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龙,宋代的什么产地是当时的福建建安
密云龙,宋代的什么产地是当时的福建建安?
宋代福建建州建安县(今建瓯)的北苑凤凰山一带为主体的产茶区,盛产建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其代表的北苑贡茶闻名于世。是中国御贡史最长的茶。北苑贡茶在中国茶叶御贡史上鳌占了458年的绝代风骚。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在北苑设御焙,制作龙凤团茶上贡。壑源等私焙的茶经“斗茶”后也选作贡品。龙凤茶品种不断创新,先后有大小龙凤、密云龙、龙园胜雪等几十种,被誉为“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北苑贡茶代表了我国团茶制造的最高工艺,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贡茶。
北苑贡茶为何能成贵族珍品?
从古到今,饮茶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唯一能做到雅俗共赏的文化。文人品的是茶韵,市井百姓饮茶品的缺是茶香,品的是生活。饮茶的文化,几乎随处可见,茶会、茶道、以及我们的茶余饭后等等。
古有言“天下之茶闽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说的就是北苑茶叶品质优良,深得美誉赞赏。在宋朝时,北苑贡茶成为贸易昌盛的重要标志,茶文化深受追捧,但凡有客到来,必定会煮一壶好茶,彰显待客之道。
为何北苑贡茶成珍品,主要是因为南宋和北宋皇帝都钟爱这款茶叶,再有因其品质上乘,制茶工艺也是匠心独具,因此北宋贡茶的口碑要远高于北苑茶叶,所以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成为一众茶叶中的翘楚。
福建自古以来都是产茶的茶区,当地的气候适合种茶,当地建安出产的茶叶更是出精品,因建安凤凰山地区无论是湿度还是温度都是最适宜的环境,所以出于这里的北苑茶叶更是被宋代皇帝看重,以此作为宫廷中御用茶叶,后来更对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良,从而达到巅峰。
就是因北苑茶叶品质及口碑都得到了人们的推崇,从而也为宋朝的饮茶文化趋于浓厚占着一席之位,也就是这时,将中国的茶文化推向了国外,达到了鼎盛。
尤其在北宋时,茶叶主要分为片茶、散茶。所谓的片茶,相当于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普洱茶的茶饼一样,在蒸青后进行压榨,使用模具压缩晒干成为片茶;散茶制作工艺就要简单许多,在政青后直接晒干的茶叶便是散茶。当时,能喝片茶的都是有地位有身份的王公贵族,喝散茶的,也就是平民老百姓。
茶具什么瓷好?
最好的茶具是江苏宜兴的紫砂瓷。
正宗的紫砂壶,采用江苏宜兴丁蜀镇的紫砂泥,经过纯手工制坯,用摄氏1160度至1200度的温度烧制,形成珍贵的艺术品。紫砂瓷壶。是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用这种壶泡出的上等好茶,令人回味无穷,更增加了紫砂壶高贵不俗的雅韵。
茶的来源和历史?
