛打下基础,在骚体文学史上不可或缺。
推荐给我一本你最喜欢的书?
《狼图腾》
这本书的中心立意,把狼作为蒙古族的图腾被大家嗤之以鼻。
草籽儿在内蒙古生活过四年,并每年去草原。通过我的观察,对作者的狼图腾观点亦不以为然
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这本书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小的时候读到这两句诗,总对旷达的天地充满向往。
图片源于网络高考完,发现分数恰好可以报考一个不错的内蒙古高校的一个喜欢的专业。草原、长河、落日、篝火组成的画面不要太美,便一意孤行的填报了志愿。说这个一意孤行主要是家人都对我的这个选择持反对意见。
熬过了家乡闷热的盛夏时节,八月踏上向北的火车,奔向了我心驰神往的内蒙古大草原~~~
如果用闷热来形容家乡的盛夏,那么呼和浩特的这个月份则是晒和干。这个晒和干在日后去草原的时候,才有真切的感受到~
那会儿,一门心思地想多了解草原。来自内蒙古阿拉善盟的室友给我推荐了这本《狼图腾》。室友是汉族,但长相颇有蒙古味道。置于阿拉善,我想90%的中国人都没听说过吧。同寝室一个赤峰(嗯,赤峰也是内蒙古的,在河北北部)也没听过,在内蒙古的最西端。但室友颇为自豪的介绍,阿拉善盟有27w平方公里的土地,但仅有20w人口。重点,那个地方拥有中国唯二的“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场,5%的占地在阿拉善)。安利一波,阿拉善的沙漠旅游是个特色~~~
言归正传,看书的第一部分我就被主人公陈阵所处的草原吸引了~
由其是陈阵为了吓狼,把马蹄铁举起撞击。我仿佛能够听到那种金属撞击的声音。在黄昏下,一人、一马、一狼,周围没有人类活动所发出的声响。忽然的一声金属撞击,声音在草原上传播,在山谷间回荡~~~
这是我拍摄的草原的照片,和想想中的草原差距很大?这个地方是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较干旱,草长得不好。在这样的草原上,更有点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韵味。那感觉,只有站在苍茫大地上,吹着草原的风,奔跑者、嚎叫着,抑或坐下、躺下看着天上的银河和繁星点点,才能体会到~~~彼时,我是天地间一精灵,最接近自然的时候。。。
以前看老版的水浒传电视剧,有两个场景非常喜欢。第一个是黑旋风和浪里白条水上大战,水的灵动,人的剽悍相映成趣,很美。第二个便是豹子头风雪山神庙。风雪中,一套枪棒舞下来,滋溜一口酒,吧嗒一块肉,好不快活啊),在漫漫的雪地中,这一景不是最美的吗?
书中有这么一幕,写的颇为壮观。电影狼图腾上对这一幕也有刻画,但始终还是基于文字描写想象出来的画面更加美!狂风裹挟着暴雪,马群和狼群混在一起狂奔,马倌拿着套马杆一同奔跑,保护马群~那种文字读起来真是有种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般的荡气回肠!
相较于那般激烈的场面,牧羊才是草原的日常。
现在的内蒙古应该没有游牧这一说了吧~这是典型的内蒙农/牧民加的院子(羊圈)。当然现在的牧羊也没有说骑马的,都是摩托车行走在绿色草原和青青草原之间,天上白云朵朵地下绵羊片片,拉起马头琴唱一曲民歌随风飘荡。这样美的充满浪漫气息的场景美的只能在影视作品中才能看到。
当爱好成为一种工作的时候便也就没有多大乐趣了。牧羊的生活很苦。但是,吃得苦,享受劳动创造的物质不是更香吗?冬日,吃着手把肉喝着奶茶更香~书中描述了很多牧民的日常。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体会那种五味杂陈,闭眼畅享自己在那个环境中,无论是否想体会一下那种生活状态,都将会有喝多感悟和收获~
什么东西去痘痘最快?
对于谈恋爱这件事你最在乎的是什么?
小美:当然是有趣的灵魂了!幽默是必须具备的!
小林:有上进心,脾气好,温柔又善解人意!
小王:对我好就够啦!
可惜啊,像小美小林小李这么回答的,基本上都是客套话,并不是内心的真实想法。
有的小主会质疑了,难道内在不重要?
我可没说不重要,但是100个人里面肯定有99个人第一眼看中的都是对方的颜值!要不怎么会有“一见钟情”这个词!王子和公主的故事,都没有丑八怪好伐!更何况现在这个社会,依旧是个看脸的时代,没有一张漂亮或帅气的脸蛋怎么俘获小哥哥小姐姐的芳心?靠内在?
