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茶道精神,中国茶道的理念
生活中的茶道精神,中国茶道的理念?
1、天人合一,物我玄会。
中国茶艺美学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是源自《周易》的一个哲学命题,庄子最早做了论述,后来发展成为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据此,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树立了“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茶人心灵的搏动就能与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浑然一体,茶人和茶就会产生富有人情味的情感交流,体验无比亲切美妙的感受。
“物我玄会”则是强调在品茶时从思想上泯灭物我界限,用全身心去与客体进行情感交流,通过物我融通,达到“思与境偕,情与景冥”的境界,这时我即茶,茶即我,人与自然融合,一滴万川,有限无限,都在顿悟中消融,个体思想课达到绝对自由的“天乐”境界。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即智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孔子创立的“君子比德”审美论。朱熹解释说:“智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即儒家认为审美必须符合他们推崇的道德。据此,茶艺美学发展处了茶人爱石、爱玉、爱松、爱竹、爱梅、爱兰,以及追求真善美的艺术风格。
3、涤除玄鉴,澄怀味象。
“涤除玄鉴”出自《道德经》,洗净污垢为涤,扫去尘埃为除,古人把镜子称为“鉴”。茶艺美学强调涤除玄鉴,要求茶人像大扫除一样把主观成见和一切教条迷信清除干净,让心一尘不染,一妄不存,一相不着,在茶事活动中用虚静空灵之心去观照万物,去感受自然真切之美。
“澄怀味象”是南朝山水画家宗炳提出的审美理论,在茶艺美学中是对“涤除玄鉴”这一哲学命题的补充,澄是指水清澈平静之意,“澄怀”,即使自己的心怀像澄清的水一样平静明澈,“味象”是指茶人用澄明如水之心去品味茶,去妙悟审美对象。
4、道法自然,保合太和。
在中国茶艺美学中,“道法自然”表现为追求自然美。自然的本性是朴素的,自然美表现在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花之自落,水之自流,它们都是自然无为,淡然无极。
在茶事活动中,“道法自然”具体表现为力求朴素简约,返璞归真,纯任心性,一切都毫不取巧,毫不矫揉造作。因为只有自然的东西才是真物,只有自然地流露才见真情,只有自然无我才见真性,只有自然之美才淡然无极,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因此茶人强调美到极致是自然。在自然表露中间真情,在自然忘我中见真性,在追求道法自然中去除自私,摆脱桎梏,返璞归真,得到审美享受,获得心灵自由。
中国茶道精神是什么?
中国茶道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 中国茶道从佛家文化讲的思想基础是:“禅茶一味” 归四字也。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其三曰“凡”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
茶道的领悟性?
在茶的酸甜苦辣中品味茶的美感就是茶道,也可以说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我们通过制作茶、沏茶、品味茶来体味人生百态,与朋友增进友谊,与家人美心修德,与客人学习礼法,领略中国传统美德。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磨砺心志。
起源
起初,茶不叫茶,叫荼。古书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这个荼,就是茶。茶不是用来品的,而是用来解毒防病的。进入农耕生产后,人们开始将茶叶当菜吃。《晏子春秋》载:“茗,菜而已。”再后来,人们开始用茶叶煮食。谓之“茗粥”或“茗菜”。到了汉,书中才有了煮茶的记载。但烹煮饮用,仅限于上流社会。待至唐朝,煮茶之术虽大有改善,但烹煮饮用,仍然是上流社会的“玩事”。直到陆羽的《茶经》问世,饮茶泡茶方在民间流行开来。 有了茶随之就有了茶道。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是唐代陆羽所创的煎茶茶道。
发展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世界上的茶树原产地并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在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发现原生的自然茶树。但是,世界公认,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有着卓越的贡献,这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把它发展形成为中国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并且逐步地传播到中国的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茶制作工艺
基本流程:采摘、晒青(或加温萎凋)、凉青、摇青(做青)、晾青、炒青、揉捻、复炒、复揉、烘干。
从茶道文化中品悟人生
茶叶取之于大自然,用之于大众,历经千锤百炼方得始终,中国茶道蕴含了儒道思想,注入了“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中国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品茶时苦尽甘来、与天地同呼吸的绝妙感受。
品茶的最高境界: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泡茶因为水温的不同,同样的茶叶有不同的味甘,就如同我们的人生,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你的见识、才干、品质就不同。茶从开始的索然无味到最后的香气四溢,是磨炼的积淀,在烈日下开花,在暴雨中成长,在火焰上烘制。平凡中见滋味 ,苦涩里有幽香,其实,人生就犹如一片茶叶,经历艰难险阻,感受痛苦辛酸,才能真真实实地体味到生活的原本意义。平常人要想雨后见到彩虹,苦中透出清香,需到基层大众中锻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到人民群众中这个“大自然”中吸取养分,磨砺心志,才能彰显才华,服务大众。 我们的人生从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犹如喝茶的三个阶段:起初苦涩,正如初入社会磕绊坎坷;然后舌底生津,在拼搏后收获财富,稳重和信心;最后茶已逐渐淡去,犹如年纪渐大,耳顺易平心静,经过时光的洗练,心中一片清澈,诚如茶之味淡,茶水愈加透明。
最后一则茶故事分享(体味茶最早用来治病,现在可以治心)
神农氏是三皇五帝之一,传说为远古的太阳神。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龙颜大唇。那时候,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可吃,哪些可治病,谁也分不清,当时生疮害病都无医无药。为了 给人们治病,神农氏不惜自身安危,亲尝各种木,以辨其味,以明其效。一日,他尝到一种草叶,口干舌麻,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于是他放下草药袋,背靠一棵大树斜躺,稍事休憩。一阵风过,他似乎闻到有一种清鲜香气,但不知这清香从何而来。抬头一看,只见树上有几片翠绿的叶子冉冉落下,树叶青嫩可爱,气味芳芬。始于习惯,他就信手拾起一片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品尝。此物味虽苦涩,但有清香回甘之味。 食后气味清香,舌底生律,精神振奋,且头晕目眩减轻,口干舌麻渐消。神农氏由此断定此物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解毒的功效,将这种树定名为“荼”,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
茶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 第二,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术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三,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四,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对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做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内容。悟道是茶艺的一种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茶的社会功能概括为哪三面?
一、重德——摆正人与自我关系的准则
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讲究茶德,塑造高尚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是历代茶人崇尚和追求的目标,也是茶文化的核心内涵。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散闷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行,以茶可行道。在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泽农先生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第三,茶道孕育了茶人精神。如前所述,中国茶道,很大程度上是在树立茶德的基础上创立的。尽管目前人们对茶道的论述,各执己见。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茶道讲求的是精神内涵。中国茶文化继承了儒、佛、道的精义,把饮茶等茶事活动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茶的品饮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洗礼和人格上的澡雪,这就是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二、尚和——协调人与他人关系的宗旨 茶道中“和”的基本涵义包括和谐、和敬、和美、平和等等,其中主要是和谐。通过以“和”为本质的茶事活动,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茶文化关于“和”的内涵既包含儒、佛、道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人们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同时也是评价人伦关系和人际行为的价值尺度。 三、崇俭——处理个人与民族及国家关系的基础 崇俭,就是倡导勤俭、朴实、清廉的个人思想品德与社会道德风尚。以茶崇俭、以俭育德,既是中国茶道精神的精义,也是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重要思想内容。茶在守操、养廉、雅志、励节等方面的作用被历代茶人所崇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