茶起始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而茶字正式出现是在西汉的《僮约》一书,在唐代则由陆羽编著《茶经》,从而系统阐述茶叶饮法,从最早的食用,再到烹煮,再到冲泡饮用,经过不断的发展与继承,而茶文化活动,也涵盖了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艺等。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和食用茶的国家,在三千多年的西周,就开始有人工培育茶园的出现。根据现存相关史料记载,中国饮茶在西汉已有,魏晋时成为宫廷高级饮品,唐代,在统治者及知识分子范围内得到普及,很多平民百姓也已开始饮茶。西汉辞赋家王褒的《僮约》记载:“烹荼尽具”“武阳买茶”,当时人们把茶用来烹煮饮品,并出现了专门的茶具,这也是饮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可见,茶叶的最早利用要早于西汉,因为茶叶栽培利用的发展和传播在早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时消费也往往能促进生产。随着茶叶消耗量的增大,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发达起来。
唐朝时期的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福建、广东、贵州等省的广大地区都是产茶区。唐朝煮茶、煎茶盛行。到唐朝,茶圣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进入兴盛时期,煮茶、煎茶、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茶成为一种家常饮品。唐朝人发明了蒸青制茶法,即把新鲜茶叶洗净、蒸后制成茶饼烘干,需要时就取一点来煮,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加点盐,煮至水中微有声,气泡像鱼眼;二沸,先舀出一瓢水,再放入茶末,煮至锅边气泡像连珠;三沸即全沸,再加入二沸时舀出的水,便可饮茶汤、嚼茶叶。
由于唐朝佛教文化鼎盛,当时的日本等国纷纷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学习,茶叶因气味清香又提神醒脑,深受喜爱,茶文化也因此走出了国门。茶风盛行,茶叶生产持续扩大,唐代出现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茶经》作者陆羽(公元733年~804年),唐代竞陵(湖北天门)人,字鸿渐,自称桑莅翁,又号东闵子。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十节,阐述有关茶的起源、采制工具、茶的品种与制法、烹饮茶具、煮茶方法、饮茶风俗、茶的产地及等级、茶的典故、传说和药方等。可以说是一本关于茶叶的大百科全书,对茶叶知识的传播和茶叶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为后世研究茶史提供重要资料。如他在《茶经·七之事》中记载当时几乎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有关茶人茶事史料。上自炎帝神农氏,下至本朝人物,极为详备,为我国茶业历史资料的保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至宋代,茶已成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江淮和秦岭以南各地区都在种植。尽管很多农民只是将它看做一项副业,但实际上一些茶农就是以种茶为生。宋承唐代饮茶之风,日益普及,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专业的茶师、茶学评论、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点茶即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注入沸水,用茶筅(一种调茶工具)去拂,调匀后即可饮用原汁原味的茶水;斗茶则是为了评比茶的品质,当时在闽北最盛行,诗人范仲淹将其生动地描写为“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在当时,茶已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名茶种目繁多,如吴兴的紫笋、常州的阳羡、绍兴的日注、隆兴的黄龙等,都被誉为“绝品”;还有龙、凤、胜雪、密云龙、王液长春、万春银叶等数十种名茶。唐宋以后,饮茶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早已司空见惯。元代武汉臣《李素芝风月玉壶春杂剧》中云:“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将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在一起,成为人们生活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可见茶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已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名茶种类已达四五十种,已分绿茶、红茶、花茶了。