真的不想打击你,如果没有一个能让对方舒心的脸蛋,谁又会愿意去了解你的内在?!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个男生,面前有两个不同类型的女生,左边是拥有漂亮脸蛋、火辣身材的时尚美女;右边是水桶腰、大象腿、拥有200斤的身材和一张满是痘痘的脸,请问你会选择哪位女生交往?
别怪芊儿是个颜值控,如果是我选的话,肯定毫不犹豫选左边的火辣美女!
别问为什么!因为火辣啊!男生又不是傻子,谁不愿意和漂亮小姐姐共度春宵?!
至于右边的女生嘛,如果还有机会,可能会再去看看内在吧......
我的朋友青青,微胖体型,满脸都是密集的痘痘,一个个鼓起来,额头和下巴上聚集了密密麻麻的闭口,看起来像月球表面,脸颊上堆满了泛着红头的痘痘,有些都化脓了,粘液都覆盖在周围,平常洗脸都疼,更不用说抹化妆品了,好好的一个姑娘就被一脸可怕的痘痘毁了。
而且青青今年都28了,身边的朋友除了女性还是女性,至今单身,这个单身不是指目前单身,这个单身那可是母胎单身!
活了28年,从来没有谈过一次恋爱!
听青青说她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因为这一脸痘导致每每表白都失败,原因都是对方见到她这张痘痘脸害怕甚至犯恶心。
我顺势又打量了一眼青青,唉!还是那副老样子!如果不是多年情谊在这里,这样的一张脸,估计谁见了都恶寒。
我问她,为什么不治呢?
她说用过很多办法,依然治不好这一脸脓疮痘,久而久之就放弃了,并且肯定会有不注重外表的人喜欢她。
我听了以后有点无奈,生而为人,都有享受爱情的权利,但为什么美女就能拥有美好的爱情,而丑女却不能?
答案就是——第一眼。
你的第一眼就吸引不了对方,还谈什么内在?
当然也不是说内在不重要,即使脸蛋再漂亮但内心丑陋,这样的人不会拥有美好的爱情。
有人又会问,美女都是天生的,我怎么跟人家比?你错了!其实现在一半美女都是后天生成的,整容、化妆、护肤等等都可以将自己打造成美女。
如非迫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在脸上动刀子,也没有想整天都通过化妆来装扮自己。
都是为了美啊!谁不想让自己的脸光滑平整呢?谁不想拥有无痘的白嫩肌肤?
那为什么你的脸上痘痘密布,严重化脓恶心呢?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你的湿气重!
对女性来说,湿气会造成容貌上的损伤,比如我们在说的长痘痘!除此之外,湿气重还会导致头发油腻,满脸油光。面容不好了,对自己的爱情,婚姻,事情都极为不利,没有一点竞争力,而且湿气引发多种妇科疾病,让女性饱受折磨。
湿气重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容貌,还会让你变得水肿肥胖,看起来无精打采,困顿疲劳!
为什么体内会湿气重?怎么别人就没有湿气重这个症状?
回想自己是不是经常熬夜?
偏爱大鱼大肉,嫌弃绿色蔬菜?
偏爱家里那张软塌塌的床,死活都不愿让双脚跑起来?
然后一天天不喝水也不觉得口渴?
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不规律的生活饮食习惯,让你的脾胃功能减弱,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了,人体就不能正常的进行水液代谢,垃圾留在体内排不出去,就成了湿。久而久之,你的湿气就会越来越重,看看你的肚子和痘痘,你就明白了!
看看别人跑步锻炼,健康饮食一样都不落,漂亮的脸蛋曼妙的身材就是回报!
有人说我不想运动,太累了,没有别的办法解决湿气重吗?我想享受生活!
当然有!不想体疗那就食疗呗!
比如,咱们的养生花茶。
养生花茶:轻如燕+颜如玉
小主千岁的养生花茶,配方均取自中医权威著作《伤寒杂病论》。
每天3L以上轻如燕,持续恢复脾胃功能,从根本上排除体内寒湿。湿气解决了还怕长痘痘吗?
搭配颜如玉,可以祛痘的同时去痘印!再也不用担心痘痘没了之后,在脸上留下一个个小坑啦!
每天3袋,改变看得见。
除此之外,小主们还可以巧用洁尔阴,中药制剂,祛痘神器!
每天用化妆棉或者棉签蘸取洁尔阴原液涂抹痘痘,按摩5分钟之后,清水洗净即可。坚持一周即可有效改善痘痘的情况。
洁尔阴是通过把郁住的寒湿尽快排出,从而达到消除痘痘的目的。
小主们不妨试试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