如今,茶叶和咖啡、可可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国家纷纷从我国引进茶树、茶籽以及制茶工具等。而我国的茶叶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不断开拓创新。
方舟子和云南普洱之争有结果了吗?
茶者是坦洋工夫红茶传承人,祖上几代研制红茶,先今作为茶行业从业者,希望与各位茶客探讨茶,品味茶。
------------------------------------------------------------------------------------------------------------------------------
对于普洱茶等紧压茶,想说爱你不容易
年未,有好事者总结出“2017年震惊茶界十大事件”,在网上广为流传。首当其冲的是台湾茶界教父何某卖给信众的百年老茶中,被验出DDT等十几种近代剧毒农药;其次是云南省茶叶协会明确指出:生茶不属于普洱茶,要求各级政府不再为老茶、山头茶、古树茶站台;接着是一饼号称二十多年的“绿雪芽”老白茶,裹着云南七子饼的包装,在北京天价开拍,遭到茶界和舆论界的痛批;还有,湖南黑茶“金花之父”深陷传销丑闻等等
当然,这十大事件中影响最大的是方舟子爆料:普洱茶存在黄曲霉素,容易致癌。引发轩然大波!演变成了一场江湖恶战,从一个业内问题演变为一个社会热点。黄曲霉素还成为敏感词汇,茶界谈之色变。对普洱等紧压茶来说,有着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普洱等紧压茶在中国历史悠久,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唐初,饮茶如喝菜汤,用鲜叶直接煮着喝,中唐之后,开始讲究,将采下的鲜叶,用甑釜蒸软,然后用杵臼捣烂,制成团饼,烘干保存,形成蒸青团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持之,茶之干矣。”,到了宋代,龙凤大团茶,小龙团,密云龙,瑞云翔龙等名茶相继问世,团茶品质更为精致,登峰造极。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言:“采择之精,制造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由于团茶过于名贵,民间无缘饮用,在宋后期,散茶兴起,逐渐居主导地位。元代基本沿袭宋代茶事格局,团茶和散茶并存。明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下诏罢贡团茶,以进散茶,从此散茶成为主流,团茶或言之紧压茶仅留存于西南诸省。 西南诸省现存的紧压茶有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四大类。按区城和制作工艺又分成沱茶,米砖,茯砖,普洱等近三十种,普洱茶仅是其中的一种。应该说,上述紧压茶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恶劣自然条件的限制,品质不会太高,一般由三级,四级的粗老叶经渥堆发酵后紧压形成,不是消费主流。从1915年到2002年,中国有五次“十大名茶”评选活动,云南普洱茶作为紧压茶的代表,仅在1999年《解放日报》发起的评选中一次入选。接下来2001年和2002年的两次评选,又被移出十强之外。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紧压茶在当时中国茶界的地位。 2002年,云南省开始运作普洱茶,2005年,策划“马帮进京”事件,一支马队运着六吨普洱茶从云南出发,历经5个多月,行程8000多公里后进入北京,引起巨大反响。2007年,思茅市改名普洱市,从此,普洱茶名闻天下。陈年普洱,老树普洱等概念茶出现,成为拍买行常客。最高时,一饼499克的普洱茶,以40万元高价拍走,现实交易中,普洱茶价格也水涨船高,一饼350克的普洱标价数千非常正常,北上广深茶客饮用普洱成为一种时尚。湖南黑茶也借此东风,显山露水。近几年,没有紧压茶渊源,源于东南沿海的白茶也以紧压茶的方式面市,通过命名动车号等组合拳,名声大噪,步普洱后尘,开始运作老白茶,古树白茶,私藏白茶等概念,上述“绿雪芽”老白茶拍卖造假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与此同时,市场开始流行饮用老白茶,白茶也成为闽东各地茶商的热销品,2017年,在厦门召开金砖国际会议,白茶入选国礼茶组合,赠送参会贵宾,确定了白茶的历史地位。细究起来,普洱,黑茶,白茶等紧压茶能够快速崛起,风靡于世,主要靠两个概念,一是具有收藏价值,所谓“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是也。物以稀为贵,这是最起码的常识,古董,艺术品为什么价值连城,因为这是孤品,独一无二,不可复制,所以才具有升值空间,收藏价值。而茶叶作为一种多年生,常年采的植物,南方茶区可以从清明前后开采至中秋前后,茶市历来供大于求,茶叶何来升值空间,收藏价值又从何体现?二是营养价值高,利于保健。民以食为天,食以鲜为美,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时不吃”的概念。从茶叶来说,茶多酚类的儿茶素是茶叶保健功能的首要成份,对茶叶色香味品质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而儿茶素在茶叶幼嫩新梢中含量最高,所以春茶营养价值最高,保健功能最强。春雨贵如油,春茶价如金,在春茶之中,又以绿茶和红茶为佳。论资排辈,以粗老叶为主要原料的紧压茶如陈年普洱,老白茶等即使有些保健功效,也不能和以春芽为原料的绿茶和红茶相提并论。这和半老徐娘不能与青春少女媲美异曲同工。因此,紧压茶在市场运作中赖以生存的两个概念是经不起推销,无法立足的。紧压茶和火脚,蜡肠,咸菜,蜜饯等传统食品一样,是落后生活时代的产物,吃不到新鲜猪肉只能吃火腿腊肠;吃不到时令水果只能吃蜜饯,吃不到新鲜蔬菜只能吃泡菜,同理,因为西南诸省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度不便,生活水平低下无法或没有能力饮用春茶才只能饮用低廉的紧压茶。据统计,从1980至2016年,中国人均寿命提高了近10岁,以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究其原因,除了医疗进步,营养丰富之外,新鲜食物的摄入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至于云南省的人均寿命比沿海低10岁左右,位列倒数第二,和食用非新鲜食品是否有关,茶者不敢妄评。因此,食用新鲜食物才是确保健康的硬道理。 而且像蜜饯,泡菜,腊肠等传统食品在生产贮存过程中,如果生产条件不合格或操作不到位,非常容易滋生有害细菌,茶者原来从事过蜜饯行业,知道蜜饯的抽检合格率不高,所以才退出这个行业。同样,普洱茶在渥堆发酵或后发酵过程,是否产生益生菌,需要严格的生产参数配套,达不到就容易产生如黄曲霉素这样的有害细菌,如果再采用“湿仓做旧”等非法手段,普洱茶滋生黄曲霉素等有害细菌的概率更大,所以说,相对于绿茶和红茶等新鲜茶类,紧压茶的卫生状况堪忧。过去食物匮乏,对品质缺陷可以忽略不计,现在食品丰富,品质问题就是首要问题!在品饮方式上,紧压茶也是逆流而动的,所谓商品,是人之用品,人性化是商品的主要属性,国外一些商品在人性化的方面做到极致,比如日本佳能相机的手模式抓手,惠利普的剃须刀的弹性刀片等等。从茶叶的发展史来说,从鲜叶煮着喝,紧压茶,到散茶,袋泡茶,最终到饮料,在确保品质的情况下,追求品饮的简约化,人性化是一种必然,其实,归根结底,所有商业的成功,都是人性化的成功,“立顿”如此,其它行业的成功品牌也是如此。而紧压茶使人们的品饮方式从现代回到唐宋时期,白茶还提倡煮着喝,一下子回到唐初,有人提出,普洱是可以喝的古董,哈哈!文化是有文化了,但除了退休无所事事的老人,有钱又有闲的上层建筑,在奋斗中的年轻人只能喝可口可乐或矿泉水了,那未来的茶叶市场谁来支撑?紧压茶形成这样的状况,根本原因还是利益驱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方面,某些资本大锷,富贵阶层操纵市场,蛊惑人心。为什么云南省普洱茶协会要明确提出:各级政府不再为老茶、山头茶、古树茶站台。就是因为云南省也无力左右局面;为什么身陷传销丑闻的湖南“华莱健”黑茶屡禁不止,并拿到了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牌照”,就是因为有后台支撑;为什么面世不到五年的白茶紧压饼,披上云南普洱的外衣,敢号称二十几年前的老茶,在北京拍买,就是因为有人为之站台。多米诺骨牌还在翻,谁都不愿意成为最后的一张牌。另一方面,紧压茶确实有利于中小规模的茶叶经营者,首先没有保质期,越陈越值钱,不怕压货,不怕库存:其次是老茶或野茶是个筺,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粗老叶也好,残叶老梗也好,腐败异味也好,夏暑茶也好,统统可以“一老遮百丑”或“一野吃天下”;关键是紧压茶打上手工,古树,山头,陈茶等字样可以谋得暴利还没有后遗症。这些优点是讲究条索,叶底,保鲜,鲜灵度,香气的散茶无法比拟的,经营者何乐而不为?再加上某些以茶文化代言人自居的上层建筑人士盲目的摇旗呐喊,不知内情又珍惜健康的消费者被忽悠,深陷其中自然不难理解。 目前中国茶市特别是紧压茶市场已成江湖,假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当所有人半醉半醒之时,方舟子能以堂吉柯德式的勇气,揭开茶叶江湖的一角,直面各路“专家”,其勇气让人敬佩,云南省茶叶协会及邹家驹会长等人敢于自揭其短,暴露真相,其精神令人赞叹!茶叶江湖什么时候能够云开雾散,什么时候中国茶叶才能真正迎来明媚的春天。普洱茶等紧压茶作为流传千年的传统食品,是国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独特的市场价值,必须珍惜并传承之,但紧压茶所存在的卫生隐患,饮用繁琐,价格黑幕,虚假宣传,原料良莠不齐等问题绝不是中国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须慎而对之!商家为生计而逐利无可厚非,但肉食者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对忽悠顾客,忽悠市场的行为必须明令禁止,让中国茶叶有一个灿烂的明天。紧压茶,你或许是朵黑玫瑰,或许一朵白牡丹,但我只能说,想说爱你不容易!
------------------------------------------------------------------------------------------------------------------------------
欢迎在评论中共同探讨茶、分享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